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中压力对经尿道电切综合征的影响

郑鸣;何坚;彭琛;苏继峰;漆可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 灌注压, 经尿道电切综合征
摘要:目的总结汽化术中发生经尿道电切综合征的主要因素.方法结合实验模型回顾性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早期术中发生11例经尿道电切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经尿道电切综合征术中灌注压均在65 cmH2O以上,严重的经尿道电切综合征有2例,先兆经尿道电切综合征有9例,经过及时处理均转危为安.结论经尿道电切综合征的发生与灌注压密切相关,控制进水压在40~60 cmH2O范围,及时排空膀胱中的积气,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达到防止或减少经尿道电切综合征的目的.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纤维支气管镜代胸腔镜OB胶治疗气胸的方法研究

    目的探索纤维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使用0B胶治疗难治性气胸的技术方法.方法在患侧腋中线第4或5肋间处以套管针引入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检查,并注入OB胶进行治疗.结果经该方法治疗的49例气胸患者全部痊愈.结论纤维支气管镜代胸腔镜OB胶治疗气胸方法简单实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沈渝菊;胡建林;杨和平;刘平;戴晓天;周沪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食管癌完全性梗阻导管法再通支架置入术

    目的探讨食管癌晚期食管完全性梗阻时支架的置入方法.方法首先采用导管+导丝法使梗阻再通,后依次扩张、支架置入.结果共完成食管癌完全性梗阻支架置入16例.结论导管法再通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食管癌完全性梗阻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建生;张月寒;康喜荣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腹腔镜在泌尿外科重建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为了提高腹腔镜在泌尿外科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复习近年来有关文献,阐述了腹腔镜在泌尿外科重建手术中的适应证、临床操作要点和并发症等.结果临床上已确立的腹腔镜重建手术如肾盂成形、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和睾丸固定术;其他操作如肾部分切除术、肾动脉瘤修补术、输尿管输尿管吻合术、回肠输尿管成形术和膀胱扩大术等是新进展性手术.结论期望未来的腹腔镜手术将会增加,并发展成为先进和复杂的泌尿外科重建手术的选择方法.

    作者:于满;杨宗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输尿管镜在上尿路结石急性梗阻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评价输尿管镜技术在处理上尿路结石急性梗阻中的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双J管内引流处理36例上尿路结石急性梗阻,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28例碎石成功,术后1~3 d结石排净;7例结石滑入肾盂,结合ESWL术,术后2周结石排净.35例治愈,1例失败.结论输尿管镜在上尿路结石急性梗阻治疗中具有创伤轻微、并发症少的特点,且能同时处理双侧输尿管梗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程晓冬;周四维;丛军;施卫国;董坚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中压力对经尿道电切综合征的影响

    目的总结汽化术中发生经尿道电切综合征的主要因素.方法结合实验模型回顾性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早期术中发生11例经尿道电切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经尿道电切综合征术中灌注压均在65 cmH2O以上,严重的经尿道电切综合征有2例,先兆经尿道电切综合征有9例,经过及时处理均转危为安.结论经尿道电切综合征的发生与灌注压密切相关,控制进水压在40~60 cmH2O范围,及时排空膀胱中的积气,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达到防止或减少经尿道电切综合征的目的.

    作者:郑鸣;何坚;彭琛;苏继峰;漆可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

    目的探讨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总结利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138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8例患者共153侧输尿管结石,8例改其他方法治疗;单次手术碎石成功者145侧153枚,碎石率95.0%;2周结石排尽率95.4%;平均手术时间24.6 min.术中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腔内碎石方法.

    作者:郭小林;叶章群;杨为民;庄乾元;张旭;刘继红;陈志强;李家贵;周惜才;周四维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腹腔镜下钛夹法治疗阑尾炎(附213例病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钛夹法治疗阑尾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统计4年来腹腔镜下应用钛夹法治疗阑尾炎213例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讨论.结果全组平均住院天数(6.5±4.0)d,平均住院费用(5 240±2250)元,分别低于和高于传统开腹手术(P<0.01和P<0.001),但在术后并发症上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下应用钛夹法切除阑尾安全、有效,伤口美观,恢复快,但费用较高,可根据病人经济条件和心理需求选择应用.

    作者:陈道瑾;甘毅;吴君辉;钱立元;丁波妮;向开敏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鼻内镜下尖牙窝联合进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尖牙窝联合进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对该科24例霉菌性鼻窦炎采用双进路手术方法治疗的疗效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4例霉菌性鼻窦炎采用鼻内镜下尖牙窝联合进路手术均获治愈.结论鼻内镜下尖牙窝联合进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可达到根治和微创的效果.

    作者:胡青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腹腔镜治疗双侧腹内型隐睾1例报告

    本文报告1例双侧腹内型隐睾采用腹腔镜手术行一侧隐睾下降固定,同时另一侧恶变伴扭转的隐睾切除,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0岁,未婚.因自幼双侧阴囊空虚,左下腹胀痛1 d,于2002-12-05收入住院.患者自出生以来即发现双侧阴囊空虚,因未有其他伴随症状,故从未进行过诊治,入院前1d,患者出现左下腹胀痛,下蹲或鼓气时胀痛更为显著,未诉其他不适.

    作者:朱方强;江军;靳凤烁;王洛夫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胆管癌栓的内镜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诊断、内镜介入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999年1月~2003年6月收治的23例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诊断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3例均采用内镜介入胆道引流术引黄,23例均行乳头括约肌切开,同时行鼻胆管引流治疗10例,胆管内支撑引流治疗9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栓4例.通过内镜引流使患者的肝功能得到改善,总胆红素由治疗前的平均352.67μmol/L降至38.42μmol/L,黄疸消除率86.7%.结论肝细胞癌伴胆管癌栓的内镜介入治疗方法可行,能有效解除胆道梗阻,缓解症状,为后继治疗创造条件.

    作者:毕永林;朱彤;范峻;龚彪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金属钛夹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48例报告

    目的观察金属钛夹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2001年6月~2003年9月随机急性消化道出血行急诊胃镜检查发现出血灶和内镜下治疗后即时大出血患者共计48例.其中男38例,女10例.上消化道出血30例,下消化道出血18例,发现出血灶后立即行钛夹止血,多7枚,少2枚,平均枚35枚.结果48例共使用金属钛夹163枚,48 h后再出血1例(金属钛夹已脱落),再经内镜下钛夹止血成功.总有效率100%.结论金属钛夹对急性血管性消化道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止血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华生;钱俊波;陈天敏;孔社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输尿管镜与开放手术行会师术治疗后尿道断裂的比较

    目的比较输尿管镜下行尿道会师术与开放手术行尿道会师术治疗后尿道断裂的疗效,并探讨输尿管镜下会师术的处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和13例开放尿道会师术治疗后尿道断裂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尿道狭窄发生率和大尿流率等指标.结果两组间尿道狭窄发生率和大尿流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腔内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开放手术组(P<0.05).结论输尿管镜下行尿道会师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是优于传统开放会师术的理想方式.

    作者:王可兵;万跃平;刘卓文;王重南;罗翠丽;林波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膀胱、尿道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0例输尿管、膀胱、尿道结石患者采用该法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0例尿道结石和18例膀胱结石均碎石成功,152例输尿管结石中136例碎石成功,成功率为92.8%,6例输尿管镜放置失败,4例输尿管穿孔.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及其以下尿路结石疗效确切,碎石成功率高,术后恢复快.

    作者:吴渊文;周晨曦;丁建华;李国波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割联合电切术治疗中重度前列腺增生症(附428例报告)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割联合电切术治疗中重度前列腺增生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先经尿道汽化切割切除大部分增生腺体组织,再用电切刀切膀胱颈部,剩余腺体和前列腺尖部组织.结果手术时间短,视野清晰,出血少,术后尿路刺激症状轻,无经尿道电切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割联合电切术治疗中重度前列腺增生症可以充分发挥两种术式的优点,安全,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建军;梁荣兴;杨英刚;张双禄;袁鹏飞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异丙酚联合氯胺酮用于无痛宫腔镜检查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异丙酚联合氯胺酮用于无痛宫腔镜检查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行宫腔镜检查的病人60例.按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异丙酚组(P组),异丙酚+咪唑安定组(P+M组),异丙酚+芬太尼组(P+F组),异丙酚+氯胺酮组(P+K组).比较和评价每一组病人的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变化,出现体动甚至躁动的情况,苏醒时间,以及其他并发症出现的情况.结果异丙酚+氯胺酮组对心率、血压和脉搏氧饱和度的影响小,与P+M组和P+F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P+K组出现体动的情况也非常少见,与p组和P+F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4组病人的苏醒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4组病人术后48 h未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眩晕等并发症.结论异丙酚联合氯胺酮用于无痛宫腔镜检查,对病人的呼吸、循环影响都比较小,且可以达到良好的镇静和镇痛,术后苏醒和恢复良好,无明显的并发症,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适用于门诊病人的无痛宫腔镜检查.

    作者:阎雪彬;王明安;欧阳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腹腔镜下隐睾探查术体会(附12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未触及睾丸的隐睾中的应用.方法总结腹腔镜下12例(13侧)隐睾探查的诊治经验,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该组13侧,共发现11侧睾丸(84.6%),2侧缺如(15.4%).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一期睾丸下降固定术2例3侧,Fowler-Stephen二期手术2例,睾丸切除术6例.术后出现轻度腹胀5例,皮下气肿7例.11例获得随访,未见下降睾丸回缩或萎缩,亦未见腹股沟斜疝发生.结论腹腔镜下小儿隐睾探查术,具有安全、微创、准确、恢复快等优点,其不足之处可以改进.

    作者:孙方浒;陈湘;朱如健;王仙友;蒋武斌;王天济;申鹏飞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支气管内型错构瘤4例报告及国内其他42例分析

    目的提高对支气管内型错构瘤的认识.方法收集长海医院1993~2003年收治的支气管内型错构瘤4例及检索国内期刊发表的支气管内型错构瘤15篇共42例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支气管内型错构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结果支气管内型错构瘤临床上以肺叶、段分布的炎症或不张为主要表现形式;多分布于左肺;易与中心型肺癌、支气管息肉、哮喘等混淆.经纤维支气管镜下介入微波、激光、高频电、氩气刀治疗错构瘤疗效确切.结论支气管内型错构瘤临床症状不典型,术前误诊率高,经内窥镜介入治疗疗效确切.

    作者:华丽;白冲;李强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外科、妇科腹腔镜联合手术31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同时治疗外科和妇科疾病中的作用.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同时施行卵巢切除术(4例)、鞘膜内子宫切除术(2例)、阑尾切除术(25例).结果31例病人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短35min,长125 min.住院天数5~12d,平均7.45 d.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腹腔镜同时治疗外科和妇科疾病能明显减轻病人痛苦,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

    作者:张朴;李敏;高云;吴强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腹腔镜下卵巢甲状腺肿的诊断和治疗(附7例病例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卵巢甲状腺肿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近6年经腹腔镜治疗的卵巢甲状腺肿7例的临床资料,综合文献复习.结果该病发病率占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2.7%.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水及附件包块.7例中6例为良性,1例为恶性.除1例外院术后诊断为恶性甲状腺肿外,其余6例术前均未明确诊断.6例良性者行腹腔镜下肿瘤剔除术,其中5例术中冰冻切片病理确诊,1例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1例恶性者行腹腔镜下保留生育功能的卵巢癌分期术,术后病理分期Ⅰ期.结论卵巢甲状腺肿是一种高度特异性卵巢畸胎瘤,具有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不特异、术前术中诊断困难的特点.腹腔镜手术可以提高该病的术中诊断率,并是良性甲状腺肿佳的治疗方法.多数恶性卵巢甲状腺肿的病变局限于卵巢,对有熟练腹腔镜操作技巧的妇科医生来说,腹腔镜下的分期术是一种治疗恶性甲状腺肿很好的选择.

    作者:刘海元;郎景和;冷金花;刘珠凤;孙大为;朱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腹腔镜在肾囊肿及合并肝、胆疾病联合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及合并肝、胆疾病联合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18例单纯性肾囊肿采用经腹膜后入路;双肾囊肿及肾囊肿合并肝、胆疾病8例采用经腹腔入路.结果26例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经腹膜后入路平均45min,出血量30ml;经腹腔入路平均105min,出血量50血,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腹腔镜已成为治疗肾囊肿的首选方法,在并存其他疾病需联合手术时更能发挥其独特优势.

    作者:俞兆祉;吴一峰;朱雪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