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伟;李剑英
14例晚期肺癌患者应用气道支架置入术治疗其气道狭窄,其中6例置入球囊扩张型不锈钢Palmaz支架,8例置入钛记忆金属自膨胀Ultraflex支架,术后患者气促症状明显缓解,气促分级从(3.57±0.51)降至(1.36±0.49).显示两种支架均能有效改善气道的狭窄病变,但两种支架的应用有所不同,Palmaz支架适宜于气道狭窄程度高,狭窄形式多样的患者,但易于出现少量咯血和支架网眼内肿瘤组织生长致再狭窄,后者可经激光消融术处理而改善,而Ultraflex支架适宜于气道狭窄程度低、管腔较大、狭窄情况单一的患者,但易于出现支架移位,可经活检钳牵引和球囊扩张固定解决.
作者:陈正贤;郭纪全;赵国栋;高兴林 刊期: 1999年第01期
该院应用纤维胆道镜诊治胆管癌4例.患者术前B超、CT等各种检查方法和手术探查未能发现明确病变及部位,经术中或术后纤维胆道镜检查和取活检确诊.采用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通过肿瘤狭窄段作胆管引流的方法,使1例胆管癌患者发生的胆道感染得以治愈,延长了患者的生命.另1例胆管癌患者,经纤维胆道镜应用微波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性狭窄,然后应用纤维胆道镜在X线透视下经T管窦道放入钛镍记忆合金胆道内支架支撑癌性狭窄段,达到了解除胆道梗阻、控制胆道感染的目的,也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结果表明:纤维胆道镜能弥补各种影像学检查的不足,为胆管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方便,为选择术式和术后治疗方案提供帮助.应用微波经纤维胆道镜治疗胆管癌性狭窄和经T管窦道置管通过肿瘤狭窄段作胆管引流以及钛镍记忆合金胆道内支架的应用都在胆管癌治疗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吴一武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耳内窥镜检查在中耳手术中的应用.方法:55耳中耳疾病患者,其中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5耳,胆脂瘤型化脓性中耳炎25耳,分泌性中耳炎15耳.分别在手术中及前、后进行耳内窥镜检查.结果:耳内窥镜检查能观察到手术显微镜不易观察到的部位,如:上鼓室、后鼓室、鼓窦入口、咽鼓管鼓口等,易于发现中耳病变,降低病变复发率.结论:耳内窥镜检查为中耳显微手术提供了良好的辅助手段.
作者:张欣;田湘娥;萧健云;方俭生;冯永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对30例经TBLB和BAL检查确诊的BAC患者进行分析.结果:BAC的主要症状与其它肺部疾病相似,部分患者咳多量泡沫状痰可作为一个突出症状.胸部X线主要表现为孤立结节型和弥漫型两大类,后者预后较差.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下BAC主要有三种表现:管内增殖型;管壁浸润型;大致正常型.经TBLB和BAL对BAC有肯定诊断价值,部分纤支镜下未见异常者重复纤支镜检可提高诊断率.结论:纤支镜检查是诊断BAC的重要方法.
作者:曹书颖;左竹林;王保法;郑新卫;张颖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为了提高腹腔镜外科手术的技巧,减少并发症.总结7年来开展的各种腹腔镜手术术中行腹腔冲洗引流的方法和经验.结果:共15种腹腔镜手术564例病人接受了术中腹腔冲洗,冲洗时间1~45min,冲洗液用量20~6000ml.152例病人放置了腹腔引流管,除2例延期拔管外,其余病人均于术后1~2d拔出引流管.病人均痊愈出院,无与冲洗引流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正确应用术中冲洗引流技术对降低腹腔镜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及提高疗效有重要作用,应受到重视.
作者:许朋;王存川;陈均;徐以浩 刊期: 1999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患儿,男,11月.3天前玩耍时误吞铅笔刀,无任何不适反应,家人发现后急送我院.胸腹平片见左上腹有一异物影,长约6cm,宽1cm,形状与普通铅笔刀相仿,拟诊胃内异物.在无小儿胃镜情况下,决定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替代胃镜.
作者:李德林;孙桂明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针型腹腔镜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前景.方法:自1997年8~10月,应用2mm针型腹腔镜及器械进行诊断或手术共38例.根据术中取出物的大小,第一穿刺孔直径分别为2mm,5mm或10mm.第2,3穿刺孔直径均为2mm.手术包括: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局部MTX注射,输卵管结扎术,卵巢囊肿剥除术,黄体破裂止血术,黄素囊肿穿刺术,子宫浆膜下肌瘤剥除术,盆腔粘连分解等.结果:37例在针型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平均时间72min;出血量15ml;术后平均高体温37.4℃;尿管12h拔除;术后第1天患者可起床自由活动;伤口I/甲愈合.中转开腹手术1例.术中术后无并发症.结论:针型腹腔镜手术具有对患者创伤更加小,恢复快等特点,主要适用于诊断和简单的手术,在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作者:倪云翔;凌耘;邵敬於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为了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术(TVP)的治疗效果,67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施行了TVP.汽化的前列腺平均重量57.6g,手术平均时间41min,术中出血量20~120ml.42例病人获得1个月和3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前列腺症状评分从术前(17.6±5.3)降至(5.9±2.1)和(4.2±1.3),大尿流率从术前的(7.4±3.0)ml/s增加到(15.3±2.8)ml/s和(17.3±1.4)ml/s,剩余尿由术前(57±20)ml降至(37±11)ml和(43±9)ml.TVP具有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等特点,并提出了TVP注意事项.
作者:王栋;窦启峰;张英杰;苏泽轩 刊期: 1999年第01期
该院1997年3月~1998年11月施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35例.病人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56例进行比较,术后无需应用止痛剂,发烧少,住院时间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作者:张军;李斌;刘陶 刊期: 1999年第01期
本文通过对1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24h、术后24h、72h常规肝功能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表明,腹腔镜术虽创伤较小,但术后病人的ALT、AST、TBil、DBil可有短暂、轻度升高,TP稍有下降,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对LC术后肝功能变化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作者:葛敦钧;许跃明;程云霄;钱峰;周笋洪 刊期: 1999年第01期
我院于1994年7月~1998年8月共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392例,发生出血、胆漏、胆管损伤,需再手术或中转开腹手术的严重并发症6例(1.53%),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有钫;赵滨生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应用2mm针式腹腔镜置管抗生素液灌洗治疗急性盆腔腹膜炎,首先用2mm针式腹腔镜作腹腔检查,松解盆腔内组织器官粘连,直视下置管冲洗引流,再用乙基西梭霉素(立克菌星)抗生素液灌洗,该组6例全部治愈.作者认为应用该方法简单、安全、不易误诊,减少剖腹探查手术率,并具有微创优点.
作者:吴兵;张林;李建平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大肠癌在发达国家已占恶性肿瘤的第二位.美国每年有15万以上患大肠癌而每年有5万人死于该疾病[1].在中国随着人们生活饮食习惯改变等因素,大肠癌发病率也呈增长趋势.据国内报道上海大肠癌发病率从1966年的6.6/10万人增加到1993年的24/10万人.在恶性肿瘤中自第6位上升到第4位,仅次于胃癌、肺癌、食道癌.
作者:塔西乌(ELH.I.M.TASSIOU);姚礼庆 刊期: 1999年第01期
该文将1996年8月~1998年8月2年间所作的47例71侧鼻腔鼻息肉摘除术为鼻息肉摘除组(Ⅰ);以51例上颌窦根治术及筛窦开放术为鼻窦手术组(Ⅱ);43例73侧内窥镜鼻-鼻窦手术为内窥镜组(Ⅲ).比较分析鼻-鼻窦常规手术与内窥镜手术的疗效,发现Ⅰ-Ⅲ,Ⅱ-Ⅲ组间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并发现3组术腔上皮化率高,并发症少.强调指出内窥镜手术中钩突和额隐窝完全切除的重要性.
作者:冯晓辉;王继华;肖旭平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气管切开并顽固性肺部感染的价值.方法:用纤支镜经气管套管进镜,对肺部感染部位进行37℃左右无菌生理盐水灌洗治疗,术后局部应用抗生素.结果:对10例患者治疗,疗效显著者7例,有效2例,1例无效,总有效率90%.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对治疗气管切开合并顽固性肺部感染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继旺;史秀华;张黎明;张修华 刊期: 1999年第01期
我院1995年3月~1998年5月共有600例有手术指征的胆囊疾病患者经筛选后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结果:LC成功者564例(占94%),改开腹成功完成胆囊切除术者29例.由LC引起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共7例(占1.17%),现将其原因和教训分析如下:
作者:田新顺;王刚 刊期: 1999年第01期
自1987年法国Mouret医师首次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来,腹腔镜技术在世界范围广泛普及并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腹腔镜外科学[1].该技术已逐渐应用于腹部各种疾病的诊治,适应证及手术范围不断扩大.急诊腹腔镜不仅使一些不明原因的急腹症得以早期诊断和处理,而且在腹部创伤中的应用亦引人注目.我院从1996年3月~1997年7月应用腹腔镜技术急诊手术30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牟永华;祁生俊;梁斌 刊期: 1999年第01期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往往伴有鼻中隔偏曲,过度偏曲的鼻中隔会妨碍鼻内窥镜自由放入鼻腔、妨碍鼻窦引流.在行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中,利用鼻内窥镜照明好、术野清晰的特点,对8例鼻窦炎伴重度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同时行鼻中隔粘膜下局部切除术,二期手术一次完成.减少了患者痛苦,提高了鼻窦炎治疗效果.对其手术目的及鼻中隔切除范围等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冯一勋;王戈平;刘玉怀;段燕春 刊期: 1999年第01期
门脉高压患者消化道出血原因中,半数以上为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在紧急止血和预防再出血的择期治疗中,食管曲张静脉硬化剂注射为重要方法之一[1].但胃粘膜病变亦是出血的重要原因,经内镜证实,门脉高压患者的胃肠道出血中的10%~60%存在着胃粘膜病变,这种因门脉高压产生的胃粘膜病变称为门脉高压性胃病(PHG)[2].
作者:徐跃荣;胡英姿;卢放根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ERCP在胰胆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76例患者均行胰胆管造影,并和B超检查进行了对照.结果:胰胆管显影正常者8例,异常者64例,其中胆管结石39例,胰胆肿瘤11例.插管失败者4例,插管造影成功率94.4%.B超诊断符合率为40.5%.结论:对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ERCP优于B超.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林国伟;李剑英 刊期: 199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