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附204例报告)

杨典东;高振利;王建明;姜仁慧

关键词:腹腔镜治疗, 精索静脉曲张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可行性、优越性及手术方法.方法对204例精索静脉曲张的患者进行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其中左侧179例,右侧6例,双侧19例.结果204例中198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35min,平均23 min,出血量<15ml,住院天数3~5 d.6例改行开放手术.随访6个月~3年.结论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可同时处理双侧病变,为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胰胆管病的腹腔镜-内镜联合治疗价值

    目的研究胰胆管病的腹腔镜-内镜联合治疗方案.方法将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肠道镜中二镜或三镜有机联合,治疗胰胆管病2005例,包括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1 282例,原发性胆总管结石323例,肝内胆管结石106例,肝内外胆管结石251例,慢性胰腺炎6例,Mirizzi综合征24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Ⅰ型)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12例.结果各治疗方案较传统开腹手术创伤轻、痛苦小、手术并发症少.结论腹腔镜-内镜治疗胰胆管病,达到了微创外科的效果.

    作者:许红兵;高春芳;秦明放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25例分析

    目的评估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子宫纵隔患者的诊断及在超声或腹腔镜监护下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TCRS)的效果.结果B超的诊断符合率为92.0%,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的诊断符合率为23.0%.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中采用B超监视21例,腹腔镜监视4例,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4例,B组失访1例.术后A组妊娠6例,妊娠率40.0%.B组妊娠6例,妊娠率66.7%,其中有5例已足月妊娠分娩,足月活产率为55.6%(5/8).结论宫腔镜检术是诊断子宫纵隔的准确方法,目前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好的方法.

    作者:刘能辉;张怡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大肠锯齿状腺瘤2例报道

    病例1 男,60岁,军人.下腹部不适3月,大便常规正常.结肠镜检查:乙状结肠见4个0.3~0.4 om扁平型息肉,分别用活检钳钳除,组织送病理检查.病理结果:1个0.3 om者为锯齿状腺瘤,其余3个为炎性息肉.见图1.

    作者:彭贵勇;房殿春;李向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小儿过敏性紫癜内镜下改变47例分析

    目的探讨内镜检查在小儿过敏性紫癜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该院47例小儿过敏性紫癜行内镜检查并分析其特征.结果内镜下可见胃和/或肠黏膜损伤33例,占70.21%,胃镜下可见病损的27例,占57.44%,结肠镜下可见病损的30例,占63.83%.病损以黏膜糜烂、出血为主要特征.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半数以上胃肠黏膜损伤,病变多同时累及胃、十二指肠和结肠,内镜检查对诊断小儿过敏性紫癜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志勇;张国元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技术改进(附126例报告)

    目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前、术中技术环节进行探讨.方法2002年6月至2003年7月行LC 126例,术前不插胃管,术中对胃十二指肠保护,分离、止血,胆囊床处理方法作了改进.结果腹腔镜完成手术125例,中转开腹1例,无胃肠及胆道损伤、出血、胆漏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不插胃管LC安全可行,灵活使用纱布,有助于防止胃十二指肠损伤,协助分离粘连、止血等;胆囊床不作广泛电凝处理,可避免肝内胆管热传递损伤,不致造成继发出血.

    作者:印胜辉;侯圣;张刚;周翔;肖思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32例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在该科施行胆囊大部切除术的病例资料.结果全组3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后出血、黄疸及肝外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胆漏1例,腹壁戳孔感染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平均手术时间65 min,(69±27)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 d,(4±2)d,随访时间3~12个月,未发现远期并发症.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正确处理胆囊残余部分,术后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手术方法,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阳德;李坚;李年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适配于前列腺电切镜用内切开冷刀的研制和临床应用

    目的研制一种能够适配前列腺电切镜,用于治疗尿道狭窄的内切开冷刀,提高电切镜的利用率.方法利用废旧汽化电极(Olympus),截去原有的电极头,分别装配上柳叶形及倒钩形刀头,制成冷刀装配于电切镜上.应用该冷刀治疗前尿道狭窄6例,后尿道狭窄8例,膀胱颈口挛缩3例.前尿道狭窄冷刀切开后用尿道探子扩张至F22~24号,留置气囊尿管4周;后尿道狭窄及膀胱颈口挛缩冷刀切开后,更换电切电极将瘢痕切除,留置气囊尿管4周.结果6例前尿道狭窄及3例膀胱颈口挛缩者均顺利切开,拔除尿管后排尿顺利;8例后尿道狭窄有6例顺利切开,拔除尿管后排尿顺利;1例后尿道完全闭锁者及1例狭窄段达3.0 cm者切开失败.结论适配于前列腺电切镜用内切开冷刀使用方便、经济,使电切镜具有了一镜两用之功能.临床上可应用于前尿道狭窄、后尿道狭窄及膀胱颈口挛缩的治疗,但不适用于尿道完全闭锁及狭窄段超过3.0 cm者的治疗.

    作者:赵永体;崔志刚;董雪长;郑保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LC中胆囊管结石嵌顿的处理体会(附47例报告)

    目的评价胆囊管切开与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处理胆囊管结石嵌顿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7月~2003年12月在该院肝胆外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总结处理胆囊结石嵌顿的对策和技巧.结果47例均取石成功,术中胆道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8例,5例于LC术中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EST),3例中转开腹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用胆囊管切开取石结合术中胆道造影的方法处理胆囊管结石嵌顿疗效确切、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常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结肠回肠反流与末端回肠黏膜结肠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结肠回肠反流与末端回肠黏膜结肠化之关系.方法将慢性末端回肠炎30例,回盲部手术回肠结肠吻合32例,对照组35例三组进行内镜、病理学等方面的对比观察,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回盲瓣功能学观察:手术组、肠炎组、对照组回盲瓣功能异常分别为30,28和5例.内镜下改变:手术组和回肠炎组末端回肠黏膜变薄、绒毛结构不清、绒毛萎缩等,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病理学改变:手术组和回肠炎组末端回肠黏膜变薄、绒毛萎缩、绒毛间距增宽、微绒毛稀少、杯状细胞增多等变化,对照组变化不明显.随访时间:时间越长回肠末端黏膜结肠化越显著.结论结肠-回肠反流与末端回肠结肠化的相关,它可能是慢性末端回肠炎的发病基础.

    作者:周国华;左大镒;李平;冷明芳;周红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技术诊治慢性腹痛的临床应用(附36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诊断和治疗不明原因慢性腹痛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不明原因慢性腹痛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明确病因,有效率为94□.诊断为肠粘连15例,妇科疾病8例,慢性阑尾炎5例,结核性腹膜炎2例,小肠恶性淋巴瘤1例,腹膜转移癌、回盲部憩室,肠套叠各1例.其中26例在腹腔镜下行治疗,占72.2%.探查或治疗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诊断慢性腹痛准确率较高,且有大部分病例可做相应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利伟;冯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特殊征象分析与处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特殊征象的意义.方法总结该院近10年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 058例中遇见的特殊征象及其处理方法.结果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 916例,因各种原因中转开腹142例.结论正确分析、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特殊征象对减少副损伤、避免并发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时吉庆;侯玲;罗伟;秦红军;熊荣碧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DE)并发症及防治.方法回顾总结56例LCDE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患者平均住院天数7 d,2例术后发生胆漏,l例术后胆道出血,1例术后结石残留.56例均痊愈出院.结论LCDE术者应有娴熟的腹腔镜操作技术,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耐心细致处理好手术的每一步骤,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育生;郭献庭;徐增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全麻,不留置胃管,用4孔或5孔法,行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37例.结果37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5~145min,平均70min.平均住院5d,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小、安全可靠的优点,避免了再次手术的痛苦及风险,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郭献庭;王育生;王润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可行性.方法总结采用微型腹腔镜治疗6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该手术方法的切口和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无需缝线,术后无瘢痕、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安全、简易、有效.

    作者:张经中;张超;王旺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在腹部疑难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腹部疑难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腹腔镜对21例临床诊断不明的腹水、腹块和腹痛患者进行了腹腔镜检查与活检,部分病例同时施行腹腔镜下外科手术.结果全部病例检查成功并获确诊,同时对3个患者成功施行腹腔镜下外科手术.结论腹腔镜对腹部疑难痰病的诊治有效、安全.

    作者:喻强;王杰;宋鸿安;施如霞;王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高能聚焦超声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Sonablate 500高能聚焦超声治疗仪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2年12月~2003年12月使用Sonablate 500高能聚焦超声治疗仪对11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经直肠超声消融.结果术后使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率以及经直肠B超检测前列腺体积作为评价指标随访12个月.IPSS评分由术前21.6分降至8.8分(P<0.001).QOL评分由术前4.9降至2.2(P<0.001).大尿流率由(5.3±3.5)ml/s增加至(12.3±5.2)ml/s(P<0.01).前列腺体积由48.9ml降至36.5ml(P<0.01).术后患者均有轻微的血尿,3例出现附睾炎(占2.7%),35例出现短期血精(占31%),15例出现逆向射精(占13%).结论高能聚焦超声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中具有微创、安全、术中无出血、疗效确切、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特别对一些高危的老年患者尤为适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滨;徐文峰;林哲;杨明;刘建华;叶珊;陈勇;于月仪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结肠镜下诊治老年性大肠息肉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结肠镜下老年性大肠息肉的诊断、治疗及癌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整理连续6年来高频电治疗老年性大肠息肉226例,分析其息肉的大小、部位、基蒂和组织学特点.结果便血是结肠息肉常见的症状,直乙状结肠是息肉的好发部位,>2 cm,广基腺瘤性息肉发现癌变的比例高.结论高频电切除老年性大肠息肉是安全、经济、简单、痛苦小的治疗方法.积极治疗大肠腺瘤性息肉是预防老年性大肠癌的措施之一.

    作者:鲁劲;何剪太;廖春秀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异位胆囊管处理的初步体会(附16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异位胆囊管的手术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6例胆囊管开口异位的手术过程及处理.结果16例胆囊管异位中:5例平行型,5例螺旋型.4例胆囊管开口于副肝管.2例高位开口于右肝管及其左右肝管分叉部,肝外胆道损伤3例.中转开腹4例,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总结16例胆囊管开口异位的共同处理方法及术中体会.而且分述了高位开口,胆囊管开口于副肝管,螺旋位以及平行型四种类型胆囊管异位开口的术中体会和处理方法及部分解剖特点.认为术者不仅要熟练地掌握胆囊管异位开口的解剖类型,并在LC术中发现或疑有胆囊管开口异位时,应仔细解剖三角,辨清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以及副肝管的关系,断离胆囊管应尽量靠近漏斗部,必要时可采用顺逆结合法切除胆囊,安全可靠.在没有术中胆道造影条件下的基层医院很适用.

    作者:陈先觉;詹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鼻内镜下微波治疗严重鼻出血30例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严重鼻出血的疗效.方法鼻内镜下对30例严重鼻出血患者用微波治疗.结果鼻腔前部立特氏区出血5例,鼻中隔中段毛细血管瘤出血1例,鼻咽静脉丛18例,中鼻甲后方2例,中鼻道4例.23例1次治疗治愈,4例经第2次治疗后治愈.治疗后半年随访22例,1例发生再出血.结论鼻内镜下微波治疗严重鼻出血疗效肯定,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微创、快捷的治疗方法,建议有条件的医院作为治疗严重鼻出血的首选治疗手段.

    作者:张炳辉;张丽红;张慧燕;史余明;李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21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LC临床应用的适应证,对难度大的LC提出了术中处理对策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通过回顾分析210例手术,总结了困难的LC手术的处理经验.结果成功施行LC手术203例,中转开腹5例,占2.38%;严重发并症2例,占0.95%;切口感染2例,占0.98%,无死亡病例.结论正确掌握LC的适应证,对一些难度大的病人行LC是安全的,果断地中转开腹是避免LC严重并发症的好方法.腹腔引流对严重的炎症渗出和可疑损伤病例是必要的.

    作者:吴水来;陈卫彬;谭明扬;汤小仲;裴广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