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跨理论模型在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徐向静;梅泉;郭建平;杨娟

关键词:跨理论模型, 糖尿病, 心力衰竭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214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08例采用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实验组10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跨理论模型护理干预,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心功能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心功能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血糖,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护理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在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在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方法 将201例病情稳定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1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包括知识指导、康复训练、随访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出院后进行不定期随访.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和自我护理行为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和自我护理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有利于增强COPD患者肺康复依从性,改善其肺功能和自我护理行为,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席明霞;覃琴;卿利敏;唐朝;骆咏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跨理论模型在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214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08例采用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实验组10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跨理论模型护理干预,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心功能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心功能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血糖,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徐向静;梅泉;郭建平;杨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急诊科护士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调查急诊科护士心理资本和职业倦怠的现状,探讨急诊科护士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 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及桂林市1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20名急诊科护士,采用心理资本问卷和护士职业倦怠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急诊科护士心理资本得分低于常模(P<0.0l);职业倦怠得分处于中等水平;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P<0.05),护士心理资本越高,其职业倦怠感越低.结论 护理管理者可通过提高护士心理资本的方法,降低其职业倦怠感,以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

    作者:李赛梅;蒋维连;戴玉琴;周育丽;杨西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社区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 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构建社区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在文献回顾和半结构式访谈的基础上初步拟定社区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框架,采用Delphi法,对选取的18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结果 社区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社区护理实践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发展能力、法律与伦理实践能力6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和58个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社区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社区护士的评价提供客观、可量化的依据.

    作者:楼艳;马小琴;宋亚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在患者PICC院外自我维护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对肿瘤患者进行院外PICC导管自我维护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分为实验组102例,对照组100例.实验组以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进行PICC维护指导,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给予PICC维护指导.结果 实验组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运用于肿瘤患者的PICC导管自我维护指导可降低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松峰;英静静;刘志明;邓牡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国际母婴友好行动的发展过程及对我国的启示

    文章通过描述国际母婴友好行动的发展历程,简述了其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并且提出了在我国进行母婴友好行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我国推行母婴友好行动提供了建议和理论基础.

    作者:朱秀;陆虹;庞汝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应用Delphi法构建三级甲等医院科室分类模型护理指标体系的研究

    目的 建立三级甲等医院科室分类模型的护理指标,为合理优化配备护理人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法、小组讨论法拟定科室分类模型框架中的护理活动项目,通过Delphi专家函询法对20位专家进行函询,确定指标体系结构内容及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结果 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形成含有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65个三级指标的三级甲等医院科室分类模型护理指标体系.结论 专家意见一致性好,形成的三级甲等医院科室分类模型护理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为下一步分类模型的构建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作者:朱玲玲;韩瑜姣;毕越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降低危重症早产儿眼部感染的方法与效果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危重症早产儿眼部感染率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活动主题,并进行现状调研,分析引起危重症早产儿眼部感染的主要原因,制订并落实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危重症早产儿的眼部感染率下降(P<0.01).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降低危重症早产儿的眼部感染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徐助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健康教育路径在学龄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学龄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制订健康教育路径,进行人员培训,调查健康教育需求,并根据健康教育路径表实施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焦虑水平降低,健康教育达标率提高(P<0.01).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可降低患儿的焦虑水平,提高患儿的健康教育达标率,保证临床治疗和护理的顺利进行.

    作者:谢安慰;钮美娥;阐玉英;陈奕;汪茜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医护理方案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标准化中医护理方案对高危人群压疮发生率的影响,以期为高危患者提供标准化与个性化兼顾的护理方案.方法 将19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标准化中医护理方案,以患者发生压疮、出院、死亡、Waterlow评分<15分或达到10 d观察期为研究终点,比较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2.02%,低于对照组患者的8.25% (P <0.05).结论 标准化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可以进一步减少压疮的发生.

    作者:石福霞;张素秋;程宁;张乃丽;张立宏;陶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高校-社区合作健康教育方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校-社区合作健康教育方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220例乳腺癌术后即将出院的患者进行分组.双日为对照组只接受出院后常规健康教育.单日为干预组接受出院后常规健康教育的同时,接受高校-社区合作健康教育.两组在出院前1d,及出院后3个月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量表进行测试.同时由骨科医师采用量角器测定患者肩关节屈、肩关节后伸、肩关节外展、肩内收的活动度.结果 出院后3个月干预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后3个月干预组肩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应用高校-社区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对于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曹仲茹;王梅;李玉婷;李惠艳;汪浩;项东阳;解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西安市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调查西安市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的科研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对74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科研能力总分为(27.54 ±22.16)分;77.16%的护士科研能力处于低水平,仅2.57%的护士科研能力处于高水平;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论文书写技能、科研基础知识、统计学知识、软件操作技能.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学历及职务(P<0.01或P<0.05).结论 西安市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科研能力总体水平偏低.应尽快完善护理科研管理工作,实施针对性护理科研培训,提升临床护士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作者:李晓艳;周晓玲;赵书敏;李洁琼;车文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居家临终癌症患者照顾者疲劳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调查居家临终癌症患者照顾者疲劳感,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疲劳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16例居家临终癌症患者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 居家临终癌症患者照顾者的疲劳总分为(8.74±3.44)分,83.62%的照顾者处于中、重度疲劳,且以躯体疲劳为主.积极应对、消极应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照顾时间、协助照顾人数是照顾者疲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居家临终癌症患者照顾者疲劳感发生率高,医护人员应针对照顾者疲劳的影响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以减轻居家临终癌症患者照顾者疲劳感,提高其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作者:杨芷;姜喆;王文慧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临床护理开展品管圈活动的问题与建议

    通过总结开展护理品管圈活动易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其问题的建议.连续不断的推行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的工作方法,设定目标,制订对策并实施和进行效果评价,从而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品管圈管理活动应用于护理工作,使护理管理实现由以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转变,使护士由被动变主动,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一种有效实用工具,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本卿;董盼;杨树新;吕秋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的认知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病人安全文化问卷、心理授权量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北京市5所医院共51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的病人安全文化认知得分为(3.94±0.60)分.心理授权、工作压力是病人安全文化的影响因素.结论 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的认知偏正向,护士感受的心理授权越大,工作压力越小,病人安全文化就越好.

    作者:田琦巍;田琦波;李香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援建西藏武警某医院血液透析护理的做法与体会

    目的 探讨援建西藏武警某医院血液透析护理的做法.方法 通过组建血液透析护理队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行血液透析规范化培训,结合藏区的实际情况,普及肾脏疾病相关知识,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完成了血液透析室的组建,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收治患者23例,完成523例次血液透析,现3名护士已经能够胜任血液透析室的护理工作,未发生一例护理重大差错事故,无血液透析相关不良事件,内瘘穿刺成功率100.00%.结论 护理援建血液透析有利于提高援助医院的护理专业地位、规范受援医院的血液透析护理技术操作、提高藏区群众的疾病知晓率,对对口援建工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王冬梅;宫静萍;张建荣;高艳红;王海莉;曲尼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三维管理模式对胃肠镜室操作人员消毒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三维管理模式对胃肠镜室操作人员消毒依从性的实施效果.方法 应用思考模式、沟通模式、行动模式(三维管理模式)对胃肠镜室操作人员消毒依从性进行持续质量改进,观察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 实施三维管理模式后,操作人员对消毒认知能力、消毒工作依从性和消毒合格率提高(P<0.0l或P<0.05).结论 应用三维管理模式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胃肠镜室操作人员的消毒依从性.

    作者:李会灵;任权;黄涛;聂玲;李国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同排班模式下护理质量和护患满意度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排班模式对护理质量和护患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2012年11月对传统排班法(ANP排班模式)进行改进,实施APN排班模式,即A班工作时间为8:00~16:00,P班为16:00~23:00,N班为23:00~8:00,上班顺序为P班→N班,A班相对固定,1个月轮换一次,并且N班除护士长外,所有护士参与N班轮转.比较我科实施ANP排班模式和APN排班模式后6个月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改进排班方式后,护理质量、患者和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提高(P<0.01或P<0.05).结论 采用APN排班模式能够为患者提供连续、优质的护理,提高患者和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效改善科室的护理质量.

    作者:王莉慧;刘梅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血液透析室护士心理韧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血液透析室护士心理韧性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增强血液透析室护士心理韧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心理韧性量表对120名血液透析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血液透析室护士心理韧性总体水平较高,学历、从事血液透析年限和职称是其影响因素.结论 针对血液透析室护士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护士的心理韧性从而提高其工作能力.

    作者:杨帆;张静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PDCA循环在预防肿瘤患者自杀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将PDCA循环应用于预防肿瘤患者自杀的管理中,以提高医护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减少或避免肿瘤患者自杀事件的发生.方法 对肿瘤患者自杀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制订相应措施、对执行措施进行检查,持续改进,以提前干预、预防为主.结果 运用PDCA循环管理后医护人员对肿瘤患者自杀相关知识的知晓度提高(P<0.01);肿瘤患者自杀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运用PDCA循环管理可以提高医护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对自杀高危人群采取防范措施,有效减少自杀事件发生.

    作者:常万琪;罗灏;戴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护理管理杂志

护理管理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