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32例临床应用

张阳德;李坚;李年丰

关键词:腹腔镜, 胆囊大部切除术, 胆囊切除术, 胆囊炎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在该科施行胆囊大部切除术的病例资料.结果全组3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后出血、黄疸及肝外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胆漏1例,腹壁戳孔感染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平均手术时间65 min,(69±27)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 d,(4±2)d,随访时间3~12个月,未发现远期并发症.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正确处理胆囊残余部分,术后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手术方法,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胆囊切除21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LC临床应用的适应证,对难度大的LC提出了术中处理对策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通过回顾分析210例手术,总结了困难的LC手术的处理经验.结果成功施行LC手术203例,中转开腹5例,占2.38%;严重发并症2例,占0.95%;切口感染2例,占0.98%,无死亡病例.结论正确掌握LC的适应证,对一些难度大的病人行LC是安全的,果断地中转开腹是避免LC严重并发症的好方法.腹腔引流对严重的炎症渗出和可疑损伤病例是必要的.

    作者:吴水来;陈卫彬;谭明扬;汤小仲;裴广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特殊征象分析与处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特殊征象的意义.方法总结该院近10年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 058例中遇见的特殊征象及其处理方法.结果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 916例,因各种原因中转开腹142例.结论正确分析、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特殊征象对减少副损伤、避免并发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时吉庆;侯玲;罗伟;秦红军;熊荣碧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胃间质瘤3例

    随着病理技术的进步发展,胃肠道间质肿瘤(gastrointestinastromal tumor,GIST)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而胃间质瘤的发生占GIST的一半以上.近半年我们诊治3例胃间质瘤患者.

    作者:谢正元;钱振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及药物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及药物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89例输卵管妊娠未破裂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腹腔镜保守治疗组102例,与药物保守治疗组87例,二组在年龄、孕产次、盆腔包块直径及血β-HCG水平等方面无显著差异.比较二组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血β-HCG下降15%时间、输卵管通畅及妊娠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有效率99.00%,药物治疗组90.80%,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5.12±1.07)和(10.40±2.50)d,血β-HCG下降15%时间分别为(3.58±1.63)和(7.23±2.98)d,以上两组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60.30%和60.00%,宫内妊娠率分别为55.43%和50.07%,宫外孕发生率分别为14.13%,12.30%.结论腹腔镜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肯定,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痛苦少,术后妊娠率提高,是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君洁;谢辉;孙南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经皮胆囊镜超声碎石术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3例报告

    目的探讨经皮胆囊镜超声碎石术后再次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和禁忌证.方法回顾分析83例经皮胆囊超声碎石术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83例中77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例中转开腹手术.结论对有腹部手术史的病人行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不影响切口愈合等优越性.

    作者:任杰;杨健;孙凯;蒋清华;陆有恒;隋晋平;丁子宜;谢如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技术改进(附126例报告)

    目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前、术中技术环节进行探讨.方法2002年6月至2003年7月行LC 126例,术前不插胃管,术中对胃十二指肠保护,分离、止血,胆囊床处理方法作了改进.结果腹腔镜完成手术125例,中转开腹1例,无胃肠及胆道损伤、出血、胆漏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不插胃管LC安全可行,灵活使用纱布,有助于防止胃十二指肠损伤,协助分离粘连、止血等;胆囊床不作广泛电凝处理,可避免肝内胆管热传递损伤,不致造成继发出血.

    作者:印胜辉;侯圣;张刚;周翔;肖思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鼻内镜下射频治疗上颌窦囊肿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寻更为完善的上颌窦囊肿的手术方法.方法对32例(36侧)上颌窦囊肿在鼻内镜下经扩大的上颌窦窦口,采用射频热凝治疗.4例(4侧)为黏液囊肿,其他为潴留囊肿.术后分别随访8~57个月.结果36侧全部治愈,无复发,亦无其他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射频治疗上颌窦囊肿是一种微创、简便、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它可避免传统手术所致的创伤和并发症.

    作者:曹忠胜;张红一;寇庆晶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

    目的分析5年来120例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发生率及处理经过,以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对120例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所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中,发生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3.3%,其中膀胱损伤1例,术中套扎线圈滑脱1例,阴道出血1例.所有并发症经及时处理,预后良好.结论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主要与术者的腹腔镜手术操作经验及技巧有关,临床上有相应的防治措施.

    作者:王亚丽;王存川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全麻,不留置胃管,用4孔或5孔法,行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37例.结果37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5~145min,平均70min.平均住院5d,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小、安全可靠的优点,避免了再次手术的痛苦及风险,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郭献庭;王育生;王润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内镜下钬激光治疗巨大胃柿石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42岁,因间断性上腹部疼痛4月加重1周/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正常,上腹部有轻压痛,未及包块,肝脾未及.门诊胃镜检查:见胃体大弯侧一约5.0 cm×5.5 cm柿石,黑褐色,表面光滑,可移动,用活检钳触及质较硬,活检钳不易钳夹,诊断为巨大胃柿石.

    作者:张少玲;黄裕新;姜惠玲;秦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异位妊娠患者,均行保守手术.其中46例经腹手术,152例经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情况.术后MTX配伍米非司酮预防持续性宫外孕的效果.结果经腹腔镜手术患者平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用MTX配伍米非司酮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效果确切.结论对异位妊娠患者,尤其是对停经时间短,B超不能确诊且合并盆腔炎症的患者,腹腔镜可起到诊断和治疗双重作用,尤适于有生育要求的妇女,减少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用MTX配伍米非司酮能起到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效果.

    作者:孙晓红;方小玲;黄凤英;林秋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肝囊肿开窗术(附16例报告)

    目的采用三孔打结法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再联合行单纯性肝囊肿开窗术,进一步减小手术创伤,节约住院费用.方法在试行三孔打结法LC的同时行肝囊肿开窗引流术.作者为16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或胆囊息肉合并单纯肝囊肿患者试行了此术式.结果采用此方法的16例患者均顺利地在全麻下行LC及肝囊肿开窗引流术.手术时间无明显延长,术后恢复快,住院费用无增加.结论三孔打结法LC联合行单纯性肝囊肿开窗引流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此方法进一步减小了手术的创伤,有利于手术后恢复,节约了住院费用.

    作者:唐向东;刘社芽;方学军;李朝龙;林建华;周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25例分析

    目的评估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子宫纵隔患者的诊断及在超声或腹腔镜监护下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TCRS)的效果.结果B超的诊断符合率为92.0%,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的诊断符合率为23.0%.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中采用B超监视21例,腹腔镜监视4例,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4例,B组失访1例.术后A组妊娠6例,妊娠率40.0%.B组妊娠6例,妊娠率66.7%,其中有5例已足月妊娠分娩,足月活产率为55.6%(5/8).结论宫腔镜检术是诊断子宫纵隔的准确方法,目前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好的方法.

    作者:刘能辉;张怡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术前超声评估胆囊粘连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关系研究

    目的评价超声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ecystectomy,LC)前预测胆囊周围粘连的准确性,探讨超声预测胆囊周围粘连与LC手术难度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择30例似接受LC患者,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方案,术前应用B超检测胆囊底及胆囊颈部周围脏器滑动情况评估胆囊周围有无粘连,并经LC术中判断证实;收集30例患者LC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0例观察对象术前B超评估胆囊周围粘连8例,经LC术中探查证实7例,x2比较术前B超对胆囊周围有无粘连的评估与术中相应的判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B超评估胆囊周围有粘连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大于无粘连组(P<0.05),以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差异非常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B超可以预测胆囊周围有无粘连及LC难度,对术者能安全顺利完成LC及患者选择合适的住院方式均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刘嘉林;周汉新;余小舫;鲍世韵;吴海雄;李明岳;佘志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手术对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前后机体红细胞免疫和T淋巴细胞亚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以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肿瘤红细胞花环率及CD3,CD4,CD8细胞作为观测指标,测定该院6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免疫指标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患者术后第1天的上述免疫指标虽有轻度障碍,但没有显著性意义,且术后第3天迅速恢复.结论腹腔镜患者手术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没有明显障碍,是患者手术后能够迅速恢复的免疫依据.

    作者:卓静;陈佩珊;陈维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高能聚焦超声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Sonablate 500高能聚焦超声治疗仪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2年12月~2003年12月使用Sonablate 500高能聚焦超声治疗仪对11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经直肠超声消融.结果术后使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率以及经直肠B超检测前列腺体积作为评价指标随访12个月.IPSS评分由术前21.6分降至8.8分(P<0.001).QOL评分由术前4.9降至2.2(P<0.001).大尿流率由(5.3±3.5)ml/s增加至(12.3±5.2)ml/s(P<0.01).前列腺体积由48.9ml降至36.5ml(P<0.01).术后患者均有轻微的血尿,3例出现附睾炎(占2.7%),35例出现短期血精(占31%),15例出现逆向射精(占13%).结论高能聚焦超声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中具有微创、安全、术中无出血、疗效确切、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特别对一些高危的老年患者尤为适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滨;徐文峰;林哲;杨明;刘建华;叶珊;陈勇;于月仪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口服甘露醇灌洗肠道致急性低位肠梗阻22例分析

    大肠手术术前、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可口服甘露醇,利用其高渗作用,起到容积性导泄效果.该法简便、实用、效果好的特点在医疗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运用不当则会产生严重后果.

    作者:陈文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DE)并发症及防治.方法回顾总结56例LCDE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患者平均住院天数7 d,2例术后发生胆漏,l例术后胆道出血,1例术后结石残留.56例均痊愈出院.结论LCDE术者应有娴熟的腹腔镜操作技术,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耐心细致处理好手术的每一步骤,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育生;郭献庭;徐增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电视腹腔镜下治疗卵巢成熟畸胎瘤(附41例报告)

    目的探讨电视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卵巢良性畸胎瘤的效果和手术技巧,防治术中囊肿破裂等并发症发生.方法电视腹腔镜下采用囊肿先减压后剥除的手术方法治疗了41例卵巢良性畸胎瘤患者.结果41例卵巢良性畸胎瘤在腹腔镜下获得成功手术治疗,且平均手术时间仅30min.结论电视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卵巢良性畸胎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囊肿先减张后剥除的手术方法可有效防治术中囊肿破裂等并发症发生.

    作者:姚若进;张怡;刘惠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结肠镜协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

    目的探讨结肠镜协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价值.方法对60例确诊结肠癌采用腹腔镜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利用结肠镜协助外科医生术中进行肿瘤病灶及切除范围定位,并对术前未能进行检查的肠段完成检查.结果60例均顺利完成检查及定位,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发现部分病例术前不能见到的肠段有肠息肉.结论结肠镜协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对手术中病灶定位切除范围有明显帮助,特别是对直肠癌者,同时也缩短了手术所需的时间.

    作者:谢润勇;崔西玉;黄燕霞;罗笑雁;付忠;卢翠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