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斌
目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前、术中技术环节进行探讨.方法2002年6月至2003年7月行LC 126例,术前不插胃管,术中对胃十二指肠保护,分离、止血,胆囊床处理方法作了改进.结果腹腔镜完成手术125例,中转开腹1例,无胃肠及胆道损伤、出血、胆漏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不插胃管LC安全可行,灵活使用纱布,有助于防止胃十二指肠损伤,协助分离粘连、止血等;胆囊床不作广泛电凝处理,可避免肝内胆管热传递损伤,不致造成继发出血.
作者:印胜辉;侯圣;张刚;周翔;肖思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可行性、优越性及手术方法.方法对204例精索静脉曲张的患者进行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其中左侧179例,右侧6例,双侧19例.结果204例中198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35min,平均23 min,出血量<15ml,住院天数3~5 d.6例改行开放手术.随访6个月~3年.结论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可同时处理双侧病变,为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
作者:杨典东;高振利;王建明;姜仁慧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直肠Dixon术中的应用.方法在腹腔镜下对26例直肠癌实行Dixon术并对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6例患者手术顺利,经1年随访未发现切口种植.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腹腔镜创伤小,恢复快,且随着操作技能的提高,可达到与开腹相同的根治效果.
作者:葛芙蓉;曹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腔多器官联合手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2例腹腔镜腹腔多器官联合手术临床资料.结果22例均完成手术,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40~120min,平均手术时间83.8 min.结论腹腔镜腹腔多器官联合手术创伤小,能缩短多疾病治疗的时间,节省费用,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乃金;凌宝存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诊断和治疗不明原因慢性腹痛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不明原因慢性腹痛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明确病因,有效率为94□.诊断为肠粘连15例,妇科疾病8例,慢性阑尾炎5例,结核性腹膜炎2例,小肠恶性淋巴瘤1例,腹膜转移癌、回盲部憩室,肠套叠各1例.其中26例在腹腔镜下行治疗,占72.2%.探查或治疗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诊断慢性腹痛准确率较高,且有大部分病例可做相应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利伟;冯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结肠回肠反流与末端回肠黏膜结肠化之关系.方法将慢性末端回肠炎30例,回盲部手术回肠结肠吻合32例,对照组35例三组进行内镜、病理学等方面的对比观察,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回盲瓣功能学观察:手术组、肠炎组、对照组回盲瓣功能异常分别为30,28和5例.内镜下改变:手术组和回肠炎组末端回肠黏膜变薄、绒毛结构不清、绒毛萎缩等,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病理学改变:手术组和回肠炎组末端回肠黏膜变薄、绒毛萎缩、绒毛间距增宽、微绒毛稀少、杯状细胞增多等变化,对照组变化不明显.随访时间:时间越长回肠末端黏膜结肠化越显著.结论结肠-回肠反流与末端回肠结肠化的相关,它可能是慢性末端回肠炎的发病基础.
作者:周国华;左大镒;李平;冷明芳;周红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电子肠镜下大肠息肉切除的治疗和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1995~2002年在电子肠镜下治疗的大肠息肉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息肉的部位、大小、术后病理、治疗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应用肠镜下电切除治疗大肠息肉患者621例,切除息肉807颗,成功获取732颗进行了病理检查.发生术后出血3例,穿孔1例,无手术死亡率.结论肠镜下电切除是治疗大肠息肉的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对防止息肉癌变起到了主要作用.
作者:王秀芝;张维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皮胆囊镜超声碎石术后再次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和禁忌证.方法回顾分析83例经皮胆囊超声碎石术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83例中77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例中转开腹手术.结论对有腹部手术史的病人行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不影响切口愈合等优越性.
作者:任杰;杨健;孙凯;蒋清华;陆有恒;隋晋平;丁子宜;谢如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对106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临床疗效,以及不同内镜治疗措施的选择.方法对106例临床诊断AOSC患者应用ENBD或同时施行EST治疗,观察总结临床疗效.结果106例患者中成功插管103例,插管成功率97%.其中43例在ENBD前先施行EST,患者病情在插管胆道减压引流后都得到迅速缓解,出现中毒性休克表现的5例患者除1例发生ARDS死亡外,其余4例的病情均同样迅速缓解.结论内镜ENBD或同时施行EST治疗AOSC成功率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绝大多数情况下可替代开腹手术胆道减压引流,可作为治疗AOSC的首选方法.
作者:林争;雷朝晖;谭国钳;薛福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方法的改进,使造影变得容易、更简单,减少了损伤,提高了成功率.方法通过右侧锁骨中线肋缘下的戳孔旁插入气腹针,取出气腹针的内芯,插入硬膜外道管,插入胆囊行术中胆道造影,插管失败后,改用头皮针胆管穿刺造影.结果全部造影成功,且费时少.结论该术中胆道造影的改进确能将造影变得更容易、更简单,减少了损伤,提高了成功率.
作者:郑晓华;冷凯;主鹤亭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运用两种内镜联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于入院24 h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内镜下乳头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liary drainage,ENBD)和/或经内镜下胆管取石术,并行积极辅助治疗,术后7~14天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1例患者死亡,平均住院时间(23±15.2)d;与对照组比较,住院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无胆管结石残留及再发胰腺炎.结论两种内镜联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确切,具有微创、安全、省时、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卢海武;彭和平;薛平;陈德;胡以则;尹巧群;张端;温子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42岁,因间断性上腹部疼痛4月加重1周/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正常,上腹部有轻压痛,未及包块,肝脾未及.门诊胃镜检查:见胃体大弯侧一约5.0 cm×5.5 cm柿石,黑褐色,表面光滑,可移动,用活检钳触及质较硬,活检钳不易钳夹,诊断为巨大胃柿石.
作者:张少玲;黄裕新;姜惠玲;秦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特殊征象的意义.方法总结该院近10年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 058例中遇见的特殊征象及其处理方法.结果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 916例,因各种原因中转开腹142例.结论正确分析、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特殊征象对减少副损伤、避免并发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时吉庆;侯玲;罗伟;秦红军;熊荣碧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胆囊管切开与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处理胆囊管结石嵌顿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7月~2003年12月在该院肝胆外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总结处理胆囊结石嵌顿的对策和技巧.结果47例均取石成功,术中胆道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8例,5例于LC术中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EST),3例中转开腹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用胆囊管切开取石结合术中胆道造影的方法处理胆囊管结石嵌顿疗效确切、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常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评估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子宫纵隔患者的诊断及在超声或腹腔镜监护下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TCRS)的效果.结果B超的诊断符合率为92.0%,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的诊断符合率为23.0%.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中采用B超监视21例,腹腔镜监视4例,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4例,B组失访1例.术后A组妊娠6例,妊娠率40.0%.B组妊娠6例,妊娠率66.7%,其中有5例已足月妊娠分娩,足月活产率为55.6%(5/8).结论宫腔镜检术是诊断子宫纵隔的准确方法,目前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好的方法.
作者:刘能辉;张怡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及无张力疝修补术疝复发的情况.方法对587例腹腔镜腹膜内内环缝扎、铺网法疝修补术及146例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长期随访,了解疝复发情况,分析疝复发原因,对疝复发病人进行再次腹腔镜疝修补术或无张力修补术.结果前者6例病人复发,再手术后无复发.后者无1例复发.结论腹腔镜腹膜内内环缝扎、铺网法疝修补术有一定的复发率,多发生于开展初期.无张力疝修补术复发罕见.
作者:许卓明;计勇;甄作均;苏树英;陈焕伟;费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全麻,不留置胃管,用4孔或5孔法,行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37例.结果37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5~145min,平均70min.平均住院5d,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小、安全可靠的优点,避免了再次手术的痛苦及风险,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郭献庭;王育生;王润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后胆总管Ⅰ期缝合的可行性、适应证、优缺点以及放置T管引流的利弊.方法2000年9月~2003年4月开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31例,其中胆总管Ⅰ期缝合7例,放置T管引流24例.结果31例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7例胆总管Ⅰ期缝合平均手术时间90min,术后平均住院7.8d,有1例发生胆漏;24例胆总管放置T管,平均手术时间150min,术后平均住院16.5 d,有1例发生胆漏,4例肝内胆管残留结石.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后选择性胆总管Ⅰ期缝合是安全可行的,但仍不能取代T管引流,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罗建强;梁中骁;黄顺荣;黄栋;邹全庆;潘金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胰胆管病的腹腔镜-内镜联合治疗方案.方法将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肠道镜中二镜或三镜有机联合,治疗胰胆管病2005例,包括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1 282例,原发性胆总管结石323例,肝内胆管结石106例,肝内外胆管结石251例,慢性胰腺炎6例,Mirizzi综合征24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Ⅰ型)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12例.结果各治疗方案较传统开腹手术创伤轻、痛苦小、手术并发症少.结论腹腔镜-内镜治疗胰胆管病,达到了微创外科的效果.
作者:许红兵;高春芳;秦明放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内镜检查在小儿过敏性紫癜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该院47例小儿过敏性紫癜行内镜检查并分析其特征.结果内镜下可见胃和/或肠黏膜损伤33例,占70.21%,胃镜下可见病损的27例,占57.44%,结肠镜下可见病损的30例,占63.83%.病损以黏膜糜烂、出血为主要特征.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半数以上胃肠黏膜损伤,病变多同时累及胃、十二指肠和结肠,内镜检查对诊断小儿过敏性紫癜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志勇;张国元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