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时报》报社
吃坚果与降低心脏疾病、癌症、甚至死亡风险有关.于2014年7月30日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 (PLoS One)的一项研究表明,多吃坚果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研究人员分析十几项研究结果,得出结论:每天吃大约半杯木本坚果(两份)的人与不吃的人相比空腹血糖水平更低.坚果包括腰果、夏威夷果、榛子、杏仁、胡桃、核桃、开心果(但属于豆类的花生除外).
作者:周锐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新发现强调口腔健康和心血管系统健康之间的联系.当充满细菌的粘性薄膜(又成牙斑)粘附在牙齿周围,这便是牙龈疾病的开端.牙龈疾病患者的心脏疾病发生几率是没有牙龈疾病者的两倍.尚不完全清楚产生这一联系的背后原因.其中一种可能是,无法获得良好牙齿护理的人也可能缺乏足够的知识预防心脏疾病.尽管如此,一些研究人员怀疑这两种疾病存在一条共同主线——炎症.炎症是身体对感染或损伤的自然反应.如果患有牙龈疾病(也称为牙周疾病,咀嚼和刷牙可将细菌释放到血液.
作者:林博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非处方止痛药、脱水剂、抗组胺剂以及综合治疗有时会引起其他疾病.到药店买些非处方类感冒药很方便.但这些药物的某些成分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的一位药剂师劳拉·卡尔说:“我想人们可能会小看了这些药物,因为你可以无需处方而买到,但是这些东西仍然是可以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影响现有的疾病.”详细阅读你准备服用的非处方药物的有效成分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不知道这种药物对你的影响是什么.卡尔建议老年人要密切注意以下几点.
作者:庄世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颈部动脉狭窄的治疗选择包括手术、支架或药物,哪种适合你呢?堆积在动脉壁的脂肪、胆固醇和其他沉积物可阻止富含氧气的血液在人体器官和组织上的血管流动.当冠状动脉发生阻塞时,可能引起心脏病发作.但当阻塞物积聚在颈动脉时,主要危害是脑病发作(卒中).颈动脉斑块阻止大脑某些部位的血液,或从动脉壁脱落,完全阻塞大脑较小的血管,从而引起卒中.卒中在即症状通常需要治疗,以减少风险.
作者:乐天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你摄入过有谷蛋白吗?如果你曾经吃的东西是用谷物如小麦、黑麦、大麦制成的,你就有摄入这些蛋白质.谷蛋白是让面包有粘性.近年来许多人已经增加关注无谷蛋白饮食的情况,一般称为谷蛋白过敏,会导致腹泻、腹胀和头痛.从你的饮食中消除谷蛋白是治疗条件,但是需要确保你有一个明确的诊断.谷蛋白过敏很难确定,但另一与谷蛋白相关的疾病——乳糜泻就很容易理解了.如果你认为谷蛋白让你生病,那么可以考虑为乳糜泻.乳糜泻会引起小肠内壁的物理伤害,所以这是你想要知道的东西.
作者:叶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心悸可能是良性的,但也可能是严重疾病的征兆.该如何加以区分呢?词曲制作人告诉我们,坠入爱河的人可能心跳瞬间凝滞或怦然加速.这个说法也许是正确的.心悸是一种心脏跳动猛烈、快速或漏跳的感觉.如果无缘无故发生,又该怎么办?“这取决于心悸持续时间、发生频率以及其他伴随症状.”哈佛医学院医学副教授Usha Tedrow博士说道.
作者:张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看来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不仅流行于减肥,也可能对心脏健康有益.于2014年9月2日发表在《内科学年鉴》的一项研究发现,与低脂饮食(每日来自脂肪的卡路里低于30%)的超重者相比,每天吃不到40克碳水化合物的超重者12个月后减肥效果更好.低碳水化合物组比低脂组减去更多体重和脂肪,并获得更多的瘦肌肉质量.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者也能更好地减少心脏疾病风险因素.
作者:张月芝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运动有益于健康.这句话在过去的四十年以来一直是人们的口头禅,至今这句话一如既往是箴言.随着人类的平均寿命增长,很多人可以活到80岁、90岁或者更大岁数.很大程度他们可以通过服用有效的药物以及采取一些安全的措施来延长寿命.然而,为什么有些人不仅可以长命百岁,而且还能在垂暮之年依然老当益壮呢?运动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秘诀.你可以通过每天运动至少15分钟来减缓衰老进程.
作者:文景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通过饮食来抗衰老,能达到比护肤品、保健品更明显的效果.到底该如何食用才能事半功倍?近日,美国MSN网健康频道介绍了人体不同部位的佳抗衰老食物,可供参考.大脑——佳抗老食物:蓝莓.对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大脑的衰退比外貌衰老更可怕.以蓝莓为代表的富含花青素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有助逆转随年龄增长而显现的认知功能和空间记忆功能的下降.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部的大规模数据调研显示,常吃蓝莓的老年女性的脑功能衰退速度更慢,得认知障碍症的风险更低.
作者:《生命时报》报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高钠饮食能升高血压,而高血压会增加心脏病、卒中或者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几率.钠是盐的主要成分,然而,究竟多少钠才是安全的?美国人一天平均消耗约3400毫克(mg)钠.目前联邦指南建议一天摄入钠不超过2300mg,然而美国心脏学会(AHA)建议一天好只摄入1500mg钠,而多吃含钾食物也是不错的选择.去年八月,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三篇文章重新点燃了这个酝酿已久的争论.其中一篇文章引起了媒体的重视,它总结出虽然过多或过少的钠摄入量会导致心脏问题,但平均的钠摄入量对心脏健康并无大碍.
作者:李达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降低那些阻碍你锻炼的门槛.每天只需要两次10分钟的锻炼过程就会让你感觉变好.如果你不愿出门散步或到健身房锻炼,你仍然可以准备每天进行常规锻炼.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的物理治疗师艾丽莎·胡贝尔·安德森说:“在家里锻炼比人们想象的要更容易一些,简单的常规锻炼可以提高你的生活质量,并使随着年龄增大而出现的肌肉松驰不再下降.”
作者:蔡健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决定你是应该每年还是每3年进行一次血糖筛查.高血糖使你具有了患上包括糖尿病、心脏疾病、中风和痴呆等许多疾病的风险.因此检查你的血糖水平对保证你的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哈佛医学院教授,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糖尿病中心和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大卫·内森说:“发现血糖水平增高越早越好.当你对血糖进行干预时,你做的服用药物或减肥的任何治疗措施都会更好地发挥作用.”
作者:笪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益生菌是酸奶或其他发酵乳制品、大豆食品及膳食补充剂含有的一种活性菌,其中为大家所熟悉的作用是止腹泻和增强免疫力.现在,研究人员将注意力转向这些微生物可能具有的其他健康益处.于2014年7月21日发表在《高血压》的一项研究分析了9项高质量研究的结果,调查益生菌对血压的影响.543名参与者为血压正常或血压高的成年人,收缩压(顶部数值)和舒张压(底部数值)均适度下降.有高血压(130/80mmHg或更大)的人血压下降幅度大.食用含有大量益生菌或其他不同菌种的食物或补充剂的参与者改善大.但需8周或更长时间才能看到益处.
作者:孙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跌倒是老年人中发生伤害的主要原因.这就是为什么要去除地板上的杂物、长的电线并撤除地毯,在降低跌倒风险中很重要的原因.但危险的风险之一是你无法看到的.一般来说健康状况实际上是大的风险因素.平衡和视力问题及药物的副作用会使你变得脆弱.以下是常见的可导致跌倒的几种身体的危险因素.
作者:成月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很多人认为,水果煮熟之后,维生素会有损失,但是水果煮熟之后,治疗疾病的效果会更好.下面就看看,哪些水果煮着吃效果更好.煮梨润肺秋季是养肺的佳时节,多吃梨能润肺清火、补阴润燥.梨性寒,把梨煮成汤后使其寒性降低,润燥清火作用更佳.有人喜欢煮梨时削掉梨皮、挖去梨核,此举不可取,梨皮润肺止咳作用好,煮汤时把梨洗净、直接切块煮即可.
作者:中国青年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长期的研究为男性指出了在他们进入老龄后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及免受疾病和残疾困扰能力的方法.正如人们常说“早睡早起可使人保持健康、强壮和清醒的头脑”.由于没有人能保证退休后你能有丰厚的收入,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帮助你年龄达到80或90多岁而身体很少有病且头脑和记忆非常清晰的人.
作者:江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接上期)误区七、骨质疏松症是小病,没啥了不起错.骨质疏松症绝不单单是腰酸腿痛而已,它具有“四高一低”的特点,即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医疗费用和低生活质量.骨折是骨质疏松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发生在老年髋部的脆性骨折,导致患者长期卧床,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死亡率甚至比某些癌症还高.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编辑部医生:我做了一项心脏超声心动图,很简单而且无痛.然后,我的心脏病医生告诉我需要进行另一项超声心动图检查,这次是有根探针插入我的喉部.请问这两种操作有何不同呢?读者:孙先生孙先生:您好.超声波心动图使用高频声波(超声波)来创建心脏的静态和视频图像,可以显示心脏是否良好运转.常见的一种称为经胸部超声心动图(TTE),因超声波探针在胸前或胸部区域移动而得名.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运动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在运动中降压运用运动疗法防治高血压病,与普通的体育锻炼是有所区别的,一是它的对象是高血压病患者;二是运动的方法和手段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特定的内容;三是运动的强度和要求有一定的限制,有一定的禁忌;四是运动疗法的实施由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两部分组成.
作者:陈文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有的人觉得饮食营养不均衡,只是会缺了点什么,但不只是这样,你多补了某个营养成分也会导致另一种营养成分流失,所以以下四种饮食坏习惯大家一定要改掉.1、多吃纤维,钙质流失!过多的膳食纤维使食物通过肠道速度增加,使钙的吸收率降低;有研究表明:两个成年人的饮食从每顿纤维含量低的精面包改为每顿纤维含量高的粗面包时,钙(镁、锌和磷)随着出现负平衡.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