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恒;常增林;段袆;刘涛;崔新广
目的 探索免气腹单孔法迷你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微创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气腹单孔法迷你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2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结果 2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操作,平均手术时间46min,平均住院时间4.2d,术后无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免气腹单孔法迷你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安全可行,创伤小,是一项优越性明显的新型术式.
作者:李锋;张兴;林建军;陈凤坤;黄林;杨立健;刘良;赖开旭;宁冬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适应证.方法 2002年3月~2006年3月在全气腹条件下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24例,其中21例行肝癌局部切除术,3例行肝左外叶切除术.结果 24例成功地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70 min,平均出血量175 mL,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9.2 d.术后随访6~36个月,无局部复发或腹壁戳孔种植性转移.结论 在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李梦阳;梁中骁;罗建强;黄顺荣;李辛平;杨建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讨论伴随心脏疾病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2003年1月~2006年8月共行伴随心脏疾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1例.其中窦性心动过缓患者18例.13例术前安放临时起搏器;频发房早室早19例,术前纠正到佳状态,术中密切监护;心房纤颤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5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结果 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二氧化碳气腹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腹压力为8~12mmHg,长气腹时间不超过30min,术中稳定,术后恢复顺利.无1例中转开腹.结论 伴随心脏疾病的胆囊结石患者经适当处理,在低气腹压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是可行、安全的.
作者:金岚;刘军;李建设;张忠涛;王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输尿管镜(URS)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远端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并探讨患者对两种手术方法的满意度.方法 2006年3月-2007年3月,108例远端输尿管结石患者按患者意愿被非随机分为URS组(n=51)和ESWL组(n=57).将两组的治疗结果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个月和3个月时结石清除率URS组均明显高于ESWL组(分别为90.2%对68.4%,P=0.0058;96.1%对84.2%,P=0.0416);两组重复手术率(5.88%对17.54%,P=0.0628)和并发症发生率(9.8%对3.51%,P=0.184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辅助手术率URS组明显低于ESWL组(3.92%对15.79%,P=0.0416);患者总体满意率URS组明显地高于ESWL组(92.16%对77.19%,P=0.0329).结论 治疗远端榆尿管结石,URS比ESWL更有效,也更为患者乐意接受.
作者:刘新福;陈春延;霍伟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两孔法全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18例患者行两孔法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结果 18例均两孔完成,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天数等指标与三孔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目前无手术并发症发生,腹部仅在左或右下腹留有一约10mm的疤痕.结论 两孔法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治疗宫颈疾病、宫颈原位癌、早期子宫内膜癌等疾病安全有效,不会增加手术危险性和手术并发症.
作者:陈秀玮;娄阁;夏恩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的88例(149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8例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以上,治愈50例(56.8%),好转32例(36.4%),无效6例(6.8%),总有效率93.2%.结论 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显著.同时可同期行鼻窦、鼻中隔手术.
作者:黄学勤;程学仕;王俊芳;杨洋;崔会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胃镜检查中的应激反应,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对200例胃镜检查者监测检查过程心血管反应及生理反应,观察应激反应与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插管反应、操作水平、检查时间、次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心血管反应发生率62.0%,收缩压与舒张压增高12.5%、14.6%,心率加快16.0%;出现缺血性ST-T及T波改变、心律失常18例;生理反应发生率为60.5%.影响因素:女性、年龄大、伴基础疾病、插管反应明显、检查时间长、内镜医师操作水平低等,与检查次数的多少无关.结论 胃镜检查中,可发生不同程度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及生理反应;提高内镜医生操作水平,缩短检查时间;同时对存在危险因素者进行心理干预、施行心电监护,进行无痛检查或应用恩丹西酮,可减轻应激反应.
作者:陈建荣;郭锡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治疗胸腺瘤和重症肌无力(MG)的手术方法和可行性.方法 2000年3月~2006年9月,15例患者行胸腺瘤和(或)重症肌无力胸腔镜手术治疗.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15~66岁,平均38.5岁.行胸腺全切15例,合并MG行胸腺扩大切除9例.结果 所有手术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胸者.5例MG病例术后需短暂呼吸机辅助通气(<12h),余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120min,平均胸腔引流1.9d,平均术后住院7d.结论 胸腔镜治疗早期胸腺瘤较开胸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显著优势,且符合该类肿瘤的外科治疗原则;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作者:崔键;刘轶男;张凯;刘成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超声内镜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指导内镜下微创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57例内镜下诊断为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其中36例进行内镜下治疗(套扎、电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穿刺等),外科治疗19例.结果 21例源于黏膜层的息肉、6例源于黏膜肌层的间质瘤、3例源于固有肌层的间质瘤及1例异位胰腺、1例食管囊肿、1例食管癌经内镜下治疗.3例囊肿行内镜下穿刺治疗.除1例术后出血外,其余手术都安全,无其他并发症出现.术后回访2~30个月无复发.结论 超声内镜为内镜微创治疗选择隆起性病变适应证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部分病变内镜下可安全有效地切除.
作者:刘锦涛;余细球;侯华军;杨建荣;黄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免气腹针Trocar直入法造气腹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3年2月~2006年8月的22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采用免气腹针Trocar直入法造气腹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同期200例腹腔镜手术,使用气腹针穿刺造气腹作为对照组.结果 该组220例均成功穿刺并制造气腹,无1例发生脏器穿孔、腹膜后大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免气腹针Trocar直入法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任玉环;马生秀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官颈肌瘤别除术的手术方式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6年6月在该院行腹腔镜下宫颈肌瘤剔除术40例(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1999年1月~2005年6月开腹行同类手术40例患者(开腹组)作为对照.结果 腹腔镜组平均术中出血为108.0mL,开腹组为243.9mL;腹腔镜组平均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为5.6d,开腹组为7.1 d;腹腔镜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问为5.6d,开腹组为7.9d;以上各项数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01).两组在肌瘤大小(分别为6.0 cm和6.6 cm)和手术时间(分别为83min和90min)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能完成宫颈肌瘤剔除术,与同类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施如霞;郑虹;蒋鹏程;谢晔玲;丁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放大内镜观察不同大肠黏膜病变的pit形态,探讨其用于诊断肿瘤性病变与非肿瘤性病变的准确性,研究大肠癌前病变及早期大肠癌的放大内镜下特点及其与浸润深度的关系.方法 放大内镜观察病变表面结构,与病理准断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放大内镜诊断非肿瘤性病变(增生性、炎性、肥大赘生物)和肿瘤性病变(腺瘤和癌)的病理符合率分别为82.19%和96.05%.11个癌变病变中(8个黏膜内癌、2个黏膜下层癌、1个进展期癌),10个出现了V型结构.30个病变同时进行了实体显微镜观察.结论 放大内镜通过对pit形态的观察可以很好地区分非肿瘤性病变和肿瘤性病变.出现VA型pit者多为黏膜内癌,出现VN型者可能为黏膜下层癌或进展期癌.放大内镜与实体显微镜观察息肉pit形态,其结果基本一致.
作者:王成文;金松杰;刘永革;房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类癌的内镜诊断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3月18例上消化道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上消化道类癌包括食管类癌4例;胃类癌12例;十二指肠类癌2例,其中,术前经内镜确诊5例.9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论 内镜检查是术前诊断上消化道类癌的重要手段;特殊类型类癌确诊须依赖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作者:胡祥鹏;吴明;朱启槐;赵静;马升高;杨俊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鼻内镜下治疗放疗性后鼻孔闭锁的方法.方法 对25例鼻咽癌放疗性后鼻孔闭锁患者于鼻内镜下应用吸切器行后鼻孔成形术,术后加强鼻腔和鼻咽清理.结果 22例患者均造口满意、通气良好,随访1~3年,无复发,3例又出现不同程度闭锁,再次行手术后未见复发.结论 该治疗方法术野清楚,安全,效果好,创面光滑,术后上皮化快,是治疗放疗性后鼻孔闭锁的较好方法,术后处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茂鑫;陈贤明;赵敏;陈辉;甄泽年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肾囊肿性疾病的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该文回顾性分析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囊肿性疾病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表明118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5~120min,平均39min;术中出血25~200mL,平均39mL;9例术后复发,1例超声刀断裂.结论 认为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是治疗肾囊肿性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蒋振华;杨林斌;俞增福;何屹;侯岩松;王华;顾燕琴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汽化电切镜外鞘榆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结合前列腺电汽化术(TU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并膀胱结石的疗效.方法 联合应用经汽化电切镜外鞘榆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和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BPH并膀胱结石患者47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治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24个月,患者均排尿通畅,无结石复发.结论 腔内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高效,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张卫国;金伟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TURP)治疗75岁以上高龄前列腺增生痘(BPH)患者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PKTURP治疗的109例75岁以上高危BP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9例患者手术20~87min,平均53min.电切前列腺组织39~103g,平均71g;术中失血75~400mL,平均237mL.术中没有经尿道电切综合征(TRUS)发生;未发生术中大出血.术后无继发出血再手术者,术后前尿道炎性狭窄4例,经门诊尿道扩张后治愈.术后随访均排尿通畅,未见前列腺再次增生梗阻;全组患者术后均未有心、脑、肝、肾等系统疾病加重.暂时性尿失禁28例,经提肛训练1~4周恢复正常.IPSS评分:全部病例随访3~12月IPSS由术前30.0降到7.4,Qmax>15mL/s.结论 等离子电切系统安全可靠,非常适宜于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治疗.
作者:杨军昌;董焱鑫;钱云程;高清元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转开腹手术的原因,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选择合适病例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该科2003年2月~2007年2月采用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手术的208例患者的资料,其中中转开腹手术32例,分析中转原因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因腹腔内出血中转6例,肿瘤较低位4例,肿瘤较大5例,腹内脏器损伤8例,腹腔粘连重6例,肥胖2例,吻合口渗漏1例.结论 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术具有一定的中转开腹手术率,但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中转开腹手术,腹腔脏器损伤和腔内出血是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腹腔粘连、肥胖和肿瘤位置大小等并不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的绝对禁忌证.
作者:钟克力;潘凯;夏利刚;陈杰;林烈文;李明伟;周汉新;王春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手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原因及防治要点.方法 对2002年2月~2006年10月施行了腹腔镜胆道手术的2 875例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组有9例(0.3%)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包括穿刺孔出血渗入腹腔2例;胆囊床出血2例;胆囊动脉分支出血1例;胆囊周围粘连组织出血1例;胆总管壁滋养血管出血1例;原发性纤溶亢进至创面渗血不止2例.结论 腹腔镜胆道手术后迟发性出血具有隐蔽性并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应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
作者:熊沛;殷良春;周晓初;尹耀新;彭毅;叶建宇;钟立明;张风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盘状半月板破裂镜下分型及不同破裂类型的发生率,分析其损伤机制同时评价关节镜手术疗效.方法 124例经关节镜下证实为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患者,按照盘状半月板Watanabe分类方法,其中完全型盘状半月板87例,不完全型盘状半月板35例,Wrisberg韧带型盘状半月板2例.分析盘状半月板不同破裂类型的发生率,据术中情况分别予部分切除、次全切除和全切除术.结果 盘状半月板发现水平裂占53.2%,放射状裂占7.3%,纵裂占3.2%,边缘撕裂占12.9%,混合裂占23.4%.根据镜下确定半月板损伤类型决定手术方式,随访6个月~2年,124例盘状半月板中优42例,良65例,优良率约占86.3%,可14例,差3例.结论 盘状半月板因其解剖特征和组织学构成与正常半月板不同,其损伤的类型有自身特点,关节镜下治疗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作者:刘涛;徐斌;朱金文;徐洪港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