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一种炎症性疾病?

汤泰秦

关键词:
摘要:一、问题的提出20世纪70年代末期,人们开始认识到胆固醇水平越高,出现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可能性也越高.20世纪80年代初期,临床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胆固醇都是不好的:只有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才是坏的,LDL胆固醇聚集在动脉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斑块,导致动脉狭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实际上是好的,HDL胆固醇实际上可以清理和疏通动脉,且越高越好,有资料显示,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每升高0.4mmolL,冠心病的发病危险性可下隆2%-3%.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杂志相关文献
  • 女性心脏病者易患心衰

    心力衰竭是心脏不能有效的将血液泵到全身的组织与器官,而不是心脏停止工作,只是心脏功能减退.心力衰竭是心脏病的严重并发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延缓心脏病的进展.

    作者:陈林祥;余泽洪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饮酒对女性健康的影响

    近,英国牛津大学的俄美艾兰(Naomi Allen)和其同事,通过对从1996年起收集了年龄介于50到64岁之间的128万女性的健康信息,分析发现:其中的68775例癌症患者与自己的饮酒习惯有关.艾兰和她同事得出结论认为,在那些每天平均饮酒一杯的女性中,酒精导致每千名女性中,增加11例乳腺癌;口腔癌、咽癌和直肠癌各一例以及0.7例的食管癌、喉癌和肝癌.

    作者:曾力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心脏的跳动或可成为起搏器的动力

    英国的研究者指出,如果收集心脏跳动的能量,可能可以转变为起搏器或除颤器提供电源.这样,这些装置或许可以持续更长时间,或者承担更多的功能.研究者将在美国心脏协会年度学科论坛上公布他们的研究发现.

    作者:麦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C反应蛋白用作心脏检查日趋成熟

    血压以及各种血脂的检查帮助我们找到隐匿的心脏病,但也有很多将来会发生心脏病或者中风的人成为漏网之鱼.有证据显示,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大部分心脏病发作及中风的根源所在)不可分隔的一部分.这推广了一种反映炎症水平的检查--C反应蛋白(CRP).发生感染、组织损伤或者炎症的时候,肝脏就会合成这种蛋白.

    作者:姚惠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FDA批准首批消融导管用于治疗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在美国有超过200万的人患有心房颤动.心房颤动通常是用药物治疗,在某些重症患者,也可以用开放性心脏手术治疗.

    作者:朱小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阿司匹林无助糖尿病者预防心脏病

    近日发布的两个大型研究的结果,对小剂量阿司匹林和维生素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提出质疑.日本的研究发现,小剂量阿司匹林不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而在另外一个研究中,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得出结论,认为维生素E和C并不能帮助低风险中年男性人群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作者:施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流感疫苗可降低血栓形成

    每年打流感疫苗,除了能帮助预防流感之后,可能还有意外收获: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在美国心脏协会年度科学论坛上发表的一个研究显示,这样的好处在52岁以下的人身上尤为明显.

    作者:袁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行为的持续异常,其典型的症状是多动、冲动及注意力不集中,通常被诊断出是在孩子五、六岁的时候,其实在更早年龄的时候,已开始出现了一些症状.这些典型的症状,往往会影响孩子在社会或学习中的正常活动.早在1994年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的有关精神健康的诊断及统计手册中,就写出了儿童多动症的诊断标准.

    作者:王可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溶栓剂不能提高心脏骤停的生存率

    来自德国的研究者认为溶栓剂替奈普酶(一种溶解血栓的药物,Tenecteplase TKNase)可以提高心脏骤停的患者的生存率.不幸的是,它在临床研究中的效果并不如预期,但研究者还没有放弃这个想法.

    作者:高源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心率过快诱发肥胖和糖尿病

    近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成年期早期心率过快会增加老年后患心血管病的风险.该研究通过对日本一个农村中的614名居民进行长达多年的随访后发现:在1979年检查其心率>80次/分的受试者,其后发生肥胖和糖尿病的概率增高,而肥胖和糖尿病又都是诱发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宜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对付心脑血管疾病,水蛭素的新希望独家专访: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黄仁彬教授

    在心脑血管疾病日益肆虑的今天,世界各国的专家和学者都在不断地努力寻找解决的有效方法.从对症药物的研究到外科手术的探索,已有不少的推进.但由于现代人的高脂饮食和生活环境、精神压力等方面的影响,问题越来越严重,中国已患高血压及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已逾2亿人,这确是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

    作者:方君;李为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女性患肺动脉高压的风险更高

    美国胸科医生学院的年会上公布一个研究显示,女性患者肺动脉高压的风险是男性的4倍.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可能致死的慢性进展性疾病.这种疾病是肺部动脉血压升高引起的.由于输送到肺部的血液减少,因而在肺部进行氧合的血液也减少,从而供应给全身的含氧量高的血液也相应减少.临床症状有疲倦,头晕和气促等.

    作者:孙艺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维生素B12缺乏,可使婴儿出生缺陷增加

    近,来自美国和爱尔兰研究小组的关于维生素B12缺乏,可增加婴儿出生大脑或脊髓缺陷的报道,发表在09年3月份美国<儿科>杂志上.维生素B12是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及产生红血细胞所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因维生素B12存在于肉类及动物食品中较为常见;对素食主义女性来说,其机体的维生素B12的水平低,就不足为奇.

    作者:侯亚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冷冻了16年的老鼠细胞克隆出活老鼠

    日本的研究者成功地用冷冻了16年的老鼠细胞克隆出老鼠.研究者表示,应用这些技术克隆恐龙恐怕不太可能,可能是距今太久了,但用于拯救和保留目前濒临灭绝的物种则是可行的.也有专家表示,掌握干细胞技术是一个重要的资本,但把这些技术用于恐龙,还是用于人类,则是另外一个问题.干细胞技术有很大的优点.如果科学家掌握了操控干细胞的技术,对于目前的临床问题将有很大的好处.

    作者:罗芸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戒烟益处可立竿见影

    谁都知道吸烟对健康非常有害.但在不久前,美国疾控预防中心表示,美国将不能按计划完成2010年的健康目标,即不能使全民吸烟率降低到12%以下.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很多年内,持续升高的吸烟率,将带来更多的相关疾病、死亡和生产力下降,阻碍国家的发展.

    作者:叶子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新的超声造影剂将可预报心梗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近1亿人在接受超声显影技术进行心血管系统和各器官的检查,这种技术已经成为检测心血管系统和其它器官疾病的必要手段之一.然而,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间的超声显影对比差很小,要检出它们之间的差别并不是一件易事.

    作者:王身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再谈仿制药

    打开你的药盒子,很可能你至少可以找到一种仿制药.从经济角度来说是件好事,因为仿制药要比专利药便宜很多.但有人担心,这些知名度不高的仿制药效果和安全性或许不如知名品牌的专利产品.有分析对仿制药和专利药进行了对比,发现这种担心纯粹是多余的.

    作者:杨玉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朱必特试验——扩展他汀的适用范围

    2008年11月,在美国心脏协会的年会上一项称为朱必特(JUPITER)的临床研究引起医学界很大的轰动.表面上,这个研究的结果只是支持扩大他汀的适应范围:目前来说,一般受检者如果血液胆固醇正常,那就没有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使胆固醇降低,但是,根据朱必特的试验结果,提示即使胆固醇水平正常的人也可以或者更确切地说他们也需要服用他汀;其次,这个研究结果也显示,应该在更大范围的人群内进行C-反应蛋白筛查.

    作者:蓝亦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维生素C和维生素E不能预防心脏病

    近,通过对近15000名男性医师进行了长达8年之久的随访研究表明,维生素C和维生素E并不能预防心脏病和中风.过去,大家都认为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等抗氧化剂有预防心脏病的作用,因为有动物试验表明,抗氧化剂可以通过减缓血管中粥样斑块的形成速度来预防心脏病.

    作者:康子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近有关维生素D的报道

    在过去的一年中,有关维生素的报道热的就是维生素D.维生素D的缺乏可以引起各种疾病,从抑郁症到癌症:

    作者:李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