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镜序贯注射治疗上消化道机械吻合术后出血

冯凯祥;罗玉君;刘涛;邓丽;黄晓丽

关键词:胃镜, 序贯注射, 机械吻合术后, 出血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上消化道机械吻合术后大出血的价值.方法 ①入院后均给静脉补液、扩容、输血制酸及止血,纠正休克.②胃镜下治疗:发现吻合口出血病灶后,采取序贯内镜注射治疗止血,用注射针在出血点进针,在不同组分点注射1/20 000去甲肾上腺素,继用5%鱼肝油酸钠注射病灶及四周,硬化剂总量6~30mL上述镜下治疗仍有渗血者,必要时喷撒凝血酶.术后处理:保留胃管48 h内间断用空针抽吸,观察止血效果,一旦发现有活动性出血,再行第2次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术后均给予制酸、保护胃黏膜及营养支持等治疗.③内镜治疗疗效判断标准.即刻止血:内镜治疗出血停止24 h内未再出血;止血成功:治疗后严密追踪1个月未发生再出血.结果 内镜下止血即刻止血成功,立即止血成功率100%,2例分别在治疗第2、3天再出血,表现渗血,经再次内镜治疗止血成功,近期再出血率占8%(2/25),总有效率100%.结论 胃镜序贯注射止血对机械吻合口出血安全有效.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监测腹腔镜套扎切除子宫肌瘤术创面36例分析

    目的 通过超声定期监测子宫创面愈合情况评价腹腔镜下线圈套扎法切除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方法 腹腔镜下应用线圈套扎法切除子宫肌瘤浆膜下或壁间肌瘤外突型36例,术后超声定期监测子宫创面疤痕愈合恢复情况.结果 线圈套扎法切除浆膜下子宫肌瘤18例创面恢复佳;子宫壁间肌瘤外突>50%者11例,创面4、5周后消失;子宫壁间肌瘤外凸<50%者7例创面恢复慢,并发症多.结论 据超声监测腹腔镜下套扎法切除子宫肌瘤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但需结合临床分型适当采用.

    作者:杨晓红;夏恩兰;邓美玲;耿建英;姜雯;苏秀丽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超细胃镜下注射治疗食管癌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4岁,因胸骨后疼痛伴咽下困难半年于2005年6月28日就诊.胃镜(Fujinon EG270N5)检查见食管距门齿32~33 cm处一隆起,约3.5 cm ×4.5 cm,占据近2/3管腔,局部狭窄,质脆,见附图A.活检示鳞形细胞癌,中度分化.胃和十二指肠未见异常.患者拒绝手术,予胃镜下分点注射5-氟尿嘧啶0.25g、表柔比星10mg和顺铂20mg,见附图B.间隔1个月重复上述治疗,共2次.第2次注射时胃镜下见癌灶轻度缩小,见附图C;末次注射时明显缩小,约2.3 cm×2.5 cm,呈平坦状稍隆起,管腔通畅,见附图D,症状缓解,失访.

    作者:王盛根;王寿九;谷丽娟;曾庆菊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65例

    目的 观察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65例的疗效.方法 采用MPCNL治疗65例经保守治疗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无效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结果 全部病例一期或二期手术成功,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100%.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肯定.

    作者:余良;李鸣;顾磊奇;高雪辉;赵菊红;冯文强;周春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阴式超声和宫腔镜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及比较

    目的 讨论阴式超声及宫腔镜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并对二者进行比较.方法 对9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阴式超声及宫腔镜检查.宫腔镜检查后常规行诊刮或定位活检.结果 阴式超声结果与宫腔镜检查结合病理诊断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对于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宫腔镜检查明显优于阴式超声.

    作者:李长民;刘巍;谭文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支气管肺泡灌洗抢救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抢救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37例患者随机分为灌洗组和非灌洗组,灌洗组1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支气管肺泡灌洗,非灌洗组19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48 h和72h后灌洗组的Pa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高于非灌洗组(P<0.01),PaC02明显低于非灌洗组(P<0.01);灌洗组总有效率为88.8%,非灌洗组为47.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抢救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可减少使用有创机械通气,疗效确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艺坛;陈志斌;潘云虎;丁珠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钬激光在儿童重度肾积水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钬激光治疗儿童重度肾积水的方法和疗效,提高儿童重度积水肾的保留率.方法 应用超声、IVP、CT或MR、肾图等资料诊断重度肾积水和评价保存积水肾的价值,应用内镜直视下钬激光去除梗阻病灶所致重度肾积水19例.结果 19例手术顺利完成,梗阻病灶100%解除;随访12个月以上,18例肾积水明显改善,1例无改善.结论 儿童肾脏功能恢复能力较强,对于50%肾实质厚度大于2 mm以上的重度肾积水肾脏有保留价值.钬激光治疗儿童尿路梗阻肾积水安全、有效,可以处理多种病因.

    作者:李文泽;齐范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结肠镜诊断回肠末端病变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结肠镜诊断回肠末端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0例回肠末端病变的结肠镜检查资料及病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病变类型为末端回肠炎25例,淋巴滤泡增生症29例,溃疡10例,息肉2例,结核8例,小肠出血6例.结论 结肠镜不仅可以直视末端回肠病变,还能进行病理活检,可明显提高疾病的确诊率.因此在对末端回肠病变的诊断中,结肠镜检查应为首选方法

    作者:颜丽萍;唐建光;苏艺群;刘晓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输尿管镜下电子动能碎石治疗膀胱结石(附22例报告)

    目的 探讨各种类型膀胱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 单个较小结石及小儿膀胱结石,直接经尿道输尿管镜下电子动能碎石取石;单个大结石及多发结石,膀胱穿刺输尿管镜联合电切镜下碎石取石.结果 22例均一次将结石击碎并取尽结石.结论 输尿管镜及输尿管镜联合电切镜下电子动能碎石取石治疗膀胱结石,创伤小,疗效可靠,是治疗各型膀胱结石的理想方法.

    作者:郭松林;张书贤;徐炜;沈亚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经皮肾镜钬激光加气压弹道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钬激光加气压弹道碎石术(pneumatic lithotripsy,PL)+激光碎石术(laser lithotripsy,L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经皮肾镜下PL+LL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86 min,术中出血量50~600mL,术后血尿时间1~5 d,1例术后第2天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止血.PL+LL一期结石清除率为71.1%(54/76),二期结石清除率80.0%(12/15),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处理残留结石4例.结论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加气压弹道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

    作者:田开林;秦勤;王兴尧;曾国华;高宁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神经内镜手术后颅内感染的调查与控制

    目的 调查神经外科神经内镜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原因,控制颅内感染的发生.方法 采用前瞻性与回顾性相结合的方法调查2006年1~6月神经内镜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对手术环境进行细菌学检测.结果 共调查25例患者,其中1~4个月(采取控制措施前)17例,发生颅内感染6例,感染率为35.3%;5~6个月(采取控制措施后)8例,发生颅内感染1例,感染率为12.5%.对手术医师及手术环境进行采样,其中空调柜机及仪器表面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手术室空气细菌数平均为218 CFU/m3;手术中无菌头皮夹培养出微球菌.手术操作现场观察发现神经内镜清洗不符合要求;外科洗手未按照手消毒产品的要求使用无菌毛巾擦手;无菌手术器械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过长.结论 手术环境、外科手消毒及神经内镜清洗等缺陷是造成神经内镜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综合原因.

    作者:冯丽;吴安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卢戈液染色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卢戈液染色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染色前后食管癌和异型增生的检出率.方法 对306例35~72岁疑似食管病变的患者进行内镜检查,观察并记录食管黏膜颜色、形态和黏膜下血管纹理,卢戈液染色后再观察其颜色变化,并进行组织活检.结果 经活检组织学诊断,发现早期食管癌11例,中度和重度异型增生54例.碘染色前后发现食管癌分别为2例和9例,中度和重度异型增生分别为12例和4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内镜检查中卢戈液染色可显著提高早期食管癌和异型增生的检出率.

    作者:杨小民;马红京;牛冬梅;张凤平;汤军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223例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将223例249侧输尿管结石患者分为3组,并对151侧下段输尿管结石,56侧中段结石,42侧上段结石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各段结石均可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下段结石清除率98.0%(148/151),中段结石清除率达94.6%(53/56),上段结石清除率达88.1%(37/42).其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5%(19/223),包括结石移位、输尿管穿孔、改开放手术、发热等.结论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方式,尤其对中下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处理失败的结石及伴肾绞痛者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作者:王小勇;李云;李挺山;赖炳旺;叶正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的解剖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的解剖变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该科2005年8月~2006年3月7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镜下胆囊动脉各型特点、走行变异及其胆囊壁入点分布规律等.结果 7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主干型胆囊动脉58例(74.4%),分支型胆囊动脉20例(25.6%);胆囊动脉在靠近胆囊壶腹部有入点者68支(66.7%),在靠近胆囊体部有胆囊动脉入点者32支(31.4%);胆囊动脉走行于胆囊三角内者67例(85.9%).结论 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解剖变异,尤其是胆囊动脉走行和在胆囊壁常见入点的分布比例,对于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及胆管、血管误损伤有重要意义.

    作者:申占龙;王秋生;刘隆;董雷;周东海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并发症分析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2006年12月该院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或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的412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并发症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412例患者,共行458例次手术,术中、术后共发生并发症61例次(13.3%),其中胸膜损伤、气胸4例次(0.87%);术中大出血3例次(0.66%),立即终止手术,留置肾盂造漏夹闭后观察无明显出血,1周后二期碎石;碎石后因视野模糊未能成功留置双J管8例次(1.75%);术后高热、感染16例次(3.49%);术后肾盂造漏管脱落9例次(1.97%);术后KUB见双J管位置异常5例次(1.09%);术后经皮肾通道疼痛14例次(3.06%);术后迟发大出血2例次(0.44%),经输血及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治愈;无肾脏严重出血不止行肾切除;无腹腔脏器损伤.结论 术中大出血、术后迟发大出血、术后感染是MPCNL较严重并发症,须予以重视并采取积极防治措施.

    作者:王大伟;鲁军;夏术阶;文伟;张琦;张捷;韩帮旻;孙晓文;唐孝达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胃镜序贯注射治疗上消化道机械吻合术后出血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上消化道机械吻合术后大出血的价值.方法 ①入院后均给静脉补液、扩容、输血制酸及止血,纠正休克.②胃镜下治疗:发现吻合口出血病灶后,采取序贯内镜注射治疗止血,用注射针在出血点进针,在不同组分点注射1/20 000去甲肾上腺素,继用5%鱼肝油酸钠注射病灶及四周,硬化剂总量6~30mL上述镜下治疗仍有渗血者,必要时喷撒凝血酶.术后处理:保留胃管48 h内间断用空针抽吸,观察止血效果,一旦发现有活动性出血,再行第2次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术后均给予制酸、保护胃黏膜及营养支持等治疗.③内镜治疗疗效判断标准.即刻止血:内镜治疗出血停止24 h内未再出血;止血成功:治疗后严密追踪1个月未发生再出血.结果 内镜下止血即刻止血成功,立即止血成功率100%,2例分别在治疗第2、3天再出血,表现渗血,经再次内镜治疗止血成功,近期再出血率占8%(2/25),总有效率100%.结论 胃镜序贯注射止血对机械吻合口出血安全有效.

    作者:冯凯祥;罗玉君;刘涛;邓丽;黄晓丽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合并膀胱结石同期处理的治疗评价

    目的 评价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同期处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56例患者分为两组,开放手术组采用经耻骨上膀胱小切口取膀胱结石,再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气压弹道碎石组先经尿道气压弹道碎石,再行TURP.结果 开放手术组患者均一次取石成功,取石时间9~20 min,无膀胱出血、膀胱切口渗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未出现TURP综合征.术后膀胱冲洗液1、2 d转清,造瘘管在5 d内拔除,尿管8 d内拔除.气压弹道碎石组:改为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1例,其余患者均一次治疗成功.除碎石时膀胱黏膜有散在充血、水肿外,无1例膀胱穿孔,手术历时50~90 min,其中碎石时间10~30 min,前列腺手术时间一般控制在60min以内,未发生TURP综合征,未行膀胱造瘘.术后尿液转清时间2、3d,所有患者均于术后48h停止膀胱冲洗,术后5~7 d拔除尿管.术中发生尿道损伤率为6.7%,无膀胱损伤穿孔,术后随访3~28个月尿道狭窄发生率为3.3%,采用尿道扩张后治愈.结论 开放手术联合TURP、气压弹道碎石联合TURP均可对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进行同期处理,均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朱从义;祖雄兵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鼻内镜下活检术诊断鼻咽癌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活检术诊断鼻咽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间接鼻咽镜或纤维鼻咽镜未能诊断的鼻咽癌病例28例,通过鼻内镜检查活检.结果 鼻内镜下一次性取材病理检查确诊占85.7%(24/28);二次性取材病理检查确诊占14.3%(4/28).结论 鼻内镜下鼻咽部活检阳性率高于间接鼻咽镜和纤维鼻咽镜下的鼻咽部活检.

    作者:何本超;颜风波;李健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电子宫腔镜检查子宫不正出血患者1 478例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宫腔镜检查子宫不正出血患者的资料,以探讨子宫不正出血与子宫腔内病变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妇产科2002年10月~2006年3月1 478例因子宫不正出血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资料.结果 宫腔未见异常194例,各种疾病共1 284例,阳性检出率86.9%.其中,宫腔镜下怀疑子宫内膜癌者62例,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者44例,确诊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者12例.1 478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通过分析1 478例子宫不正出血患者宫腔镜检查结果,可了解宫腔内疾病与子宫不正出血的关系以及各病种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情况,进而指导临床诊断.

    作者:王光伟;杨清;王玉;孙蓓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经胸前径路无注气内镜下甲状腺手术

    目的 为了获得更佳的美容效果,使颈前不遗留小切口,该文探讨了无注气胸前入路内镜下技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4年7月~2005年10月26例甲状腺肿物患者行经胸前入路的无注气内镜下甲状腺手术.结果 26例患者中行单侧腺叶次全切除术17例,单侧腺叶切除术6例,双侧腺叶次全切除术1例,一侧腺叶及对侧部分切除术1例,峡部切除术加双侧腺叶部分切除术1例.手术时间(105.96±21.07)min,手术出血量(18.46±12.47)mL.术后病理:结节性甲状腺肿20例,滤泡性腺瘤4例,乳头状癌1例,桥本氏甲状腺炎1例.术后无出血、呛咳、手足抽搐、皮下气肿等,无中转手术病例.有1例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术后4个月恢复.术后有轻微感觉减退和感觉异常1例,4个月后恢复.所有患者颈前未遗留手术疤痕,对术后美容效果十分满意.结论 经胸前径路无注气内镜下甲状腺手术能减低手术的侵袭性,颈前不遗留手术疤痕,具有满意的美容效果,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内镜下甲状腺手术,可作为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一种新选择.

    作者:黄晓明;许庚;郑亿庆;蔡翔;曾亮;刘翔;彭解人;刘伟;许耀东;张志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乳管镜乳腺导管冲洗液细胞学检查和Her2、P21和P53蛋白表达对乳腺导管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乳管镜下收集乳腺导管冲洗液细胞学检查和乳腺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Her2、P21、P53蛋白表达对乳腺导管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意义.方法 在乳管镜直视下对46例乳腺导管癌和58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乳腺导管病变进行搔刮,收集冲洗液打点涂片.用巴氏法行细胞学检查,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行乳腺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的Her2、P21和P53蛋白检测.用x2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乳头溢液涂片上皮细胞量少,细胞往往有变性改变,核浓缩,结构均质化;乳腺导管冲洗液涂片细胞量丰富,核染色深,细胞形态保持完整.乳头溢液涂片中有效细胞团明显少于乳腺导管冲洗液涂片中的有效细胞团(P<0.01).5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中,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诊断为良性57例,可疑恶性1例;乳腺导管冲洗液涂片细胞学诊断为良性56例,可疑恶性2例;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4例伴有乳头溢液的乳腺癌患者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明显低于46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导管冲洗液细胞学检查(P<0.05).46例乳腺导管癌乳腺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的Her2、P21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47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P<0.05).结论 在乳管镜下收集乳腺导管冲洗液细胞学涂片的有效细胞团明显多于乳头溢液细胞学涂片,乳腺导管冲洗液细胞学检查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明显提高.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乳腺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的Her2、P21和P53蛋白可作为鉴别乳腺导管良恶性肿瘤的参考指标.

    作者:曾健;陆云飞;张浩;陈玲;胡翠娥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