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英华;张昊;马艳茹;王虹;甘建辉
目的 探讨心理授权在临床护士组织氛围与护士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心理授权量表、护理组织氛围量表、创新行为量表对3所三级甲等医院1 2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的心理授权与组织氛围及创新行为呈正相关(P<0.01);组织氛围与创新行为呈正相关(P<0.01);组织氛围对创新行为的解释变异量为1.2%,心理授权对创新行为的解释变异量为1.5%.组织氛围对创新行为直接效应为0.34,间接效应为0.04,总效应为0.38.结论 组织氛围与心理授权对护士创新行为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心理授权在组织氛围与创新行为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
作者:李亚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新入职护士参加CCU规范化培训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对109名新入职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新入职护士参加CCU规范化培训现状总分为(70.36±9.48)分,年龄、学历为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新入职护士参加CCU规范化培训现状处于中等水平,建议依据影响因素分析进行干预,制订一套科学的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提高新入职护士的满意度与稳定性,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杨靓;张岚;左丹;吴佩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儿科ICU护士对健康工作环境的评价,营造满足ICU护士需要的健康工作环境.方法 使用磁性基本要素量表Ⅱ对134名儿科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儿科ICU护士对健康工作环境评价较高,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影响儿科ICU护士对健康工作环境评价的因素.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给予低学历护士更多的培训机会以及给予中等年资儿科ICU护士更多的支持,关注健康工作环境的过程指标,营造满足儿科ICU护士需要的健康工作环境,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冯升;成磊;陆华;朱海英;任素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新护士角色转变培训项目的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美国、英国、日本3个国家新护士角色转变培训项目的应用经验,并基于国外新护士角色转变培训项目的经验对我国的新护士转变培训项目提出展望,旨在为我国新护士角色转变培训项目的发展及促进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提供借鉴.
作者:蔡婷婷;曹梅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团体心理规范化培训对改善新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180名新护士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180名新护士为实验组,采用团体心理规范化培训,包括6次课程,每次课程进行热身引导、开放互动、分享体验和成长评价共4个方面内容.结束后,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交往焦虑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评价两组培训效果.结果 培训后,实验组新护士积极应对方式、交往焦虑得分、领悟社会支持等明显改善(P<0.01或P<0.05).结论 团体心理培训能有效降低新护士社交焦虑水平,提高新护士领悟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水平.
作者:夏英华;张昊;马艳茹;王虹;甘建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脑卒中三级预防健康教育方案对患者健康知识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成立脑卒中三级预防健康教育工作小组,设计健康教育方案及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对脑卒中高危患者实施一级预防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发病患者实施二级预防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实施三级预防健康教育.结果 实施脑卒中三级预防健康教育后,提高了脑卒中高危患者及患者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知晓率(P<0.01),同时改善了患者的行为依从性(P<0.01).结论 脑卒中三级预防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增强行为依从性,达到了患者主动采取正确的行为方式,预防脑卒中的发病、致残、复发的目的.
作者:钟代曲;钱春荣;沈盈盈;曾昌琴;张庆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文章从建立组织体系和制度、招录规范化培训护士、选拨培训师资、制订培训内容、统筹轮转安排、开展考核评价6个方面总结了重庆市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情况,同时归纳了规范化培训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为推进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提供实践依据.
作者:熊芳芳;肖明朝;赵庆华;韩涵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构建一套规范、实用、可行的手术室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为提升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岗位胜任力提供有效的保障措施.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小组讨论法拟订手术室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框架的项目、内容、方式与学时,通过Delphi法对咨询表进行论证、修订.结果 终形成职业素养、专业知识、专科技能和健康指导4个培训项目共38项培训内容的手术室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结论 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的专家积极系数和权威程度较高,意见相对集中,咨询结果可靠、有效.该大纲的建立为规范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岗位培训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管理依据.
作者:王帆;敬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教师标准化病人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应急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招募高年资护士经过培训考核后选定为教师标准化病人,根据培训需求和临床工作中典型应急事件编写教师标准化培训脚本,对新入职护士通过理论培训、情景实践、反馈与讨论、再实践与考核4个阶段培养应急能力.结果 新入职护士临床护理能力评价中“评判性思维能力”“病情观察评估能力”“应变处理能力”“护患沟通能力”4个维度和教学质量评价中“案例质量”“教学能力”“教学效果”3个维度中14个条目培训后得分均明显高于培训前(P<0.01或P<0.05).结论 教师标准化病人培训使护理培训临床化,显著提升新入职护士临床护理能力,提高规范化培训质量,缓解临床需求大与教学资源匮乏的不平衡,是一种适应临床培训需求且实用性、可行性强的临床培训方式.
作者:陈桂兰;魏大琼;龙春花;姚礼春;易代碧;张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Bobath握手和双桥运动翻身法为偏瘫患者翻身时对护理人力成本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梗死偏瘫Brunnstrom Ⅰ-Ⅱ期的患者2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观察组应用Bobath握手和双桥运动翻身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一人翻身法.结果 患者恢复独立自主翻身率、翻身时间、需要另一护士协助翻身人次、护理人力成本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Bobath握手和双桥运动翻身法可促进脑梗死Brunnstrom Ⅰ-Ⅱ期偏瘫患者主动参与,提高患者主观能动性,节省护理人力成本,方法容易掌握,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坚;肖淑宁;朱和坤;梁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对门诊抑郁症患者实施家庭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北京市某精神专科医院门诊定期复诊的抑郁症患者20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指导的同时,观察组实施家庭干预2个月,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及服药依从性评定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家庭干预能改善门诊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和服药依从性.
作者:吴艳;许冬梅;李耀所;田红;李鑫;王珍宝;杨甫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持续质量改进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对患者肠道清洁度差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制订落实整改措施并定期反馈.结果 持续质量改进后,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度为97.03%,较改进前89.68%有明显提高(P<0.01),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P<0.01),小组成员综合能力提高(P <0.01或P<0.0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能有效提高结肠镜检查肠道清洁度,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
作者:王晓伟;贾康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文章综述了职业倦怠的测量工具及国内外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状况,从工作压力、工作环境、个人发展及社会认同感4个方面阐述了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职业倦怠的对策,为缓解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提出建议.
作者:王维;潘习龙;刘俐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文章对沟通困难情境的定义进行阐述,从告知“坏消息”、与负性情绪患者沟通、护患冲突情境及其他常见情境4个方面综述了临床困难情境的识别,并提出其应对的策略,建议建立针对性沟通、困难情境培训体系、运用标准化沟通模式指导护患沟通、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关怀护士心理,以期为临床护士提高沟通能力、改善护患关系提供参考.
作者:王炎;许贵如;李丽;李映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发挥消毒供应中心专业优势,规范常规无菌物品在科室的安全储存管理,提高无菌物品终末环节的管理质量.方法 调查常规无菌物品在科室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证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协同护理部、感染控制科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制订常规无菌物品管理制度,细化环节工作流程,对常规无菌物品进行指导管理并持续质量控制.结果 常规无菌物品在科室储存管理问题减少,常规无菌物品管理质量提高(P<0.01).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与护理部、感染控制科共同参与管理,提高了常规无菌物品在科室储存环节的管理质量,保证了无菌物品使用时的安全性、有效性.
作者:王秀娟;刘晓燕;蒋萍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规范化培训,提高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对成年男性患者导尿操作的成功率.方法 选取2010年至2012年56名新入职护士为对照组,采用手术室传统培训方式.选取2013年至2015年58名新入职护士为观察组,采用规范化培训方案,通过收集临床资料,分析操作失败原因,有针对性地制订操作导尿教学方案,进行理论授课与操作培训.结果 规范化导尿培训后,手术室新入职护士理论和操作成绩均提高(P<0.01);男性导尿一次操作成功率提高(P<0.01);尿道损伤率降低(P<0.01).结论 对手术室新入职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能有效地提高新入职手术室护士对男性导尿临床操作成功率,进而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王筱君;熊岩;郝雪梅;李玮;胡小灵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微格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师培训中的实践与效果.方法 采用微格教学法对204名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师进行培训,包括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师的试讲及采用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正式授课等内容;培训结束后,比较前后教师角色压力、有效教学行为及教学技能.结果 微格教学实施后,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师角色压力水平降低、有效临床教学行为得分提高(P<0.01或P<0.05),临床教学技能明显提高(P<0.01).结论 微格教学能在短时间内有效降低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师的角色压力,提高其有效临床教学行为及教学技能,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师培训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赵书敏;郭小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学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心理干预小组,制订4个阶段训练计划并在患者入院至整个住院期间实施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护理训练方案;干预前及干预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运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组主观幸福感总分和自我效能总分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积极心理学为基础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
作者:万霞;陈明珠;姚孝娟;谈静;曹蓉;吴颖;孙海峰;陆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亲属肾移植供者术后安全感水平.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外科手术患者安全感问卷,对70例亲属肾移植供者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亲属肾移植供者安全感总分为(87.28±13.42)分,其中,得分低的条目是“我希望得到与医护人员交流的机会”,得分高的是“我对医生的操作技术放心”.不同特征亲属肾移植供者术后安全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亲属肾移植供体术后安全感总体处于比较安全水平,人际关系得分低,医护人员需重视与患者沟通交流,及时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以提高患者安全感.
作者:肖开芝;谷波;刘坤;谭其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目前在国内已广泛应用于新生儿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的治疗.正确的固定装置可以减少鼻梁正中和侧部的压力以及对鼻孔向上的牵拉力,减少对鼻部造成损伤,使鼻塞或鼻罩正确密封于鼻面部,从而保证有效正压通气.以往常用固定装置为短双鼻塞,只适用于第一代通气系统.呼吸机管道及通气短管向后的牵拉力较大,容易造成鼻部损伤、鼻孔变形或鼻塞脱出.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笔者改良设计了一种实用新型的N-CPAP固定帽,应用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自珍;何柳;董建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