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张晓良;刘必成
脱细胞基质是经过物理化学方法 脱去组织中抗原成分且富含胶原的一种材料,在尿道修复和重建中,显示了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姜华;王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舍尼通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给67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口服舍尼通和左氧氟沙星(可乐必妥)1~3个月,比较治疗前和治疗4、8、12周后NJH-CPSI评分、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疼痛症状评分、排尿症状评分以及EPS中WBC计数和pH值等指标的情况.结果 用药前与用药后4、8、12周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4周与治疗后8、12周各项指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8周与12周相比各项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总效率达到92.5%.结论 舍尼通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安全、有效.
作者:张保才;刘红亮;陈小兵;张建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不规则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是趋化因子家族CX3C的一种新型趋化因子,具有CX3C基序、跨膜区、黏液样结构域的特殊结构,它可趋化并激活肾脏中单核/巨噬细胞,导致细胞外基质大量堆积,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王贵霞;贾金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是特指病理学基础为肾上腺增生的肾上腺源性高血压.肾上腺增生可分为肾上腺皮质增生、肾上腺髓质增生和肾上腺皮质髓质增生三种病理类型,其诊断必须建立在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的生化证据基础之上.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的诊断和外科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严泽军;程跃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前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淋巴结清扫仍是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法 ,但不论对局部晚期/转移性膀胱癌或是器官局限性膀胱癌,单纯手术治疗的效果均不理想.大量临床试验证明对膀胱癌病人术前使用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化疗后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pTO)可能是将来一个新的治疗终点指标.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也将帮助筛选出对化疗敏感的病人和开发出更多的靶向药物.
作者:倪超;杨凯;谢立平;郑翔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膀胱癌是我国泌尿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廇,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肿瘤发病率报告显示膀胱癌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它具有高发病率、易发性、难治性等特点,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目前,膀胱癌治疗以手术切除和放、化疗为主,但效果均不是很理想,近年来对膀胱癌基因治疗的研究广泛,其中小RNA介导的基因治疗是膀胱癌治疗中一项前沿的研究,现对其新研究成果和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玉兵;谢立平;郑祥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25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采用腹腔镜经腹腔途径手术治疗.结果 25例全部成功,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肿瘤大径1.5~10.8 cm,平均4.8 cm;手术时间45~130 min,平均70 min;术中出血量30~180ml,平均65ml,均未输血;术后住院4~7天,平均6.1天;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全部病例获得随访6~72个月.患者血压正常,B超或CT复查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替代开放手术.
作者:黄东龙;白忠原;刘红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是一种有效的血管增生抑制剂,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细胞因子一起调节血管的通透性,抑制新生血管的发生过程.PEDF是在胎儿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先发现的,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但不具备抗蛋白酶活性.PEDF具有抑制新生血管形成、营养神经元以及调节细胞生长作用.PEDF在糖尿病肾病中起保护作用.
作者:王战建;陶晶晶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抗精子抗体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为诊断男性不育的确定指标之一,其通过多种环节干扰生殖,包括影响精子运动、获能、迁移、顶体反应、卵透明带溶解及精卵结合等.本文就抗精子抗体的分类、生成及与男性不育的关系等方面相关发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朱愿;廖贤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肾间质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病发展至终末期的终结果 ,延缓和防治肾间质纤维化是防治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关键.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本文就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防治作一综述.
作者:刘娜;严海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成体骨髓干细胞(adult bone marrow stem cell)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再生医学的应用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就骨髓干细胞在肾组织中的分化、与肾脏疾病的关系、在肾脏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刘翔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足细胞损伤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足细胞损伤时足细胞表达Nephrin蛋白下调,足细胞裂孔膜完整性破坏致大量蛋白尿产生;经肾活检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的病理结构与临床表现有时不一致;有研究胰腺移植能使由糖尿病肾病导致的肾小球、肾间质损害逆转,病理改变恢复.
作者:王玉容;徐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HAI-1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探讨与BTCC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AI-1在BTCC及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 HAl-1在BTCC及正常膀胱组织中均有表达;在BTCC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膀胱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AI-1表达随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升高、肿瘤转移的发生而显著性降低(P<0.001).结论 HAI-1异常表达在BT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HAI-1蛋白可作为判断BTCC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新型生物学标记.
作者:周振玉;苏昀;胡向农;杨建军;姚茂银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进展期肾癌和转移性肾癌的预后差,生物治疗及放化疗作用局限,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到P1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与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有关,在肾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针对该通路的分子靶向药物在肾痈治疗的I临床试验中起到了很好的疗效.本文针对P1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在肾癌靶向治疗中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臧亚晨;单玉喜;孙传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Randall's斑是肾乳头尖部或其周围的间质组织中出现结晶沉淀的现象,随着结晶沉淀残留,终发展为尿路结石.这一观点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因此Randall's斑的研究对揭开结石形成之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Randall's斑发现、Randall's斑尿石学说、Randall's斑发生机制、Randall's斑形成起始部位和成分、Randall's斑与尿路结石和尿液关系等作一综述.
作者:胡嘉盛;程跃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组织工程学是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医学新研究热点,为泌尿外科器官霞建、修补以及替代材料的寻找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将着重对无细胞基质移植物(AMGs)在泌尿外科器官重建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沈海波;陈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JHDM2A是一种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酶,可特异性催化甲基化H3K9脱甲基,发挥表观遗传学效应,在雄性生殖细胞和于细胞的分化方面有重要功能.
作者:黄俊;蔡志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由于膀胱肿瘤复发率高,早期诊断并根据其生物学特点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一直是泌尿外科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膀胱肿瘤细胞因子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就膀胱肿瘤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江长琴;梁朝朝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尿路感染在绝经后妇女中很常见,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尿路感染多发的重要因素,低剂量口服雌激素或者阴道给药是治疗尿路感染的有效方法 ,但雌激素替代治疗的安全性仍具有争议,因此尿路感染与雌激素受体的关系是自前研究热点之一,而补肾中药在治疗尿路感染方面的疗效及机制亦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岑洁;王怡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早泄是成年男性中常见的性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率约25%~40%[1],远高于勃起功能障碍(ED)的发病率(约12%).早泄按原因一般分为器质性与非器质性两种,传统的非器质性早泄治疗方法 有心理行为治疗、口服药物、外用药物以及外科治疗,其中以心理行为治疗方法 为主.近年来的研究发现α1受体阻滞剂对于早泄的治疗有着一定的效果,一些学者开始着手研究运用一些α1受体阻滞剂来改善患者的早泄症状,为早泄的治疗另辟蹊径,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沈子肆;沈周俊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