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干预方法研究

童文贵

关键词: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于预
摘要:目的:研究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各39例的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6%,护理满意度为97.44%,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5.38%,护理满意度为71.79%,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分娩产妇采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椎广.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参麦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并研究参麦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通过对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接收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纳洛酮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将纳洛酮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情况.结果:经对比,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为97.14%,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为74.2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情况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因此值得在医学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谢政成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首发急性脑梗死中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的患病率、导致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以及临床表现.方法:将近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60例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脑部MRI分为观察组104例(同时存在非责任病灶者)和对照组56例(无非责任病灶者),对患者的病史、血糖、血脂、心电图等检查结果以及可能导致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首发急性脑梗死中无症状性脑梗死的患病率为65%,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60岁以上人群无症状性脑梗死的患病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人群(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存在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比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存在动脉狭窄以及不稳定斑块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多表现为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及抑郁、焦虑等非特异性症状,没有明确的神经系统定位症状和体征.结论:无症状性脑梗死的患病率较高,且女性以及60岁以上人群比较容易发病;存在动脉狭窄或者不稳定斑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患无症状性脑梗死的概率较高:无症状性脑梗死无确切的神经系统定位症状和体征,多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

    作者:冯强;于慧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肿瘤患者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究肿瘤患者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我院收治的712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收集其血液样本,培养病原菌,并分析其分布及耐药性.结果:712例患者血培养标本分离出108株病原菌,其中78株革兰阴性菌占72.2%,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25株革兰阳性菌占23.2%,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为主;5株真菌占4.6%,以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是85.2%,铜绿假单孢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是1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00.0%,屎肠球菌对莫西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为80%.结论:血液肿瘤患者感染病原菌种类多,耐药性高,及时准确地检测病原菌耐药性及正确选择抗菌药物,对控制血液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段培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尼可地尔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进展

    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但常规药物往往无法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总结了尼可地尔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使用情况,对冠心病患者的心肌保护和预后改善有着指导意义.

    作者:胡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及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成效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及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与成效;方法:我院于2012年开始开展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比较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强化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实施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质量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应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能让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显著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淑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舒适化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疼痛及焦虑抑郁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舒适化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疼痛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初产妇71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初产妇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初产妇行舒适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疼痛人数比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舒适化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疼痛及焦虑抑郁的影 响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范小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干预方法研究

    目的:研究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各39例的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6%,护理满意度为97.44%,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5.38%,护理满意度为71.79%,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分娩产妇采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椎广.

    作者:童文贵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去铁酮联合去铁胺治疗小儿重症地中海贫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去铁酮联合去铁胺治疗重症地中海贫血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28例重症地中海贫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所有患儿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64例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去铁酮治疗.试验组64例患儿在对照组临床治疗基础上给予去铁胺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血清铁蛋白水平降低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9%us25.0%).结论:对于重症地中海贫血患儿在常规输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去铁酮联合去铁胺治疗可有效提高尿铁排泄.

    作者:覃丽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在骨折患者愈合和功能恢复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6例骨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43例患者为1组,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患者护理中,而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观察组患者护理中,护理后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总有效率、功能恢复优良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较高,差异对比显著(P<0.05).结论:在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不但可促进患者愈合,而且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宋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护理专案提高鼻内镜围术期患者满意度的效果评价

    目的:通过护理专案改善提高鼻内镜围术期患者满意度.方法:通过对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入院行鼻内镜手术患者184例,进行出院前专科满意度调查进行分析,结合工作实际,将专案改善目标定为:鼻内镜围术期患者满意度>90%.制订改善方案并对2016年2月至2016年7月入院94例鼻内镜手术患者落实方案措施,如组织学习理论知识,制订专科宣教单,规范培训等,评价效果.结论:通过护理专案措施的落实提高了鼻内镜围术期患者满意度.

    作者:兰娜;程艳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住院的患者25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相关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归纳.结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主要发生于女性,且老年患者居多,大部分患者有轻微外伤,患者骨折部位会出现疼痛或压痛,少数患者有骨折以外部位疼痛或伴抽搐痛.部分患者骨折合并有便秘.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在一般资料、体征方面均存在一定特征,在对相关症状进行诊断时,应该仔细询问患者的相关情况,并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才能有效避免误诊.

    作者:胡学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效果.方法:观察组97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评估得分,进行危险分层,实施针对性干预,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跌倒知识知晓率为89.69%,跌倒发生率为2.06%,明显优于对照组(37.11%、9.2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跌倒情况进行评估并实施干预,可有效地预防跌倒,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新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酒精性肝硬化伴戒断综合征的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伴戒断综合征的护理干预,对其进行分析,为酒精性肝硬化伴戒断综合征的护理干预提供有效的支持.方法:从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我来我院治疗酒精肝硬化的患者中选取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患者分别为39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手段,对干预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的干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后生活质量和护理后的满意度及健康行为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情况具有改善,且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多方位干预,可以极大提高酒精性肝硬化伴戒断综合征患者戒断的积极性,减少负面情绪,改善患者肝功能,促进其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健康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覃金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纳入研究,将其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对照组患者(50例)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86.0%(P<0.05);研究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率为2.0%,1年复发率为0,均低于对照组14.0%、12.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佳,复发率低,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作者:肖立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3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8例患者病情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仅有1例患者治疗后临床体征及症状无明显改变,治疗总有效率为97.4%.结论: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黄立平;肖伦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人性化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邹春华;李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阿德福韦酯联合丹参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阿德福韦酯联合丹参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8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阿德福韦酯药物治疗,观察组予阿德福韦酯联合丹参片治疗.3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指标检查有Ⅲ型前肢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酶(HA),脾门厚度指标情况,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均显著优于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丹参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刘伟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诊治的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1例;治疗组患者采取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的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则只采用拜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神经缺损评分.结果:经过统计分析,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 (19/21),对照组患者则为76.19%(16/21);治疗组患者的精神缺损评分为42.25(s=3.10),对照组患者则为60.77(s=3.83).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神经缺损评分,计算结果显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理想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同时降低患者神经缺损的程度,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刘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老年性脑科患者的护理探究

    目的:针对老年脑科患者的护理现状,探讨老年性脑科患者的护理所采取的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男性15例患者和女性1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工作中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研究.结果:老年性脑料患者的护理的干预能够使得老年性脑科患者的健康恢复工作带来促进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对于老年脑科患者的护理效果有直接、良性化的影响,值得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作者:邓友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医辨证结合针灸疗法治愈过敏性紫癜2例

    目的:研究运用中医辨证结合针灸疗法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典型过敏性紫癜2例,应用中医辨证结合针灸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变化.结果:针灸疗法对于过敏性紫癜治疗,皮疹两周左右消退,痊愈,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论:中医辨证结合针灸疗法治疗过敏性紫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熊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