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纤维结肠镜在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诊治中的应用(附81例报告)

何葵;陈利生;朱袭嘉;罗吉辉;李君;赵江宁

关键词:纤维结肠镜, 结直肠癌, 急性肠梗阻
摘要:目的 评价纤维结肠镜诊治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科于2001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纤维结肠镜进行诊治的81例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74例患者术前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均插镜成功,操作成功率为100%,无穿孔病例,7例合并急性腹膜炎的患者系术后确诊,其中右半结肠癌19例,左半结肠癌53例(降结肠癌14例,乙状结肠癌39例),直肠癌9例,诊断符合率为100%,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纤维结肠镜检查应用于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诊治是必要、安全、可行的.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65例

    目的 观察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65例的疗效.方法 采用MPCNL治疗65例经保守治疗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无效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结果 全部病例一期或二期手术成功,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100%.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肯定.

    作者:余良;李鸣;顾磊奇;高雪辉;赵菊红;冯文强;周春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胆源性胰腺炎内镜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约占急性胰腺炎的15%~50%.目前对于内镜介入治疗ABP的作用较为肯定,即内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在ABP的病因诊断中仍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相应的介入治疗可清除胆管结石,恢复胆流,减少胆汁胰管反流,从而使病情迅速缓解并可以减少复发,改善总体预后,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常规治疗.尽管在内镜介入治疗的时机及指征上仍存在一定争议,但多数学者倾向于早期ERCP及内镜治疗,从而阻断急性胰腺炎的病理过程,同时也减少有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史学森;郝慧菁;侯培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神经内镜手术后颅内感染的调查与控制

    目的 调查神经外科神经内镜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原因,控制颅内感染的发生.方法 采用前瞻性与回顾性相结合的方法调查2006年1~6月神经内镜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对手术环境进行细菌学检测.结果 共调查25例患者,其中1~4个月(采取控制措施前)17例,发生颅内感染6例,感染率为35.3%;5~6个月(采取控制措施后)8例,发生颅内感染1例,感染率为12.5%.对手术医师及手术环境进行采样,其中空调柜机及仪器表面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手术室空气细菌数平均为218 CFU/m3;手术中无菌头皮夹培养出微球菌.手术操作现场观察发现神经内镜清洗不符合要求;外科洗手未按照手消毒产品的要求使用无菌毛巾擦手;无菌手术器械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过长.结论 手术环境、外科手消毒及神经内镜清洗等缺陷是造成神经内镜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综合原因.

    作者:冯丽;吴安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乳管镜乳腺导管冲洗液细胞学检查和Her2、P21和P53蛋白表达对乳腺导管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乳管镜下收集乳腺导管冲洗液细胞学检查和乳腺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Her2、P21、P53蛋白表达对乳腺导管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意义.方法 在乳管镜直视下对46例乳腺导管癌和58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乳腺导管病变进行搔刮,收集冲洗液打点涂片.用巴氏法行细胞学检查,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行乳腺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的Her2、P21和P53蛋白检测.用x2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乳头溢液涂片上皮细胞量少,细胞往往有变性改变,核浓缩,结构均质化;乳腺导管冲洗液涂片细胞量丰富,核染色深,细胞形态保持完整.乳头溢液涂片中有效细胞团明显少于乳腺导管冲洗液涂片中的有效细胞团(P<0.01).5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中,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诊断为良性57例,可疑恶性1例;乳腺导管冲洗液涂片细胞学诊断为良性56例,可疑恶性2例;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4例伴有乳头溢液的乳腺癌患者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明显低于46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导管冲洗液细胞学检查(P<0.05).46例乳腺导管癌乳腺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的Her2、P21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47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P<0.05).结论 在乳管镜下收集乳腺导管冲洗液细胞学涂片的有效细胞团明显多于乳头溢液细胞学涂片,乳腺导管冲洗液细胞学检查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明显提高.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乳腺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的Her2、P21和P53蛋白可作为鉴别乳腺导管良恶性肿瘤的参考指标.

    作者:曾健;陆云飞;张浩;陈玲;胡翠娥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胃镜序贯注射治疗上消化道机械吻合术后出血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上消化道机械吻合术后大出血的价值.方法 ①入院后均给静脉补液、扩容、输血制酸及止血,纠正休克.②胃镜下治疗:发现吻合口出血病灶后,采取序贯内镜注射治疗止血,用注射针在出血点进针,在不同组分点注射1/20 000去甲肾上腺素,继用5%鱼肝油酸钠注射病灶及四周,硬化剂总量6~30mL上述镜下治疗仍有渗血者,必要时喷撒凝血酶.术后处理:保留胃管48 h内间断用空针抽吸,观察止血效果,一旦发现有活动性出血,再行第2次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术后均给予制酸、保护胃黏膜及营养支持等治疗.③内镜治疗疗效判断标准.即刻止血:内镜治疗出血停止24 h内未再出血;止血成功:治疗后严密追踪1个月未发生再出血.结果 内镜下止血即刻止血成功,立即止血成功率100%,2例分别在治疗第2、3天再出血,表现渗血,经再次内镜治疗止血成功,近期再出血率占8%(2/25),总有效率100%.结论 胃镜序贯注射止血对机械吻合口出血安全有效.

    作者:冯凯祥;罗玉君;刘涛;邓丽;黄晓丽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双气囊小肠镜诊断小肠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通过对原因不明怀疑为小肠疾病的患者进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分析其检出率、观察范围、不良反应、并发症及患者的耐受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经B超、CT、胃镜、肠镜等常规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患者,其中消化道出血22例,反复腹痛12例,腹泻待查4例,腹胀待查2例,接受双气囊小肠镜检查,评价其阳性率、确诊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40例患者共进行45次检查,18例经口进镜,17例经肛,5例接受经口+经肛检查.40例患者中34例发现阳性病灶,总体阳性率85%;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因确诊率77%(17/22),腹痛、腹泻的阳性诊断率分别为67%(8/12)和50%(2/4),2例腹胀患者1例获得诊断(50%).未见操作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 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安全、可靠,阳性率显著提高,为小肠疾病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检查手段.

    作者:付唆林;叶华曦;熊锋宝;陈江琴;姚彩芳;孙明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二氧化碳对血气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二氧化碳对机体血气的影响.方法 对比23例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手术时二氧化碳充气前、充气后动脉血气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等变化情况.结果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二氧化碳充气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显著增高,pH值充气后出现下降,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迅速升高(P<0.05),充气后60 min趋于稳定.结论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时二氧化碳可引起一定程度的碳酸血症,但可通过改变呼吸参数及自身调节机制改善.腔镜甲状腺手术安全可行,但要注意术中监测血气等循环呼吸参数.

    作者:胡友主;王存川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老年、高危病人超低压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目的 探讨低压气腹在老年、合并心肺疾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术中气腹机的压力值预设为8 mmHg,根据术中情况再适当调高或调低气腹压力值.结果 75例老年、高危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腹压力值控制在6~10 mmHg,3例因暴露欠佳气腹压调至12mmHg.除2例中转开腹外,无死亡病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低压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降低了老年、高危患者因气腹而引起的并发症风险,扩大了手术适应证.

    作者:李著;孙坚;邓清江;阳平贵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支气管肺泡灌洗抢救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抢救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37例患者随机分为灌洗组和非灌洗组,灌洗组1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支气管肺泡灌洗,非灌洗组19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48 h和72h后灌洗组的Pa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高于非灌洗组(P<0.01),PaC02明显低于非灌洗组(P<0.01);灌洗组总有效率为88.8%,非灌洗组为47.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抢救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可减少使用有创机械通气,疗效确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艺坛;陈志斌;潘云虎;丁珠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超细胃镜下注射治疗食管癌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4岁,因胸骨后疼痛伴咽下困难半年于2005年6月28日就诊.胃镜(Fujinon EG270N5)检查见食管距门齿32~33 cm处一隆起,约3.5 cm ×4.5 cm,占据近2/3管腔,局部狭窄,质脆,见附图A.活检示鳞形细胞癌,中度分化.胃和十二指肠未见异常.患者拒绝手术,予胃镜下分点注射5-氟尿嘧啶0.25g、表柔比星10mg和顺铂20mg,见附图B.间隔1个月重复上述治疗,共2次.第2次注射时胃镜下见癌灶轻度缩小,见附图C;末次注射时明显缩小,约2.3 cm×2.5 cm,呈平坦状稍隆起,管腔通畅,见附图D,症状缓解,失访.

    作者:王盛根;王寿九;谷丽娟;曾庆菊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合并膀胱结石同期处理的治疗评价

    目的 评价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同期处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56例患者分为两组,开放手术组采用经耻骨上膀胱小切口取膀胱结石,再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气压弹道碎石组先经尿道气压弹道碎石,再行TURP.结果 开放手术组患者均一次取石成功,取石时间9~20 min,无膀胱出血、膀胱切口渗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未出现TURP综合征.术后膀胱冲洗液1、2 d转清,造瘘管在5 d内拔除,尿管8 d内拔除.气压弹道碎石组:改为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1例,其余患者均一次治疗成功.除碎石时膀胱黏膜有散在充血、水肿外,无1例膀胱穿孔,手术历时50~90 min,其中碎石时间10~30 min,前列腺手术时间一般控制在60min以内,未发生TURP综合征,未行膀胱造瘘.术后尿液转清时间2、3d,所有患者均于术后48h停止膀胱冲洗,术后5~7 d拔除尿管.术中发生尿道损伤率为6.7%,无膀胱损伤穿孔,术后随访3~28个月尿道狭窄发生率为3.3%,采用尿道扩张后治愈.结论 开放手术联合TURP、气压弹道碎石联合TURP均可对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进行同期处理,均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朱从义;祖雄兵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经胸前径路无注气内镜下甲状腺手术

    目的 为了获得更佳的美容效果,使颈前不遗留小切口,该文探讨了无注气胸前入路内镜下技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4年7月~2005年10月26例甲状腺肿物患者行经胸前入路的无注气内镜下甲状腺手术.结果 26例患者中行单侧腺叶次全切除术17例,单侧腺叶切除术6例,双侧腺叶次全切除术1例,一侧腺叶及对侧部分切除术1例,峡部切除术加双侧腺叶部分切除术1例.手术时间(105.96±21.07)min,手术出血量(18.46±12.47)mL.术后病理:结节性甲状腺肿20例,滤泡性腺瘤4例,乳头状癌1例,桥本氏甲状腺炎1例.术后无出血、呛咳、手足抽搐、皮下气肿等,无中转手术病例.有1例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术后4个月恢复.术后有轻微感觉减退和感觉异常1例,4个月后恢复.所有患者颈前未遗留手术疤痕,对术后美容效果十分满意.结论 经胸前径路无注气内镜下甲状腺手术能减低手术的侵袭性,颈前不遗留手术疤痕,具有满意的美容效果,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内镜下甲状腺手术,可作为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一种新选择.

    作者:黄晓明;许庚;郑亿庆;蔡翔;曾亮;刘翔;彭解人;刘伟;许耀东;张志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经皮肾镜钬激光加气压弹道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钬激光加气压弹道碎石术(pneumatic lithotripsy,PL)+激光碎石术(laser lithotripsy,L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经皮肾镜下PL+LL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86 min,术中出血量50~600mL,术后血尿时间1~5 d,1例术后第2天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止血.PL+LL一期结石清除率为71.1%(54/76),二期结石清除率80.0%(12/15),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处理残留结石4例.结论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加气压弹道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

    作者:田开林;秦勤;王兴尧;曾国华;高宁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并发症分析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2006年12月该院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或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的412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并发症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412例患者,共行458例次手术,术中、术后共发生并发症61例次(13.3%),其中胸膜损伤、气胸4例次(0.87%);术中大出血3例次(0.66%),立即终止手术,留置肾盂造漏夹闭后观察无明显出血,1周后二期碎石;碎石后因视野模糊未能成功留置双J管8例次(1.75%);术后高热、感染16例次(3.49%);术后肾盂造漏管脱落9例次(1.97%);术后KUB见双J管位置异常5例次(1.09%);术后经皮肾通道疼痛14例次(3.06%);术后迟发大出血2例次(0.44%),经输血及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治愈;无肾脏严重出血不止行肾切除;无腹腔脏器损伤.结论 术中大出血、术后迟发大出血、术后感染是MPCNL较严重并发症,须予以重视并采取积极防治措施.

    作者:王大伟;鲁军;夏术阶;文伟;张琦;张捷;韩帮旻;孙晓文;唐孝达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目的 探讨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20例应用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2例用三孔法完成胆囊切除术,7例改行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中转开腹手术.结论 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熟练的操作技术、良好的术野显露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但要注意适应证的选择.

    作者:王乃金;凌宝存;应浩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鼻内镜在儿童后鼻滴漏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附48例报告)

    目的 探讨鼻内镜在儿童后鼻滴漏综合征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7月该院在鼻内镜下诊断的48例以后鼻滴漏为主要临床特点而并发慢性咳嗽的鼻-鼻窦疾病惠儿的诊治过程.结果 该组患儿中变应性鼻炎、鼻窦炎混合感染25例(52.1%)(其中并发鼻息肉2例)、慢性鼻窦炎13例(27.1%)、慢性鼻炎8例(16.7%)、急性腺样体炎2例(4.17%).均以慢性咳嗽为主诉,平均咳嗽时间达3.1个月.经过积极的抗炎与抗变态反应治疗以及必要的手术治疗,35例(72.9%)咳嗽症状消失,13例(27.1%)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鼻内镜视野清晰,镜体纤细,弥补了儿童检查不配合、鼻咽部难窥视的缺点,因此,鼻内镜在儿童后鼻滴漏综合征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东云;梁建平;袁弘;李穗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监测下麻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目的 探讨监测下麻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可行性.方法 监测下麻醉组选取25例患者,应用力月西、利多卡因、吲哚美辛进行监测下麻醉;对照组选取22例应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手术时间、费用及术中反应进行分析.术中反应采用数字疼痛分级法.结果 监测下麻醉组手术时间为(20.50±9.80)min、费用为(615.26±215.65)元,术中反应4分以上5例,3分以下21例.对照组手术时间为(30.85±15.60)min、费用为(926.65±125.95)元,术中反应4分以上8例,3分以下22例.统计分析手术时间、费用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中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监测下麻醉对适宜的膀胱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节时、经济的麻醉方式.

    作者:杜江平;李艳;史计月;张丽萍;李磊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可回收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21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可回收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支架放置1个月组10例,2个月组11例;经胃镜安装可回收防反流食管支架,术后1个月、2个月回收支架;支架取出后第6、12、18个月随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支架取出后1年食管X线复查并与术前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支架均成功置入,顺利取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18个月,两组患者咽下困难缓解率均达100%,两组之间的中远期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年X线复查,支架置入1个月组食管直径由术前的(4.5±1.2)cm改善为(3.2±1.2)cm,支架置入2个月组食管直径由术前的(4.6±1.2)cm改善为(3.3±1.1)cm,两组术后1年食管直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可回收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回收方便、疗效确切等优点.

    作者:孔庆印;姜开通;曾宪忠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钬激光在儿童重度肾积水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钬激光治疗儿童重度肾积水的方法和疗效,提高儿童重度积水肾的保留率.方法 应用超声、IVP、CT或MR、肾图等资料诊断重度肾积水和评价保存积水肾的价值,应用内镜直视下钬激光去除梗阻病灶所致重度肾积水19例.结果 19例手术顺利完成,梗阻病灶100%解除;随访12个月以上,18例肾积水明显改善,1例无改善.结论 儿童肾脏功能恢复能力较强,对于50%肾实质厚度大于2 mm以上的重度肾积水肾脏有保留价值.钬激光治疗儿童尿路梗阻肾积水安全、有效,可以处理多种病因.

    作者:李文泽;齐范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开放与经腹膜后腹腔镜行肾蒂淋巴管结扎术的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开放与经腹膜后腹腔镜行肾蒂淋巴管结扎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6例开放行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与32例经腹膜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统计分析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恢复工作时间、拔管时间等的差别.结果 所有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45.77±3.85)min和(99.78±4.86)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2.89±4.11)mL和(13.47±2.36)mL;术后镇痛分别占88.46%和0.94%;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9.08±0.25)d和(7.19±0.29)d,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分别为(29.23±1.54)d和(19.66±1.08)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在拔管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腹膜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淋巴管结扎彻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现代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的的佳选择.

    作者:杨勇飞;梁朝朝;郝宗耀;周骏;张贤生;叶元平;刘明;樊松;王克孝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