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婷婷;曹梅娟
文章对沟通困难情境的定义进行阐述,从告知“坏消息”、与负性情绪患者沟通、护患冲突情境及其他常见情境4个方面综述了临床困难情境的识别,并提出其应对的策略,建议建立针对性沟通、困难情境培训体系、运用标准化沟通模式指导护患沟通、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关怀护士心理,以期为临床护士提高沟通能力、改善护患关系提供参考.
作者:王炎;许贵如;李丽;李映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降低农村社区卧床老年人院前压疮发生率的方法.方法 通过建立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对农村社区居民重点针对压疮高危老年人家属及照护者进行压疮预防护理的干预,比较建立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前后压疮高危老年人照护者的压疮知识掌握情况、社区老年人院前压疮发生情况及院前压疮发生的严重度.结果 建立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后,压疮高危老年人照护者的压疮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模式建立前(P<0.01);压疮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 建立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可提高照护者的压疮知识掌握情况及降低社区压疮高危老年人的院前压疮发生率.
作者:林俊;李怡;袁月环;赵月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持续质量改进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对患者肠道清洁度差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制订落实整改措施并定期反馈.结果 持续质量改进后,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度为97.03%,较改进前89.68%有明显提高(P<0.01),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P<0.01),小组成员综合能力提高(P <0.01或P<0.0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能有效提高结肠镜检查肠道清洁度,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
作者:王晓伟;贾康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ICU护士对ICU获得性衰弱的认知程度,为预防ICU获得性衰弱的发生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ICU获得性衰弱认知情况问卷,对南京市4所三级医院的227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对ICU获得性衰弱认知得分(19.12±5.93)分,认知正确率42.50%,其中ICU护士对ICU获得性衰弱的概念认知得分为(7.54±4.18)分,认知正确率31.42%;对ICU获得性衰弱治疗预防认知得分为(11.89±3.14)分,认知正确率56.62%.不同学历、职称、ICU工作年限、护理岗位的护士对ICU获得性衰弱的认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CU护士对ICU获得性衰弱的认知程度低,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降低ICU患者并发ICU获得性衰弱的风险程度.
作者:董大伟;冯波;段艳丽;黄红娟;周娟;楚姝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亲属肾移植供者术后安全感水平.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外科手术患者安全感问卷,对70例亲属肾移植供者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亲属肾移植供者安全感总分为(87.28±13.42)分,其中,得分低的条目是“我希望得到与医护人员交流的机会”,得分高的是“我对医生的操作技术放心”.不同特征亲属肾移植供者术后安全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亲属肾移植供体术后安全感总体处于比较安全水平,人际关系得分低,医护人员需重视与患者沟通交流,及时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以提高患者安全感.
作者:肖开芝;谷波;刘坤;谭其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脑卒中三级预防健康教育方案对患者健康知识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成立脑卒中三级预防健康教育工作小组,设计健康教育方案及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对脑卒中高危患者实施一级预防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发病患者实施二级预防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实施三级预防健康教育.结果 实施脑卒中三级预防健康教育后,提高了脑卒中高危患者及患者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知晓率(P<0.01),同时改善了患者的行为依从性(P<0.01).结论 脑卒中三级预防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增强行为依从性,达到了患者主动采取正确的行为方式,预防脑卒中的发病、致残、复发的目的.
作者:钟代曲;钱春荣;沈盈盈;曾昌琴;张庆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构建一套规范、实用、可行的手术室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为提升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岗位胜任力提供有效的保障措施.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小组讨论法拟订手术室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框架的项目、内容、方式与学时,通过Delphi法对咨询表进行论证、修订.结果 终形成职业素养、专业知识、专科技能和健康指导4个培训项目共38项培训内容的手术室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结论 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的专家积极系数和权威程度较高,意见相对集中,咨询结果可靠、有效.该大纲的建立为规范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岗位培训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管理依据.
作者:王帆;敬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士道德困境水平,为管理者改善护士道德困境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文版护士道德困境量表,对湖州市3所三级医院182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急诊科护士道德困境总均分为(2.03 ±1.15)分,不同急诊护龄、急诊岗位、学历与用工性质的急诊科护士道德困境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急诊科护士道德困境问题,通过提高急诊科护士的自我预防与应对能力,以降低其道德困境的发生.
作者:沈琰;卞斌芳;史建萍;沈凤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文章综述了职业倦怠的测量工具及国内外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状况,从工作压力、工作环境、个人发展及社会认同感4个方面阐述了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职业倦怠的对策,为缓解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提出建议.
作者:王维;潘习龙;刘俐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ICU护士实施分层管理对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 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ICU护士护理管理中,观察比较实施前后ICU护士操作和理论考核成绩、心理状态、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 层级护理管理实施后,ICU护士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得分均较实施前提高(P<0.01);抑郁评分低于实施前(P<0.01);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改善护士心理状态和护理质量,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有利于在护理管理方面推广应用.
作者:王砚丽;邢彩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团体心理规范化培训对改善新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180名新护士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180名新护士为实验组,采用团体心理规范化培训,包括6次课程,每次课程进行热身引导、开放互动、分享体验和成长评价共4个方面内容.结束后,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交往焦虑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评价两组培训效果.结果 培训后,实验组新护士积极应对方式、交往焦虑得分、领悟社会支持等明显改善(P<0.01或P<0.05).结论 团体心理培训能有效降低新护士社交焦虑水平,提高新护士领悟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水平.
作者:夏英华;张昊;马艳茹;王虹;甘建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Bobath握手和双桥运动翻身法为偏瘫患者翻身时对护理人力成本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梗死偏瘫Brunnstrom Ⅰ-Ⅱ期的患者2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观察组应用Bobath握手和双桥运动翻身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一人翻身法.结果 患者恢复独立自主翻身率、翻身时间、需要另一护士协助翻身人次、护理人力成本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Bobath握手和双桥运动翻身法可促进脑梗死Brunnstrom Ⅰ-Ⅱ期偏瘫患者主动参与,提高患者主观能动性,节省护理人力成本,方法容易掌握,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坚;肖淑宁;朱和坤;梁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儿科ICU护士对健康工作环境的评价,营造满足ICU护士需要的健康工作环境.方法 使用磁性基本要素量表Ⅱ对134名儿科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儿科ICU护士对健康工作环境评价较高,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影响儿科ICU护士对健康工作环境评价的因素.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给予低学历护士更多的培训机会以及给予中等年资儿科ICU护士更多的支持,关注健康工作环境的过程指标,营造满足儿科ICU护士需要的健康工作环境,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冯升;成磊;陆华;朱海英;任素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发挥消毒供应中心专业优势,规范常规无菌物品在科室的安全储存管理,提高无菌物品终末环节的管理质量.方法 调查常规无菌物品在科室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证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协同护理部、感染控制科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制订常规无菌物品管理制度,细化环节工作流程,对常规无菌物品进行指导管理并持续质量控制.结果 常规无菌物品在科室储存管理问题减少,常规无菌物品管理质量提高(P<0.01).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与护理部、感染控制科共同参与管理,提高了常规无菌物品在科室储存环节的管理质量,保证了无菌物品使用时的安全性、有效性.
作者:王秀娟;刘晓燕;蒋萍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学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心理干预小组,制订4个阶段训练计划并在患者入院至整个住院期间实施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护理训练方案;干预前及干预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运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组主观幸福感总分和自我效能总分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积极心理学为基础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
作者:万霞;陈明珠;姚孝娟;谈静;曹蓉;吴颖;孙海峰;陆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对门诊抑郁症患者实施家庭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北京市某精神专科医院门诊定期复诊的抑郁症患者20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指导的同时,观察组实施家庭干预2个月,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及服药依从性评定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家庭干预能改善门诊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和服药依从性.
作者:吴艳;许冬梅;李耀所;田红;李鑫;王珍宝;杨甫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士的心理韧性和人格特征对幸福感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五人格简式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420名精神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精神科护士幸福感得分(3.61 ±0.41)分,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中外倾性、宜人性和责任感呈正相关(P<0.01),与神经质呈负相关(P<0.01),与心理韧性呈正相关(P<0.01).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倾性、责任感和心理韧性是精神科护士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P<0.01).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重视精神科护士积极人格特征的塑造,采取相应措施增强护士的心理韧性,以提升其幸福感水平.
作者:赵晓艳;韩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结核病专科医院护士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为更好地开展营养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营养知识、态度、行为问卷对256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学历、工作年限护士营养知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护士营养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营养知识与态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 护士的营养知识掌握总体较差,态度较好,营养行为一般,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护士营养知识培训,并通过考核督导不断转变护士的负性态度,从而提高营养行为.
作者:陈蔚;李亚琴;罗卉;王龙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喘息性疾病患儿对居家雾化接受现状及差异性相关因素分析,为开展居家雾化吸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法调查医院呼吸科雾化中心和专科病房出院后需继续雾化治疗的喘息性疾病患儿家长388名.结果 按患儿家长是否愿意接受居家雾化分为接受组和拒绝组,其中接受组169人(43.56%)、拒绝组219人(56.44%).两组疾病诊断、来医院的单程时间、家长文化程度、喘息症状改善情况、家长依从性等方面有差异(P<0.01或P<0.05),家长文化程度越低、依从性越高的患儿家长较倾向于选择居家雾化.结论 患儿疾病诊断、家长文化程度、来医院的单程时间以及家长的依从性和个人的主观因素均对居家雾化的选择有影响.居家雾化的接受度不高,居家雾化吸入还需要护理人员不断提高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能力,指导患儿及其家长接受有效的治疗,同时需要患儿及其家属的配合,按预期实行雾化吸入治疗的规范化操作流程,提高患儿居家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提升患儿生活生存质量.
作者:李爱求;秦添;龚梅;陆群峰;范琴;祝玉新;陆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新护士角色转变培训项目的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美国、英国、日本3个国家新护士角色转变培训项目的应用经验,并基于国外新护士角色转变培训项目的经验对我国的新护士转变培训项目提出展望,旨在为我国新护士角色转变培训项目的发展及促进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提供借鉴.
作者:蔡婷婷;曹梅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