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剑波;王东;苏小青;文平;易春兰;李兴
目的探讨胃粘膜脱垂的治疗方法,寻找其病因.方法本文通过纤维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粘膜脱垂22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用雷尼替丁、黄连素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过敏药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58%,对照组总有效率24.78%.结论胃粘膜脱垂可能是一种过敏性病.
作者:郭锦洪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快速尿素酶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简称Hp)的准确性.方法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细菌培养同步检测Hp,共123例.结果两种方法的Hp检出率分别为65.1%、61.8%,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快速尿素酶试验强阳性且细菌培养阳性者达97.1%.结论快速尿素酶试验可作为初步筛选Hp的方法,若快速尿素酶试验强阳性则诊断Hp是可靠的.
作者:沈耀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院自1988-07/2002-07共作胃镜检查34 382例,检查后发生颞下颌关节脱位18例,占0.05%,均经手法复位成功.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李学国;王合富;李德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纳络酮在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并中间综合征(IMS)的价值.方法对43例AOPP且口服量在100ml以上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络酮1.6~2.4mg/d.结果纳络酮能降低AOPP并IMS的发生率,病程缩短.
作者:牛立健;张娴;史继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细胞调亡(apoptosis)是1972年英国生物学家Kerr等首次提出概念[1].它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我消亡过程,其发生对机体维持稳态和组织器官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引起许多生物学家、免疫学以及临床学家的浓厚兴趣,是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近几年来已发现细胞调亡在造血、免疫和肿瘤发生机制上的重要作用.认为以细胞凋亡为研究手段,可望进一步探讨和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探讨药物或其手段的作用机理和耐药性;寻找新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深入研究细胞调亡的发生机制及其基因控制并进行基因分离,可望人为地调控细胞调亡,提高治疗效果、预防疾病的发生[2].
作者:盛爱华;吴培俊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胃苏冲剂是我国著名中医董建华教授的验方研制成功的纯中药制剂,由扬子江制药厂生产.自20世纪90年代应用于临床治疗慢性胃炎取得满意疗效.本人从1998-01/2001-12四年间用该药治疗慢性胃炎140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吴惠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1.1 29岁,孕2产1,2000-12-31日以停经40周,腰痛5天入院.查体:BP18/12kPa,双下肢水肿(+),产科检查:胎心监护呈NST反应型.B超示羊水2.3cm.入院诊断:①孕2产40周妊娠LOA待产;②轻度妊高症;③羊水过少.
作者:高守前;赵银轩;董利琴;车向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院1998-02/2001-11共收治慢性心力衰竭并低渗性病1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41~71岁,其中冠心病6例,肺心病3例,风心病3例,心衰病程1~9年.1.2临床表现本组表现为慢性心力衰竭,入院时心功能Ⅲ级14例,Ⅴ级8例.主要表现意识障碍、嗜睡9例,昏迷3例.
作者:卢连元;刘笑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药物、扩张及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价值.方法总结和分析药物、扩张、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45例.结果近期疗效:药物、扩张、手术三组有效率均为100%(P>0.05),经随访远期复发率分别为药物组100%、扩张组13.0%、手术组0(P<0.01).结论扩张及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均能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而扩张治疗更为方便、安全.
作者:江梅;张沥;楚有良;白西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和经皮内镜小肠造瘘术(PEJ)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6-06/2002-08 PEG和PEJ共治疗24例病人,其中13例行PEG胃肠营养;11例行PEG胃肠减压加PEJ小肠内营养.结果21例共行PEG、PEG加PEJ28例次,其中PEG17例次(4例行造瘘管置换)、PEG加PEJ11例次,手术成功率100%.2/28例次出现造瘘管周围皮下感染.所有患者造瘘管置入后营养迅速恢复,停止静脉补液.24例病人随访1~48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EG和PEJ是作为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替代鼻饲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张轶群;姚礼庆;钟芸诗;高卫东;周平红;何国杰;徐美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统计分析本地区消化性溃疡的某些流行性病学特点.方法对我院15年间胃镜检查的19 528例,逐年按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消化性溃疡(PU)2 577例,检出率为13.20%,其中胃溃疡(GU)457例(17.73%);十二指肠溃疡(DU)2044例(79.32%);复合性溃疡(CU)76例(2.95%).男:女为2.72:1.DU发病率明显高于GU和CU,PU发病高峰为20~50岁,但各类溃疡的年龄分布差异显著,DU发病年龄较GU和CU约低10岁左右.并对PU的发病季节分布、病变部位、并发症及动态检出率作了分析.结论PU的发病并未因现代众多抗溃疡新药的应用而减少.
作者:王胜军;张丽萍;冯培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病例介绍例1,女,24岁,孕2产1,因宫内妊娠40天要求药物流产.尿HCG(+),B超检查胚囊1.8cm×1.5cm,无食物及接触性过敏史,无药物过敏史.一般检查正常.于2000-10-020开始常规服米非司酮25mg,2次/d,连服3天.
作者:聂明;闫庆霜;张玉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院2001-02/2002-02诊断胃肠大息肉(>2cm),经分期分叶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1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孝永;赵春明;盛小艳;王徐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返流性胃炎在胃癌术后病人中时有发生.主要是由于胃切除及胃、空肠吻合术后原先的幽门括约肌功能受到影响,以致十二指肠内容物(包括胆汁、肠液和胰液)大量返流入胃,使胃粘膜遭到消化液的作用从而产生糜烂、炎症、出血等病变.
作者:李宝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网塞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8-02/2002-02间收治的22例使用网塞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人均治愈出院,无伤口感染,住院1~10天,平均为3.6天,随访6~54个月无复发,无明显异物感.结论网塞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复发性腹股沟疝治疗的理想手术方式.
作者:申英末;陈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大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病,易引起出血甚至癌变.我院自1999年引进日本产富士能电子结肠镜为56例101颗大肠息肉患者摘除息肉,临床证实疗效确切,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胡秋香;孟召华;赖山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食管带膜支架治疗食管瘘的近中期效果,分析其并发症及对策.方法对65例食管瘘患者,予胃镜直视下置入国产带膜支架,随访35~545天,观察患者术后近中期疗效及其并发症.结果65例病人均首次置入成功,成功率100%.术后2h病人可进流质及半流质饮食,吞咽困难迅速缓解,呛咳症状立即消失,肺部、胸腔及纵隔感染得到控制.术后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常见胸骨后疼痛45例,发生率69.20%;再发瘘5例,发生率7.69%,其中3例支架下移,1例支架覆膜破裂,1例支架及覆膜过短;25例出现吞困难,发生率38.46%.结论带膜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瘘是疗效肯定、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无严重并发症、患者易接受的姑息性疗法.
作者:陈相波;庄垂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MRCP和ERCP在诊治胰胆疾病时都有局限性,前者对十二指肠及总胆管下端、乳头的病变的诊断不如ERCP,尤其是不能进行治疗干预,而ERCP则受到病人、设备及技术水平的限制,将两者联合应用可起到互补作用,通过48例的实践探讨其提高诊疗水平的价值.方法将病例分为危重病例及非危重病例两组,并制订诊疗程序,危重组先行急诊ENBD,再行ER-CP和(或)介入治疗,病程中行MRCP,以明确诊断.而非危重组先行MRCP,根据病情行ERCP和(或)介入治疗.结果MRCP成功率100%,ERCP为93.8%,不成功的3例改行MRCP均成功,两者诊断符合率83.8%.根据制定的程序诊治胆胰疾病住院时间缩短,费用节省.两者联合应用明显地提高胆胰疾病的诊治水平,尤其对乳头癌、下段胆管癌、十二指肠乳头部憩室的诊断更为准确.MRCP明确了诊断后,可以使十二指肠镜的介入治疗一步到位.结论ERCP在病人、设备、技术等方面的局限性可由MRCP来替代,而MRCP已达到ERCP的单纯诊断水平,MRCP对十二指肠、乳头部病变及不能干预治疗的局限性可由ERCP所互补,两者联合应用诊治胆胰疾病是目前有效、先进的手段,如按诊治程序执行可减少漏诊及误诊.
作者:李玉明;陆华生;钱俊波;王亚民;葛振明;陈天敏;黄胜;巴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索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因食管良恶性疾病术后吻合口疤痕狭窄患者,采用内镜放置钛镍网状记忆合金支架对狭窄进行持续14天的超长时间扩张后取出支架,并随访观察12个月以上.结果缓解梗阻有效率为100%,疗效稳定12个月以上.结论该方法安全简便经济,病人痛苦小,缓解期长.
作者:张跃清;连培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溃疡病的诊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老年人胃癌发病率高,胃溃疡又具有一定的癌变率,因而目前老年人胃溃疡病手术治疗较为盛行.老年人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手术经济负担重,而溃疡病内科治疗愈合率几近100%.2年来我们对确诊为胃溃疡的14例老年病人内科治疗并随访,取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黄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