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杰;杨健;孙凯;蒋清华;陆有恒;隋晋平;丁子宜;谢如钢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严重鼻出血的疗效.方法鼻内镜下对30例严重鼻出血患者用微波治疗.结果鼻腔前部立特氏区出血5例,鼻中隔中段毛细血管瘤出血1例,鼻咽静脉丛18例,中鼻甲后方2例,中鼻道4例.23例1次治疗治愈,4例经第2次治疗后治愈.治疗后半年随访22例,1例发生再出血.结论鼻内镜下微波治疗严重鼻出血疗效肯定,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微创、快捷的治疗方法,建议有条件的医院作为治疗严重鼻出血的首选治疗手段.
作者:张炳辉;张丽红;张慧燕;史余明;李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胆囊管切开与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处理胆囊管结石嵌顿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7月~2003年12月在该院肝胆外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总结处理胆囊结石嵌顿的对策和技巧.结果47例均取石成功,术中胆道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8例,5例于LC术中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EST),3例中转开腹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用胆囊管切开取石结合术中胆道造影的方法处理胆囊管结石嵌顿疗效确切、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常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电子肠镜下大肠息肉切除的治疗和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1995~2002年在电子肠镜下治疗的大肠息肉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息肉的部位、大小、术后病理、治疗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应用肠镜下电切除治疗大肠息肉患者621例,切除息肉807颗,成功获取732颗进行了病理检查.发生术后出血3例,穿孔1例,无手术死亡率.结论肠镜下电切除是治疗大肠息肉的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对防止息肉癌变起到了主要作用.
作者:王秀芝;张维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诊断和治疗不明原因慢性腹痛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不明原因慢性腹痛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明确病因,有效率为94□.诊断为肠粘连15例,妇科疾病8例,慢性阑尾炎5例,结核性腹膜炎2例,小肠恶性淋巴瘤1例,腹膜转移癌、回盲部憩室,肠套叠各1例.其中26例在腹腔镜下行治疗,占72.2%.探查或治疗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诊断慢性腹痛准确率较高,且有大部分病例可做相应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利伟;冯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胰胆管病的腹腔镜-内镜联合治疗方案.方法将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肠道镜中二镜或三镜有机联合,治疗胰胆管病2005例,包括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1 282例,原发性胆总管结石323例,肝内胆管结石106例,肝内外胆管结石251例,慢性胰腺炎6例,Mirizzi综合征24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Ⅰ型)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12例.结果各治疗方案较传统开腹手术创伤轻、痛苦小、手术并发症少.结论腹腔镜-内镜治疗胰胆管病,达到了微创外科的效果.
作者:许红兵;高春芳;秦明放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制一种能够适配前列腺电切镜,用于治疗尿道狭窄的内切开冷刀,提高电切镜的利用率.方法利用废旧汽化电极(Olympus),截去原有的电极头,分别装配上柳叶形及倒钩形刀头,制成冷刀装配于电切镜上.应用该冷刀治疗前尿道狭窄6例,后尿道狭窄8例,膀胱颈口挛缩3例.前尿道狭窄冷刀切开后用尿道探子扩张至F22~24号,留置气囊尿管4周;后尿道狭窄及膀胱颈口挛缩冷刀切开后,更换电切电极将瘢痕切除,留置气囊尿管4周.结果6例前尿道狭窄及3例膀胱颈口挛缩者均顺利切开,拔除尿管后排尿顺利;8例后尿道狭窄有6例顺利切开,拔除尿管后排尿顺利;1例后尿道完全闭锁者及1例狭窄段达3.0 cm者切开失败.结论适配于前列腺电切镜用内切开冷刀使用方便、经济,使电切镜具有了一镜两用之功能.临床上可应用于前尿道狭窄、后尿道狭窄及膀胱颈口挛缩的治疗,但不适用于尿道完全闭锁及狭窄段超过3.0 cm者的治疗.
作者:赵永体;崔志刚;董雪长;郑保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对常规CO2气腹LC和使用自制的腹壁提升器无气腹LC进行术中术后的随机比较.方法50例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CO2气腹(CO2组;N25)和腹壁提升方法(AWL组;N25)腹腔镜胆囊切除.记录手术结果和手术时间,术中评估心肺功能和分析动脉血气结果.结果两组的研究数据分析AWL组在术中通气功能的改变要明显低;CO2组术中动脉血气的pH值、肺顺应性大副度下降而气道峰压明显升高(P<0.05).结论尽管AWL在手术时间上长一些,但该研究结果表明这项技术在有心肺疾患的高危患者中具有CO2气腹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作者:张晓波;罗艳;阮景德;夏征;吴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前、术中技术环节进行探讨.方法2002年6月至2003年7月行LC 126例,术前不插胃管,术中对胃十二指肠保护,分离、止血,胆囊床处理方法作了改进.结果腹腔镜完成手术125例,中转开腹1例,无胃肠及胆道损伤、出血、胆漏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不插胃管LC安全可行,灵活使用纱布,有助于防止胃十二指肠损伤,协助分离粘连、止血等;胆囊床不作广泛电凝处理,可避免肝内胆管热传递损伤,不致造成继发出血.
作者:印胜辉;侯圣;张刚;周翔;肖思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异位胆囊管的手术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6例胆囊管开口异位的手术过程及处理.结果16例胆囊管异位中:5例平行型,5例螺旋型.4例胆囊管开口于副肝管.2例高位开口于右肝管及其左右肝管分叉部,肝外胆道损伤3例.中转开腹4例,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总结16例胆囊管开口异位的共同处理方法及术中体会.而且分述了高位开口,胆囊管开口于副肝管,螺旋位以及平行型四种类型胆囊管异位开口的术中体会和处理方法及部分解剖特点.认为术者不仅要熟练地掌握胆囊管异位开口的解剖类型,并在LC术中发现或疑有胆囊管开口异位时,应仔细解剖三角,辨清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以及副肝管的关系,断离胆囊管应尽量靠近漏斗部,必要时可采用顺逆结合法切除胆囊,安全可靠.在没有术中胆道造影条件下的基层医院很适用.
作者:陈先觉;詹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直肠Dixon术中的应用.方法在腹腔镜下对26例直肠癌实行Dixon术并对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6例患者手术顺利,经1年随访未发现切口种植.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腹腔镜创伤小,恢复快,且随着操作技能的提高,可达到与开腹相同的根治效果.
作者:葛芙蓉;曹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该中心从1992年9月~2003年12月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61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7例(0.15%),其中胆总管完全横断伤2例,胆总管部分横断伤2例,肝总管横断伤1例,右肝管横断伤1例,右侧副肝管横断伤1例.术中发现4例,术后诊断3例.胆管横断伤处理以直接修补、T管引流为主,半年后胆肠Roux-Y吻合,或一期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副肝管损伤可放置腹腔引流,不需直接修补.结论造成腹腔镜肝外胆管损伤的常见原因有急性、瓷性或萎缩性胆囊炎粘连严重和经验不足.重视预防和提高手术技能,能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发生率.
作者:刘蔚东;张阳德;万小平;李年丰;龚连生;阮景德;刘恕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电视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卵巢良性畸胎瘤的效果和手术技巧,防治术中囊肿破裂等并发症发生.方法电视腹腔镜下采用囊肿先减压后剥除的手术方法治疗了41例卵巢良性畸胎瘤患者.结果41例卵巢良性畸胎瘤在腹腔镜下获得成功手术治疗,且平均手术时间仅30min.结论电视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卵巢良性畸胎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囊肿先减张后剥除的手术方法可有效防治术中囊肿破裂等并发症发生.
作者:姚若进;张怡;刘惠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运用两种内镜联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于入院24 h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内镜下乳头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liary drainage,ENBD)和/或经内镜下胆管取石术,并行积极辅助治疗,术后7~14天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1例患者死亡,平均住院时间(23±15.2)d;与对照组比较,住院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无胆管结石残留及再发胰腺炎.结论两种内镜联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确切,具有微创、安全、省时、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卢海武;彭和平;薛平;陈德;胡以则;尹巧群;张端;温子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结肠回肠反流与末端回肠黏膜结肠化之关系.方法将慢性末端回肠炎30例,回盲部手术回肠结肠吻合32例,对照组35例三组进行内镜、病理学等方面的对比观察,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回盲瓣功能学观察:手术组、肠炎组、对照组回盲瓣功能异常分别为30,28和5例.内镜下改变:手术组和回肠炎组末端回肠黏膜变薄、绒毛结构不清、绒毛萎缩等,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病理学改变:手术组和回肠炎组末端回肠黏膜变薄、绒毛萎缩、绒毛间距增宽、微绒毛稀少、杯状细胞增多等变化,对照组变化不明显.随访时间:时间越长回肠末端黏膜结肠化越显著.结论结肠-回肠反流与末端回肠结肠化的相关,它可能是慢性末端回肠炎的发病基础.
作者:周国华;左大镒;李平;冷明芳;周红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对比评价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和开放手术经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应用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和42例应用开放手术经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病例.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上均无明显差异.术后恢复快,随访无复发和睾丸萎缩.结论对于一侧精索静脉曲张,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和小切口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并无明显的优劣之分.双侧和复发的精索静脉曲张,可以优先考虑腹腔镜手术.
作者:蒋志强;曾青;钟狂飚;何乐业;蒋先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DE)并发症及防治.方法回顾总结56例LCDE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患者平均住院天数7 d,2例术后发生胆漏,l例术后胆道出血,1例术后结石残留.56例均痊愈出院.结论LCDE术者应有娴熟的腹腔镜操作技术,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耐心细致处理好手术的每一步骤,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育生;郭献庭;徐增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对106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临床疗效,以及不同内镜治疗措施的选择.方法对106例临床诊断AOSC患者应用ENBD或同时施行EST治疗,观察总结临床疗效.结果106例患者中成功插管103例,插管成功率97%.其中43例在ENBD前先施行EST,患者病情在插管胆道减压引流后都得到迅速缓解,出现中毒性休克表现的5例患者除1例发生ARDS死亡外,其余4例的病情均同样迅速缓解.结论内镜ENBD或同时施行EST治疗AOSC成功率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绝大多数情况下可替代开腹手术胆道减压引流,可作为治疗AOSC的首选方法.
作者:林争;雷朝晖;谭国钳;薛福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皮胆囊镜超声碎石术后再次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和禁忌证.方法回顾分析83例经皮胆囊超声碎石术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83例中77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例中转开腹手术.结论对有腹部手术史的病人行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不影响切口愈合等优越性.
作者:任杰;杨健;孙凯;蒋清华;陆有恒;隋晋平;丁子宜;谢如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后胆总管Ⅰ期缝合的可行性、适应证、优缺点以及放置T管引流的利弊.方法2000年9月~2003年4月开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31例,其中胆总管Ⅰ期缝合7例,放置T管引流24例.结果31例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7例胆总管Ⅰ期缝合平均手术时间90min,术后平均住院7.8d,有1例发生胆漏;24例胆总管放置T管,平均手术时间150min,术后平均住院16.5 d,有1例发生胆漏,4例肝内胆管残留结石.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后选择性胆总管Ⅰ期缝合是安全可行的,但仍不能取代T管引流,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罗建强;梁中骁;黄顺荣;黄栋;邹全庆;潘金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采用三孔打结法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再联合行单纯性肝囊肿开窗术,进一步减小手术创伤,节约住院费用.方法在试行三孔打结法LC的同时行肝囊肿开窗引流术.作者为16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或胆囊息肉合并单纯肝囊肿患者试行了此术式.结果采用此方法的16例患者均顺利地在全麻下行LC及肝囊肿开窗引流术.手术时间无明显延长,术后恢复快,住院费用无增加.结论三孔打结法LC联合行单纯性肝囊肿开窗引流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此方法进一步减小了手术的创伤,有利于手术后恢复,节约了住院费用.
作者:唐向东;刘社芽;方学军;李朝龙;林建华;周杰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