学术投稿

产科护理新模式对初产妇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周月影

关键词:产科护理新模式, 初产妇, 负性情绪, 满意度
摘要:目的:分析产科护理新模式在调节初产妇负性情绪及提高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待产的初产妇200例,根据产妇及家属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实施产科护理新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及出院当天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护理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护理新模式可以有效改善产妇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有助于产妇产后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缺血性小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初步分析

    目的:探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缺血性小卒中患者的评估应用,研究两者的相关性,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00例缺血性小卒中患者作为小卒中组,10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均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记录各项得分.结果:小卒中组的MMSE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计算力和延迟回忆认知功能水平下降(P<0.05);MoCA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执行、注意和延迟回忆认知功能水平下降(P<0.05).小卒中组和对照组的MoCA与MMSE总得分成正相关(P<0.05),MoCA对MMSE达到正常值范围内的小卒中组的认知功能障碍检出率是49.3%.结论:小卒中患者的MMSE和MoCA评分均有降低,但MoCA相对MMSE敏感性较高,对评价其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相对更为全面和客观.

    作者:卢宏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胃裸区清扫术配合D2根治术治疗T1~3N0~2M0近端胃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胃裸区清扫术联合D2根治术治疗T1 ~3 N0 ~2M0近端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2例T1~3N0 ~2M0近端胃癌患者,根据患者的实际手术方式分组,其中24例患者接受胃裸区清扫联合D2根治术(研究组),另外18例患者接受D2根治术治疗(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予以观察统计.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结果显著(P<0.05);随访3年,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差异小,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胃裸区清扫联合D2根治术治疗T1-3N0 ~2M0近端胃癌的疗效高于单独应用D2根治术,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唐文杰;申阳;唐朝晖;江拥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内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防范及护理措施

    目的:对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神经内科患者100例,按照临床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时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针对各项临床护理安全隐患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为4.0%,对照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为3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神经内科患者跌倒、坠床、窒息、冻伤和烫伤、舌咬伤等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董芳;冯雪林;姜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对抑郁症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探究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在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行健康体检的49例我院职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转铁蛋白(TF)、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TF、A1b、P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检测有助于抑郁症患者的“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廖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康复护理在小儿脑瘫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康复护理在小儿脑瘫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瘫患儿6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常规组和康复组,康复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儿经护理后,常规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达到77.14%;而康复组患儿加强康复护理后,护理效果达到96.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达到80%,远远低于康复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1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在小儿脑瘫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康复护理,患儿的护理效果显著,利于患儿病情的康复,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年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从发病到早期诊断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从发病到早期诊断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446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从发病到早期诊断时间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23例,对照组患者从发病到早期诊断的时间>6h,观察组患者从发病到早期诊断的时间≤6h,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家族性心血管病史、心绞痛史、心肌梗死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糖尿病、血脂异常、典型胸痛症状、从发病到就诊时间、相关检查完成80%以上、急诊就诊到确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典型胸痛症状、从发病到就诊时间、相关检查完成度、急诊就诊到确诊时间均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从发病到早期诊断的影响因素.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从发病到早期诊断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对其进行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可保护心功能、改善预后.

    作者:林晶;伍秋霞;吴隐雄;邓金龙;莫颖敏;李建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预防及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早期阶段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动脉瘤栓塞术或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手术结束后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经统计,所有患者中出现症状性血管痉挛59例,恢复良好40例,中度残疾17例,2例死亡;对118例患者跟踪随访半年并未发现再次出血情况.结论:针对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进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或介入动脉瘤栓塞术,且术后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可有效预防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闫建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皿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观察和评价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处理对策及护理措施,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6例,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各2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规范化护理,对比两组的低血压发生率,并分析发生原因,总结护理对策.结果:护理组的低血压率(4.36%)明显低于对照组(26.10%),且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相对更高,两组间的护理效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液透析过程中给予规范化护理有利于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蒙爱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3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分为采用美托洛尔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的试验组及采用常规基础治疗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心功能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美托洛尔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心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吴斌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干预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围术期采用干预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80例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围术期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另40例患者采用干预护理作为干预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5%)明显低于对照组(35.0%),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2.5%),两组相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围术期实施干预护理,有效地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李芙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创伤后疼痛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创伤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40例骨创伤后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d、3d、7d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骨创伤后疼痛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借鉴及推广.

    作者:周尚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六维诊疗模式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六维诊疗模式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过程中的疗效及作用.方法:将60例强直性脊柱炎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整体、局部、靶向、心理、饮食、运动六个维度的个性化综合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方法,观察治疗前后及两组间关节活动度、疼痛评分等临床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各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且总有效率达到93.3%,疼痛症状及活动功能改善,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疼痛症状及活动功能低于治疗组.结论:应用六维诊疗模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小芳;佟宇;郭海牛;李福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患者单双号编号分组,对照组患者为40例,观察组患者为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管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管理的基础上采用风险管理方案,仔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与事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事故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风险管理方案后,可以对患者起到显著的护理效果,安全系数高,事故发生率低,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护理中运用.

    作者:王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方法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方法.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00例,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50例)与观察组(n=50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和在常规护理对的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比较两种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手术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肠道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生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手术中采用针对性的手术室护理配合,能有效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肠道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作者:孙玉霞;王春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利巴韦林与维生素C辅助治疗早期病毒性感冒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维生素C辅助利巴韦林治疗早期病毒性感冒的临床效果,探讨联合用药治疗早期病毒性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早期病毒性感冒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3);对照组患者采角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利巴韦林与维生素C辅助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退热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当(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利巴韦林治疗,联合维生素C对早期病毒性感冒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更佳.

    作者:李金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产科护理新模式对初产妇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分析产科护理新模式在调节初产妇负性情绪及提高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待产的初产妇200例,根据产妇及家属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实施产科护理新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及出院当天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护理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护理新模式可以有效改善产妇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有助于产妇产后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周月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偏瘫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痉挛的128例患者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备64例.对照组医治时使用现代康复训练,试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医治.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肢体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偏瘫痉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宋时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血清MMP-9、IL-17的关系研究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组织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与MMP-9、IL-17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我院同期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ELlSA方法检测所有入选者的MMP-9、IL-17水平,分析MMP-9、IL-17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MMP-9、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中、小梗死组的MMP-9、IL-17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的MMP-9、IL-17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9、IL-17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的颈动脉硬化斑块性质和病灶大小有预示和预后作用.

    作者:刘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临床路径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临床路径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提供相对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案.方法:从我院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并将这些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6),其中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如并发症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等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明显降低、住院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较高,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所掌握的健康知识程度也较高,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方式,对于头颈部肿瘤患者帮助更为明显,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影响,同时能够改善医患关系,帮助患者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维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呼吸护理干预在哮喘患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目的:分析对哮喘患者实施呼吸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哮喘患者68例进行随机分组,对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在此基础上的呼吸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均有一定护理效果,但相比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在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上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哮喘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通过使用呼吸护理干预的方法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及治疗安全性,有较高使用价值.

    作者:温玉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