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观察

孙晓红;方小玲;黄凤英;林秋华

关键词:腹腔镜, 异位妊娠, 保守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异位妊娠患者,均行保守手术.其中46例经腹手术,152例经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情况.术后MTX配伍米非司酮预防持续性宫外孕的效果.结果经腹腔镜手术患者平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用MTX配伍米非司酮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效果确切.结论对异位妊娠患者,尤其是对停经时间短,B超不能确诊且合并盆腔炎症的患者,腹腔镜可起到诊断和治疗双重作用,尤适于有生育要求的妇女,减少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用MTX配伍米非司酮能起到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效果.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鼻内镜下微波治疗严重鼻出血30例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严重鼻出血的疗效.方法鼻内镜下对30例严重鼻出血患者用微波治疗.结果鼻腔前部立特氏区出血5例,鼻中隔中段毛细血管瘤出血1例,鼻咽静脉丛18例,中鼻甲后方2例,中鼻道4例.23例1次治疗治愈,4例经第2次治疗后治愈.治疗后半年随访22例,1例发生再出血.结论鼻内镜下微波治疗严重鼻出血疗效肯定,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微创、快捷的治疗方法,建议有条件的医院作为治疗严重鼻出血的首选治疗手段.

    作者:张炳辉;张丽红;张慧燕;史余明;李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肝囊肿开窗术(附16例报告)

    目的采用三孔打结法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再联合行单纯性肝囊肿开窗术,进一步减小手术创伤,节约住院费用.方法在试行三孔打结法LC的同时行肝囊肿开窗引流术.作者为16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或胆囊息肉合并单纯肝囊肿患者试行了此术式.结果采用此方法的16例患者均顺利地在全麻下行LC及肝囊肿开窗引流术.手术时间无明显延长,术后恢复快,住院费用无增加.结论三孔打结法LC联合行单纯性肝囊肿开窗引流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此方法进一步减小了手术的创伤,有利于手术后恢复,节约了住院费用.

    作者:唐向东;刘社芽;方学军;李朝龙;林建华;周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术前超声评估胆囊粘连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关系研究

    目的评价超声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ecystectomy,LC)前预测胆囊周围粘连的准确性,探讨超声预测胆囊周围粘连与LC手术难度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择30例似接受LC患者,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方案,术前应用B超检测胆囊底及胆囊颈部周围脏器滑动情况评估胆囊周围有无粘连,并经LC术中判断证实;收集30例患者LC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0例观察对象术前B超评估胆囊周围粘连8例,经LC术中探查证实7例,x2比较术前B超对胆囊周围有无粘连的评估与术中相应的判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B超评估胆囊周围有粘连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大于无粘连组(P<0.05),以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差异非常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B超可以预测胆囊周围有无粘连及LC难度,对术者能安全顺利完成LC及患者选择合适的住院方式均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刘嘉林;周汉新;余小舫;鲍世韵;吴海雄;李明岳;佘志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异位妊娠患者,均行保守手术.其中46例经腹手术,152例经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情况.术后MTX配伍米非司酮预防持续性宫外孕的效果.结果经腹腔镜手术患者平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用MTX配伍米非司酮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效果确切.结论对异位妊娠患者,尤其是对停经时间短,B超不能确诊且合并盆腔炎症的患者,腹腔镜可起到诊断和治疗双重作用,尤适于有生育要求的妇女,减少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用MTX配伍米非司酮能起到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效果.

    作者:孙晓红;方小玲;黄凤英;林秋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PTBD结合经皮胃造口置放肠内营养管治疗梗阻性黄疸

    目的探讨经胃造口管放置的肠内营养管回输PTBD引流液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8例行PTBD引流的晚期肿瘤患者,行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及肠内营养管置放术,使胆汁得以回输.结果8例手术全部成功,除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造成肠梗阻,引起胆汁经造瘘口外漏外,其余均保持通畅,随访结果,病人存活2~13个月,平均6个月,病人进食情况短期内均有改善.结论采用经皮胃造口及肠内营养管置放术,使胆汁经肠内营养管通过胃造口途径进入到小肠,可以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吕志武;商弘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的改进

    目的通过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方法的改进,使造影变得容易、更简单,减少了损伤,提高了成功率.方法通过右侧锁骨中线肋缘下的戳孔旁插入气腹针,取出气腹针的内芯,插入硬膜外道管,插入胆囊行术中胆道造影,插管失败后,改用头皮针胆管穿刺造影.结果全部造影成功,且费时少.结论该术中胆道造影的改进确能将造影变得更容易、更简单,减少了损伤,提高了成功率.

    作者:郑晓华;冷凯;主鹤亭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异丙酚配伍芬太尼应用于内镜甲状腺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异丙酚配伍芬太尼应用于内镜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证实其麻醉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内镜甲状腺手术的患者46例,静注芬太尼2.00μg/kg、异丙酚2.00~3.00mg/kg、阿曲库铵0.50~1.00mg/kg诱导插管,然后用微泵持续注射异丙酚6.00~10.00mg/kg·h,间断静注阿曲库铵0.25~0.50mg/kg 维持麻醉,根据患者的麻醉深度进行调整.结果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效果满意.平均内镜甲状腺手术时间97.0 min(80.0~116.0 min),平均麻醉时间112.0 min(85.0~128.0 min).停药后9.0 min清醒,无术中知晓.结论采用芬太尼、异丙酚用于内镜甲状腺手术麻醉效果良好,恢复迅速而平稳.

    作者:张坤全;欧阳文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胰胆管病的腹腔镜-内镜联合治疗价值

    目的研究胰胆管病的腹腔镜-内镜联合治疗方案.方法将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肠道镜中二镜或三镜有机联合,治疗胰胆管病2005例,包括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1 282例,原发性胆总管结石323例,肝内胆管结石106例,肝内外胆管结石251例,慢性胰腺炎6例,Mirizzi综合征24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Ⅰ型)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12例.结果各治疗方案较传统开腹手术创伤轻、痛苦小、手术并发症少.结论腹腔镜-内镜治疗胰胆管病,达到了微创外科的效果.

    作者:许红兵;高春芳;秦明放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25例分析

    目的评估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子宫纵隔患者的诊断及在超声或腹腔镜监护下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TCRS)的效果.结果B超的诊断符合率为92.0%,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的诊断符合率为23.0%.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中采用B超监视21例,腹腔镜监视4例,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4例,B组失访1例.术后A组妊娠6例,妊娠率40.0%.B组妊娠6例,妊娠率66.7%,其中有5例已足月妊娠分娩,足月活产率为55.6%(5/8).结论宫腔镜检术是诊断子宫纵隔的准确方法,目前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好的方法.

    作者:刘能辉;张怡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常规CO2气腹与自制腹壁提升器无气腹LC的随机比较分析

    目的对常规CO2气腹LC和使用自制的腹壁提升器无气腹LC进行术中术后的随机比较.方法50例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CO2气腹(CO2组;N25)和腹壁提升方法(AWL组;N25)腹腔镜胆囊切除.记录手术结果和手术时间,术中评估心肺功能和分析动脉血气结果.结果两组的研究数据分析AWL组在术中通气功能的改变要明显低;CO2组术中动脉血气的pH值、肺顺应性大副度下降而气道峰压明显升高(P<0.05).结论尽管AWL在手术时间上长一些,但该研究结果表明这项技术在有心肺疾患的高危患者中具有CO2气腹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作者:张晓波;罗艳;阮景德;夏征;吴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两镜联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附156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gallstone pancreatitis,AGP)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腹腔镜及十二指肠镜对15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例施行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EST),并置入鼻胆管引流(ENBD);合并胆囊结石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同时行胰包膜切开、坏死组织清除及Winslow孔和腹腔置管引流术.结果全组156例,其中112例胆管结石经EST取出,所有病例均行ENBD;合并胆囊结石91例,急诊或择期施行LC,86例成功,5例中转开腹.术后住院时间(15±7)d,随访6~24个月,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无1例死亡.结论两镜联合治疗AGP创伤小、腹腔干扰轻、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年丰;张阳德;刘恕;何剪太;李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消化性溃疡合并血管裸露出血的内镜征象及内镜治疗的研究

    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合并血管裸露出血患者的内镜征象与内镜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的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参考ForreSt分级将136例患者分为4级:Ⅱa、Ⅱa+Ⅰa级、Ⅱa+Ⅰb级、Ⅱa+Ⅱb级.每级患者随机接受内镜下注射治疗与常规药物治疗,反复大出血者外科手术.结果内镜治疗组的即刻止血率均为100.0%,内镜治疗组、药物治疗组的24 h止血率分别为100%、39.7%;平均输血量分别为2μ、8μ;再出血率分别为7.4%、45.6%,手术率分别为2.9%、17.6%.结论消化性溃疡合并血管裸露出血的临床表现较重,内镜下治疗的止血效果优于药物治疗,且再出血的发生率和手术率较低.

    作者:伍运生;吴建维;邝慕珠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鼻内镜下射频治疗上颌窦囊肿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寻更为完善的上颌窦囊肿的手术方法.方法对32例(36侧)上颌窦囊肿在鼻内镜下经扩大的上颌窦窦口,采用射频热凝治疗.4例(4侧)为黏液囊肿,其他为潴留囊肿.术后分别随访8~57个月.结果36侧全部治愈,无复发,亦无其他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射频治疗上颌窦囊肿是一种微创、简便、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它可避免传统手术所致的创伤和并发症.

    作者:曹忠胜;张红一;寇庆晶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十二指肠镜联合超声腹腔镜微创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目的探讨运用两种内镜联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于入院24 h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内镜下乳头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liary drainage,ENBD)和/或经内镜下胆管取石术,并行积极辅助治疗,术后7~14天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1例患者死亡,平均住院时间(23±15.2)d;与对照组比较,住院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无胆管结石残留及再发胰腺炎.结论两种内镜联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确切,具有微创、安全、省时、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卢海武;彭和平;薛平;陈德;胡以则;尹巧群;张端;温子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口服甘露醇灌洗肠道致急性低位肠梗阻22例分析

    大肠手术术前、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可口服甘露醇,利用其高渗作用,起到容积性导泄效果.该法简便、实用、效果好的特点在医疗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运用不当则会产生严重后果.

    作者:陈文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及药物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及药物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89例输卵管妊娠未破裂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腹腔镜保守治疗组102例,与药物保守治疗组87例,二组在年龄、孕产次、盆腔包块直径及血β-HCG水平等方面无显著差异.比较二组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血β-HCG下降15%时间、输卵管通畅及妊娠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有效率99.00%,药物治疗组90.80%,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5.12±1.07)和(10.40±2.50)d,血β-HCG下降15%时间分别为(3.58±1.63)和(7.23±2.98)d,以上两组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60.30%和60.00%,宫内妊娠率分别为55.43%和50.07%,宫外孕发生率分别为14.13%,12.30%.结论腹腔镜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肯定,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痛苦少,术后妊娠率提高,是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君洁;谢辉;孙南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胃间质瘤3例

    随着病理技术的进步发展,胃肠道间质肿瘤(gastrointestinastromal tumor,GIST)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而胃间质瘤的发生占GIST的一半以上.近半年我们诊治3例胃间质瘤患者.

    作者:谢正元;钱振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32例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在该科施行胆囊大部切除术的病例资料.结果全组3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后出血、黄疸及肝外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胆漏1例,腹壁戳孔感染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平均手术时间65 min,(69±27)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 d,(4±2)d,随访时间3~12个月,未发现远期并发症.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正确处理胆囊残余部分,术后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手术方法,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阳德;李坚;李年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技术改进(附126例报告)

    目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前、术中技术环节进行探讨.方法2002年6月至2003年7月行LC 126例,术前不插胃管,术中对胃十二指肠保护,分离、止血,胆囊床处理方法作了改进.结果腹腔镜完成手术125例,中转开腹1例,无胃肠及胆道损伤、出血、胆漏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不插胃管LC安全可行,灵活使用纱布,有助于防止胃十二指肠损伤,协助分离粘连、止血等;胆囊床不作广泛电凝处理,可避免肝内胆管热传递损伤,不致造成继发出血.

    作者:印胜辉;侯圣;张刚;周翔;肖思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手术对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前后机体红细胞免疫和T淋巴细胞亚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以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肿瘤红细胞花环率及CD3,CD4,CD8细胞作为观测指标,测定该院6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免疫指标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患者术后第1天的上述免疫指标虽有轻度障碍,但没有显著性意义,且术后第3天迅速恢复.结论腹腔镜患者手术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没有明显障碍,是患者手术后能够迅速恢复的免疫依据.

    作者:卓静;陈佩珊;陈维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