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纤维支气管镜注射医用胶粘堵气管、支气管胸膜瘘3例

张明生;王浩;张勇;王雪峰;曹增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 胸膜瘘, 医用胶, 并发症
摘要:本文经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注射医用胶粘堵气管吻合口瘘1例,支气管残端瘘2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石嵌顿性胆囊炎5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56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均顺利完成LC,无中转开腹,其中5例胆囊大部分切除加腹腔引流,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LC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是复杂LC成功的关键.

    作者:周哲;涂湘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内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的应用(附20例报告)

    目的 探讨内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在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内镜下为2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实施了经胸入路的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结果 全部病例均成功地施行了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手术时间90~180 min(平均130 min),术中出血量10~40 mL(平均20 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3~5 d,术中及术后无明显并发症,随访3~12个月,效果满意.结论 内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可以达到传统手术的效果,治疗良性甲状腺病变颈部无疤痕,美容效果好,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作者:肖志刚;刘升锋;陈超武;李丹;刘祺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大肠息肉的内镜下治疗

    目的 探索大肠息肉的简便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凝和氩气高频电刀切除的方法.结果 切除566例大肠息肉,31例术中出血,15例术后出血.结论 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是一种简便和有效的方法.

    作者:曾庆贵;潘越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防漏水支架与纤维胆道镜联合应用术中诊治胆道结石

    目的 观察胆总管探查手术中应用防漏水支架与纤维胆道镜对胆道结石病人的诊治价值.方法 将2003年1月~2005年3月该院152例胆总管探查手术病人随机分组,分别以联合应用防漏水支架和纤维胆道镜(实验组78例)与单用纤维胆道镜(对照组74例)对病人进行诊治,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一次取石率及腹腔感染情况.结果 两组中胆总管结石均术中取尽,肝内胆管结石术中一次性取石率实验组为84.21%(16/19),对照组为54.55%(10/22);实验组平均取石时间为(31.19±2.55)min,对照组为(41.16±1.89)min;两组肝内胆管结石术中一次性取石率及取石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病人均无腹腔感染.实验组3例病人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赘生物形成,经内镜取出标本术后病理为胆管细胞癌.结论 防漏水支架在术中胆道镜中的应用安全可行,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术中一次性取石率,减少术后残石率和遗留率,节约手术时间,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为进一步提高内镜对肝内胆道疾病的诊治有效率提供了新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涂从银;吴立胜;汪宏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腹腔镜手术对妇科良性疾病患者吞噬细胞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该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手术对妇科良性疾病患者吞噬细胞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并与开腹手术进行对比,期望为腹腔镜技术的微创性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 选取因妇科良性疾病行腹腔镜手术(LS组)或开腹手术(OS组)治疗的患者共60例,两组分别为32例和28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在术前24h、术后24 h和术后72 h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反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红细胞表面受体CR1(CD35)的表达、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IC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4 h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OS组:(5.22±1.31)vs(10.33±2.37),P1<0.05;(56.38±9.73)vs(81.76±5.79),P2<0.05.LS组:(5.66±1.48)vs(7.81±1.75),P3<0.05,(56.64±9.72)vs(75.38±10.79),P4<0.05]、IL-6[OS组:(3.14±0.98)vs(26.72±15.59),P1<0.05;LS组:(3.29±1.25)vs(17.94±10.93),P2<0.05]和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OS组:(54.83±17.99)vs(80.70±15.32),P1<0.05;LS组:(54.39±11.19)vs(76.16±19.71),P2<0.05],但腹腔镜组白细胞[(7.81±1.75)vs(10.33±2.37),P24h<0.05;(5.88±1.28)vs(7.12±1.32),P72h<0.05]和IL-6水平升高幅度[(17.94±10.93)vs(26.72±15.59),P<0.05]低于开腹组.腹腔镜组患者红细胞表面CD35和C3bRR在手术前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开腹组术后24 h C3bRR降低显著[(22.05±2.11)vs(16.10±1.31),P<0.05],到术后72 h尚未恢复到术前水平[(22.05±2.11)vs(16.15±2.93),P<0.05].手术前后ICR在组间和组内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对良性妇科疾病患者吞噬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程度轻,对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李雅钗;黄向华;王亚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针型与普通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并对比针型胸腔镜与普通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12月~2005年5月65例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自发气胸患者,其中行针型胸腔镜手术治疗27例,普通胸腔镜手术38例,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残余漏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是术中失血量、患者住院时间、术后患者肋间皮肤不适感方面,针型胸腔镜组明显少于普通胸腔镜组(P<0.05);术后1个月针型胸腔镜手术瘢痕不明显.结论 针型胸腔镜手术是自发性气胸更为安全有效的术式,优于普通胸腔镜.

    作者:李铁彬;潘友民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39例多原发性大肠癌的内镜及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多原发性大肠癌(multiple primary colorectal cancers,MPCC)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提高MPCC的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1990年12月~2005年12月,该科15年来诊断的39例多原发性大肠癌的临床及内镜特点.结果 该组多原发性大肠癌39例,占同期收治大肠癌患者的2.36%(39/1696),其中23例(1.35%)为同时性多原发性大肠癌(synchronous carcinoma,SC),16例(1.01%)为异时性多原发性大肠癌(metachronous carcinoma,MC);该组以手术治疗为主,SC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MC患者.结论 术前行结肠镜全结肠检查、术中探查及术中结肠镜检查可以提高SC的诊断率,术后定期结肠镜复查可以及时发现MC,早期手术切除MMPC,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董彩红;吴利娟;张广平;段明坤;李敏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结肠癌切除术后结肠镜随访方案指南——美国结直肠癌多中心工作组和美国癌症协会的新共识(2006年)

    美国结直肠癌多中心工作组和美国癌症协会共同制定了结直肠癌术后结肠镜的随访方案,本方案由两个组织的新推荐意见组成.本指南经美国癌症协会结直肠癌咨询委员会、美国胃肠病学院、美国胃肠病学会和美国胃肠内镜学会通过.

    作者:帅晓玮;谢鹏雁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经纤维支气管镜注射医用胶粘堵气管、支气管胸膜瘘3例

    本文经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注射医用胶粘堵气管吻合口瘘1例,支气管残端瘘2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明生;王浩;张勇;王雪峰;曹增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活血通络凝胶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活血通络凝胶对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活血通络凝胶的综合疗法;对照组32例,仅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显效率66.7%,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活血通络凝胶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较好的方法,有助于缓解疼痛和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林晓生;尹建平;王海燕;杨惊宇;盛朝辉;王健;刘汉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腹腔镜胆肠内引流术的设计与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肠内引流术的设计及手术疗效.方法 对8例胆管结石患者使用Endo-GIA实施腹腔镜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其中2例使用Hand-Port System辅助.结果 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出现,术后造影显示吻合口通畅,术后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腹腔镜胆肠内引流术在理论与技术上均是可行的,但手术难度较大,对术者要求较高,同时手术费用明显增高,故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并探索出适合国情的腹腔镜胆肠内引流术手术方式.

    作者:李虎城;刘吉奎;陈飞;许红兵;王红梅;黄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宫腔镜在首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患者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宫腔镜对首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者子宫内异常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方法 2004年2月~2005年3月该院腔镜中心对首次IVF-EF失败的53例患者(观察组)行宫腔镜检查,并与同期人工授精前进行宫腔镜检查的24例正常妇女(男性无精症)(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3例IVF-EF失败者中24例发现宫腔异常,占45.3%.其中12例为宫腔粘连,占50.0%;5例为宫腔息肉,占20.8%;4例为子宫肌瘤,占16.7%.24例人工授精者中仅3例宫腔有异常,占12.5%,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所有异常患者均行相应治疗.观察组53例患者中50例在其后进行了再次IVF-ET术,共有19例获得妊娠,妊娠率为38.0%.结论 宫腔镜能准确诊断和治疗IVF-ET失败者子宫腔内病变,提高IVF-ET的成功率,具有良好的可接受性.

    作者:苑中甫;孙红敏;史惠蓉;常青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抗生素相关性伪膜性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点

    目的 通过对抗生素所致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PMC)的分析,总结临床经验教训,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该院1994~2005年73例临床使用抗生素引起的pMC患者从年龄、合并疾病、抗生素的使用种类、时间、发病时间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结果 PMC多发于合并有长期慢性疾病、年龄大、体质差、手术后及抗生素应用不规范的老年患者.结论 抗生素应用不合理是引发PMC的主要原因,对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的老年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时,结合结肠镜的特征表现首先应考虑有无PMC,及早停用抗生素,使用足量和足疗程的甲硝唑和万古霉素是治疗PMC有效方法.

    作者:黄开红;李楚强;陈为宪;王连源;陈其奎;夏忠胜;朱兆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腹腔镜内镜联合手术治疗消化道疾病

    目的 探讨腹腔镜内镜联合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总结该科3年来对13例贲门失弛缓症、1例食管下段血管瘤、1例十二指肠腺瘤、2例乙状结肠息肉和1例乙状结肠癌实施腹腔镜内镜联合手术的临床经验.该组分别实施腹腔镜内镜联合食管下段贲门肌切开、胃底折叠(Dor)13例,其中1例同时实施肝左外叶血管瘤切除、胆囊切除;腹腔镜内镜联合食管下段血管瘤切除+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Toupet)+胆囊切除+阑尾切除1例;腹腔镜内镜联合十二指肠腺瘤切除1例;腹腔镜内镜联合乙状结肠切除1例;腹腔镜内镜联合乙状结肠部分肠壁切除1例;腹腔镜内镜联合乙状结肠癌根治术1例.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60~360 min,术中出血5~40 mL,术后8~24h下床活动,12~72h排气、拔胃管进流食,2~5 d拔除引流管,6~14 d出院.随诊1~36个月,病人术前症状消失,复查内镜肿物未见复发.结论 腹腔镜内镜联合手术治疗消化道疾病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痛苦轻、疗效好等突出优点.

    作者:刘隆;樊有炜;董雷;王秋生;申占龙;冀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附49例报告)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在颅内疾病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49例神经内镜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单纯神经内镜手术38例,内镜辅助下显微神经外科手术6例,内镜控制下显微神经外科手术5例,并对手术指征、方法、并发症和优缺点等进行了分析.结果 49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或好转.术后发热4例,气颅、术中出血和动眼神经麻痹各1例.结论 神经内镜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以往单纯开颅手术带来的创伤,在尽可能保护正常组织的同时,大限度地去除病变,有助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作者:胡火军;郭金满;汪雷;易书贵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合并Dieulafoy病1例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及Dieulafoy病均为少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二者并发更为少见.我院发现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昌京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阴道镜及其定位活检诊断宫颈病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阴道镜及其定位活检诊断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临床可疑有宫颈疾病的1153例患者施行阴道镜检查,均行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结果 与组织学结果作对照,阴道镜诊断HPV亚临床感染(SPI)、CINⅠ、CINⅡ、CINⅢ、浸润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9%、85.7%、91.8%、100%及100%;98.2%、81.8%、85.9%、100%和100%;96.2%、83.2%、88.2%、100%和100%.结论 阴道镜作为一种临床诊断方法,其诊断的准确性,与阴道镜医生的经验技术、活检标本的大小及阴道镜图像的特异性等有关,借助阴道镜使病变图像清晰更方便定位活检,可以大大提高活检的阳性率.

    作者:丁玎;李翠凤;谢莉;张爱洁;周樱;魏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放大胃镜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放大胃镜对幽门螺杆菌(heliobacterpylori,Hp)相关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6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接受了放大胃镜检查,观察胃体大弯集合静脉形态,取活检行病理检查,并进行Hp检测.结果 68例患者中Hp阳性20例,Hp阴性48例.Hp阳性者中,18例(90%)表现为D型集合静脉,2例(10%)表现为Ⅰ型集合静脉;Hp阴性者中,6例(12.5%)表现为D型集合静脉,42例(87.5%)表现为R型或Ⅰ型集合静脉.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为33.81,P<0.001).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2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中,9例表现为轻度慢性炎症,11例表现为中度慢性炎症;48例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中,43例表现为轻度慢性炎症或正常胃黏膜,5例表现为中度慢性炎症.两组间病理检查炎症程度差异有显著性(χ2为13.22,P<0.001).结论 Hp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放大胃镜下特点为胃体集合静脉消失,其原因可能与黏膜炎症水肿有关.

    作者:林香春;顾雁;李玉红;林静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术前超声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

    目的 建立术前超声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难度评分表,并评价其科学性.方法 连续选择118例接受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训练样本100例,验证样本18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方案,术前应用超声检测胆囊大小(长x胆囊底宽)mm2,胆囊壁厚度(mm),胆囊颈有无结石嵌顿,单个胆囊结石数目及大长径(mm),脐孔及胆囊周围有无粘连;术后登记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有无中转开腹,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d).根据100例训练样本LC实际难度分为容易和困难两级,应用t检验和χ2检验统计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超声检测指标,建立术前超声预测LC难度评分表,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结果 胆囊大小、胆囊壁厚度、胆囊颈有无结石嵌顿、脐孔粘连及胆囊周围粘连5项超声检测指标在LC容易和困难两级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应用5项指标建立术前超声预测LC难度评分表,经ROC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922,与完全随机情况下获得的曲线下面积(0.5)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18例检验样本前瞻性误判概率评估,结果显示术前超声预测LC难度误判率约5.6%.结论 术前超声预测LC难度评分表可以正确预测LC难度.

    作者:刘嘉林;周汉新;余小舫;鲍世韵;李明岳;余志红;熊奕;彭启慧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腹腔镜的应用体会.方法 对64例患者施行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肾囊肿去顶术43例,肾切除术8例,肾部分切除术4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2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4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3例.其中48例经后腹腔,16例经腹入路;结果 64例手术均获成功,肾囊肿去顶术手术时间30~100 min,平均50min,出血约20mL.肾切除术手术时间120~240min,平均191 min,平均出血200 mL.肾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65~120min,平均出血250mL.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手术时间120min和125min,出血60mL.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手术时间30~45 min,平均出血10 mL.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手术时间50~150 min,平均出血50mL.所有手术无1例输血.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安全、微创手术,在泌尿外科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勇;王三富;张剑波;刘潭军;曾荣;郑宏;刘忠元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