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肠镜协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

谢润勇;崔西玉;黄燕霞;罗笑雁;付忠;卢翠勤

关键词:结肠镜, 腹腔镜, 结肠癌,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结肠镜协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价值.方法对60例确诊结肠癌采用腹腔镜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利用结肠镜协助外科医生术中进行肿瘤病灶及切除范围定位,并对术前未能进行检查的肠段完成检查.结果60例均顺利完成检查及定位,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发现部分病例术前不能见到的肠段有肠息肉.结论结肠镜协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对手术中病灶定位切除范围有明显帮助,特别是对直肠癌者,同时也缩短了手术所需的时间.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大肠锯齿状腺瘤2例报道

    病例1 男,60岁,军人.下腹部不适3月,大便常规正常.结肠镜检查:乙状结肠见4个0.3~0.4 om扁平型息肉,分别用活检钳钳除,组织送病理检查.病理结果:1个0.3 om者为锯齿状腺瘤,其余3个为炎性息肉.见图1.

    作者:彭贵勇;房殿春;李向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DE)并发症及防治.方法回顾总结56例LCDE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患者平均住院天数7 d,2例术后发生胆漏,l例术后胆道出血,1例术后结石残留.56例均痊愈出院.结论LCDE术者应有娴熟的腹腔镜操作技术,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耐心细致处理好手术的每一步骤,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育生;郭献庭;徐增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肝囊肿开窗术(附16例报告)

    目的采用三孔打结法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再联合行单纯性肝囊肿开窗术,进一步减小手术创伤,节约住院费用.方法在试行三孔打结法LC的同时行肝囊肿开窗引流术.作者为16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或胆囊息肉合并单纯肝囊肿患者试行了此术式.结果采用此方法的16例患者均顺利地在全麻下行LC及肝囊肿开窗引流术.手术时间无明显延长,术后恢复快,住院费用无增加.结论三孔打结法LC联合行单纯性肝囊肿开窗引流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此方法进一步减小了手术的创伤,有利于手术后恢复,节约了住院费用.

    作者:唐向东;刘社芽;方学军;李朝龙;林建华;周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LC中胆囊管结石嵌顿的处理体会(附47例报告)

    目的评价胆囊管切开与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处理胆囊管结石嵌顿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7月~2003年12月在该院肝胆外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总结处理胆囊结石嵌顿的对策和技巧.结果47例均取石成功,术中胆道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8例,5例于LC术中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EST),3例中转开腹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用胆囊管切开取石结合术中胆道造影的方法处理胆囊管结石嵌顿疗效确切、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常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8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手术方式、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2003年11月86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86例患者均在胆道镜的配合下完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手术时间(120±50)min,失血量为(60±30)ml,进食时间为(48±8)h,下床活动时间为(48±8)h,术后住院时间为(5.5±1.5)d.无一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胆总管切开取石后置T管引流46例,胆总管切开取石后一期缝合40例.结论对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不管是采取T管引流或是一期缝合,只要掌握手术方式及适应证,腹腔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完全可行的.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德波;郭献庭;徐增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

    目的分析5年来120例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发生率及处理经过,以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对120例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所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中,发生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3.3%,其中膀胱损伤1例,术中套扎线圈滑脱1例,阴道出血1例.所有并发症经及时处理,预后良好.结论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主要与术者的腹腔镜手术操作经验及技巧有关,临床上有相应的防治措施.

    作者:王亚丽;王存川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458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6160例LC中458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结果全组LC成功率94.98%,中转开腹率5.02%,并发症发生率0.437%,全组无死亡率.结论腹腔镜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对有丰富的LC临床经验及技术的外科医师是安全、适合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包括发病时间超过72h者,目前已成为LC的适应证.

    作者:陶涛;彭祥玉;盛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鼻内镜下射频治疗上颌窦囊肿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寻更为完善的上颌窦囊肿的手术方法.方法对32例(36侧)上颌窦囊肿在鼻内镜下经扩大的上颌窦窦口,采用射频热凝治疗.4例(4侧)为黏液囊肿,其他为潴留囊肿.术后分别随访8~57个月.结果36侧全部治愈,无复发,亦无其他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射频治疗上颌窦囊肿是一种微创、简便、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它可避免传统手术所致的创伤和并发症.

    作者:曹忠胜;张红一;寇庆晶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全麻,不留置胃管,用4孔或5孔法,行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37例.结果37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5~145min,平均70min.平均住院5d,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小、安全可靠的优点,避免了再次手术的痛苦及风险,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郭献庭;王育生;王润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可行性.方法总结采用微型腹腔镜治疗6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该手术方法的切口和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无需缝线,术后无瘢痕、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安全、简易、有效.

    作者:张经中;张超;王旺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技术诊治慢性腹痛的临床应用(附36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诊断和治疗不明原因慢性腹痛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不明原因慢性腹痛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明确病因,有效率为94□.诊断为肠粘连15例,妇科疾病8例,慢性阑尾炎5例,结核性腹膜炎2例,小肠恶性淋巴瘤1例,腹膜转移癌、回盲部憩室,肠套叠各1例.其中26例在腹腔镜下行治疗,占72.2%.探查或治疗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诊断慢性腹痛准确率较高,且有大部分病例可做相应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利伟;冯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结肠镜协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

    目的探讨结肠镜协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价值.方法对60例确诊结肠癌采用腹腔镜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利用结肠镜协助外科医生术中进行肿瘤病灶及切除范围定位,并对术前未能进行检查的肠段完成检查.结果60例均顺利完成检查及定位,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发现部分病例术前不能见到的肠段有肠息肉.结论结肠镜协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对手术中病灶定位切除范围有明显帮助,特别是对直肠癌者,同时也缩短了手术所需的时间.

    作者:谢润勇;崔西玉;黄燕霞;罗笑雁;付忠;卢翠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25例分析

    目的评估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子宫纵隔患者的诊断及在超声或腹腔镜监护下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TCRS)的效果.结果B超的诊断符合率为92.0%,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的诊断符合率为23.0%.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中采用B超监视21例,腹腔镜监视4例,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4例,B组失访1例.术后A组妊娠6例,妊娠率40.0%.B组妊娠6例,妊娠率66.7%,其中有5例已足月妊娠分娩,足月活产率为55.6%(5/8).结论宫腔镜检术是诊断子宫纵隔的准确方法,目前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好的方法.

    作者:刘能辉;张怡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32例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在该科施行胆囊大部切除术的病例资料.结果全组3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后出血、黄疸及肝外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胆漏1例,腹壁戳孔感染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平均手术时间65 min,(69±27)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 d,(4±2)d,随访时间3~12个月,未发现远期并发症.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正确处理胆囊残余部分,术后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手术方法,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阳德;李坚;李年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经皮胆囊镜超声碎石术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3例报告

    目的探讨经皮胆囊镜超声碎石术后再次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和禁忌证.方法回顾分析83例经皮胆囊超声碎石术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83例中77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例中转开腹手术.结论对有腹部手术史的病人行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不影响切口愈合等优越性.

    作者:任杰;杨健;孙凯;蒋清华;陆有恒;隋晋平;丁子宜;谢如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手术对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前后机体红细胞免疫和T淋巴细胞亚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以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肿瘤红细胞花环率及CD3,CD4,CD8细胞作为观测指标,测定该院6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免疫指标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患者术后第1天的上述免疫指标虽有轻度障碍,但没有显著性意义,且术后第3天迅速恢复.结论腹腔镜患者手术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没有明显障碍,是患者手术后能够迅速恢复的免疫依据.

    作者:卓静;陈佩珊;陈维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PTBD结合经皮胃造口置放肠内营养管治疗梗阻性黄疸

    目的探讨经胃造口管放置的肠内营养管回输PTBD引流液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8例行PTBD引流的晚期肿瘤患者,行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及肠内营养管置放术,使胆汁得以回输.结果8例手术全部成功,除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造成肠梗阻,引起胆汁经造瘘口外漏外,其余均保持通畅,随访结果,病人存活2~13个月,平均6个月,病人进食情况短期内均有改善.结论采用经皮胃造口及肠内营养管置放术,使胆汁经肠内营养管通过胃造口途径进入到小肠,可以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吕志武;商弘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鼻内镜下微波治疗严重鼻出血30例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严重鼻出血的疗效.方法鼻内镜下对30例严重鼻出血患者用微波治疗.结果鼻腔前部立特氏区出血5例,鼻中隔中段毛细血管瘤出血1例,鼻咽静脉丛18例,中鼻甲后方2例,中鼻道4例.23例1次治疗治愈,4例经第2次治疗后治愈.治疗后半年随访22例,1例发生再出血.结论鼻内镜下微波治疗严重鼻出血疗效肯定,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微创、快捷的治疗方法,建议有条件的医院作为治疗严重鼻出血的首选治疗手段.

    作者:张炳辉;张丽红;张慧燕;史余明;李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该中心从1992年9月~2003年12月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61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7例(0.15%),其中胆总管完全横断伤2例,胆总管部分横断伤2例,肝总管横断伤1例,右肝管横断伤1例,右侧副肝管横断伤1例.术中发现4例,术后诊断3例.胆管横断伤处理以直接修补、T管引流为主,半年后胆肠Roux-Y吻合,或一期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副肝管损伤可放置腹腔引流,不需直接修补.结论造成腹腔镜肝外胆管损伤的常见原因有急性、瓷性或萎缩性胆囊炎粘连严重和经验不足.重视预防和提高手术技能,能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发生率.

    作者:刘蔚东;张阳德;万小平;李年丰;龚连生;阮景德;刘恕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后是否放置T管的探讨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后胆总管Ⅰ期缝合的可行性、适应证、优缺点以及放置T管引流的利弊.方法2000年9月~2003年4月开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31例,其中胆总管Ⅰ期缝合7例,放置T管引流24例.结果31例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7例胆总管Ⅰ期缝合平均手术时间90min,术后平均住院7.8d,有1例发生胆漏;24例胆总管放置T管,平均手术时间150min,术后平均住院16.5 d,有1例发生胆漏,4例肝内胆管残留结石.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后选择性胆总管Ⅰ期缝合是安全可行的,但仍不能取代T管引流,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罗建强;梁中骁;黄顺荣;黄栋;邹全庆;潘金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