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子肠镜下大肠息肉切除的治疗和护理

王秀芝;张维胜

关键词:大肠, 电子结肠镜, 息肉
摘要:目的探讨电子肠镜下大肠息肉切除的治疗和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1995~2002年在电子肠镜下治疗的大肠息肉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息肉的部位、大小、术后病理、治疗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应用肠镜下电切除治疗大肠息肉患者621例,切除息肉807颗,成功获取732颗进行了病理检查.发生术后出血3例,穿孔1例,无手术死亡率.结论肠镜下电切除是治疗大肠息肉的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对防止息肉癌变起到了主要作用.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粘连松解术在治疗术后肠粘连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术后肠粘连的应用价值,以提高术后肠粘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利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术后肠粘连22例,用电凝分离钳、分离剪或超声刀分离切断粘连带.结果除1例合并小肠多发憩室,2例小肠间广泛粘连,需腹腔镜辅助小切口处理外,其余均在腹腔镜下行粘连松解术,无手术并发症发生.随访1~40个月无症状复发.结论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术后肠粘连不仅具有创伤少、痛苦轻、恢复快、疤痕小等微创外科优点,而且再粘连率低、安全可靠而便于推广应用,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术后肠粘连的新手段.

    作者:邓伟均;陈占斌;雷晓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经内镜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目的探讨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对106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临床疗效,以及不同内镜治疗措施的选择.方法对106例临床诊断AOSC患者应用ENBD或同时施行EST治疗,观察总结临床疗效.结果106例患者中成功插管103例,插管成功率97%.其中43例在ENBD前先施行EST,患者病情在插管胆道减压引流后都得到迅速缓解,出现中毒性休克表现的5例患者除1例发生ARDS死亡外,其余4例的病情均同样迅速缓解.结论内镜ENBD或同时施行EST治疗AOSC成功率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绝大多数情况下可替代开腹手术胆道减压引流,可作为治疗AOSC的首选方法.

    作者:林争;雷朝晖;谭国钳;薛福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十二指肠镜联合超声腹腔镜微创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目的探讨运用两种内镜联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于入院24 h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内镜下乳头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liary drainage,ENBD)和/或经内镜下胆管取石术,并行积极辅助治疗,术后7~14天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1例患者死亡,平均住院时间(23±15.2)d;与对照组比较,住院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无胆管结石残留及再发胰腺炎.结论两种内镜联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确切,具有微创、安全、省时、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卢海武;彭和平;薛平;陈德;胡以则;尹巧群;张端;温子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小儿过敏性紫癜内镜下改变47例分析

    目的探讨内镜检查在小儿过敏性紫癜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该院47例小儿过敏性紫癜行内镜检查并分析其特征.结果内镜下可见胃和/或肠黏膜损伤33例,占70.21%,胃镜下可见病损的27例,占57.44%,结肠镜下可见病损的30例,占63.83%.病损以黏膜糜烂、出血为主要特征.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半数以上胃肠黏膜损伤,病变多同时累及胃、十二指肠和结肠,内镜检查对诊断小儿过敏性紫癜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志勇;张国元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PTBD结合经皮胃造口置放肠内营养管治疗梗阻性黄疸

    目的探讨经胃造口管放置的肠内营养管回输PTBD引流液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8例行PTBD引流的晚期肿瘤患者,行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及肠内营养管置放术,使胆汁得以回输.结果8例手术全部成功,除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造成肠梗阻,引起胆汁经造瘘口外漏外,其余均保持通畅,随访结果,病人存活2~13个月,平均6个月,病人进食情况短期内均有改善.结论采用经皮胃造口及肠内营养管置放术,使胆汁经肠内营养管通过胃造口途径进入到小肠,可以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吕志武;商弘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和开放手术行精索静脉曲张腹膜后高位结扎术的对比

    目的对比评价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和开放手术经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应用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和42例应用开放手术经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病例.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上均无明显差异.术后恢复快,随访无复发和睾丸萎缩.结论对于一侧精索静脉曲张,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和小切口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并无明显的优劣之分.双侧和复发的精索静脉曲张,可以优先考虑腹腔镜手术.

    作者:蒋志强;曾青;钟狂飚;何乐业;蒋先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电视腹腔镜下治疗卵巢成熟畸胎瘤(附41例报告)

    目的探讨电视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卵巢良性畸胎瘤的效果和手术技巧,防治术中囊肿破裂等并发症发生.方法电视腹腔镜下采用囊肿先减压后剥除的手术方法治疗了41例卵巢良性畸胎瘤患者.结果41例卵巢良性畸胎瘤在腹腔镜下获得成功手术治疗,且平均手术时间仅30min.结论电视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卵巢良性畸胎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囊肿先减张后剥除的手术方法可有效防治术中囊肿破裂等并发症发生.

    作者:姚若进;张怡;刘惠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结肠J袋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分析

    目的评价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结肠J型贮袋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及对排便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按TME原则,在腹腔镜下对1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结肠J型贮袋肛管吻合术.结果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结肠J袋肛管吻合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20~180min,平均135min,术中平均出血20ml.术后无吻合口漏的发生,术后排便次数明显减少,能从容控制排便.结论腹腔镜下行直肠全系膜切除结肠J型贮袋肛管吻合术不仅能达到根治目的,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又具有明显改善排便功能的作用.

    作者:尚贤文;王存川;何家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异位妊娠患者,均行保守手术.其中46例经腹手术,152例经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情况.术后MTX配伍米非司酮预防持续性宫外孕的效果.结果经腹腔镜手术患者平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用MTX配伍米非司酮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效果确切.结论对异位妊娠患者,尤其是对停经时间短,B超不能确诊且合并盆腔炎症的患者,腹腔镜可起到诊断和治疗双重作用,尤适于有生育要求的妇女,减少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用MTX配伍米非司酮能起到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效果.

    作者:孙晓红;方小玲;黄凤英;林秋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全麻,不留置胃管,用4孔或5孔法,行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37例.结果37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5~145min,平均70min.平均住院5d,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小、安全可靠的优点,避免了再次手术的痛苦及风险,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郭献庭;王育生;王润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高能聚焦超声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Sonablate 500高能聚焦超声治疗仪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2年12月~2003年12月使用Sonablate 500高能聚焦超声治疗仪对11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经直肠超声消融.结果术后使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率以及经直肠B超检测前列腺体积作为评价指标随访12个月.IPSS评分由术前21.6分降至8.8分(P<0.001).QOL评分由术前4.9降至2.2(P<0.001).大尿流率由(5.3±3.5)ml/s增加至(12.3±5.2)ml/s(P<0.01).前列腺体积由48.9ml降至36.5ml(P<0.01).术后患者均有轻微的血尿,3例出现附睾炎(占2.7%),35例出现短期血精(占31%),15例出现逆向射精(占13%).结论高能聚焦超声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中具有微创、安全、术中无出血、疗效确切、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特别对一些高危的老年患者尤为适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滨;徐文峰;林哲;杨明;刘建华;叶珊;陈勇;于月仪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胰胆管病的腹腔镜-内镜联合治疗价值

    目的研究胰胆管病的腹腔镜-内镜联合治疗方案.方法将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肠道镜中二镜或三镜有机联合,治疗胰胆管病2005例,包括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1 282例,原发性胆总管结石323例,肝内胆管结石106例,肝内外胆管结石251例,慢性胰腺炎6例,Mirizzi综合征24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Ⅰ型)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12例.结果各治疗方案较传统开腹手术创伤轻、痛苦小、手术并发症少.结论腹腔镜-内镜治疗胰胆管病,达到了微创外科的效果.

    作者:许红兵;高春芳;秦明放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的改进

    目的通过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方法的改进,使造影变得容易、更简单,减少了损伤,提高了成功率.方法通过右侧锁骨中线肋缘下的戳孔旁插入气腹针,取出气腹针的内芯,插入硬膜外道管,插入胆囊行术中胆道造影,插管失败后,改用头皮针胆管穿刺造影.结果全部造影成功,且费时少.结论该术中胆道造影的改进确能将造影变得更容易、更简单,减少了损伤,提高了成功率.

    作者:郑晓华;冷凯;主鹤亭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疝复发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及无张力疝修补术疝复发的情况.方法对587例腹腔镜腹膜内内环缝扎、铺网法疝修补术及146例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长期随访,了解疝复发情况,分析疝复发原因,对疝复发病人进行再次腹腔镜疝修补术或无张力修补术.结果前者6例病人复发,再手术后无复发.后者无1例复发.结论腹腔镜腹膜内内环缝扎、铺网法疝修补术有一定的复发率,多发生于开展初期.无张力疝修补术复发罕见.

    作者:许卓明;计勇;甄作均;苏树英;陈焕伟;费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32例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在该科施行胆囊大部切除术的病例资料.结果全组3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后出血、黄疸及肝外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胆漏1例,腹壁戳孔感染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平均手术时间65 min,(69±27)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 d,(4±2)d,随访时间3~12个月,未发现远期并发症.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正确处理胆囊残余部分,术后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手术方法,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阳德;李坚;李年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可行性.方法总结采用微型腹腔镜治疗6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该手术方法的切口和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无需缝线,术后无瘢痕、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安全、简易、有效.

    作者:张经中;张超;王旺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直肠Dixon术26例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直肠Dixon术中的应用.方法在腹腔镜下对26例直肠癌实行Dixon术并对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6例患者手术顺利,经1年随访未发现切口种植.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腹腔镜创伤小,恢复快,且随着操作技能的提高,可达到与开腹相同的根治效果.

    作者:葛芙蓉;曹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

    目的分析5年来120例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发生率及处理经过,以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对120例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所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中,发生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3.3%,其中膀胱损伤1例,术中套扎线圈滑脱1例,阴道出血1例.所有并发症经及时处理,预后良好.结论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主要与术者的腹腔镜手术操作经验及技巧有关,临床上有相应的防治措施.

    作者:王亚丽;王存川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该中心从1992年9月~2003年12月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61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7例(0.15%),其中胆总管完全横断伤2例,胆总管部分横断伤2例,肝总管横断伤1例,右肝管横断伤1例,右侧副肝管横断伤1例.术中发现4例,术后诊断3例.胆管横断伤处理以直接修补、T管引流为主,半年后胆肠Roux-Y吻合,或一期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副肝管损伤可放置腹腔引流,不需直接修补.结论造成腹腔镜肝外胆管损伤的常见原因有急性、瓷性或萎缩性胆囊炎粘连严重和经验不足.重视预防和提高手术技能,能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发生率.

    作者:刘蔚东;张阳德;万小平;李年丰;龚连生;阮景德;刘恕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胃间质瘤3例

    随着病理技术的进步发展,胃肠道间质肿瘤(gastrointestinastromal tumor,GIST)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而胃间质瘤的发生占GIST的一半以上.近半年我们诊治3例胃间质瘤患者.

    作者:谢正元;钱振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