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表现为肾盂肿瘤的肾孤立性纤维瘤1例

张志宏;孟军;王刚;赵文锋;孙国锋;李宁忱

关键词:肾肿瘤, 肾盂, 孤立性纤维瘤
摘要:目的 探讨肾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深化对其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影像学表现为肾盂肿瘤的肾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探讨肾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诊断、手术及预后.结果 本例患者术前诊断为右肾盂肿瘤,先行右输尿管肾盂镜检及病变活检术,术中见右肾盂中下部有一占位.术后3d出现右腰部剧烈疼痛及肉眼血尿,行后腹腔镜右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加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肾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现随访14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 肾孤立性纤维瘤较为罕见,其中个别病例影像学可表现为肾盂肿瘤,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术前诊断困难,易误诊,输尿管镜检是有效的鉴别手段,确定诊断需结合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的相关结果.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引导下经不同针数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效果对比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在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62例,均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分析不同穿刺法的阳性检出情况.结果本组研究62例患者,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前列腺癌患者25例(40.32%),其中34例接受10针法穿刺,28例接受12+1针法穿刺,两种穿刺的阳性率分别为35.29% (12/34)和46.43%(13/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体积≥90 mL患者10针法阳性检出率为33.33% (5/15),明显低于12+1针法的87.50% (7/8),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0针法和12+1针法在不同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指诊情况下阳性检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0针法和12+1针法穿刺后血尿、血便、疼痛、尿潴留及感染发生比例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取穿刺方法,当患者前列腺体积超过90 mL时,应采取12+1针法穿刺,有助于前列腺癌的检出,而当< 90 mL时,选取10针法穿刺较适宜.

    作者:陈楚义;李冠奕;黄星华;陈统权;周建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术前导尿对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中尿道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导尿对减少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中尿道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62例拟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给予术前导尿,对照组30例不留置导尿.两组患者的穿刺方法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阳性率和术后血尿、排尿困难、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穿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尿、排尿困难、尿潴留的发生率分别为28.1%(9/32)、12.5% (4/32)、6.25% (123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7% (17/30)、36.7% (11/30)、30.0% (9/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导尿不影响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穿刺质量,有助于减少尿道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云海;孟军;陈耀武;邹政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输尿管内双“J”管滞留继发结石处理经验分享12例

    目的 探讨输尿管内双“J”管滞留继发结石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12例输尿管内双“J”管滞留继发结石临床资料,总结处理经验及预防措施.结果 本组12例,所有输尿管内双“J”管均被成功完整取出,继发结石均被成功碎石,术后第3天复查泌尿系平片及彩超,所有患者肾盂内残留结石均<2 mm,其中1例因肾积脓,二期行PCNL术清除残余结石及双“J”管,1个月后再复查残留结石全部排出,拔管成功率及结石清除率为100%,手术时间35~128(64.0 ±4.3)min,术后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出现.结论 输尿管硬、软镜及PCNL术处理输尿管内双“J”管滞留继发结石,具有损伤小,拔管成功率及结石清除率高等优点.

    作者:王海峰;赖建平;傅光华;杨宇;张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腹部增强CT检查后不同水疗法预防造影剂对肾损伤的效果分析

    目的 腹部增强CT检查后不同水疗法预防造影剂对肾损伤(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效果分析.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选取在本院行CT小肠造影术的84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性饮水,即让患者24 h内饮水量≥2000 mL,但对单位时间饮水量无要求;观察组行短期强化饮水,要求其在术后第1、2、3小时内每小时饮水400~500 mL,24 h饮水量≥2000 mL,比较两组CIN发生率及二级终点事件发生率情况.分析两组术前及术后24 h血肌酐(Scr)、血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β-微球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CIN发生率及二级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h血尿素氮、Scr、β-微球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而肾小球滤过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短期强化饮水能有效降低CT小肠造影术后CIN及二级终点事件发生率,有助于减轻造影剂对肾功能的损伤.

    作者:柳玉华;蒋敏;曹惠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老年患者肾活检病理诊断10年回顾

    目的 研究老年肾脏病患者近10年肾活检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本院接受肾活检的40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按照肾活检时间分为A组(2005年11月至2010年10月接受肾活检的患者)和B组(2010年11月至2015年11月接受肾活检的患者),比较两组的病理构成及变化.结果 患者主要临床诊断为肾病综合征(61.8%)及慢性肾炎综合征(29.4%),近5年因急性肾功能不全接受肾活检比例减少(P<0.00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67.4%(275/408),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占26.0%(106/408),两种肾病并存占3.2% (13/408),小管间质疾病占2.2%(9/408),小管间质疾病近5年比例减少(P<0.05).原发性肾小球病以膜性肾病(60.0%)及IgA(13.5%)肾病为主;继发性肾小球病以乙肝相关性肾炎(14.2%)、系统性血管炎肾损害(14.2%)为主;广东籍人群继发性肾小球病以乙肝相关性肾炎为主(15.6%);乙肝相关性肾炎近5年高于前5年(P<0.05).结论 肾活检老年人群病理谱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多数,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膜性肾病为主,继发性肾小球病以乙肝相关性肾炎为主.近5年因急性肾功能不全接受肾活检比例减少,可能是导致小管间质疾病诊断率降低的原因,应重视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活检;肾活检标本常规行乙肝抗原检测后诊断比例明显上升,为避免漏诊建议肾活检标本常规行乙肝抗原检测.

    作者:余枫;胡文学;刘伟;方晓武;吴燕华;郝文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肥胖与前列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我国肥胖人口的快速增长与多种疾病的发病率增高有关,而前列腺癌正在我国造成越来越大的疾病负担.本文结合近期的流行病学及基础研究文献,对肥胖与前列腺癌的关系进行综述.本文重点阐述脂肪组织对前列腺癌发生发展造成影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包括细胞因子、外泌体和信号通路等方面,旨在引起对肥胖和前列腺癌联系的重视,以及为前列腺癌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

    作者:李佳琦;林天海;孙晟;刘畅;余叶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B超引导下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在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应用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super mini-percntaneons nephrolothotomy,SMP)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适应证和安全性.方法 SMP技术利用外径为7F、工作通道为3.3F超细肾镜,通过12~14F带吸引功能的peel-away鞘,采用钬激光或气压弹道碎石机击碎结石,并借助负压吸引器将碎石屑经带吸引功能的peel-away鞘吸到碎石收集瓶.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采用B超引导下SMP治疗8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11个月~81岁,其中儿童38例,年龄<3岁31例.结石大径0.8~3.5 cm,平均(1.7 ±0.6)cm.单发肾盂结石:28例,肾盂合并肾盏结石:2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下盏结石:3例,肾盏结石合并憩室:5例,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2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1例、白血病2例、马蹄肾1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期取净结石,单通道79例,双通道1例(重复肾畸形上组肾及下盏肾均有结石),33例用F12通道,47例用F14通道,46例穿刺中盏,上盏7例,下盏4例,中上盏19例,中下盏3例,1例上组肾和下组肾.手术时间:6~70 min,平均(28.5±15.4)min,术后Hb下降0~ 35 g/L,平均(12.8±9.5)g/L,术后HCT变化0~ 0.093,平均(0.030±0.025).术后1d净石率95% (4/80),其中2例术中结石移位至输尿管出现肾绞痛,术后第2天顺利排除结石,1例肾盂下盏多发结石,术后下盏残留结石直径0.5 cm,需要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al shock ware lithotripsy,ESWL)辅助治疗;1个月总结石清除率达97.5%.2例术后体温>38.0℃.80例患者术后均未留置肾造瘘管,76例患者无须留置双“J”管,2例患者因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行内切开留置双“J”管,1例患者因盏劲狭窄扩张后留置双“J”管,1例因术中碎石移位至输尿管留置双“J”管.术后住院时间:1~4d,平均(2.20±0.75)d.所有患者无输血、无感染性休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SMP治疗小于2.5 cm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肾盂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ESWL及软镜治疗失败肾结石和儿童上尿路结石的治疗.

    作者:阿不力孜·司马义;阿卜力孜阿塔吾拉;艾尼瓦尔·玉苏甫;亚力坤;贾宏亮;张小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前列腺髓系肉瘤1例并相关文献复习

    目的 通过学习前列腺髓系肉瘤探讨其临床特点及诊疗策略等.方法 回顾性报道1例前列腺髓系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 患者行DA方案化疗,3个月后患者复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复发,1年后死亡.结论 前列腺髓系肉瘤常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局部表现之一,或为其复发的早期症状,需要早期给予急性白血病化疗方案进行化疗,结合局部手术治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放疗及靶向治疗等治疗.总体来说,髓系肉瘤预后差.

    作者:魏仁波;张红宇;卓晖;熊黎强;徐何;陈永江;李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经尿道等离子分割剜除联合小切口治疗中重度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多发结石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分割法剜除联合耻骨上小切口治疗中重度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多发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18例中重度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多发结石患者,应用等离子电切镜经尿道将增生前列腺从精阜水平沿外科包膜分块(两块或三块)剜除后推入膀胱,于耻骨上作小切口(3~4 cm)将剜除的前列腺组织块及膀胱结石完全取出.结果 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前列腺组织65~256 g,平均87.6 g,膀胱结石3~21枚,平均6.3枚.剜除前列腺时间20~40 min;经耻骨上小切口取出腺体和膀胱结石时间15 ~30 min;术中出血量50~ 100 mL.术后生理盐水持续膀胱冲洗时间24 ~ 48 h,拔除尿管时间4~5d.1例出现暂时性尿失禁,经提肛训练5d症状消失.18例随访2~34个月,平均19.8个月,无再出血,排尿良好.术后1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平均25.6分降至术后7.4分;大尿流率(Qmax)从术前平均6.3 mL/s提高至17.6 mL/s.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分割剜除联合耻骨上小切口治疗中重度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多发结石安全有效,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可以临床推广.

    作者:王恒兵;牛晓兵;傅广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肾癌组织中线粒体融合蛋白2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了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on-2,Mfn2)在肾癌中表达变化的意义.方法 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13年1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肾癌患者86例,另取同期本院肾脏穿刺活检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均病理排除肾癌.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fn-2基因的表达.结果 Mfn-2基因在肾癌组织中表达量为(0.175±0.036),显著低于对照肾组织的(0.341±0.052,P<0.01).Ⅰ、Ⅱ临床分期患者Mfn-2表达量为(0.196±0.041),显著高于Ⅲ、Ⅳ临床分期患者的(0.142±0.023,P<0.05).无淋巴结转移患者Mfn-2表达量为(0.216±0.044),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0.162±0.030,P<0.05).高分化患者Mfn-2表达量为(0.224±0.046),显著高于中、低分化的(0.161±0.029,P<0.05).结论 Mfn-2基因在肾癌组织中低表达,可发挥肿瘤抑制作用,Mfn-2基因的表达缺失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符津山;梁培育;欧善际;周治彦;彭晓晖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miR-206对膀胱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分子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miR-206对膀胱癌细胞T24和5637生长的影响及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根据对膀胱癌细胞的不同处理,分为对照组(转染miR-NC)和实验组(转染miR-206).EdU增殖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转染后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膀胱癌细胞转染后的细胞周期分布.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DK4和GAK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EdU增殖实验显示转染miR-206的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集落形成实验显示,相比转染miR-NC组,miR-206组膀胱癌细胞形成的集落数数量更少.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转染miR-206后膀胱癌细胞在S期和G2/M期的细胞比例明显下降,而在G0/G1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升高.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相比miR-NC,转染miR-206后T24和5637中CDK4和GAK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 miR-206可显著抑制膀胱癌细胞的生长,其机制为miR-206干扰CDK4和GAK的表达,抑制膀胱癌细胞的细胞周期进展.

    作者:黄耿;姜卫东;毛青;桂定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输尿管软镜鞘外持续引流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中的应用(附55例报告)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鞘外持续引流技术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中应用,对预防术后尿源性感染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55例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术中使用4F输尿管导管于输尿管软镜鞘外持续引流减轻肾盂压力,使用钬激光10 ~ 12 Hz,0.8~1.2 J,尽量将结石击碎至0.1 ~0.2 mm,碎石过程以手压法低速冲洗,较大残石者以网篮取出,检视无大于2 mm残石后留置双J管及尿管.结果 手术时间为52 ~108 min,平均(64±15) min;碎石时间为25 ~52 min,平均(40.3±8.5)min,术中无明显出血,术中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无寒战、发热、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出院前1d复查泌尿系平片,提示均未见有意义结石碎片残留,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2~5d,平均(2.3±0.5)d.术后3~4周返院复查取出D-J管.结论 本研究初步表明,使用输尿管软镜鞘外持续引流术后相关感染发生率低,手术过程安全,碎石效果良好.

    作者:何士尧;丁克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直径2~4cm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mini-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lexible ureteroscope,FUSL)治疗2~4 cm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患直径2~4 cm肾结石65例的患者,其中MPCNL 31例,FUSL 34例,比较两者结石清除率(stone free rate,SFR)、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MPCNL组和FURS组的SFR分别为90.3% (28/31)和79.4% (27/34),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MPCNL组和FUSL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6.8±25.3) min和(103.8 ±33.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6.5±1.6)d和(3.2±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CNL组术后感染性休克2例,出血1例,尿外渗1例,3周后肾自发性破裂出血1例;FUSL组术后发热1例,均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后缓解.MPCNL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31)较高,但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CNL与FUSL均是治疗2~4 cm肾结石的有效治疗方法.FUSL具有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耿和;施华娟;吴宗林;朱洪炜;唐炯;张涛;刘翔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技术成熟前后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的临床比较

    目的 探讨技术成熟后腹腔镜下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的大体积(>80 mL)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设定的入选及排除标准共有104例患者入组.研究分为三组,A组: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腹腔镜下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22例;B组: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ransurethral plasmakinetic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PKRP)的患者57例;C组: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腹腔镜下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25例.记录每组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残余尿测定(RUV)、大尿流率(Qmax),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IPSS评分、RUV、Qmax,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早期腹腔镜下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技术成熟后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②该手术成熟后在不延长手术时间的前提下,术后3个月疗效与TPKRP相当;③该手术与TPKRP相比,可以缩短膀胱冲洗时间、拔管天数以及术后住院天数.结论 成熟的腹腔镜下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是治疗大体积(>80mL) BPH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顾鹏;何晓亮;章民昊;陈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及其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iopoietin-like,Angptl4)是血管生成素样蛋白家族中重要一员,与葡萄糖、脂类代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生成及细胞分化等密切相关.肾病综合征以蛋白尿和高脂血症为主要表现,外周血中Angptl4是连接这两大临床表现的关键分子,足细胞Angptl4在MCD、MN的蛋白尿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Angptl4也与足细胞损伤相关的肾小球硬化、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有望成为这类足细胞病的特异性标志蛋白.An-gptl4参与肾脏疾病尤其是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为足细胞损伤相关的肾脏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刘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局麻下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106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局麻下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5月在局麻下行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39例合并息肉或肉芽组织包裹行输尿管镜取石失败,28例结石远端输尿管扭曲或狭窄,16例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后复发,23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效果较差.结果 106例患者手术均在局麻下顺利完成,结石总清除率为98.1% (104/106),一期取净结石101例,3例术中出血行二期取净结石,2例因输尿管穿孔行切开取石.结论 局麻下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结石清除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陈伟;刘星;孙方浩;甄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应用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微创新技术.ESD技术具有完整切除较大病灶、减少了肿瘤播散和复发机会,并能提供完整病理诊断材料及减少术中闭孔反射等优点,为NMIBC诊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通过详细介绍经尿道膀胱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ofbladder tumor,BT-ESD)的发展、手术器械、操作过程以及与传统电切的比较,结合临床资料,明确ESD技术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楷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多种能量平台在腔内前列腺剜除术中的应用

    腔内前列腺剜除术的发展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其优越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的证实,随着钬激光腔内前列腺剜除术与双极等离子腔内前列腺剜除术分别写入2014年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并均被2015年欧洲泌尿外科指南推荐为大体积前列腺的一线治疗方案,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外科治疗正式进入腔内剜除时代.当前,腔内前列腺剜除术正炙手可热,各种能量平台结合的腔内剜除术的不断涌现,本文就其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邹志辉;刘春晓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内毒素耐受对人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IL-6和IL-8的影响

    目的 研究发现前列腺组织炎症在前列腺增生的发生与进展中有着重要作用.方法 内毒素耐受(endotoxin tolerance,ET)现象存在于人组织上皮细胞中如肠上皮细胞和人牙龈上皮细胞等,并可能影响组织的炎症和免疫反应.产生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G-菌如大肠埃希菌是影响前列腺炎的主要病原体.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分析LPS反复刺激人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中细胞炎性因子IL-6和IL-8表达,探讨是否内毒素耐受现象存在于人前列腺上皮细胞中.结果 采用1μg/mL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LPS刺激人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 24 h,洗涤细胞后,给予1μg/mL浓度LPS再次刺激24 h,构建内毒素耐受模型.采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细胞因子IL-6和IL-8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LPS刺激后6h和24 h,IL-6和IL-8分泌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P<0.05),较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增高(P<0.05),LPS反复刺激后,诱导细胞耐受后,IL-6和IL-8分泌水平较第1次刺激后明显降低(P<0.05).结论 内毒素耐受现象存在于RWPE-1中,能抑制RWPE-1细胞因子IL-6和IL-8的表达,进而可能影响前列腺组织的炎症和免疫反应.

    作者:黄煜;郑硕;曹德宏;刘振华;杨璐;魏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头孢曲松钠致急性肾后性肾功能不全的诊治分析(附17例报告)

    目的 探讨头孢曲松钠治疗后发生急性肾后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使用头孢曲松钠后出现急性肾后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男10例,女7例.平均年龄37.1岁.Scr 423.6~ 1490.3 μmol/L,平均794.6 μmol/L,BUN 9.8~38.1 mmol/L,平均18.5 mmol/L.17例均经膀胱镜或输尿管镜放置输尿管导管或双J管治疗.结果 17例均恢复尿量,2~9d后复查血清尿素氮、肌酐正常或接近正常.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使用头孢曲松钠后可能发生急性肾后性肾功能不全,膀胱镜、输尿管镜技术治疗肾后性肾功能衰竭微创安全,效果明显.

    作者:管永俊;石洪波;张雪军;孙晓松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