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肾盂结石合并严重脊柱侧弯(附1例报告)

李宏岩;张刚;邢媛媛;王伟华;张茁;周裔

关键词:肾盂结石, 脊柱侧弯, 微创经皮肾镜
摘要: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年龄48岁,病程2年,加重2个月;该患者先天脊柱严重侧弯,身高1.4米,体质量35kg,2年前出现左腰部间断疼痛,当地医院诊断肾结石一直未经治疗,近2个月疼痛明显加重,于多家医院就诊由于患者脊柱严重畸形无法行体外碎石治疗及手术治疗;入我院后行腹部平片及肾盂分泌造影检查后,诊断明确.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双硬镜技术在微创保胆取石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双硬镜(腹腔镜、硬质肾镜)技术在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与分析113例胆囊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硬质肾镜技术行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13例微创保胆取石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75 min,无结石残留、胆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腹腔镜联合硬质肾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是安全可行的,它具有操作简便、腹腔污染少、结石取净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光春;叶劲松;侯东生;张程鹏;惠栓;华沪玮;刘衍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非气腹后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非气腹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全组39例,其中全身麻醉26例,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13例,采取健侧卧位,稍抬起腰桥,患侧腋中线做切口,手指钝性分离腹膜后间隙,2根直径1mm克氏针横行悬吊提起侧腹壁.施行肾囊肿去顶术34例,肾盂成形术2例,肾上腺无功能腺瘤切除术1例,肾孟切开取石术1例,肾切除术1例.结果 39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8 ~ 125 min,平均36 min.肾盂成形术115~138 min,平均127 min.肾上腺无功能腺瘤切除术66 min,肾盂切开取石术98min,肾切除术112min.术中、术后未出现心肺并发症,1例肾盂成形术后漏尿,经引流治愈.其余患者均无术后大出血、漏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2个月,恢复良好.结论 非气腹后腹腔镜手术疗效明确,同时避免了气腹腹腔镜的相关并发症,可在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下进行,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宁;姚健;罗黔;赖俊谕;蒲邦明;吕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纤维支气管检查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提高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早期无症状肺癌及X线阴性肺癌诊断价值的认识,以尽早确诊肺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纤支镜检查确诊的早期无症状肺癌20例及X线阴性肺癌32例的纤支镜下表现及病理学类型.结果 无症状肺癌组:纤支镜下表现:①解剖学分型:中央型16例(80.00%),周围型4例(20.00%);②基本表现:增生型10例(50.00%),侵润型6例(30.00%),外压型3例(15.00%),正常型1例(5.00%).病理学类型:鳞癌13例(65.00%),小细胞癌3例(15.00%),腺癌2例(10.00 %),未分类2例(10.00%).X线阴性肺癌组:①解剖学分型:中央型24例(75.00%),周围型8例(25.00%);②基本表现:增生型18例(56.25%),侵润型6例(18.75%),混合型5例(15.62%),正常型3例(9.38%);病理学类型:鳞癌18例(56.25%),小细胞癌5例(15.63%),腺癌4例(12.50%),未分类5例(15.62%).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早期无症状肺癌及X线阴性肺癌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贺仁忠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10mm取石钳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10 mm取石钳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该院使用10 mm取石钳联合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的29例子宫黏膜下肌瘤作为联合治疗组,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该院单纯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27例子宫黏膜下肌瘤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在年龄、肌瘤大小、个数、类型等一般情况方面无差异,该文主要比较分析两组手术病例的一般情况、手术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出血量、膨宫液体用量、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更短,膨宫液体使用量更少,子宫穿孔、周围脏器损伤、大出血,稀释性低钠血症、宫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10 mm取石钳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庆源;陈德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宫腔镜手术治疗年轻、未育的子宫内膜增殖症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宫腔镜手术治疗年轻、未育、刮宫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子宫内膜增殖症的临床效果及生殖预后.方法 30例年轻、未育女性,经超声及宫腔镜检查+诊刮诊断为子宫内膜增殖症,在超声监护下行宫腔镜子宫内膜功能层电切术,保留基底层内膜.根据术后病理选择辅助药物治疗,随访治疗后月经改善情况、妊娠率、活产率.结果 30例患者,术前内膜诊刮对复杂型增生和非典型增生的漏诊率达50.0%.平均随访(31.7±11.0)个月,术后月经改善率为26.7%(8/30),24例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中5例术后经常规促排卵治疗妊娠,1例行辅助生育获得妊娠,术后妊娠率及活产率均为25.0%(6/24).结论 宫腔镜手术切除功能层子宫内膜治疗药物及刮宫治疗效果不佳的子宫内膜增殖症,去除病灶后联合药物治疗,可改善月经情况,保留子宫,保留患者生育力.

    作者:黄晓武;夏恩兰;刘玉环;彭雪冰;马宁;李云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单瓶磷酸钠盐口服溶液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单瓶磷酸钠盐口服溶液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效果.方法 连续选择拟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分别接受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A组)和口服磷酸钠盐溶液(B组)进行结肠镜前肠道准备.内镜医师单盲法记录肠道清洁程度,并通过问卷调查记录患者耐受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种方法均能达到较满意的清洁效果,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 >0.05.肠道准备可耐受率B组明显多于A组,P <0.01.结论 单瓶磷酸钠盐口服溶液完全可以达到与标准聚乙二醇相同的肠道准备效果,且耐受性更高.

    作者:马君红;张黎;齐中普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经脐自然腔道内镜手术探查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经脐自然腔道腹腔内镜手术探查在结核性腹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4例疑诊为结核性腹膜炎的患者采用经脐途径行自然腔道内镜手术探查腹腔,观察腹膜的外观及腹腔内是否存在粘连,并在内镜直视引导下对腹膜病灶行病理活检.结果 34例患者中,经腹膜活检确诊为结核性腹膜炎27例,腺癌3例,腹膜间皮瘤2例,骨外尤文氏肉瘤1例,诊断不明1例.确诊率97.1%.结核性腹膜炎内镜下表现为腹膜上分布大小较均匀,颜色偏白的粟粒状结节,腹膜与脏器间可出现粘连.结论 经脐自然腔道腹腔内镜手术探查是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直接而准确的方法.

    作者:李银鹏;王立生;李迎雪;师瑞月;钟运莲;朱惠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超声刀对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后卵巢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评价超声刀对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后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因双侧卵巢良性囊肿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患者80例,根据处理残留卵巢的不同方法随机分为超声刀组和镜下缝合组,每组40例.比较各组手术前后的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以及基础窦卵泡计数(AFC)的变化情况,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两组术后均出现血清E2和AFC降低,FSH和LH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中采用超声刀处理残留卵巢并不加重术后卵巢功能的损伤,相比采用镜下缝合法可以减少手术时间.

    作者:李凤翔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乳管内视镜在乳头溢液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分析乳管内视镜对无肿块乳头溢液患者临床诊断意义与治疗价值.方法 应用乳管内视镜对2189例非生理性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检查,对溢液的性质、镜检结果、乳管内介入治疗疗效进行总结分析.对其中484例手术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与乳管内视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以确定诊断符合率.对1532例无肿块乳头溢液患者进行乳管内介入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乳管内视镜诊断符合率94.2%,乳管内介入治疗总有效率97.6%.结论 乳管内视镜对乳头溢液性疾病能作出明确诊断和定位,是无肿块乳头溢液患者病因诊断与治疗的有效工具与手段.

    作者:朱碧荣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腹腔镜在小儿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小儿急腹症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和优势.方法 结合对该院2006年1月~ 2011年3月采用腹腔镜诊治的81例小儿急腹症病例的总结,分析腹腔镜在小儿急腹症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和优势.结果 81例小儿急腹症通过腹腔镜明确诊断80例,1例中转常规进腹手术后确诊;腹腔镜直接完成手术54例,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19例,进腹手术8例.所有病例均得到及时治疗,1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术后右上腹10mm Trocar孔切口裂开,同时腹腔内残余感染,予换药,加强抗感染后治愈,其余病例恢复良好,随访4个月~5年无腹痛及粘连性肠梗阻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应用于小儿急腹症,可直接手术或协助常规进腹完成手术.具有确诊率高,探查全面,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李辉;黄河;杨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腔内外联合断流术与内镜下套扎术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腔内外联合断流术与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的疗效及其对门静脉压力、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167例食管曲张静脉患者按分层随机原则分为两组:联合断流术组(82倒)和内镜下套扎术组(85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门静脉压力、血流动力学.结果 腔内外联合断流术后穿静脉显示率明显低于术前,明显低于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EVL)术后,而EVL术后下降不明显;两组患者术后食管曲张静脉分级与术前比较均有较大改善,但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术后食管周围曲张静脉与术前比较均有较大改善,腔内外联合断流术后明显好于EVL术后.两种治疗方式均无患者死亡,主要并发症包括感染、腹内出血、门静脉血栓和肝功能衰竭,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随访3年,联合断流术组复发率、再出血率、死亡率均低于内镜下套扎术组.术后两组患者门静脉压力、大血流速度和门静脉血流量较术前均显著下降,而且联合断流术组下降幅度大于内镜下套扎术组.结论 腔内外联合断流术比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能更好地治疗食管曲张静脉,降低门静脉压力,改善血流动力学.

    作者:孙吉春;冯超;黄飞舟;聂晚频;刘浔阳;叶启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手术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的优点.方法 根据鼻中隔偏曲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成形术式,采用鼻内镜,在显示器下行鼻中隔成形术55例.结果 手术时间缩短,出血减少,5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后随访满意.结论 鼻中隔成形术可保留较完整的鼻中隔支架,是一种新型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效果好的优点.

    作者:程学仕;刘义森;洪飞;杨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内镜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及价值.方法 对107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ST和(或)适度水压气囊扩张,并行网篮取石和(或)机械碎石后网篮取石.结果 107例行EST后99例取净结石(92.5%),术后发生胰腺炎3例,出血2例,穿孔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4%.结论 内镜下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只要熟悉胆总管末端与憩室的解剖关系;明确适当的切开指征,掌握EST 及取石的操作技巧,就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何正在;江应平;郭良忠;陈友平;孙永忠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临床研究中争论焦点及医学伦理探讨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e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的概念早是在1994年由WILK[1]提出.1998年,美国的5所大学成立了Apollo小组,开展专门的NOTES研究,并于1999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开展了活体动物经胃行腹腔镜手术[2].2004年,KALLOO等[3]发表了将胃镜经胃壁切口置人腹腔进行肝活检的动物实验报告.至此,NOTES的研究热潮便向全球扩散开来.

    作者:彭健;陈诗圣;张阳德;陈杰;曹继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内镜下胆道塑料支架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内镜下塑料支架胆道引流术(ERBD)治疗难活性结石的疗效.方法 对48例反复腹痛、发热、黄疸、伴基础疾病或因乳头、胆总管异常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有高风险的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病例行ERBD,并随访3~48个月.结果 48例均完成EST+ERBD.术后3d内,腹痛、发热消失,黄疸在1周后明显减轻、48例中有12例ERBD作为长期治疗.2例结石消失.ERBD术3个月后,第2次内镜下结石取净者76.5%(26/34).17例ERBD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MRCP资料显示,胆总管结石直径、胆总管直径缩小显著(P<0.01);且胆总管直径的回缩程度显著大于胆总管结石减小的程度(P <0.01).结论 ERBD治疗胆总管结石有碎石溶石作用,是治疗难取性胆总管结石简单有效的方法,对高龄伴基础疾病的患者更是明智的选择.

    作者:施云星;曾晓虹;吕礁;周国中;刘长云;覃林花;郑智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气管镜下气道内肿物开通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氩等离子体凝固与二氧化碳(CO2)冷冻联合治疗气道内良、恶性肿物及中心气道阻塞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在有创机械通气支持和复合麻醉下,经电子纤维支气管镜,采用氩气刀、冷冻治疗仪,对52例气管、支气管内肿物通过烧灼、切割等方法,将肿物粘出或吸出,使气道开通,对其近期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52例气道内肿物经上述治疗,绝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气道打通,瘤体变小,肺功能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在有创机械通气支持和复合麻醉下通过纤支镜下烧灼和冷冻治疗气道内肿物的疗效理想、操作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璞莹;苏向红;王桂兰;于含清;潘素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妇科手术致输尿管损伤的一期处理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致输尿管损伤一期处理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期处理的11例妇科手术致输尿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结果 11例患者,术中发现4例;术后2~10d发现7例,均行膀胱美篮试验,排除膀胱瘘,行膀胱镜下输尿管逆行插管有造影剂外渗,证实为输尿管中、下段瘘.术中发现4例患者均行输尿管端端吻合+双J管置入术;术后发现的7例患者,6例行输尿管端端吻合+双J管置入术,1例行输尿管膀胱黏膜下隧道再植,并留置双J管.11例患者术后住院4~7 d,平均5d;术后1~2个月自膀胱内取出双J管,IVU检查示输尿管吻合处通畅,患肾形态、功能正常.目前随访5~27个月,无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妇科手术致输尿管损伤患者行一期处理临床效果好,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范跃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后再狭窄的腔内治疗

    目的 探讨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后输尿管再狭窄的腔内泌尿外科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方法 2005年2月~2011年4月收治的8例曾患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均经过妇科和泌尿外科的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术后不同时间检查发现病侧输尿管再次狭窄,导致梗阻出现肾积水.分别采用筋膜扩张器扩张、气囊扩张、钬激光切割的腔内治疗方法,术后置入单条或2条双J管,留置时间2~6个月.结果 1例经筋膜扩张器扩张、3例经气囊扩张、4例经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切割治疗成功.8例患者术后随访6~27个月,超声检查肾积水减轻或消失,静脉肾盂造影显示病侧输尿管通畅.结论 对于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后出现输尿管再次狭窄的患者,采用腔内泌尿外科治疗方法予以狭窄段扩张或钬激光切割治疗安全、有效,无并发症.

    作者:刘冠炤;曾国华;张晓薇;袁坚;单炽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老年子宫内膜癌的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老年子宫内膜癌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9年1月该院妇科收治的早期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共60例,按照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传统手术组(26倒)与腹腔镜手术组(34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随访,比较2种手术方法的术后远期疗效.结果 随访期间,腹腔镜组患者局部复发3例(8.82%),远处转移4例(11.76%);开腹组患者局部复发2例(7.69%),远处转移3例(11.54%).腹腔镜组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均与开腹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3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88.2%(30/34)和88.5%(23/26);5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79.4%(27/34)和76.9%(20/26).腹腔镜组和开腹组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2.4%(28/34)和80.8%(21/26);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0.6%(24/34)和73.1%(19/26).两组总生存率曲线和无瘤生存率曲线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可取得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同的远期疗效,是治疗早期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一个很好的选择.

    作者:段予新;李玉洁;南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宫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肌瘤75例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应用GnRH-a(达菲林)曼月乐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2003年10月~2009年10月在该院检查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直径>50 mm者75例,其中O型13例,Ⅰ型30例,Ⅱ型32例.手术前应用GnRH-a(达菲林)3个月,肌瘤直径(33±12)mm,其中O型33例,Ⅰ型27例,Ⅱ型15例行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合并多发肌瘤及子宫腺肌症者术后放置曼月乐,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术后月经等情况,评价疗效.结果 切除黏膜下肌瘤75个,肌瘤直径20~ 50 mm,平均(33±12)mm.手术时间(37±14)min,出血量(48±15)mL.2例术中出血,1例术后发热.多发肌瘤和子宫腺肌症术后放置曼月乐,随访至术后1年,超声监测肌瘤无复发,月经改善明显.结论 经宫腔镜电切子宫肌瘤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佳选择方式,针对分型选择药物综合治疗,扩大手术适应证,减少手术难度和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杨晓红;夏恩兰;王纪亮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