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门诊抑郁症患者实施家庭干预的效果分析

吴艳;许冬梅;李耀所;田红;李鑫;王珍宝;杨甫德

关键词:家庭干预, 门诊, 抑郁症
摘要:目的 评价对门诊抑郁症患者实施家庭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北京市某精神专科医院门诊定期复诊的抑郁症患者20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指导的同时,观察组实施家庭干预2个月,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及服药依从性评定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家庭干预能改善门诊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和服药依从性.
护理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文章综述了职业倦怠的测量工具及国内外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状况,从工作压力、工作环境、个人发展及社会认同感4个方面阐述了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职业倦怠的对策,为缓解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提出建议.

    作者:王维;潘习龙;刘俐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手术室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构建的研究

    目的 构建一套规范、实用、可行的手术室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为提升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岗位胜任力提供有效的保障措施.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小组讨论法拟订手术室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框架的项目、内容、方式与学时,通过Delphi法对咨询表进行论证、修订.结果 终形成职业素养、专业知识、专科技能和健康指导4个培训项目共38项培训内容的手术室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结论 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的专家积极系数和权威程度较高,意见相对集中,咨询结果可靠、有效.该大纲的建立为规范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岗位培训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管理依据.

    作者:王帆;敬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教师标准化病人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应急能力培养中的应用与效果

    目的 探讨教师标准化病人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应急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招募高年资护士经过培训考核后选定为教师标准化病人,根据培训需求和临床工作中典型应急事件编写教师标准化培训脚本,对新入职护士通过理论培训、情景实践、反馈与讨论、再实践与考核4个阶段培养应急能力.结果 新入职护士临床护理能力评价中“评判性思维能力”“病情观察评估能力”“应变处理能力”“护患沟通能力”4个维度和教学质量评价中“案例质量”“教学能力”“教学效果”3个维度中14个条目培训后得分均明显高于培训前(P<0.01或P<0.05).结论 教师标准化病人培训使护理培训临床化,显著提升新入职护士临床护理能力,提高规范化培训质量,缓解临床需求大与教学资源匮乏的不平衡,是一种适应临床培训需求且实用性、可行性强的临床培训方式.

    作者:陈桂兰;魏大琼;龙春花;姚礼春;易代碧;张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结核病医院临床护士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相关性研究

    目的 调查结核病专科医院护士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为更好地开展营养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营养知识、态度、行为问卷对256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学历、工作年限护士营养知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护士营养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营养知识与态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 护士的营养知识掌握总体较差,态度较好,营养行为一般,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护士营养知识培训,并通过考核督导不断转变护士的负性态度,从而提高营养行为.

    作者:陈蔚;李亚琴;罗卉;王龙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急诊科护士道德困境的现状调查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士道德困境水平,为管理者改善护士道德困境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文版护士道德困境量表,对湖州市3所三级医院182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急诊科护士道德困境总均分为(2.03 ±1.15)分,不同急诊护龄、急诊岗位、学历与用工性质的急诊科护士道德困境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急诊科护士道德困境问题,通过提高急诊科护士的自我预防与应对能力,以降低其道德困境的发生.

    作者:沈琰;卞斌芳;史建萍;沈凤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提高ICU护士心理状态和护理质量的实践效果

    目的 探讨ICU护士实施分层管理对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 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ICU护士护理管理中,观察比较实施前后ICU护士操作和理论考核成绩、心理状态、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 层级护理管理实施后,ICU护士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得分均较实施前提高(P<0.01);抑郁评分低于实施前(P<0.01);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改善护士心理状态和护理质量,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有利于在护理管理方面推广应用.

    作者:王砚丽;邢彩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临床科室常规无菌物品管理方法的改进与效果

    目的 发挥消毒供应中心专业优势,规范常规无菌物品在科室的安全储存管理,提高无菌物品终末环节的管理质量.方法 调查常规无菌物品在科室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证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协同护理部、感染控制科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制订常规无菌物品管理制度,细化环节工作流程,对常规无菌物品进行指导管理并持续质量控制.结果 常规无菌物品在科室储存管理问题减少,常规无菌物品管理质量提高(P<0.01).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与护理部、感染控制科共同参与管理,提高了常规无菌物品在科室储存环节的管理质量,保证了无菌物品使用时的安全性、有效性.

    作者:王秀娟;刘晓燕;蒋萍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团体心理规范化培训对改善新入职护士心理状况的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团体心理规范化培训对改善新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180名新护士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180名新护士为实验组,采用团体心理规范化培训,包括6次课程,每次课程进行热身引导、开放互动、分享体验和成长评价共4个方面内容.结束后,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交往焦虑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评价两组培训效果.结果 培训后,实验组新护士积极应对方式、交往焦虑得分、领悟社会支持等明显改善(P<0.01或P<0.05).结论 团体心理培训能有效降低新护士社交焦虑水平,提高新护士领悟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水平.

    作者:夏英华;张昊;马艳茹;王虹;甘建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国内外新护士角色转变培训项目的研究进展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新护士角色转变培训项目的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美国、英国、日本3个国家新护士角色转变培训项目的应用经验,并基于国外新护士角色转变培训项目的经验对我国的新护士转变培训项目提出展望,旨在为我国新护士角色转变培训项目的发展及促进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提供借鉴.

    作者:蔡婷婷;曹梅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调查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中文版对110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89.90±12.71)分;家属文化程度、居住地、职业以及患者住院天数、入院时GCS评分、是否患有慢性疾病是影响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主要因素.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提示应综合各方面的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干预措施来降低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从而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王月华;樊玉花;董彩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微格教学在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师培训中的实践与效果

    目的 评价微格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师培训中的实践与效果.方法 采用微格教学法对204名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师进行培训,包括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师的试讲及采用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正式授课等内容;培训结束后,比较前后教师角色压力、有效教学行为及教学技能.结果 微格教学实施后,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师角色压力水平降低、有效临床教学行为得分提高(P<0.01或P<0.05),临床教学技能明显提高(P<0.01).结论 微格教学能在短时间内有效降低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师的角色压力,提高其有效临床教学行为及教学技能,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师培训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赵书敏;郭小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对门诊抑郁症患者实施家庭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对门诊抑郁症患者实施家庭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北京市某精神专科医院门诊定期复诊的抑郁症患者20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指导的同时,观察组实施家庭干预2个月,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及服药依从性评定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家庭干预能改善门诊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和服药依从性.

    作者:吴艳;许冬梅;李耀所;田红;李鑫;王珍宝;杨甫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施与思考

    文章从建立组织体系和制度、招录规范化培训护士、选拨培训师资、制订培训内容、统筹轮转安排、开展考核评价6个方面总结了重庆市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情况,同时归纳了规范化培训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为推进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提供实践依据.

    作者:熊芳芳;肖明朝;赵庆华;韩涵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手术室新入职护士成年男性导尿规范化培训实践与效果

    目的 通过规范化培训,提高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对成年男性患者导尿操作的成功率.方法 选取2010年至2012年56名新入职护士为对照组,采用手术室传统培训方式.选取2013年至2015年58名新入职护士为观察组,采用规范化培训方案,通过收集临床资料,分析操作失败原因,有针对性地制订操作导尿教学方案,进行理论授课与操作培训.结果 规范化导尿培训后,手术室新入职护士理论和操作成绩均提高(P<0.01);男性导尿一次操作成功率提高(P<0.01);尿道损伤率降低(P<0.01).结论 对手术室新入职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能有效地提高新入职手术室护士对男性导尿临床操作成功率,进而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王筱君;熊岩;郝雪梅;李玮;胡小灵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患者结肠镜检查肠道清洁度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持续质量改进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对患者肠道清洁度差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制订落实整改措施并定期反馈.结果 持续质量改进后,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度为97.03%,较改进前89.68%有明显提高(P<0.01),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P<0.01),小组成员综合能力提高(P <0.01或P<0.0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能有效提高结肠镜检查肠道清洁度,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

    作者:王晓伟;贾康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心理授权在临床护士组织氛围与护士创新行为间的中介效应

    目的 探讨心理授权在临床护士组织氛围与护士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心理授权量表、护理组织氛围量表、创新行为量表对3所三级甲等医院1 2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的心理授权与组织氛围及创新行为呈正相关(P<0.01);组织氛围与创新行为呈正相关(P<0.01);组织氛围对创新行为的解释变异量为1.2%,心理授权对创新行为的解释变异量为1.5%.组织氛围对创新行为直接效应为0.34,间接效应为0.04,总效应为0.38.结论 组织氛围与心理授权对护士创新行为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心理授权在组织氛围与创新行为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

    作者:李亚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精神科护士心理韧性和人格特征对幸福感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士的心理韧性和人格特征对幸福感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五人格简式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420名精神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精神科护士幸福感得分(3.61 ±0.41)分,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中外倾性、宜人性和责任感呈正相关(P<0.01),与神经质呈负相关(P<0.01),与心理韧性呈正相关(P<0.01).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倾性、责任感和心理韧性是精神科护士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P<0.01).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重视精神科护士积极人格特征的塑造,采取相应措施增强护士的心理韧性,以提升其幸福感水平.

    作者:赵晓艳;韩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在农村社区老年人院前压疮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降低农村社区卧床老年人院前压疮发生率的方法.方法 通过建立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对农村社区居民重点针对压疮高危老年人家属及照护者进行压疮预防护理的干预,比较建立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前后压疮高危老年人照护者的压疮知识掌握情况、社区老年人院前压疮发生情况及院前压疮发生的严重度.结果 建立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后,压疮高危老年人照护者的压疮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模式建立前(P<0.01);压疮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 建立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可提高照护者的压疮知识掌握情况及降低社区压疮高危老年人的院前压疮发生率.

    作者:林俊;李怡;袁月环;赵月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儿科ICU护士对健康工作环境评价的调查

    目的 调查儿科ICU护士对健康工作环境的评价,营造满足ICU护士需要的健康工作环境.方法 使用磁性基本要素量表Ⅱ对134名儿科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儿科ICU护士对健康工作环境评价较高,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影响儿科ICU护士对健康工作环境评价的因素.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给予低学历护士更多的培训机会以及给予中等年资儿科ICU护士更多的支持,关注健康工作环境的过程指标,营造满足儿科ICU护士需要的健康工作环境,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冯升;成磊;陆华;朱海英;任素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临床护患沟通困难情境的识别与应对

    文章对沟通困难情境的定义进行阐述,从告知“坏消息”、与负性情绪患者沟通、护患冲突情境及其他常见情境4个方面综述了临床困难情境的识别,并提出其应对的策略,建议建立针对性沟通、困难情境培训体系、运用标准化沟通模式指导护患沟通、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关怀护士心理,以期为临床护士提高沟通能力、改善护患关系提供参考.

    作者:王炎;许贵如;李丽;李映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护理管理杂志

护理管理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