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ERCP对胰胆疾病的诊断价值

林国伟;李剑英

关键词:ERCP, 胰胆疾病, 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ERCP在胰胆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76例患者均行胰胆管造影,并和B超检查进行了对照.结果:胰胆管显影正常者8例,异常者64例,其中胆管结石39例,胰胆肿瘤11例.插管失败者4例,插管造影成功率94.4%.B超诊断符合率为40.5%.结论:对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ERCP优于B超.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35例

    该院1997年3月~1998年11月施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35例.病人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56例进行比较,术后无需应用止痛剂,发烧少,住院时间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作者:张军;李斌;刘陶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诊断隐性肺癌78例分析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F)是70年代在纤维支气管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检查对肺部疾病研究是有价值的课题,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细胞学、组织学、免疫学、病理学检查对隐性肺癌的弥漫性疾病、周边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特别是影像学检查如肺CT、胸片阴性而病人有临床症状者一定要提高警惕,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1~3].现将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诊断隐性肺癌报告如下:

    作者:陈宝兰;李振华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无胆管损伤的临床经验

    胆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严重而常见的并发症,如何减少和避免胆管损伤是腔镜外科医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院自1994年5月~1998年11月连续完成LC 350例,未发生1例胆管损伤[1].本文就LC中如何防止胆管损伤谈一些经验和体会.

    作者:许跃明;葛敦钧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中的鼻中隔粘膜下局部切除术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往往伴有鼻中隔偏曲,过度偏曲的鼻中隔会妨碍鼻内窥镜自由放入鼻腔、妨碍鼻窦引流.在行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中,利用鼻内窥镜照明好、术野清晰的特点,对8例鼻窦炎伴重度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同时行鼻中隔粘膜下局部切除术,二期手术一次完成.减少了患者痛苦,提高了鼻窦炎治疗效果.对其手术目的及鼻中隔切除范围等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冯一勋;王戈平;刘玉怀;段燕春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大肠腺瘤970例临床病理分析

    大肠腺瘤是一种常见疾病,分为管状腺瘤,管状绒毛腺瘤和绒毛腺瘤三种病理亚型.本文报告我院经纤维大肠镜诊的大肠腺瘤患者970例,讨论其临床病理特点.

    作者:戴益琛;陈文柳;戴禄寿;郭世春;高飞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术治疗前列腺增生

    为了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术(TVP)的治疗效果,67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施行了TVP.汽化的前列腺平均重量57.6g,手术平均时间41min,术中出血量20~120ml.42例病人获得1个月和3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前列腺症状评分从术前(17.6±5.3)降至(5.9±2.1)和(4.2±1.3),大尿流率从术前的(7.4±3.0)ml/s增加到(15.3±2.8)ml/s和(17.3±1.4)ml/s,剩余尿由术前(57±20)ml降至(37±11)ml和(43±9)ml.TVP具有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等特点,并提出了TVP注意事项.

    作者:王栋;窦启峰;张英杰;苏泽轩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经胆囊管纤维胆道镜检查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的发生率高达4%[1],而术中经胆囊管插管造影术仍有7%的假阴性[2].自1997年我们采用经胆囊管纤维胆道镜检查胆道的技术后未发生1例胆道残留结石,又避免了胆总管切开、T形管外引流术所造成的不良后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鲁葆春;王荣泉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器械选择

    采用纤维(电子)内镜和对不同形态的异物选择适合的治疗器械治疗上消化道异物288例共343件,取出成功率达99.1%,重点讨论了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异物除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及选择适当的时机外,治疗器械的选择是提高异物取出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作者:郝俊鸣;傅克礼;张淑燕;李晓霞;祝大奇;李茂莲;李秋龙;阎玉娥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纤维支气管镜检对老年血痰28例病因诊断

    血痰是呼吸道内病理性分泌物,它是呼吸道疾病及其它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据文献报导它多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化脓症、肺癌等,为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对老年血痰患者的诊断价值,我们将我院60岁以上的咯血痰患者进行了纤支镜检,以寻找病因.

    作者:王云峰;王珏;唐建新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电凝电切胆囊管及胆囊动脉(附46例报告)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在国内开展了7年多的时间,因其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受到患者和外科医师的欢迎,并在国内得以迅速普及.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医疗费用较高,并且随着磁共振、CT等检查方法的广泛应用,体内存留的钛夹会对磁共振、CT等检查方法产生干扰,而导致诊断上的困难,所以我院在1998年2月~1998年4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电凝电切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共46例,术中未用一个钛夹,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浩雷;方登华;李奎;梁宏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胃癌内镜活检组织nm23,CD44V基因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应用流式细胞光度术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胃癌活检组织nm23,CD44V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胃癌组织nm23、CD44V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并发现nm23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CD44V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提示这一方法可作为胃癌术前估计预后的一项指标.

    作者:张立玮;王士杰;王顺平;李英赛;丛庆文;吴明利;左连富;郭建文;刘江惠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腹腔镜外科手术中的腹腔冲洗和引流

    目的:为了提高腹腔镜外科手术的技巧,减少并发症.总结7年来开展的各种腹腔镜手术术中行腹腔冲洗引流的方法和经验.结果:共15种腹腔镜手术564例病人接受了术中腹腔冲洗,冲洗时间1~45min,冲洗液用量20~6000ml.152例病人放置了腹腔引流管,除2例延期拔管外,其余病人均于术后1~2d拔出引流管.病人均痊愈出院,无与冲洗引流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正确应用术中冲洗引流技术对降低腹腔镜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及提高疗效有重要作用,应受到重视.

    作者:许朋;王存川;陈均;徐以浩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自1995年2月~1997年12月该院共完成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治胸内疾病80例.其中完成肺叶切除术15例,手术时间为90~180min,平均120min.平均术后住院11.5d.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该文就胸腔镜肺叶切除的适应证、肺门血管及支气管的处理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作者:石彬;赵凤瑞;葛炳生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教训与分析

    从1995年7月~1998年8月,该科行腹腔镜手术580例,出现术后大出血1例,再次手术证实为胃壁撕裂;术后胆汁性腹膜炎1例;胆总管残余结石1例,术后再次手术取石;漏诊误治胃癌1例,术后出现顽固性腹水,失去根治时机.该文强调腹腔镜术前必须认真检查,术中仔细检查以防并发症及漏诊误治.

    作者:岳词义;朱维宁;赵怀辉;董云生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诊断细支气管肺泡癌

    对30例经TBLB和BAL检查确诊的BAC患者进行分析.结果:BAC的主要症状与其它肺部疾病相似,部分患者咳多量泡沫状痰可作为一个突出症状.胸部X线主要表现为孤立结节型和弥漫型两大类,后者预后较差.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下BAC主要有三种表现:管内增殖型;管壁浸润型;大致正常型.经TBLB和BAL对BAC有肯定诊断价值,部分纤支镜下未见异常者重复纤支镜检可提高诊断率.结论:纤支镜检查是诊断BAC的重要方法.

    作者:曹书颖;左竹林;王保法;郑新卫;张颖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纤维支气管镜替代胃镜取婴儿胃内异物1例

    1 临床资料患儿,男,11月.3天前玩耍时误吞铅笔刀,无任何不适反应,家人发现后急送我院.胸腹平片见左上腹有一异物影,长约6cm,宽1cm,形状与普通铅笔刀相仿,拟诊胃内异物.在无小儿胃镜情况下,决定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替代胃镜.

    作者:李德林;孙桂明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应用2mm针式腹腔镜置管抗生素液灌洗治疗急性盆腔腹膜炎

    应用2mm针式腹腔镜置管抗生素液灌洗治疗急性盆腔腹膜炎,首先用2mm针式腹腔镜作腹腔检查,松解盆腔内组织器官粘连,直视下置管冲洗引流,再用乙基西梭霉素(立克菌星)抗生素液灌洗,该组6例全部治愈.作者认为应用该方法简单、安全、不易误诊,减少剖腹探查手术率,并具有微创优点.

    作者:吴兵;张林;李建平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微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

    我院近期引进了微型腹腔镜,学习和借鉴了国内外现行的腹腔镜手术方式,使用微型腹型腹腔镜行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效果良好.

    作者:李宇洲;姚干;梁健升;刁均民;刘衍民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腹腔镜术后肝功能变化160例临床分析

    本文通过对1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24h、术后24h、72h常规肝功能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表明,腹腔镜术虽创伤较小,但术后病人的ALT、AST、TBil、DBil可有短暂、轻度升高,TP稍有下降,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对LC术后肝功能变化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作者:葛敦钧;许跃明;程云霄;钱峰;周笋洪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关节镜诊断与治疗膝盘状半月板22例报告

    1989~1998年应用膝关节镜诊断治疗膝盘状半月板及盘状半月板损伤22例.术前临床诊断半月板损伤18例,其中诊断为盘状半月板11例.关节镜下诊断盘状半月板损伤19例,盘状半月板3例.19例在关节镜下行盘状软骨半月板成形术;2例严重损伤及1例Wrisberg型盘状软骨在镜视下行全切除.平均随访28个月,优良率90.9%.关节镜除诊断率较高外,可同时行手术.关节镜下盘状软骨半月板成形术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尹东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