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饲母乳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马瑞军;袁清玉;许建娥

关键词:鼻饲, 母乳,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摘要:目的探讨鼻饲母乳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5例轻、中度新生儿HIE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在相同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A组以鼻饲母乳,B组经口喂养,对两组病例治疗5天后总蛋白、血浆白蛋白、尿素氮、胆红素、血糖水平进行比较,并对平均住院日及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A组病例血胆红素水平、血糖、住院期间败血症的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应用鼻饲母乳对新生儿HIE患儿进行营养支持具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药师指导病人用药应用注意的问题

    药房药师直接面对病人,药师对药物知识的掌握和了解程度关系到病人用药后的疗效.笔者就此提出几点心得,供同行参考.

    作者:吕雪菲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根除幽门螺杆菌和十二指肠溃疡再出血的关系研究

    目的观察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对预防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再出血的作用.方法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经内镜检查确诊并检测Hp,急性期给予支持治疗.配对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病人给予雷尼替丁150mg,bid,共30天;羟氨苄青霉素1 000mg,灭滴灵400mg,bid,共14天.观察组给予雷尼替丁150mg,bid,共30天,然后给予雷尼替丁150mg,qd,维持1年.所有病人随访观察1年.结果溃疡愈合率治疗组94%,对照组87%,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Hp根除率分别为94%和8%,有显著差异(P<0.01).1年溃疡复发率分别为7%和28%(P<0.01),再出血率为0和19%(P<0.05).结论根除Hp治疗能有效的预防十二指肠球溃疡再出血的发生.

    作者:孙士东;王淑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腹膜后假性粘液腺瘤2例

    1 病例介绍例1,女,58岁,发现右腹部包块3天入院.主要表现为腹胀、纳差.查体:腹部膨胀,右上腹触及一约15cm×15cm×15cm大的包块,质稍硬,活动度小,与周围边界不清,触之无压痛,腹部揉面感.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5.9×109/L,中性0.73,淋巴0.27;尿镜检正常;肝功、尿素氮均正常;B超示腹膜后肿瘤.初步诊断为腹膜后肿瘤.

    作者:魏更林;王琪;孙忠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离术的术前后护理

    自2003年我院开展腹腔镜、宫腔镜技术以来,妇产科共完成腹腔镜卵巢囊肿剥离术、附件切除术、宫外孕保守术、输卵管切除术、腹腔镜辅助下子宫肌瘤挖除术及经阴子宫切除术、圆韧带悬吊术纠正子宫后位及治疗盆腔瘀血症(慢性盆腔痛)等微创手术300余例,治疗效果好,病人满意.现将有关手术报告介绍如下.

    作者:郭长春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综合性医院门诊导医分诊护士的设置和管理体会

    我院始建于1896年,是鲁西南建院早、规模大的综合性医院,医院开设病床900张,门诊量每年达69万余人次.门诊是接待患者完成医疗、护理工作和急救处理的第一线,门诊部每日人流量大,而患者就诊病种不同,要求也不同,随着医学的发展,门诊建立了多种专业科室,采用了大量的现代诊断技术与治疗手段,护理工作也面临着许多的新问题.为了改善和提高门诊医疗护理质量,于1994年开展了导医分诊工作,并固定了各科分诊护士,加强了门诊管理.

    作者:赵爱玲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腹股沟区淋巴性包块误诊为股疝3例报告

    腹股沟区淋巴结、淋巴管丰富,形成包块时不易与嵌顿的股疝相鉴别而易误诊误治.1995-01/2004-02我院遇到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家禄;杨宝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4例

    1991-08/2003-08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车金玲;乔秀丽;高孝忠;王晓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阿托品消化道吸收中毒抢救体会

    2001~2003年我科共接诊12例阿托品消化道吸收中毒患者,因早期发现、及时抢救而康复出院,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廉迎冬;李伟;王爽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神经元病变导致肠道假性梗阻的影像学诊断

    因肠道神经元疾病(intestinal nekllronal chysplasis;IND),引起肠道假性梗阻的病例临床少见,国内报道较少.我们近十年来遇到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尚随阳;王家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Z型被膜支架治疗食管狭窄12例

    食管狭窄导致患者进食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期,随者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治疗食管狭窄的主要方法,我们选用Z型支架治疗食管狭窄1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季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肝炎灵、胸腺肽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肝炎灵合用胸腺肽对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肝炎灵加用胸腺肽治疗,对照组25例单用肝炎灵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症状、体征、肝脾肿大均有好转(P>0.05),3月后复查两组乙肝表面抗原阴转率分别为治疗组46.7%、对照组28.0%(P<0.05),HBV-DNA阴转率43.3%、20.4%(P<0.01),尿常规恢复天数28±5天、32±8天(P<0.01).结论胸腺肽与肝炎灵合用效果优于单用肝炎灵治疗.

    作者:高岩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癌性发热64例疗效分析

    癌性发热的治疗主要常用吲哚美辛(消炎痛)、地塞米松及抗生素等治疗,但对于癌症患者来说,特别是晚期患者应用常引起患者的消化道反应、骨质疏松、电解质紊乱、菌群失调等,易使患者病情加重,因此癌性发热的治疗一直在临床治疗上是个难题,作者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癌性发热64例,经近期观察疗效比较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强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T细胞恶性淋巴瘤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26岁,因发热伴腹痛、恶心在当地医院应用青霉素及退热药治疗3天效果不好.于第4天,去当地卫生院就诊,诊为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应用抗生素(青霉素、灭滴灵等)治疗8天,仍腹痛、发热,测T 40℃,且出现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后应用菌必治等治疗5天,出现全身散在红色丘疹,伴有瘙痒及鳞状脱屑,经应用抗过敏药后,瘙痒减轻,后出现咳嗽、咳痰及痰中带血丝,继续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本院.

    作者:牛之芬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超声引导下肾囊肿硬化剂治疗

    肾囊肿是较为常见的良性病变,既往主要依赖手术治疗,近年我院开展了超声引导下肾囊肿穿刺注射硬化剂治疗技术,并对11例13个肾囊肿施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西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特异性外阴瘙痒1例报告

    1 病例介绍女,24岁,未婚,2002-04-04就诊,患者自述近20天来每日16时左右开始外阴瘙痒,奇痒难忍,外阴、小阴唇及阴蒂部位发红、麻木,乃至出血亦不能止,一般持续2h左右,烦躁、坐立不安,无明显诱因引起,排除其他疾病及性病.妇科查体:可见外阴粘膜水肿,可见针尖大小多个出血点及片状出血,阴道分泌物增多,曾在妇科外用药并口服消炎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作者:魏婷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000~2003年我院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41例,通过严格执行操作技术,重视术后护理,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现将观察和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杨冬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震波碎石结合中药治疗泌尿系结石200例

    我科自1999-12/2000-12对200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结合口服中药排石汤排石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秀云;冯德民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血清胆碱酯酶测定对肝病的诊断意义

    血清中的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主要由肝脏产生,在肝功能受损时其活性降低[1],故测定血清中CHE活性可了解肝脏的合成和储备功能.本文采用酶速率法,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类型肝病患者血清CHE活性,探讨其对肝病的诊断意义.

    作者:徐迟;孙虹;孔静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新生儿惊厥的诊断及急救(附56例报告)

    新生儿惊厥是儿科常见急危重症之一,应及时明确诊断,迅速给予有效处理,以期降低后遗症、改善预后,本文旨在对新生儿惊厥的诊断及急症处理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原公智;刘乃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原发性肠系膜肿瘤诊治分析(附4例报告)

    原发性肠系膜肿瘤(PMT)临床少见,其起病缓慢且隐匿,症状缺少特异性,常不易获得临床早期诊断,易造成误诊、漏诊.我院1994-09/1999-03先后收治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PMT,术前均被误诊,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志清;焦英慧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主管: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主办:中国医促会胃病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