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畅;祖雄兵
目的探讨ESWL后形成复杂性输尿管石街的微创治疗的实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22例ESWL后形成复杂性输尿管石街的病例,采用以URL治疗为主,辅以ESWL和/或mini-PCNL的综合微创治疗.结果全部病例结石排出或取出,解除了梗阻,缓解了症状,结石清除率为100%,肾功能的急性损害得以恢复.结论以URL治疗为主,联合ESWL、mini-PCNL的综合微创治疗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石街的主要手段,效果良好.
作者:朱鸿彬;石兵;章敏之;王宇雄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手术期间的呼吸力学变化,为术中麻醉呼吸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的择期手术病人20例,ASAⅠ-Ⅱ级.全部病例采用全身麻醉,呼吸参数设定:潮气量(VT)=体重×10mL;呼吸频率(RR)=12次/min;调整后的呼吸参数:VT=体重×6、7mL;RR=16~20次/min.维持调整前、后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在35~45mmHg之间.用Datex气体监测仪测定麻醉诱导后5 min、气腹前5 min、气腹后5 min、调整呼吸参数后5 min及放气后5 min的Paw、肺顺应性(CL)和PETCO2.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在分时通气量不变的情况下,气腹5min后Paw明显增加,CL下降;调整呼吸参数后,呼吸力学指标明显改善,放气后恢复至气腹前水平.结论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手术,气腹影响肺通气,致使Paw增高,CL下降.通过调整呼吸参数,使呼吸力学指标明显改善.因此,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手术,应注意术中呼吸管理.
作者:张锦;李莉;邵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直视引导下定位准确的气管内支架置入方法.方法采用双鼻腔操作法,以纤维支气管镜直视跟踪经另一侧鼻腔送入气管的置入器与支架,引导调整,将支架准确地施放于气管狭窄部位,为11例气管重度狭窄的患者进行了气管内支架置入术.结果11例病人均一次性成功地放置了支架,呼吸困难即刻得到缓解,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双鼻腔操作法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内支架置入术,直视下操作,定位准确,安全简易,避免了支架释放后再调整引发的并发症,亦无需X线定位,是治疗气管狭窄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慧生;朱君祥;董爱红;徐长生;吕坤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螺旋CT仿真支气管镜技术(CTVB)对较大气道病变诊断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螺旋CT仿真支气管镜技术(CTVB)及纤维支气管镜(FOB)对30例较大气道病变的患者进行检查并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发现CTVB在较大气道所获得气道管腔内壁、腔内病变及管腔形态等方面的图像效果与FOB所见基本相同,且可以显示严重狭窄、阻塞部位远端的情况,可为气道手术方案提供重要参考资料,但无法提供黏膜色泽及细微改变.结论CTVB对较大气道病变是一种很好的诊断方法.
作者:黄信刚;王云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微创外科技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自2000年1月~2004年1月,采用电视胸腔镜技术为19例重症肌无力患者施行了胸腺扩大切除术,其中Ⅰ型10例,Ⅱa型5例,Ⅱb型3例,Ⅲ型1例.结果所有手术均能在胸腔镜下完成,无手术死亡,总有效率79%.结论电视胸腔镜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技术是可行的,疗效确切,较胸骨劈开切口行胸腺切除有优势.
作者:梁毅;姜海明;何建行;叶红雨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经纤维支气管镜激光消融治疗在气道内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6例气道内良性肿瘤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应用Nd:YAG激光进行消融治疗,观察患者咳嗽、气促、血气分析及气道内新生物改善情况并进行密切随访.结果经激光治疗后所有患者气道内新生物均完全清除,患者气促、咳嗽等得到明显改善,术后1周咳嗽完全缓解者21例,气促由治疗前的(3.3±0.7)级改善为(1.5±0.5)级(p<0.001);PaO2由治疗前的(8.4±1.4)kPa上升为(11.8±1.2)kPa(P<0.001);18例患者术后3 d内治愈出院.治疗过程中除11例出现一过性低氧血症及1例少量出血外,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60个月,除1例乳头状瘤术后1 a左右复发外,其余患者气道一直保持通畅.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Nd:YAG激光消融治疗气道内良性肿瘤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优先于开胸手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纪全;陈正贤;涂海燕;李静;汪斌超;李惠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诊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血气胸的优点、适应证及疗效.方法18例自发性气胸、血气胸患者入院后即行急诊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时间平均69 min,术后胸管引流量平均145.5ml,拔胸管时间平均为5 d,平均住院10.54 d.全组治愈出院,随诊1个月~1.5年,无1例复发.结论该法具有住院时间短、费用少、康复快等优点,更适合治疗自发性气胸、血气胸,值得推广.
作者:古卫权;杨劼;叶国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宫腔镜手术中灌流液(膨宫液)的吸收对患者生化指标的影响及一过性血糖的升高与低钠血症的相关性,检验并揭示5%葡萄糖作为膨宫介质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以5%葡萄糖作为膨宫介质,于术前、术毕、术后1 h、术后3 h分别采静脉血测定血清钠、氯、钾、CO2-CP、尿素氮、肌酐、血浆渗透压、阴离子间隙及血糖等指标,结果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术后血清钠、钾、血浆渗透压、阴离子间隙、尿素氮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血糖于术毕明显升高(P<0.05);控制灌流液吸收因素后,血钠的降低与血糖的升高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中灌流液的吸收可引起一过性血清钠、钾、尿素氮、血糖、血浆渗透压及阴离子间隙的改变;一过性高血糖不会加重低钠血症,使用5%葡萄糖作为灌流液安全可行.
作者:赵文翠;赵秀娥;陈爱平;周淑华;徐金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对不典型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与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来该院就诊的不典型支气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结果全部病例均经纤支镜检查而确诊,并达到了治疗目的,异物类型有动物骨头和植物,骨头多于植物,异物部位右侧多于左侧.结论重复纤支镜检查对不典型支气管异物的确诊及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袁小玲;侯襄河;高绍衍;区秀燕;李结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992年10月~2003年10月共1253例纤支镜活检结果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1 029例肺癌纤支镜下表现为:管内增生型579例(56.3%),管壁浸润型372例(36.2%)管外压迫型54例(5.2%)正常型24例(2.3%).组织学类型以鳞癌多,525例(51.0%),小细胞未分化癌337例(32.8%),腺癌141例(13.7%),支气管类癌2例(0.2%),小细胞未分化癌伴鳞癌2例(0.2%),未定型癌22例(2.1%).40例支气管内膜结核纤支镜下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12例(30.0%),黏膜糜烂、附有炎性渗出物4例(10.0%),乳头伴/息肉样肿块突向管腔13例(32.5%),支气管黏膜灰白粗糙有小结节隆起11例(27.5%).170例支气管黏膜炎症纤支镜下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有的附有炎性渗出物151例(88.8%),管腔狭窄5例(2.9%),息肉样肿块突向管腔14例(8.2%).结论纤支镜检查对肺部疾病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且是肺部疾病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王泽兴;吴荣芹;王成勇;王秀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气道狭窄的疗效、扩张策略和合适指征选择.方法对12例气管和支气管狭窄病例,其主要原因为支气管结核,气管插管后狭窄,经临床、肺功能评价后,在透视下用气腔成形球囊进行气道扩张术,每周扩张1次,连续3次,评价即刻气道开放,远期疗效和肺功能改善.结果12例病人共扩张42次,平均3.5次,即刻气道开放为91.6%,6月内狭窄率为18%,部分多叶狭窄病例采用分段扩张法,3例病例合用气管支架.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球囊扩张术对支气管狭窄病例,以纤维疤痕为主者疗效好,对肉芽增生型宜多次扩张.对气管狭窄者宜合用其它介入手段.对气道开放,改善肺功能是较好的介入措施.
作者:李玉苹;陈成水;周为中;余昶;叶民;谢于鹏;陈少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激光联合注药治疗耐多药支气管结核的疗效.方法经纤支镜局部激光联合注药治疗18例(治疗组)耐多药支气管结核,并与同期经雾化治疗的21例(对照组)病人作对照进行病情及疗效的观察.结果治疗组全部病人痰菌阴转,病灶明显吸收好转,除1例病人外所有病人的支气管结核病灶吸收好转;而对照组18例病人痰菌阴转,16例病人痰结核菌培养阴转,支气管结核病灶吸收好转15例,两组疗效差别明显.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激光联合注药治疗耐多药支气管结核,疗效可靠,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是一种对耐多药支气管结核治疗的有效方法.
作者:林明贵;王安生;王巍;陈红兵;张韬;丹子军;刘琳;李素梅;袁新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10例结石漏入腹腔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回顾310例胆囊结石漏入腹腔的处理方法,包括原因、预防、处理措施.结果310例胆囊结石漏入腹腔病例均没有发生腹腔脓肿,均为7~9d出院.结论术中紧急处理漏入腹腔之胆囊结石,可减少并发症及腹腔脓肿的发生,对结石漏入腹腔未能全部取出的病人可严密观察随访,不必中转开腹.
作者:王兵;莫伟明;王文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胸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动脉栓塞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总结2001年3月~2003年6月收治的胸腹腔镜术后8例,胸腔镜术后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中2例肺动脉栓塞的病人资料.结果12例病人诊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均予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使用肝素、尿激酶抗凝、溶栓.2例肺栓塞行2 h溶栓,1例发生肺栓塞后出现心跳、呼吸骤停,予心肺复苏、溶栓抢救成功.全组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胸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的发病率,要尽早抗凝、溶栓治疗,其中部分病人可能发生大面积肺动脉栓塞,要及时予以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才能挽救病人生命.高危病人术前可植入腔静脉滤器防治致死性肺动脉栓塞.
作者:卢永明;邱振明;林祖朝;叶加洪;陈宝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介导的肺段内隔绝激发试验的安全性及高渗盐激发的支气管收缩反应,同时收集肺泡灌洗液作相关细胞因子测定.方法选择对象为缓解期慢性气道疾病患者(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分为气道高反应组、COPD组及对照组(肺部病变为右肺中叶以外,无慢性咳喘及COPD者),其中气道高反应组26例,C0PD组23例,对照组21例.所有受试者行静息肺功能检查及肺段内高渗盐激发试验,观察激发后肺段内压力变化、激发试验中、试验后的安全性.结果高渗激发后气道高反应组的压力升高明显(6.20±0.60)cmH2O,COPD组次之(3.38±0.34)cmH2O,对照组较弱(1.32±0.34)cmH2O,气道高反应组与COPD组、对照组比较,差异都具有显著性(P<0.001);该组肺段内隔绝激发试验,患者耐受良好,仅气道高反应组中有3例哮喘患者诱发支气管哮喘发生,术后经支气管解痉、平喘及气雾剂等治疗缓解,无重症哮喘出现,有5例出现少量痰血,术后3 d内基本消失,行肺段内隔绝激发试验者均能耐受,无心律紊乱、呼吸衰竭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支气管镜介导的肺段内隔绝激发试验对气道高反应性研究在技术方法、激发试验、激发剂释放等方面有较好的安全性,为开展气道内激发研究建立了新方法.
作者:廖力微;黄惠珍;吴绪伟;梁咏雪;魏星;虞涛;戴路明;史有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气道术后狭窄的内镜下治疗效果.方法对7例气道术后狭窄病人进行经纤维支气管镜微波治疗.结果7例病人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狭窄管腔全部通畅.结论经纤支镜微波热凝术为气道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作者:崔丽英;徐常丽;董京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膀胱癌并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同期施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及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的可行性.方法对同期施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及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的22例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患者均顺利康复,无明显合并症,术后复诊,4例出现肿瘤复发,复发部位不位于前列腺窝.结论同期施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及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安全,住院时间短,不会有前列腺窝的肿瘤种植.
作者:陈从波;王晓康;姚启盛;陈立新;杨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总结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效果.方法应用腹腔镜同时治疗伴胆石症的肾囊肿11例.结果11例全部手术成功.随访6~18个月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腹腔镜途径同时处理肾囊肿及胆囊结石,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徐缓;景福林;郭献庭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及肾结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对10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及肾结石患者运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中99例获成功,3例中转开放手术.一次取净结石71例,二次取净结石14例,三次取净结石3例;结石总取净率86.30%.平均手术时间1.25 h.术中估计出血量平均30ml.平均住院时间7 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及肾结石创伤小,出血少,结石取净率高,并发症少,恢复快.
作者:吴荣海;廖勇彬;陈立新;黄晓生;庞健;程洲平;黄黎明;余新立;林绮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后腹腔镜手术对循环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经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病人16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全麻后经Swan-Ganz导管和桡动脉监测CO2气腹前后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脏指数(CI)、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同时监测气道峰压(Ppeak)、潮气末CO2分压(PetCO2)和动脉血气分析,并计算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肺泡动脉血氧含量差(A-aDO2)、动脉血-潮气末CO2梯度(Pa-etCO2).结果CVP、MPAP及PCWP在气腹后各时间点均较气腹前显著增高,其几何均数的统计学检验结果均为P<0.05.气腹后CI的变化不一,无统计学意义.气腹后各时间点Ppeak均较气腹前显著增高(P<0.05).PaCO2、PetCO2于气腹后10min开始增高(P<0.05),并随手术时间的延长而继续缓慢增高,pH随PaCO2的增高而有所下降.VCO2于气腹后20 min开始较气腹前显著升高(P<0.05)并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而继续增高,高增幅达(69±6)mL/min,较气腹前增高53%.气腹后20min后各时间点Pa-etCO2均较气腹前显著增高(P<0.05),Pa-etCO2的变化与手术时间、Ppeak、MPAP、PCWP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全麻下后腹腔镜手术对循环和呼吸功能的影响主要为:CVP、MPAP、PCWP增高,VCO2、Pa-etCO2增加.
作者:王永光;张利东;徐建国;高建平;张征宇;周水根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