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霞;赵宏贤;王忠琼;李昌平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途径(E-NOTES)与经后腹腔手术途径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该科在2009年6月~2011年10月施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2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脐单孔腹腔镜途径35例,,经后腹腔镜途径193例,全部手术均获成功;除1例患者术后5个月死于原发病外,其余患者血压控制平稳,血浆激素水平等指标恢复正常,复查CT等未发现明显肿瘤复发征象.与经后腹腔手术途径相比,E-NOTES除手术时间稍长外,在住院天数、术后发热及并发症等方面可达到同样的效果.结论 E-NOTES安全、有效,长期临床效果可待进一步研究和证实.
作者:王共先;傅斌;李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阔韧带肌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7年5月~2011年5月行腹腔镜下子宫阔韧带肌瘤剔除术的5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患者均成功行腹腔镜下阔韧带肌瘤剔除术,术中无1例发生输尿管损伤及术中大量出血等并发症.手术时间(75.5±35.2)min(45~125min),术中出血(42.3±37.6)mL(5~150 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8.3±5.6)h(14 ~30 h),术后高体温( 37.8±0.5 )℃(37.5~38.6℃),术后平均住院天数(3.1±1.4)d(3~5 d).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阔韧带肌瘤剔除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可供临床选用.
作者:艾小燕;程玉芬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改良腹壁吊线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验,探讨其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2009年7月~2010年12月20例改良腹壁吊线常规器械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4例,胆囊息肉6例,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除1例因局部致密粘连,胆囊三角解剖困难,于剑突下增加1个操作通道改为吊线二孔法外,其余19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2~90 min,平均55 min;术中出血2~8mL,平均5mL;术后无近期并发症,腹壁几乎见不到疤痕.结论 改良腹壁吊线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可行的,并有较好的美容效果,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戴小明;黄秋林;贺更生;罗加兴;韩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的126例EM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3年,对可能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年龄、盆腔病变位置、既往有无EMs手术史、既往腹腔镜手术史、R-AFS分期、术前CA125水平、术后克罗米酚促排卵治疗及术后GnRH-a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盆腔病变位置、有无EMs手术史、R-AFS分期、术前CA125水平、有无术后克罗米酚促排卵治疗及术后GnRH-a治疗等6个因素与术后复发有关系(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既往有盆腔病变位置、无EMs手术史、R-AFS分期、术后克罗米酚促排卵治疗及术后GnRH-a治疗是影响腹腔镜保守性治疗后患者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 既往有无EMs手术史、盆腔病变位置、R-AFS分期、术后克罗米酚促排卵治疗及术后GnRH-a治疗是影响EMs患者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
作者:李铭芬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内镜微创保胆术中胆囊息肉的直径、病理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息肉的大小将息肉分为<5 mm、5~6mm、6~7mm、7~8mm、8~9mm、9~1Omm及>1Omm息肉组,对各组的病理类型、单发还是多发进行分析,并将胆囊息肉分为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和腺瘤样息肉,分析各组中各种息肉所占的比率.结果 560枚胆囊息肉中,胆固醇息肉、炎性息内和腺瘤样息肉所占的比率分别为68.6%(384/560)、17.5%(98/560)和13.9%(78/560).在息内直径<5 mm、5~6mm、6~7mm、7~8mm、8~9mm、9~10 mm及>10mm组,腺瘤样息肉分别为5枚(5/49)、10枚(1O/82)、8枚(8/74)、18枚(18/106)、13枚(13/92)、11枚(11/72)、13枚(13/85).各组胆囊息肉相比,7~8mm的息肉中腺瘤样息肉所占的比率相对较大,但差异无显著性(X2=0.54,P>0.05).胆囊腺瘤样息肉的比率与胆囊息肉的直径无明显相关(r=0.24).在腺瘤样胆囊息肉中,单发58枚(58/78),>1Omm的息肉以单发息肉居多;在胆固醇息肉中,单发39枚(39/384);在炎性息内中,单发64枚(64/98).结论 胆囊腺瘤样息肉的比率与胆囊息肉的直径无明显相关,所以发现胆囊息肉后应引起足够重视,>5mm的胆囊息肉应尽早内镜下治疗.
作者:葛长青;李全福;刘建辉;邵青龙;郭超;钟永刚;许旭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危重症患者床旁胃镜辅助下放置鼻空肠管的具体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11月共3120例危重症患者在入ICU后24h内接受床旁胃镜辅助下放置鼻空肠管,观察置管的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及留置时间.结果 置管时间为(15.5±5.61 )min,成功率为99.07%(3091/3120),未发生置管相关并发症,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6%(55/3 120),导管留置时间为(15.2±4.50)d.结论 危重症患者床旁胃镜辅助放置鼻空肠管具有简单、快速、安全,易于护理、患者痛苦小和易耐受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桂培根;吴正茂;曾均发;李方;张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Ⅱ、Ⅲ、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 2005年9月~2011年9月,运用关节镜辅助下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Ⅱ、Ⅲ、Ⅳ型胫骨平台骨折29例.29例均获得随访.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2.8个月.骨折均愈合,按改良HSS( Evanich)膝关节功能评分,优22例,良6例,中1例.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治疗Ⅱ、Ⅲ、Ⅳ型胫骨平台骨折,创伤小,复位效果满意,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吴文特;陈志伟;廖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介绍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应用,探讨该手术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在胸外科其他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总结分析该科2010年3月~2011年6月应用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1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术中及术后的各项指标.结果 10例患者在全麻下应用单孔胸腔镜手术切除肺大疱,均获得成功,无1例中转开胸或增加辅助切口,平均手术时间48 min,术后使用止痛药的平均时间为2.8 d.胸腔闭式引流管拔除平均时间4.5 d.术后随访6~12个月,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单孔胸腔镜手术肺大疱切除术安全可靠.
作者:温佳新;初向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首次报道并介绍应用单孔腹腔镜完全经肛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直肠癌—一种完全意义上的经自然腔道的外科手术( Pure-NOTES).方法 经术前评估选择一位适合行经肛手术的直肠癌患者,在PPH扩肛器下于肿瘤远端荷包缝合直肠,横断全层直肠壁,将三通道套管植入横断面,注气人造术腔,用单孔腹腔镜技术,按照TME原则向上分离全直肠系膜,在直肠子宫襞处切开造气腹,分离乙状结肠及其系膜,结扎切断肠系膜下血管,分离足够长的乙状结肠,取下PPH扩肛器和三通道套管,经肛门将直肠和乙状结肠拖出,切断乙状结肠并用吻合器将直肠和乙状结肠端端吻合.结果 手术时间300 min,直肠系膜完整切除并检出12个淋巴结,其中1个淋巴结阳性,直肠远端切缘及其系膜环切缘阴性,后病理分期pT3N1M0,术后患者恢复顺利,第2天开始肠内营养,未发生吻合口漏和感染,第7天后排便功能接近正常.结论 完全的经自然腔道手术—完全经肛单孔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是可行的.
作者:张浩;张云生;金雄伟;李满志;樊竟生;杨祚豪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胆管造影在腹腔镜辅助下内镜保胆取石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该院56例腹腔镜辅助下内镜保胆取石术中胆管造影患者的资料,对发现有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中特点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56例患者均完成保胆手术,术中胆道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4例(2例小结石,2例泥沙样结石),均为胆囊多发结石或泥沙样结石患者.4例患者中,术中发现胆囊管增粗3例,1例有一过性黄疸病史.4例患者均术中网篮取石成功,篮网取石时间10~18 min.所有患者术后无胰腺炎、腹泻、胆漏、出血或心肺等并发症发生.有临床症状者,术后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2例出现脂肪液化,经换药后治愈,术后随访6~24个月,新发现3例胆囊复发少量泥沙样结石,服用排石利胆中药半年,复查时结石已排出.结论 不仅保胆取石术的适应证需灵活把握,对术中是否予胆管造影同样应灵活把握指征,术中造影对减少术后“复发”具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唐民;赵利;易清平;杨红亮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无痛胃镜下经软性异物防护套取上消化道锐性异物的安全性.方法 全身麻醉下操作,将异物防护套固定于内镜前端,其喇叭形裙边向镜身方向反折后将胃镜插入胃内,用异物钳或圈套器等夹住锋利异物后,退镜,异物防护套在通过贲门时其喇叭形裙边翻转过来正好包住异物,避免异物损伤食管,到达咽部时将患者头稍后仰,顺利取出异物.结果 成功应用异物防护套取出上消化道锐性异物12例.结论 无痛胃镜下经异物防护套取上消化道锐性异物能避免损伤食管,有效扩张食管及有效包裹住异物减少其滑脱,因此应用异物防护套取锐利异物更安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于冰;唐星火;韦荣芬;吕小平;姜海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宫腹腔镜在宫角妊娠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该院2006年9月~2010年3月共收治宫角妊娠患者17例,应用宫腹腔镜技术时其进行诊断及治疗.结果 17例患者均由宫腔镜检确诊.11例成功在腹腔镜监视下完成胚胎组织取出术,6例行腹腔镜下宫角切开取胚+子宫修补术.所有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宫腹腔镜技术是诊断及保守治疗宫角妊娠的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方法,同时可减少患者的痛苦.
作者:李武;杜炜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CE)在不明原因严重的消化道出血(OGIB)中的诊断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胶囊内镜检查的12例不明原因严重的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平均通过小肠时间为261 min,其中2例(13.3%)未通过回盲瓣.共检出小肠病变10例,胶囊内镜的阳性率为83%.病因包括:毛细血管扩张2例(13.3%),毛细血管瘤1例(6 7%),动静脉畸形1例(6.7%),小肠多发溃疡2例(13.3%),小肠淋巴管扩张并出血1例(6.7%),小肠肿瘤3例(25%).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耐受性好,安全、有效,诊断不明原因的严重消化道出血价值高.OGIB以小肠血管损伤常见,其次为小肠肿瘤.
作者:郑丰平;陶力;梁艳聘;林显艺;缪惠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分析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 PEG)的操作意外情况及并发症处理的经验教训,以期提高成功率,减轻减少并发症.方法 对PEG操作及术后护理患者62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其中部分病例操作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如穿刺针划伤胃黏膜出血、外套管鞘胃内折曲、牵引导丝拉断及肥胖患者透光定位困难等术中意外情况及术后造瘘口感染、胃壁压迫缺血性坏死溃疡瘘道形成等并发症,作对应处理.结果 全部病例顺利完成PEG操作,手术成功率100%,没有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导致PEG操作失败.操作术中异常情况及时得到合理处理,术后并发症亦得到妥善合理处理,恢复良好.结论 PEG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临床营养新方法,可作为长期非经口营养供给的首选方法,其操作及护理虽然有一些难度,但均能成功完成,恢复良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黄润全;黄植强;杨育如;戚艮有;夏羿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目前两种常用的内镜下胃造瘘方法,探寻并发症更少、操作更方便的胃造瘘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8月~2010年6月在该院进行内镜下胃造瘘术患者90例,采用Pull法46例,采用Introducer法44例.进行胃造瘘患者中,神志清醒者40例,神志不清者50例,所有进行胃造瘘患者术前均禁食8h,操作时患者取卧位,头偏向左侧,通过比较两种胃造瘘方法时的操作时间、患者耐受性(仅对于神志清醒患者)及并发症,随访90 d,观察两种操作方法的造瘘管更换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地实施了胃造瘘术,采用Pull法造瘘的平均时间为(20±2.2)min,采用Introducer法平均时间为(18±1.3)min,72%患者术后认为难以忍受Pull法,14%的患者认为采用Introducer法难以忍受.Pull法发生并发症8例,其中气腹4例,造瘘口感染4例.Introducer法未发生并发症,随访90d,Introducer法有5例更换了造瘘管,造瘘管更换率高于Pull法.结论 采用Introducer法进行胃造瘘操作时间短,患者耐受性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特别适用于食管、贲门存在狭窄的患者,采用Pull法造瘘管更换率低,更为经济.
作者:杨晓强;赵亚刚;孙大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的术前评估、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方法 对3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经过严格的术前评估后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结合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结果 该组36例均顺利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术后发生胆漏4例,经引流后愈合.32例术后40d左右拔除T管,顺利恢复.4例胆道造影发现或怀疑残余结石于术后2个月行经窦道胆道镜检查,3例残余结石胆道镜经窦道成功取石.无出血、胆管损伤、腹腔脓肿等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与开腹胆总管探查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生活质量较高等优点.
作者:杜锐锋;和红春;张冰;陈焰;杜云飞;苏晓;管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PB)的临床特点,提高IPB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结合文献对12例IPB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4例接受开放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 IPB属良性肿瘤;膀胱镜检查加病理活检是确诊的主要方法,B超检查可作为筛查手段;TUR Bt是IPB的标准治疗方法;术后不必进行膀胱灌注化疗和有创检查,但定期B超检查、随访是有必要的.
作者:王积安;谭波;成波;朱波;郭志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总结该院2年来开展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18例手术经验.结果 全部病例成功实现了保胆取石术,其中腹腔镜辅助保胆取石术10例,平均手术时间38 min;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8例,平均手术时间64 min,平均住院时间4.6d.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保留了胆囊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但基层医院应该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作者:于洪武;戴亚伟;代伟;张芸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前对于儿童或气道狭窄者而言,纤维支气管镜因在操作时占据一定的气道,减少通气面积,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通气功能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硬质支气管镜则可维持一定的气体通道,保证治疗过程的通气和安全.此项设计包括硬质电子支气管镜及与其连接的摄像主机、冷光源主机及监视器,该系统能将供氧、吸痰、诊断和治疗同时进行,大大缩短所需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有效地提高了手术准确率和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此项设计已获国家专利,专利号为:ZL201020537694.X.
作者:张阳德;杨柳青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妇科和普外科联合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从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因妇科疾病合并普外科疾病行联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及卵巢囊肿多脏器联合手术6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在我院妇科行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平均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6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无手术并发症发生.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平均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妇科和普外科联合腹腔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马宇;欧华;林华;李胜利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