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香;周小渔;肖雅玲
我院2001年4月~2003年2月共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217例,其中出现较难控制出血5例(占2.3%),胆道损伤(胆瘘)2例(占0.9%).
作者:熊斐;冷大跃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比较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和气压弹道碎石术(P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总结治疗输尿管结石34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ESWL 238例,PL 104例.结果:PL组结石排净率为90%(94/104),高于ESWL组的73%,P<0.01;ESWL组中输尿管不同部位、直径结石的排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组中输尿管不同部位、直径结石的排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首次ESWL失败的输尿管结石,特别是当结石直径>10mm及结石位于输尿管下段时,采取PL效果更好.
作者:吴渊文;周晨曦;丁建华;李国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初步观察经口内镜缝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经胃镜、食管PH检测等确诊的1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在PENTAX EPM-3300电子胃镜下采用美国BARD缝合器缝合胃胃底,缝合部位选择齿状线下1cm,两针间距1.5cm,两结间距2.0cm.观察术前及术后1月症状积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0例患者共缝合24针,12个结;平均手术时间30min,总有效率90%,完全缓解60%,部分缓解30%,无效10%.结论:经口内镜缝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近期疗效肯定,并发症少,远期疗效、并发症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缪林;范志宁;季国忠;吴萍;文卫;蒋国斌;章爱春;李农;刘政;黄光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与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急性胆囊炎的病人,无论发病时间长短均进行常规的术前准备后手术或急诊手术.通过术前症状、体征、血象、B超和术后病理切片证实为急性胆囊炎,并根据病理改变,分为急性单纯性胆囊炎、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和急性胆囊炎穿孔,记录不同病理类型胆囊炎的手术时间、并发症、住院天数和中转开腹例数.根据发病到手术的时间,分为发病后72h内施行手术组和发病72h以后施行手术组,分别记录其手术时间、并发症、住院天数和中转开腹例数.结果:254例病人中单纯急性胆囊炎166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35例,急性胆囊炎穿孔5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48例,急性发作时间在72h以内96例,超过72h 158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穿孔、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手术时间较单纯急性胆囊炎延长.5例急性胆囊炎穿孔病人中有1例病人中转开腹,48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中有2例病人中转开腹.时间超过72h手术的病例,较发病72h以内手术的病例手术时间明显延长,3例中转开腹的病例全部为发病72h以后手术的病例,各组病例的术后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别,各组病例未出现胆道损伤.无死亡病例.结论:由具有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外科医生完成腹腔镜急性胆囊炎手术,仍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急性胆囊炎,特别是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穿孔、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和发病时间超过72h的急性胆囊炎手术,手术难度明显加大,手术时间明显延长.
作者:龚连生;张阳德;刘恕;万小平;李年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鼻内窥镜在鼻窦深部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鼻内窥镜行鼻窦深部异物取出术11例,均为男性,年龄12~40岁,异物存留时间1d~11月.结果:汽枪子弹9例,约0.8cm×0.6cm×0.6cm大小,分别位于上颌窦、筛窦和蝶窦;铁屑1例,形状不规则;镀银玻璃1例,约4.0cm×3.0cm×0.3cm大小,横跨鼻窦与眼眶.结论:术前影像学准确定位,必要时术中辅以X线电视屏幕监视下定位,均经鼻内窥镜完整取出,手术安全,损伤小,视野清晰,无合并症.
作者:聂国辉;卢永田;黄志忠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内镜直视下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内镜直视下应用食管球囊扩张器对失弛缓贲门进行扩张,术后定期随访,经内镜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对症状缓解或复发与否进行评价.结果:38例中重度贲门失弛缓症状消失,经1~3次扩张治疗,吞咽困难症状消失,缓解率依次为42.11%(16/38)、90.91%(20/22)、100.00%(2/2).有贲门粘膜撕裂、渗血者76.32%(29/38),但无大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每0.5、1、2、3年各随访一次,平均1.8年,复发率依次5.26%(2/38)、10.53%(4/38)、15.79%(6/38)、16.67%(5/30)(P>0.05).0.5年内出现反酸,烧心者为31.58%(12/38),经内镜诊断为轻度反流性食管炎21.05%(8/38),以后随访中未发现.结论:内镜直视下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近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满意,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贾建忠;马佑平;耿继梅;寇华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在粘膜活检阴性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粘膜活检阴性胃癌患者的超声内镜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超声内镜下均表现为病变部位胃壁不同程度的增厚和破坏,超声内镜诊断均经术后病理证实.结论:通过超声内镜下观察胃壁层次结构的改变,能够对粘膜活检阴性胃癌做出明确诊断.
作者:李银鹏;朱惠明;黄勋;罗伟香;钟运莲;师瑞月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回顾统计分析有病理诊断的结肠息肉,更好地认识结肠息肉的临床特点,找出与不典型增生息肉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镜下切除或钳除的结肠息肉病例共560例,息肉624枚.因变量包括性别、年龄、息肉部位、数目、形态、黏膜情况、是否分叶、病理类型、息肉大小等因素.统计方法包括卡方检验,多样本秩和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逐步logistic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不典型增生息肉相关的因素有年龄、息肉大小、黏膜情况、是否分叶状、病理类型.对所有因变量多因素进行逐步logistic分析显示,能够独立影响应变量的因变量有年龄、黏膜情况和病理类型.当因变量不包括息肉形态,黏膜情况及是否分叶时,能够独立影响应变量的因变量有年龄、病理类型和息肉大小.结论:黏膜有糜烂甚至溃疡、年龄越大、息肉分叶,则息肉发生不典型增生的可能性越大.病理为炎性、幼年性、增生性或错构性息肉,则息肉发生不典型增生的可能性小.当因变量不包括息肉形态,黏膜情况及是否分叶时,息肉越大发生不典型增生的可能性越大.
作者:卢忠生;杨云生;庄雪梅;王向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胃镜下形态与胃粘膜病理组织学改变的关系.方法:对1958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镜资料进行相关对照研究.结果:1958例患者胃镜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54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415例;病理结果CSG1664例,CAG294例.伴肠上皮化生(IM)341例,伴不典型增生(Dys)92例,伴急性活动性炎症563例;对CSG和CAG的诊断,胃镜结果与病理学结果比较,其灵敏度分别为87.62%(1458/1664)、71.09%(209/294).结论:单一的胃镜下表现对病理组织学诊断的灵敏度不甚理想,但是某些特定的胃镜表现有助于某些病理组织学诊断.
作者:周宁;厉有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二级脾蒂离断同步自体脾血回输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11月~2002年9月间门静脉高压,淤血性脾肿大38例病人,其中21例采用二级脾蒂离断同步自体脾血回输,17例采用传统脾血回输方法.比较两组的脾血回输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及异体输血情况.结果:二级脾蒂离断同步自体脾血回输组脾血回输量高于传统脾血回输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增加值两组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传统脾血回输组有4例行异体输血(200~400ml),同步自体脾血回输组未行异体输血.结论:二级脾蒂离断同步自体脾血回输技术,操作简便,显著提高了自体脾血回输量,避免了异体输血.
作者:朱玲玲;刘颖斌;王建伟;朱锦辉;彭淑牖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切开乳头括约肌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158例应用内镜下不切开乳头括约肌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58例,一次结石取净率84.81%(132/158);二次取净率15.19%(26/158).全组除了3例行EST外,总成功率为98.1%(155/158),无急症开腹,无死亡.29例胆道蛔虫全部取出;18例采用机械网篮碎石+取石成功;7例碎石后行ENBD,1周后行二次取石,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内镜下不切开乳头括约肌治疗胆总管结石,不麻醉,不开腹,不切开乳头括约肌,对人体局部解结构损伤更小,更符合人体生理功能特点,是一项简便易行的内镜技术.
作者:孙树山;张贵华;王连福;李华;毕宝洪;张朝勇;刘长君;吕亚楼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PMC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征.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诊治的10例PM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病人中,9例系老年重症患者.全部患者均在使用广谱抗生素过程中出现腹泻、腹痛、血便等症状.8例接受结肠镜检查,提示为PMC,其中4例患者粪便中培养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结论:PMC多系在应用抗生素后发病,老年人、重病患者及外科大手术后等患者为易感人群.结肠镜检查是诊断PMC快速而可靠的方法.对老年人及重症病患者,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出现腹痛、腹泻、发热、白细胞升高等现象,应高度怀疑PMC.及时进行结肠镜、粪便细菌培养等检查,以早期明确诊断.
作者:王一鸣;熊毅敏;郑国荣;许桦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胆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4年来在135例胆道手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对胆道结石、肿瘤及炎性狭窄进行探查、取石、活检及治疗.结果:术中应用胆道镜进行取石,使残石率由原来的41.7%降至2.3%,并对胆道内诊断不明的肿物进行活检,为晚期胆管癌及胆总管炎性狭窄的病人架设U管,解决梗阻.结论:纤维胆道镜的术中应用可以进一步降低残石率,协助对胆道疾病的确诊和治疗.为术者在术中确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马冬岩;孙玉华;谢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非黎氏区鼻出血的治疗.方法:对45例非黎氏区鼻出血患者行内镜下针对出血点的选择性局部处理止血,并疗效评价.结果:45例病人中,43例止血成功,2例失败,无并发症发生,治疗有效率95.6%.结论:内镜下选择性局部处理治疗非黎区鼻出血疗效肯定,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微创、快捷的治疗方法,建议有条件的医院作为首选治疗手段.
作者:司马国旗;高金建;蒋志毅;郁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3月~2002年6月采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25例(170膝).结果:平均随访25个月(6~48个月),优良率为78.2%.结论:关节镜对于膝骨关节炎可做出明确诊断并确定病变程度,应根据术前临床表现有针对性的进行操作,关节镜下清理术对治疗骨关节炎具有肯定的疗效.
作者:丁勇;陈艳;范清宇;马保安;周勇;张明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钛铗联合过氧化氢冲洗诊治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效果.方法:对2001年10月~2002年10月在该院急诊内镜中发现消化性溃疡出血病例选择性使用3%过氧化氢冲洗后行钛铗止血.结果:48例患者61个溃疡,52处出血灶.出血源暴露:显效47处,有效5处,总有效率为100%.止血效果:钛铗止血成功51处,成功率98.1%.结论:钛铗治疗所致组织损伤小、安全、有效,无并发症,联合使用过氧化氢冲洗可以使其在操作过程中更准确地钳夹出血灶,缩短操作时间,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是一种较理想的、可行的方法.
作者:张志坚;刘玉杰;李智;黄友明;杨巧玲;麦海珠;陈雪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尿道电切镜联合腹膜后镜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联合尿道电切镜、腹膜后镜行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肾盂癌9例,输尿管癌6例.结果:15例平均手术时间4h,平均出血80ml,平均住院时间6d,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联合尿道电切镜、腹膜后镜行肾输尿管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王福利;王禾;张光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应用无痛苦性胃镜术,以使患者在胃镜检查治疗中能够安全、舒适、无痛苦.方法:术前准备除按常规胃镜检查作好术前准备外,应配备监护仪、氧气、急救药吕及气管插管抢救设备,检查前10~15min口服达克罗宁或用2%的利多卡因行咽喉部充分喷雾麻醉2~3次,缓慢静脉注射咪唑安定,总量1.5~2mg,再以40mg/10s的注射速度静脉推注异丙酚(大量180mg、小量40mg),病人进入睡眠状态下,立即插镜检查.术中术后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结果:1 00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未发生严重的副反应.无痛苦性胃镜术后一般5~7min内清醒.100%的患者非常满意.结论:无痛苦性胃镜术确实为一种安全、有效、舒适的新技术.
作者:凌杰斌;吕翠叶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几种内镜治疗方法对食管良恶性狭窄的疗效及适应症.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0年1 198例食管狭窄的内镜治疗资料.结果:沙氏扩张术540例,治后吞咽功能改善率在良恶性组分别为90%、51%;微波及射频共480例,前者81%,后者87%;内镜下瘤内注射高聚生并全身化疗74例,吞咽功能改善率86%;金属支架置入术104例,其改善率100%.并发症:食管穿孔7例,大出血2例,死于并发症的4例.结论:沙氏探条扩张主要适用于良性狭窄,微波、射频、瘤内注药及金属支架主要适用于恶性狭窄.
作者:朱亚芳;王建红;周建明;姚卫东;张琴芳;汤志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随着关节镜技术的不断发展,钬激光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镜下操作工具,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一技术于90年代初在美国先应用于临床[1],我国于93年引进了该项技术,历经近十年的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现结合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王维彬;王立德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