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钬激光在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王维彬;王立德

关键词:钬激光, 关节镜手术, 应用进展
摘要:随着关节镜技术的不断发展,钬激光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镜下操作工具,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一技术于90年代初在美国先应用于临床[1],我国于93年引进了该项技术,历经近十年的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现结合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二级脾蒂离断同步自体脾血回输技术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二级脾蒂离断同步自体脾血回输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11月~2002年9月间门静脉高压,淤血性脾肿大38例病人,其中21例采用二级脾蒂离断同步自体脾血回输,17例采用传统脾血回输方法.比较两组的脾血回输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及异体输血情况.结果:二级脾蒂离断同步自体脾血回输组脾血回输量高于传统脾血回输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增加值两组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传统脾血回输组有4例行异体输血(200~400ml),同步自体脾血回输组未行异体输血.结论:二级脾蒂离断同步自体脾血回输技术,操作简便,显著提高了自体脾血回输量,避免了异体输血.

    作者:朱玲玲;刘颖斌;王建伟;朱锦辉;彭淑牖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腹腔镜电针Vater壶腹戳孔导管扩张术和Oddi括约肌切开术14例报告

    目的:探讨LSCD和LST治疗Oddi括约肌狭窄的手术方法.方法:乳头内口戳孔和导管扩张后,紧贴导管左缘,电针沿导管走行扩大切口,切开满意后,根据胆总管下端通畅程度选择即时缝合胆管切口或T形管引流.结果:14例手术均获成功(狭窄切开满意、引流通畅、黄疸消退).无胆漏、出血、肠穿孔和胰腺炎.术后2~7d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3~12d出院.本组平均手术时间160min.结论:选择合适病人,采用LSCD和LST治疗Oddi括约肌狭窄这一术式有效、可行.

    作者:陈安平;鲁美丽;高珂;田刚;宋安宁;刘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经皮内镜胃造瘘和小肠造瘘术的临床应用(附24例报告)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和经皮内镜小肠造瘘术(PEJ)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6年6月~2002年8月PEG和PEJ共治疗24例病人,其中13例行PEG胃肠营养;11例行PEG胃肠减压加PEJ小肠内营养.结果:21例共行PEG,PEG加PEJ 28例次,其中PEG 17例次(4例行造瘘管置换)、PEG加PEJ 11例次,手术成功率100%.2/28例次出现造瘘管周围皮下感染.所有患者造瘘管置入后营养迅速恢复,停止静脉补液.24例病人随访1~48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EG和PEJ是作为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替代鼻饲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和并发症少.

    作者:姚时春;姚礼庆;张轶群;高卫东;周平红;何国杰;徐美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舒林酸食道支架放疗联合治疗食道癌48例分析

    目的:探讨一种既能改善食道癌性狭窄所致的吞咽困难,又能抑制肿瘤生长的治疗手段.方法:在1996~1999年期间,采用舒林酸(sulindac)、支架、放疗26例患者,与同期间硒宝康、支架、放疗22例患者进行对照观察,比较两组的吞咽困难积分改善情况和3年存活率.结果:舒林酸组与硒宝康组吞咽困难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3年生存率分别为46.5%和22.7%.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舒林酸、支架、放疗对晚期食管癌治疗具有较多好疗效,既改善了吞咽困难,又控制肿瘤细胞生长,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作者:陆华生;钱俊波;陈天敏;王高仁;缪旭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T管拔断异物反应并真菌感染致胆汁性肝硬化1例

    1 临床资料病人,男性,34岁,甘肃兰州人.1995年11月因车祸外伤剖腹探查见腹腔内有胆汁液疑胆道损伤而行胆囊切除、胆总管修补、T管引流术,12d后T管因管理不善而脱落,未予特殊处理.

    作者:余昌中;冯秋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伪膜性肠炎的内镜与临床特征研究

    目的:探讨PMC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征.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诊治的10例PM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病人中,9例系老年重症患者.全部患者均在使用广谱抗生素过程中出现腹泻、腹痛、血便等症状.8例接受结肠镜检查,提示为PMC,其中4例患者粪便中培养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结论:PMC多系在应用抗生素后发病,老年人、重病患者及外科大手术后等患者为易感人群.结肠镜检查是诊断PMC快速而可靠的方法.对老年人及重症病患者,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出现腹痛、腹泻、发热、白细胞升高等现象,应高度怀疑PMC.及时进行结肠镜、粪便细菌培养等检查,以早期明确诊断.

    作者:王一鸣;熊毅敏;郑国荣;许桦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食道鳞状上皮乳头状瘤2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食道鳞状上皮乳头状瘤与食道癌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食道鳞状上皮乳头状瘤的内镜表现及12例5年追踪随访资料.结果:食道鳞状上皮乳头状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结论:食道鳞状上皮乳头状瘤似乎不能作为食道癌的癌前病变,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无关,是否具有潜在的恶性损害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稻菽;熊弦;王海波;赵逵;刘模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B超与宫腔镜联合下子宫纵隔电切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探讨B超与宫腔镜联合电切子宫纵隔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在B超监视下,应用持续灌流宫腔电切镜,对7例子宫纵隔患者进行镜下切开子宫纵隔术.结果:7例均手术顺利,时间均在30min左右,出血少,无并发症出现.结论:B超监视能保证子宫底厚度在1cm,对预防子宫穿孔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朱小燕;侯利环;张丽琼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慢性胃炎胃镜下形态与组织学改变的比较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胃镜下形态与胃粘膜病理组织学改变的关系.方法:对1958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镜资料进行相关对照研究.结果:1958例患者胃镜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54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415例;病理结果CSG1664例,CAG294例.伴肠上皮化生(IM)341例,伴不典型增生(Dys)92例,伴急性活动性炎症563例;对CSG和CAG的诊断,胃镜结果与病理学结果比较,其灵敏度分别为87.62%(1458/1664)、71.09%(209/294).结论:单一的胃镜下表现对病理组织学诊断的灵敏度不甚理想,但是某些特定的胃镜表现有助于某些病理组织学诊断.

    作者:周宁;厉有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与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急性胆囊炎的病人,无论发病时间长短均进行常规的术前准备后手术或急诊手术.通过术前症状、体征、血象、B超和术后病理切片证实为急性胆囊炎,并根据病理改变,分为急性单纯性胆囊炎、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和急性胆囊炎穿孔,记录不同病理类型胆囊炎的手术时间、并发症、住院天数和中转开腹例数.根据发病到手术的时间,分为发病后72h内施行手术组和发病72h以后施行手术组,分别记录其手术时间、并发症、住院天数和中转开腹例数.结果:254例病人中单纯急性胆囊炎166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35例,急性胆囊炎穿孔5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48例,急性发作时间在72h以内96例,超过72h 158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穿孔、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手术时间较单纯急性胆囊炎延长.5例急性胆囊炎穿孔病人中有1例病人中转开腹,48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中有2例病人中转开腹.时间超过72h手术的病例,较发病72h以内手术的病例手术时间明显延长,3例中转开腹的病例全部为发病72h以后手术的病例,各组病例的术后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别,各组病例未出现胆道损伤.无死亡病例.结论:由具有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外科医生完成腹腔镜急性胆囊炎手术,仍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急性胆囊炎,特别是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穿孔、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和发病时间超过72h的急性胆囊炎手术,手术难度明显加大,手术时间明显延长.

    作者:龚连生;张阳德;刘恕;万小平;李年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北海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关系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北海地区幽门螺杆菌(Her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关系,为防治本病提供参考.方法:1 050例门诊病房具有上消化症状患者,行胃镜检查、胃镜下取活检作胃粘膜组织切片检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的感染率,并分析与职业,上消化疼痛的关系.结果:HP总检出率52.9%,男、女性别HP感染无差异,分别为53.8%、51.1%.年龄以30~59岁感染率高(57.1%),16~29岁较低(38.5%),职业以渔民感染率高(76.8%),农民次之(65.1%);上消化道疾病HP感染,以球部溃疡高(64.9%),糜烂性胃炎次之(60.4%),萎缩性胃炎低(25%).结论:本地区HP感染率以渔民、农民高为特点,HP感染是本地区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作者:李英;郭庆华;冯秀琼;蔡海宁;蔡家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5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的方法及优缺点.方法:56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行腹镜幽门环肌切开术.结果:1例中转手术,55例成功完成,手术历时平均24min,术后6h进食,呕吐症状均于术后72h内消失,平均术后5d出院,术后随诊无症状复发及其它并发症.结论: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李碧香;周小渔;肖雅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纤维支气管镜对外伤性气管支气管不完全断裂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对多发性复合伤和单纯的闭合性胸部外伤合并气管、支气管不完全及完全断裂的诊断时机及其价值.方法:采用0lympus 1T30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诊断多发性复合伤和单纯的闭合性胸部外伤合并气管、支气管不完全及完全断裂6例.结果:早期诊断,定位准确,及时手术,术后肺复张率高,失去诊断治疗时机,则肺组织不能复生.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对多发性复合伤和单纯的闭合性胸部外伤合并气管、支气管不完全及完全断裂诊断明确、定位准确,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刘凤梅;郑西卫;杨霞;张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腹腔镜诊断治疗外科急腹症

    目的:回顾性评价腹腔镜在外科急腹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各种外科急腹症患者进行腹腔镜检查和手术治疗.结果: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行单纯修补、术后引流48h,5d出院.急性盆腔炎行盆腔抗菌素冲洗,术后应用抗菌素5d.28例阑尾炎行阑尾切除,平均住院数为3d.闭合性腹部外伤5例行腹腔镜探查,未发现内脏损伤;未进一步开腹手术.结论:腹腔镜在外科用于急腹症的诊断,可免除不必要的开腹手术,节省费用及住院时间.治疗上与开腹手术在时间上无明显差异.但有其优越性.

    作者:刘升锋;李丹;阎大益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鼻咽血管纤维瘤的微创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较好的微创手术方法.方法:4例鼻咽纤维血管瘤采用鼻内窥镜技术辅以动脉血管栓塞、控制性低血压麻醉及半导体激光等手段治疗,总结经验教训.结果:1例出血3000ml,肿瘤残留,再行硬腭进路鼻咽纤维血管瘤残根切除.其余3例治愈,术中出血100~500ml,术后无并发症,随访4~31个月无复发.结论:经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鼻咽纤维血管瘤的一种较好的微创手术方法.但应注意适应证的选择、术前充分的准备和术中一定的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健.

    作者:张超;冯晓辉;施思斯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纤维胆道镜在胆道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胆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4年来在135例胆道手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对胆道结石、肿瘤及炎性狭窄进行探查、取石、活检及治疗.结果:术中应用胆道镜进行取石,使残石率由原来的41.7%降至2.3%,并对胆道内诊断不明的肿物进行活检,为晚期胆管癌及胆总管炎性狭窄的病人架设U管,解决梗阻.结论:纤维胆道镜的术中应用可以进一步降低残石率,协助对胆道疾病的确诊和治疗.为术者在术中确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马冬岩;孙玉华;谢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经纤支镜灌洗吸痰治疗重症脑卒中并肺部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重症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早期经纤支镜吸痰和灌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重型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早期经纤支镜灌洗吸痰.42例为治疗组(A组),综合治疗41例为对照组(B组),治疗后对体温、白细胞及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A组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1);治疗后第6天,A组体温及白细胞计数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经纤支镜灌洗吸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重型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银清;陈汉民;廖圣芳;余锦刚;尹家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尿道电切镜联合腹膜后镜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附15例报告)

    目的:探讨尿道电切镜联合腹膜后镜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联合尿道电切镜、腹膜后镜行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肾盂癌9例,输尿管癌6例.结果:15例平均手术时间4h,平均出血80ml,平均住院时间6d,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联合尿道电切镜、腹膜后镜行肾输尿管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王福利;王禾;张光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高位胃癌胃镜诊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高位胃癌胃镜诊断的价值.方法:胃镜检查时出入贲门口要缓慢,仔细观察贲门下区域及胃体上部,发现可疑病灶取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并作病例分析.结果:本组胃镜检出高位胃癌158例,镜下溃疡83例,肿块51例,表面粗糙不平87例,浅表糜烂75例,渗血63例,覆有苔膜85例,质脆107例,触及出血105例.病理检查未分化癌32例,低分化癌64例,粘液腺癌14例,管状腺癌23例,乳头状腺癌18例.结论:胃镜检查高位胃癌具有其它医疗仪器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对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为临床医生早期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邓大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钛铗联合过氧化氢冲洗诊治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钛铗联合过氧化氢冲洗诊治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效果.方法:对2001年10月~2002年10月在该院急诊内镜中发现消化性溃疡出血病例选择性使用3%过氧化氢冲洗后行钛铗止血.结果:48例患者61个溃疡,52处出血灶.出血源暴露:显效47处,有效5处,总有效率为100%.止血效果:钛铗止血成功51处,成功率98.1%.结论:钛铗治疗所致组织损伤小、安全、有效,无并发症,联合使用过氧化氢冲洗可以使其在操作过程中更准确地钳夹出血灶,缩短操作时间,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是一种较理想的、可行的方法.

    作者:张志坚;刘玉杰;李智;黄友明;杨巧玲;麦海珠;陈雪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