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长寿基因可以降低胆固醇

伍薇

关键词:
摘要:美国麻省科技学院(MIT)研究人员指出,一种与延长寿命有关的基因可能和它同时能清除体内胆固醇的过程有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杂志相关文献
  • 美国心血管病近年发病趋势

    美国心血管病从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经历了惊人的增长后,胆固醇阻塞冠状动脉的死亡率从80年代开始逐年呈下降的趋势(如图一).这个数字的下降归功于积极控制诱发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血压、胆固醇、吸烟、及其他危险的因素,以及推出新的治疗方案.

    作者:古越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降压药有助于避免老年性痴呆症

    研究人员指出,降压药缬沙坦(Valsartan.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AT1)拮抗剂)具有减少老鼠出现阿尔茨海默病(也称老年性痴呆症)类似症状的能力.

    作者:董浩然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心脏速度向量图——检出肥胖可损害儿童的心脏

    研究人员应用心脏速度向量图,可检测肥胖儿童或有肥胖倾向的儿童有早期心脏的征兆,这些征兆与肥胖成年是相似的.该项结果是由圣路易斯华盛顿医科大学研究得出的.研究对象包括了168名10~18岁的儿童,他们都接受了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了解如心脏杂音、胸痛或高胆固醇等症状.所有被测者中,肥胖者33人,存在肥胖风险者20人,正常体重者115人.

    作者:霍婷浠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勃起功能障碍可能是心脏问题的先兆

    很少男性会意识到,如果他们在勃起功能方而有问题的话,这可能就提示了他的心脏有问题.

    作者:孙逸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凝血药:斯特乐试验有死亡风险而提早结束

    心脏外科手术时常常会遇到患者血液不容易凝血而发生出血较多或大出血的危险,临床亦有一些药物可以增加凝血,减少病人出血的危险,常用的有氨基已酸、氨甲环酸以及特斯乐(Trasylol).

    作者:杜丽妃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神奇的豆子

    豆类常被当作是乡下人才会吃的食物.然而,对于心脏和循环系统来说,豆类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常吃豆子,可降低胆固醇,给血糖带来正面的影响,并且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作者:吴淑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美敦力宣布回收一批体内除颤器电极——专家表示无需恐慌

    植入式除颤器绝对是个救命的玩意儿.这种除颤器就如一副扑克牌的大小.医生将这个除颤器植入于患者锁骨下方的皮肤下.一条或者多条电极将除颤器和心脏连接起来.当心脏发生颤动.电极将心脏节律的信息传导到除颤器,这时除颤器会发出电击,使心脏节律恢复正常.

    作者:李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灵芝的药用价值

    关于灵芝的药用价值,在中医古籍中已有多种版本介绍.灵芝品种很多.但以赤芝质量好.灵芝的药用价值经千年的中医中药开发研究和临床研究应用已经有很多的资料,近代药理学专家也作了系统的研究.证明灵芝在改善心血管功能,改善脾胃功能以及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方面确实有作用.

    作者:刘先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合理应用心血管药物(下)

    当前病人对于药物疗效认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1 轻信广告上的宣传夸大疗效的虚假广告充斥市场,什么终身治愈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灵丹妙药,什么不用吃药的降压枕头、手表、帽子、鞋子能有效降压等等不一而足.千万不可上当受骗.

    作者:徐南图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心律失常患者的安全驾驶指南

    如果你安装了植入式心脏除颤器,你的医生可能会建议你在安装除颤器6个月后才可以开车.这个建议出自美国心脏协会和心律学会在1996年发布的指南.当时,大部分安装除颤器的患者是因为患了潜在致死性心律失常,并且出现过晕厥或者心脏骤停,他们很多都会等到安装除颤器后的6个月才可以驾驶.

    作者:郭旭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减少术前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

    大部分人,包括一些心脏病患者,在一般的牙科或者外科操作之前,都不需要服用抗生素.

    作者:魏泽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长寿基因可以降低胆固醇

    美国麻省科技学院(MIT)研究人员指出,一种与延长寿命有关的基因可能和它同时能清除体内胆固醇的过程有关.

    作者:伍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工作压力增加心脏病再发风险

    对于上班族来说,工作占据了每天的八小时,甚至更多.这八小时的压力能多大程度的影响人的生活和健康?工作压力可让人抑郁、暴躁、失眠.已经有一些实验显示与工作相关的压力可增加心血管问题的风险.近的一项加拿大的实验更提示,如果你有过心脏病发作,回到高压环境下工作,你再次发生心血管意外的风险将翻倍增加.

    作者:马雨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谷类饮食对心脏有益

    新的研究指出,进食富含谷类、水果、蔬菜,甚至少量酒精对心脏有益.在一项研究中,早餐常规食用谷类降低了美国男性医师的心脏衰竭风险.来自瑞典的研究显示,进食水果、素食以及应酬性饮少量的酒亦有助于减少女性心脏病发作.美国的研究分析了早餐食用谷类和新近心功能不全之间的关联.

    作者:洪恩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将心血管病防治进行到底的佼佼者——采访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

    作为一座移民城市,深圳荟萃来自各地的年轻人.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和快节奏的生活,加上保健意识薄弱,很多年轻人早早的患上了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当初来深圳开荒的开荒牛们在逐渐的老化,很多人在深圳安居后也将家里的老人家接过来.

    作者:王美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心脑血管病人宜多吃鱼

    血脂过高会使动脉血管壁粥样硬化,易引起心脏缺血,导致冠心病,甚至突发心肌梗死,危及生命.如果脑动脉硬化,可以使血管变窄,甚至闭塞,引起脑供血不足,导致偏瘫、失语.如果病人血压高,可能导致脑血管破裂,发生脑出血,若不及时控制出血,可能引起脑疝而死亡.

    作者:胡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冠心病或许能使心脏强壮起来

    一项在老鼠身上做实验的英国研究指出,事实上冠心病或许可以提前让心脏做好准备,较其它没有病变的心脏更能够抵抗疾病带来的损害.

    作者:涂文斌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运动方式交替训练,让心脏更强健

    说到运动,交替训练兼具中等强度运动和高强度运动的优点.当面对艰巨的体力任务时,大部分人会把任务拆分,偶尔小憩一番.搬运工人会搬一会歇一会.心脏病患者爬楼梯的时候也要时不时的休息一下.给负荷甚重的肌肉一点休息的时间,让它们可以更努力更长时间的运动.

    作者:张维民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心脑血管疾病的激光治疗及其功效

    众所周知,无论是心脑血管疾病还是糖尿病等中老年性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脂代谢异常和高脂血症及高粘血症,高血脂和高血粘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和早期表现;其直接损害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

    作者:王敦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福善美会引起心房颤动吗?/患有心功能不全坐飞机安全吗?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