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钦桥;吕新生;邱氟;范立侨;詹勇强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脑病可能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例患者并发了肝移植术后脑病,发生率为11.8%(6/51),均发生在术后一月内.经应用镇静剂、多巴胺受体阻断剂(氟哌啶醇)治疗,6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肝移植术后脑病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术前、术后的代谢紊乱,术中的血液动力学的异常,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可能是肝移植术后脑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应用镇静剂、多巴胺受体阻断剂治疗肝移植术后脑病效果良好.
作者:张传永;王正昕;付宏;张建军;丁国善;赵忠新;付志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为探讨术中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胰腺肿块的诊断价值.笔者对48例胰腺肿块术中直视下行细针穿刺涂片观察,通过与术后病理诊断作对比进一步确诊.结果示术中细胞学检查总准确率为95.8%,阳性准确率为95%,阴性准确率为80%.提示术中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快速实用,安全可靠,在胰腺肿瘤诊断上是很有价值的.
作者:张奕文;梁健;易聪恒;杨伟雄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机理.方法比较假手术组(S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和LMWH治疗组(H组)各组死亡率、血清淀粉酶、IL-6、胰腺组织MF-κB活性和p65mRNA表达程度.结果H组死亡率、血清淀粉酶和IL-6明显低于SAP组(P<0.001).H组胰腺组织NF-κB活性和p65mRNA表达程度明显弱于SAP组.结论 LMWH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从而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SAP的程度.
作者:范钦桥;吕新生;邱氟;范立侨;詹勇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高温处理后大鼠肝中不同时段的表达.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A组(对照组)和B组(高温组,42℃,20min).A组分别在麻醉后4,8,20,36,72 h取肝脏组织;B组置于自行设计的加热装置分别热处理后4,8,24,36,72 h取肝脏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方法检测A,B两组不同时段HSP70表达,并对比其差异.结果高温处理组各时段HSP70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8~24 h达高峰(P<0.01).高温处理后HSP70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温可诱导HSP70在大鼠肝中的高表达,处理后不同时段表达的量不同.
作者:何建宏;李玉民;巩爱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诊断及采取局切除的可行性及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近9年来行局部切除治疗的12例十二指肠乳头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00%以黄疸为主要症状,常伴有上腹隐痛不适.术前十二指肠镜活检对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阳性诊断符合率为75.0%.全无手术死亡.83.3%的病例获随访1~5年,良性肿瘤5例术后均恢复原工作,T1期高分化腺癌4例术后存活至今,分别达62,31,84,36个月.结论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对于良性乳头肿瘤及T1期高分化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合理术式的选择,但术中严格要求完整切除,边缘无瘤残留.
作者:李明杰;郑英键;何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患者女,45岁.因发现左乳肿块1个月,疼痛伴大片皮肤红肿20d入院.26岁结婚,孕1产1,末次哺乳至今18年.否认既往结核病史.专科检查:左乳腺略增大,皮肤紧绷,大片发红,呈橘皮样改变;乳头内陷,表面结节感.左外上象限有一7 cm×8 cm肿块,质硬,边界不清,与皮肤及胸肌粘连紧密,固定.
作者:施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阶段性营养支持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作用.方法将4年间收治的10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全胃肠外营养组(TPN组,50例)及阶段性营养支持组(SN组,50例),比较并分析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SN组总并发症率、导管并发症、二重感染、肝功能损害、腹腔感染发生率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TPN组(P<0.05);SN组恢复经口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TPN组(P<0.05).结论阶段性营养支持可以改善SAP患者的营养状况,且具有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等优点,是治疗SAP理想的营养支持方式.
作者:孙备;许军;周尊强;刘昶;高越;姜洪池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患者女,67岁.主诉剑突下疼痛不适.5个月入院.6年前曾行胆囊切除术及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体查:体温36℃.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及剑突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肝脾不大,肠鸣音存在.B超示胆总管宽约31 mm,左右肝管扩张,肝内外胆管多个结石光团.入院诊断:肝内外胆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见左右肝管充满结石,用取石钳逐一取出,共取出结石30余枚,大直径3 cm.
作者:安东均;马富平;王超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为探讨癌蛋白 p21 ras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关系,笔者采用p21 ras的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分别检测石蜡包埋的37例胰腺癌、17例胰腺癌远处淋巴结转移组织、5例正常胰腺组织共59例标本中的p21 ras蛋白表达情况,所有被检标本均经病理诊断证实.结果:胰腺癌中,p21 ras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率为78.38%(29/37);胰腺癌远处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7.06%(8/17);正常胰腺中未发现该蛋白表达.胰腺癌患并年龄、性别、症状、肿块大小、肿瘤部位、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各因素之间p21 ras蛋白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21 ras蛋白是了解胰腺癌中K-ras基因改变的非常敏感、特异的方法.该蛋白的检测有助于胰腺癌诊断.
作者:张瑞奎;窦科峰;李开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为探索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mRNA在轻、重型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及正常人白细胞中表达的差异程度,笔者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法检测10例轻型胰腺炎患者及8例重型胰腺炎患者和1 0例正常人白细胞TREM-1 mRNA的表达.结果示轻、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和正常人TREM-1mRNA的表达分别为0.7714±0.2744,1.0918±0.3313和0.45 87±0.1749,各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显示急性胰腺炎患者白细胞TREM-1表达明显增加,且与急性胰腺炎的严重性明显相关,提示TREM-1在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大禹;夏睿娟;刘正人;秦仁义;裘法祖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为探讨胆石症诱发胰腺炎解剖特征,结石大小与胰腺炎发病原因.笔者应用影像学检查,血、尿淀粉酶等检查,以明确和鉴别胰腺炎性质.120例中,非手术治疗84例,其中76例治愈,4例好转,4例死亡;急诊手术28例,均取得成功,无手术并发症.提示胆源性胰腺炎一旦确诊,对病情较重者采取积极手术治疗,病情稳定,年老体弱者且反复多次发作者,采取限期手术.
作者:王爱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胆源性胰腺炎中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在决定胆道探查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2年间两阶段胆源性胰腺炎行胆道探查的病例资料:1995~1999年46例无MRCP检查,术前B超提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及胆管扩张;2000~2002年30例术前经MRCP检查提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及胆管扩张或胆总管下段狭窄.结果第一阶段术中探查及术后T管造影显示无结石,无胆总管下段梗阻或十二指肠乳头狭窄28例(60.9%);第二阶段术中探查及术后T管造影显示无结石,无胆总管下段梗阻或十二指肠乳头狭窄7例(23.3%).第二阶段经MRCP指导的胆道探查阴性率较第一阶段明显为低(P<0.05).结论胆源性胰腺炎应严格掌握胆道探查指征,术前MRCP检查可显著降低术中胆总管探查阴性率,MRCP有助于判断胆源性胰腺炎是否需行胆道探查.
作者:夏金堂;徐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SAP发病中的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n=20)和正常对照组(NC,n=20).术后12h两组各处死10只大鼠,检测腹水量,血清淀粉酶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血浆TXB2和6-keto-PGF1α浓度及胰腺组织中COX-2的表达,光镜观察胰腺的病理变化,并进行评分.两组其余10只大鼠观察24h及72 h存活率.结果SAP组12h大鼠胰腺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为强阳性,而NC组中无COX-2的表达.血清淀粉酶活性、TNF-α浓度,血浆TXB2和6-keto-PGF1α浓度均显著高于NC组(P<0.01),SAP组腹水量生成显著增加(P<0.01).光镜病理评分显示,SAP水肿、炎症、出血和坏死评分均较NC组有明显升高(P<0.05).SAP组大鼠24h死亡率为100%,NC组死亡率24 h为0,48 h为10.0%.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时有COX-2的高表达和前列腺素(PGs)升高,提示COX-2可能通过促进PGs升高而在SAP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善正;李宜雄;吕新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为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急性胰腺炎(AP)分型、预后及凝血功能关系.笔者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AP患者血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指数(INR)值.结果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急性胰腺炎分型、死亡率及MODS发病率相关(P<0.01);SIRS阳性和阴性组,PT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PTT,FIB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监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冉承茂;易小雷;易文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诊治和提高其疗效.方法对镇平县公疗医院收治的40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采用不同形式的治疗方法:10例行单纯穿孔修补术;21例行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其中6例于术后3周行腹腔淋巴结清扫术),5例行胃癌根治术,2例行胃造瘘或空肠营养性造瘘术,1例行单纯腹腔引流、灌洗术,1例非手术治疗.结果本组死亡4例.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6.1%(31/36)、55.6%(20/36)、36.1%(1 5/36).分期手术疗效佳.结论早期诊断,采取手术切除加综合治疗是治疗胃癌穿孔患者的佳方案,可改善其预后.
作者:郭辉;郇金亮;王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对4例胰腺囊实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4例均为女性,年龄14~24(平均19)岁;临床表现以腹部肿块为主.病理组织学示瘤细胞大小形态一致,圆形椭圆形,核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少见;以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轴心呈假乳头排列为特征.免疫组化示4例瘤细胞弥漫性a1-AT(+),vimentin(+);2例局灶NSE(+);4例局灶ER(+),PR(+);4例CgA(-),Syn(-).提示胰腺囊实性肿瘤多发生于青年女性,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治愈率高.
作者:孙兆田;陈延平;鲍冬梅;王鹏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笔者对1994~2000年收治的12例伴精神症状的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示12例患者起初均误诊为精神病人,发病至确诊时间3~36个月,手术切除率91.7%(11/12),3年复发率16.7%(2/12),均经病理证实为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术后3年生存率83.3%(10/12).提示对于有低血糖症状的患者,特别伴有神经系统症状的,要考虑本病.B超、CT、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有较高的定位率,治疗以手术为主.
作者:岳勇;王美顺;吕玉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近年,与胰腺癌相关的新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不断被克隆和发现,为胰腺癌的发病机制的探讨、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许多新的靶点.基于此,笔者就胰腺癌的分子发生机制、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东星;周卫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乳糜腹水在临床少见,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先天性淋巴管异常、外伤等影响淋巴液正常回流的各种病变.依据穿刺腹水液的理化分析作出诊断并不困难,但要明确病因有时很不容易.除针对原发病外,治疗以饮食调理和手术为主.
作者:杜锡林;马庆久;高德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将生长抑素二型受体(somatostatin receptor type 2,SST 2)基因转染至胰腺癌细胞株PC-3细胞,探索奥曲肽对阳性表达SST 2的PC-3细胞凋亡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Liposome)将SST 2基因转染至PC-3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转染效果.MTT比色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梯度奥曲肽对PC-3细胞转染SST 2基因前后凋亡的影响.结果胰腺癌细胞转染SST 2后,不同浓度奥曲肽(0.2,0.4,0.8μg/ml)杀伤已转染SST 2的PC-3细胞的能力较杀伤未转染SST 2的PC-3细胞的能力均有明显增强(均P<0.05).结论生长抑素用于治疗PC-3细胞效果不佳可能与SST 2下调有关,转染SST 2后可增加奥曲肽对PC-3细胞的杀伤能力,这为临床利用SST 2基因转染加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胰腺癌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刘正人;吴高松;杜志勇;王大禹;秦仁义;裘法祖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