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助亚
文章归纳了国内外有关临床护士组织公平感的相关研究,分析了临床护士组织公平感现状、临床护士组织公平感的影响因素,其中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因素、管理因素和其他结果变量因素.在此基础上综述了降低临床护士组织公平感低的对策,提出国内关于护士的组织公平感和工作绩效的研究尚少,未来还需要有更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
作者:林晓鸿;滕沙;尚雅彬;刘红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血液透析室护士心理韧性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增强血液透析室护士心理韧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心理韧性量表对120名血液透析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血液透析室护士心理韧性总体水平较高,学历、从事血液透析年限和职称是其影响因素.结论 针对血液透析室护士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护士的心理韧性从而提高其工作能力.
作者:杨帆;张静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儿肠内营养误吸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临床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误吸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儿60例进行病情观察,收集年龄、性别、体位、意识、喂养因素、治疗因素等资料,采集气管分泌物,进行胃蛋白酶检测.结果 共采集60例患儿312例次支气管分泌物标本,其中发生误吸27例(占45.00%).性别、采集时间、胃残留量、插管方式及插管深度是机械通气患儿肠内营养误吸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机械通气患儿肠内营养时误吸发生率高,应特别注意患儿夜间误吸发生情况,检测气管插管深度及胃残留量,以降低误吸发生率.
作者:段颖杰;肖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通过总结开展护理品管圈活动易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其问题的建议.连续不断的推行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的工作方法,设定目标,制订对策并实施和进行效果评价,从而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品管圈管理活动应用于护理工作,使护理管理实现由以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转变,使护士由被动变主动,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一种有效实用工具,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本卿;董盼;杨树新;吕秋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三维管理模式对胃肠镜室操作人员消毒依从性的实施效果.方法 应用思考模式、沟通模式、行动模式(三维管理模式)对胃肠镜室操作人员消毒依从性进行持续质量改进,观察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 实施三维管理模式后,操作人员对消毒认知能力、消毒工作依从性和消毒合格率提高(P<0.0l或P<0.05).结论 应用三维管理模式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胃肠镜室操作人员的消毒依从性.
作者:李会灵;任权;黄涛;聂玲;李国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西安市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的科研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对74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科研能力总分为(27.54 ±22.16)分;77.16%的护士科研能力处于低水平,仅2.57%的护士科研能力处于高水平;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论文书写技能、科研基础知识、统计学知识、软件操作技能.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学历及职务(P<0.01或P<0.05).结论 西安市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科研能力总体水平偏低.应尽快完善护理科研管理工作,实施针对性护理科研培训,提升临床护士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作者:李晓艳;周晓玲;赵书敏;李洁琼;车文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危重症早产儿眼部感染率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活动主题,并进行现状调研,分析引起危重症早产儿眼部感染的主要原因,制订并落实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危重症早产儿的眼部感染率下降(P<0.01).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降低危重症早产儿的眼部感染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徐助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标准化中医护理方案对高危人群压疮发生率的影响,以期为高危患者提供标准化与个性化兼顾的护理方案.方法 将19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标准化中医护理方案,以患者发生压疮、出院、死亡、Waterlow评分<15分或达到10 d观察期为研究终点,比较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2.02%,低于对照组患者的8.25% (P <0.05).结论 标准化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可以进一步减少压疮的发生.
作者:石福霞;张素秋;程宁;张乃丽;张立宏;陶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心理契约式产前教育促进自然分娩率的效果.方法 将168名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前教育,观察组通过激发孕妇对分娩知识的渴望,建立共同的心理契约目标,发挥心理契约的作用,实现共同心理契约目标.结果 观察组孕妇对自然分娩的认识、产前教育后依从性和自然分娩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心理契约式产前教育可提高自然分娩率,具有良好的临产应用价值.
作者:穆欣;宫萍;郑晓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应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中的数字法评估注意缺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科ICU、普通外科ICU、心脏科CCU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74例,分别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中的图片册A和数字法对患者的注意缺损情况进行检查.结果 数字法与图片册A的一致性系数(Kappa值)为0.907.以图片册A评估结果为标准,数字法评估注意缺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0%和94.20%.结论 数字法与图片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ICU意识模糊评估法中应用数字法评估注意缺损适用于我国ICU患者.
作者:孙然;庞晓燕;丁舒;岳鹏;吴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文章通过描述国际母婴友好行动的发展历程,简述了其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并且提出了在我国进行母婴友好行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我国推行母婴友好行动提供了建议和理论基础.
作者:朱秀;陆虹;庞汝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建立标准化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实施流程,提高患儿喂养耐受以及改善营养不良.方法 采用Delphi法对16名专家进行两轮问卷咨询建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流程.结果 专家权威系数为0.90,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以及协调程度均较高;后形成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以及20个二级指标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流程.结论 两轮的专家咨询结果可靠,专家一致性好,为临床针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提供了科学、系统的依据.
作者:罗雯懿;何萍萍;韩萍;唐妍;薛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排班模式对护理质量和护患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2012年11月对传统排班法(ANP排班模式)进行改进,实施APN排班模式,即A班工作时间为8:00~16:00,P班为16:00~23:00,N班为23:00~8:00,上班顺序为P班→N班,A班相对固定,1个月轮换一次,并且N班除护士长外,所有护士参与N班轮转.比较我科实施ANP排班模式和APN排班模式后6个月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改进排班方式后,护理质量、患者和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提高(P<0.01或P<0.05).结论 采用APN排班模式能够为患者提供连续、优质的护理,提高患者和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效改善科室的护理质量.
作者:王莉慧;刘梅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21世纪临床输血已经进入成分输血时代,机采血小板的应用得到了临床医学的广泛认同.但在机采血小板过程中,如何安全有效节省献血后按压止血的时间,避免因更换手指按压带给献血员麻烦及按压失败导致出血,造成献血员心理负面影响等.我科于2013年1月应用采血护士手指按压献血员手指的同时按压创可贴的方法,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王勤;陈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病人安全文化问卷、心理授权量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北京市5所医院共51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的病人安全文化认知得分为(3.94±0.60)分.心理授权、工作压力是病人安全文化的影响因素.结论 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的认知偏正向,护士感受的心理授权越大,工作压力越小,病人安全文化就越好.
作者:田琦巍;田琦波;李香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援建西藏武警某医院血液透析护理的做法.方法 通过组建血液透析护理队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行血液透析规范化培训,结合藏区的实际情况,普及肾脏疾病相关知识,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完成了血液透析室的组建,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收治患者23例,完成523例次血液透析,现3名护士已经能够胜任血液透析室的护理工作,未发生一例护理重大差错事故,无血液透析相关不良事件,内瘘穿刺成功率100.00%.结论 护理援建血液透析有利于提高援助医院的护理专业地位、规范受援医院的血液透析护理技术操作、提高藏区群众的疾病知晓率,对对口援建工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王冬梅;宫静萍;张建荣;高艳红;王海莉;曲尼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将PDCA循环应用于预防肿瘤患者自杀的管理中,以提高医护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减少或避免肿瘤患者自杀事件的发生.方法 对肿瘤患者自杀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制订相应措施、对执行措施进行检查,持续改进,以提前干预、预防为主.结果 运用PDCA循环管理后医护人员对肿瘤患者自杀相关知识的知晓度提高(P<0.01);肿瘤患者自杀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运用PDCA循环管理可以提高医护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对自杀高危人群采取防范措施,有效减少自杀事件发生.
作者:常万琪;罗灏;戴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个体化分阶段心理干预在脊髓损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对30例脊髓损伤患者从入院至术前、手术至术后1周、术后第2周至出院3个阶段分别给予个体化分阶段心理干预.入院后进行心理诊断,手术前开导患者,手术后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自我激励,康复期帮助建立功能性家庭关系、指导发展自我管理技能等.结果 降低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P<0.01或P<0.05).结论 个体化分阶段心理干预充分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激发患者的内在潜能,降低焦虑抑郁水平,改善睡眠质量,达到认知-情感-行为的和谐.
作者:傅燕辉;张维珍;蒋伟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学龄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制订健康教育路径,进行人员培训,调查健康教育需求,并根据健康教育路径表实施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焦虑水平降低,健康教育达标率提高(P<0.01).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可降低患儿的焦虑水平,提高患儿的健康教育达标率,保证临床治疗和护理的顺利进行.
作者:谢安慰;钮美娥;阐玉英;陈奕;汪茜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居家临终癌症患者照顾者疲劳感,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疲劳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16例居家临终癌症患者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 居家临终癌症患者照顾者的疲劳总分为(8.74±3.44)分,83.62%的照顾者处于中、重度疲劳,且以躯体疲劳为主.积极应对、消极应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照顾时间、协助照顾人数是照顾者疲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居家临终癌症患者照顾者疲劳感发生率高,医护人员应针对照顾者疲劳的影响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以减轻居家临终癌症患者照顾者疲劳感,提高其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作者:杨芷;姜喆;王文慧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