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纤维支气管镜针吸活检对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诊断价值

熊瑛;王宋平;李国平;王荣丽;王蜀英

关键词:病理学检查, 肺癌, 支气管镜术
摘要: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FOB)针吸活检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336例镜下疑为支气管肺癌患者,进行了经FOB支气管针吸活检,并与钳取、刷片、痰液等病理学检查对比。结果:228例确诊为肺癌并经手术病理学证实,其中鳞癌118例,小细胞未分化癌72例,腺癌15例,肺泡癌13例,混合癌6例,未分类癌4例。针吸活检阳性率为93.86%,与钳取活检69.96%,刷片56.58%和痰检37.7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P<0.005,总阳性率100%。有48例(21.05%)患者仅针吸活检查到癌细胞而确诊。结论:经FOB支气管针吸活检对肺癌的诊断,具有安全可靠,简单易行,阳性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对钳取活检困难,特别是管外型和转移性纵膈肿瘤等具有肯定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放置腹腔化疗泵的方法探讨

    1996年10月~1999年3月,我们对11例腹腔镜肿瘤病人进行腹腔镜探查、活检和放置腹腔化疗泵,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男4例,女7例,年龄37~65岁。因腹胀,食欲不振,消瘦等不适收入内科诊治。CT、B超示大网膜增厚,壁层腹膜有大小不等的结节、大量腹水。腹水检查发现有大量癌细胞,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行腹腔镜探查。

    作者:胡三元;于文滨;王培林;李波;亓玉忠;张建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纤维支气管镜微波治疗声带息肉15例

    1 资料和方法男9例,女6例,年龄25~63岁,病史1个月~3年,左侧声带息肉9例,右侧5例,双侧1例。 术前10~30min皮下注射阿托品0.5~1mg,1%地卡因喉头喷雾麻醉3次,每次约0.5ml,直视下经鼻道进镜,待看清声带及息肉时,经活检管送入注药管,在环勺关节表面滴入1%Dicain 2ml,退出注药管,吸净多余药液及分泌物,嘱患者平稳呼吸,自纤支镜活检管送入微波同轴导线,以30~50mw功率凝固烧灼息肉中心或基底部,将息肉烧灼完全变成苍白色或焦碳状退镜。 结果:15例病人有13例治疗一次后声嘶改善,息肉消失无复发,2例3个月后复发,经再次治疗痊愈。

    作者:王伟;王阁凤;张枢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气道支架置入治疗肺动脉高压致气管狭窄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8岁。因反复气促,咳嗽半年,咯血20d入院,患者一贯体健,近半年劳力性呼吸困难,并渐加重,近20d出现大口咯鲜血,每天约100~200ml,伴右胸痛,在外院经抗感染、解痉止血治疗无明显改善后转我院。入院体查:急性病容,贫血貌,呼吸30次/min,心率110次/min,双肺吸、呼气期均闻哮鸣音,中、小水泡音,血气分析,pH7.426,PaCO2 30mmHg,PaO255mmHg,入院后经影像学、同位素通气-肺灌注扫描,心导管检查及左下肢静脉造影,气道内窥镜等检查后确诊为左下肢血栓形成,双肺多发性肺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Ⅰ型呼吸衰竭。明显扩张的肺动脉压迫气管下段造成气管明显狭窄,狭窄口扁平状,仅可通过5mm直径纤维支气管镜,狭窄远端左、右总支气管通畅,管腔可见大量分泌物。考虑到患者气管狭窄不解除,会影响通气和排空,并可出现继发感染,遂于气管下段置入Ultraflex镍钛自膨胀支架1个(Boston公司,规格:膨胀后直径16mm,长度40mm),患者呼吸困难明显改善,双肺哮鸣音消失,血气分析恢复正常,pH7.410,PaCO2 39mmHg,PaO2 80mmHg,结合抗感染、溶栓、止血、对症处理后,症状明显改善,25d痊愈出院。

    作者:陈正贤;吴岩;王首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道术后55天拔“T”管致胆汁漏

    1 病案摘要患者女,35例,体型瘦,因反复发作右上腹痛2年,B超扫描示胆囊炎、胆囊多发小结石,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经胆囊管造影证实胆总管内也有多发结石,随即在腹腔镜下行胆总管探查取石,和置入“T”形引流管。术后7d带“T”管出院。术后第55天来院拔除“T”管后,即出现右侧腹痛而急诊入院;查体:生命体征稳定,巩膜不黄,心肺听诊阴性,腹平,右侧腹部有压痛、肌卫及反跳痛。经原引流窦道重新置入引流管,静脉补液和对症等治疗。24h后,引流出胆汁150ml,但腹痛加重,全腹腹膜刺激征,腹腔穿刺抽得胆汁样液体。即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腔镜检查,见右侧腹腔有较多胆汁,右肝下间隙无明显粘连,原胆总管置“T”管处有胆汁溢出。用大量盐水冲洗腹腔,于肝下及小网膜孔各置一根引流管。术后1周痊愈出院,随访1年无特殊症状。

    作者:莫晓东;李会斌;杨敖霖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电视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价值

    目的:评价电视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价值及探讨术式的选择。方法:对3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在电视腹腔镜下行保守手术临床分析。结果:21例行卵巢囊肿剥除电凝缝合术,9例行卵巢囊肿穿刺缝合术,其中10例同时行粘连松解术。症状缓解有效率为85.7%,受孕率为42%,囊肿治疗率为93.3%。结论:电视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但不能提高症状缓解有效率及受孕率;镜下术式选择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直径大于3cm者以囊肿剥除电凝缝合整形术为主,异位囊肿直径小于3cm者以囊肿穿刺电凝术为好。

    作者:陶淑芸;李小毛;陶欣;范建辉;万王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乙肝病毒与胃部病变及血清乙肝标记物的关系研究

    目的:通过63例临床肝病病例的胃粘膜及血清乙肝标记物的分析,探讨胃粘膜病变与乙型肝炎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63例病人血清HBVM(HBsAg、HBcAg、HBV-DNA)。同时给63例病人做胃镜检查,取胃粘膜检测HBVM。结果:63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胃十二指肠病变,好发部位依次为胃窦100%、十二指肠球部约20.6%、胃体9.15%、胃底约3.2%、幽门1.6%。胃粘膜HBsAg、HBcAg单项阳性率约为41%,双项同时阳性率约11.1%。结论:乙型肝炎与胃部疾病关系密切,血清HBVM与胃粘膜HBVM不是平行关系,胃粘膜HBVM的检测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袁兴卫;傅一明;陆爱年;李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107例小儿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组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和合理的胃镜检查时间。方法:对107例临床疑似上消化道出血的患儿进行纤维胃镜检查。结果: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的79例(十二指肠溃疡61例,胃溃疡7例,食道静脉曲张3例,食管炎1例,贲门粘膜撕裂症3例,十二指肠憩室2例,膈疝2例),小肠出血6例(3例小肠憩室,2例克隆氏病,1例小肠结核),咽血综合症3例,未检查出病因19例。结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是年龄较大儿童消化道出血常见的原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是婴幼儿消化道出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患儿在出血48h内纤维胃镜检查阳性率高,小儿上消化道出血急症胃镜检查是一种快速、准确、较安全的检查方法,同时可对小肠出血提出间接诊断依据。

    作者:郭青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电子支气管镜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鼻咽癌的临床价值。方法:从1997年7月~2000年2月,采用电子支气管镜对345例鼻咽癌患者行鼻咽部检查。结果:检出初诊鼻咽癌患者235例;肿瘤残存8例;肿瘤复发16例。结论:电子支气管镜可清晰地观察鼻咽各部,对鼻咽癌的诊断、随访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刘立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经尿道电汽化结合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21例

    目的:提高伴有尿潴留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21例伴有较严重的内科疾病,并发急、慢性尿潴留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联合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和电切割术。结果:除1例患者于手术行将结束时包膜切穿外,其余2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切除前列腺增生组织10~12g。均排尿通畅、梗阻缓解。随访5~12月,前列腺症状评分由30~35降至3.5~10.5,生活质量评分由5~6分降至0~3分。结论:积极治疗合并症,联合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和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是一种易掌握、安全、疗效确切的方法。

    作者:罗洪星;王弘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经纤维支气管镜针吸活检对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FOB)针吸活检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336例镜下疑为支气管肺癌患者,进行了经FOB支气管针吸活检,并与钳取、刷片、痰液等病理学检查对比。结果:228例确诊为肺癌并经手术病理学证实,其中鳞癌118例,小细胞未分化癌72例,腺癌15例,肺泡癌13例,混合癌6例,未分类癌4例。针吸活检阳性率为93.86%,与钳取活检69.96%,刷片56.58%和痰检37.7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P<0.005,总阳性率100%。有48例(21.05%)患者仅针吸活检查到癌细胞而确诊。结论:经FOB支气管针吸活检对肺癌的诊断,具有安全可靠,简单易行,阳性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对钳取活检困难,特别是管外型和转移性纵膈肿瘤等具有肯定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熊瑛;王宋平;李国平;王荣丽;王蜀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纤维胆道镜临床应用138例分析

    目的:探讨及总结纤维胆道镜诊治胆道疾病与非胆道疾病的疗效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1999年临床应用纤维胆道镜的诊断与治疗情况。结果:临床应用138例纤维胆道镜,胆道疾病术中应用83例,75例协助手术一次取净结石,6例肝内Ⅱ~Ⅲ级胆管残留少量结石,留待术中取石。其中12例胆囊切除术经胆囊管检查,发现2例总胆管结石,胆管切开取石治愈。2例总胆管下端梗阻确诊为肿瘤。术后48例中,14例发现肝内外胆管结石,11例一次取净,3例分3次取净。纤维胆道镜应用非胆道疾病22例,均一次使用确诊、治愈。结论:纤维胆道镜不仅可用于胆道疾病围手术期的检查与治疗。亦可用于处理非胆道疾病疑难问题。

    作者:仇方信;王俊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异位妊娠大出血的腹腔镜手术处理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大出血时行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分析90例腹腔镜下异位妊娠的治疗方法、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结果:90例均在腹腔镜下手术,无术时术后并发症,临床治愈率100%。90例中,按术前腹腔内积血量分为两组:腹腔内积血量300~2*!800ml者42例(Ⅰ组),腹腔内积血量<300ml者48例(Ⅱ组)。分别比较Ⅰ组和Ⅱ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异位妊娠大出血不是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腹腔大量积血给手术增加了难度,只要术中处理得恰当,均能成功完成手术。

    作者:罗丽莉;左绪磊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结肠镜诊断多原发大肠癌19例

    目的:探讨多原发大肠癌的诊断以及与腺瘤的关系。方法:对19例多原发大肠癌的结肠镜诊断进行分析。结果:同时癌、异时癌的癌灶多分布较远,分别为66.7%和72.7%;47.4%伴有腺瘤或腺瘤癌变,明显高于单发癌(18.4%,49/267);结肠镜诊断本病的准确性为78.9%,明显高于X线检查(33.3%)。结论:结肠镜检是目前诊断本病好的手段,应作为大肠癌术前及术后随访的常规检查;镜检中应尽量避免腺瘤的漏、误诊;并及时处理以减少本病的发生。

    作者:吴泽惠;秦昂;唐石初;杨通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早期大肠癌内镜治疗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早期大肠癌内镜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984~1999年71例经病理证实为早期大肠癌者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的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内镜治疗43例,癌灶的完全切除率达90.7%。手术治疗组(包括内镜治疗后追加手术者)46例,比较25例单纯内镜治疗及24例手术治疗的粘膜层早期大肠癌的临床资料,疗效及预后相仿(P>0.05)。结论:早期大肠癌位于粘膜层者的内镜治疗较手术治疗具有安全、简便、损伤小、费用低的优势。位于粘膜下层癌需要严格掌握内镜治疗的手术适应证。

    作者:孙爱武;张奕荫;鲁志诚;赵振刚;黄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胃镜介导十二指肠内置管方法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为解决传统十二指肠液引流置管费时、费力和成功率低的问题。方法:对申请进行十二指肠液引流置管的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实施胃镜介导十二指肠内置管方法,B组实施传统十二指肠液引流置管方法,对置管成功率,置管需用时间,置管过程中明显恶心呕吐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对比分析。结果:118例病例纳入研究范围。胃镜介导十二指肠内置管成功率100%,置管需用时间平均缩短至5.02±0.24min,置管过程中明显恶心呕吐反应出现率减少至14.29%,均与传统十二指肠液引流置管方法相比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胃镜介导十二指肠内置管方法,在置管成功率、置管节省时间、置管过程中减少明显恶心、呕吐反应方面,均优于传统十二指肠液引流置管方法。

    作者:王恩平;王士玲;徐萌;时建华;蔡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早期大肠癌的内镜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内镜对早期大肠癌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1984年1月~2000年1月经病理确诊的105例(106个病变)早期大肠癌的临床资料、诊断及治疗方式进行分析。结果:早期大肠癌多见于乙状结肠及直肠,肉眼形态以隆起型多见。大肠腺瘤癌变多具有以下特点:腺癌>2cm;广基型;表面不平、糜烂;组织易破碎出血。对早期大肠癌先进行内镜下摘除,病理证实有下列之一者追加肠段切除或行根治性手术:切缘有癌组织;癌组织侵犯粘膜下层深层;癌组织分化程度差。结论:血便患者首选内镜检查。粘膜层早期大肠癌的内镜治疗与手术治疗有同样的效果,且损伤小、安全、简便。

    作者:王成文;金松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介绍一种新的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法

    全身麻醉时通常要行气管插管,部分患者因解剖或病理因素不能在直接喉镜明视下完成插管。纤维支气管镜引导行气管内插管是处理已知气道困难的较好方法,损伤轻而费时少,可经口或经鼻插入,对病人的刺激也远较直接喉镜为小,尤其适用于咽喉部相对干燥无血,非紧急状态的病人,纤维内窥镜处理困难气管插管成功率约在92%~98.5%之间。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当患者存在会厌偏大、会厌上囊肿、口咽肿瘤或炎症和颈椎严重弯曲畸形等情况时,会厌尖端会碰到咽后壁,应用纤维内窥镜引导插管则难成功。针对此种情况,作者采用气管导管套囊充气后退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法,为2例病人插管成功,报告如下。

    作者:宋吉贵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全结肠镜诊断炎症性肠病的分析

    目的:探讨全结肠镜诊断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电子结肠镜进行全结肠检查,并作病理组织学诊断。对近5年来内镜检出的IBD作分析评价。结果:2*!181例全结肠镜插入回盲部成功率98.95%。检出IBD 38例,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30例,克隆病(CD)8例,总检出率1.74%。UC结肠镜下特点:粘膜充血水肿、粗糙伴细颗粒状,糜烂及浅表溃疡呈弥漫密集分布,假息肉及粘膜桥形成。CD结肠镜下特点:病变呈跳跃式,有纵行溃疡、鹅卵石样改变、短环状狭窄。病变分布部位,UC以直乙及左侧结肠为主,CD以盲升及右侧结肠为主。结论:全结肠检查在诊断IBD方面是必不可少的主要方法,对病灶发现,定期随访和追踪后病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宗永;丁红;卢蕊芬;汪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治进展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又名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多发生于婴幼儿,西欧国家少见,而在亚洲其发病率相对较高,男女比率约为1∶3。近年来由于胆道影像学的发展,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检出率增加,手术方式经历了较大的革新,有了进一步提高。本文就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病因、分型、诊断技术及手术治疗的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张轶群;姚礼庆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宫腔镜手术负压吸宫预处理子宫内膜121例研究

    目的:探讨负压吸宫方法预处理子宫内膜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1998年6月~2000年3月选择宫腔镜手术前未作子宫内膜预处理的患者121例,采用负压吸宫方式薄化子宫内膜厚度。结果:各类宫腔镜手术时间5~40min,平均17.6min。吸宫后剩余子宫内膜平均厚度1.093mm,切割肌层组织平均厚度2.980mm。结论:负压吸宫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实用的子宫内膜预处理方法,适用于各种宫腔镜手术前子宫内膜准备。

    作者:段华;夏恩兰;黄晓武;于丹;郑杰;段惠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