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继飞;何强;刘振利;陈庆胜
目的 通过将修订后的MNA量表及MNA-SF量表应用于中国老年肺癌手术患者人群中,了解中国老年肺癌手术患者的营养状况并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利用修订后的MNA量表对103例新入院的老年肺癌需手术的病人进行营养评估,同时收集病人的基本情况、人体测量指标、生化指标、术后并发症等相关资料.结果 根据MNA修订界值后的评分标准,所调查103例(男:n=66;女:n=37)住院老年肺癌手术患者营养不良的患病率为12.6% (13/103),潜在营养不良为31.1% (32/103),营养正常为56.3% (58/103);MNA平均得分(23.6±3.7);MNA-SF平均得分(11.5±2.4),MNA与BMI、上臂肌围、腓肠肌围和Hb存在正相关(P<0.05);MNA-SF与年龄存在负相关(P<0.05),与BMI、上臂肌围、腓肠肌围和MNA总分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 修订界值后的MNA量表适合对中国老年肺癌手术病人的营养状况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老年肺癌手术病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
作者:张雷;王辰;沙永生;孔轻轻;武景莲;张璘洁;王长利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和适应证.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2月,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57例.均为Neer分型Ⅲ、Ⅳ部分闭合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围手术期予有效抗骨质疏松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5( 12 ~30.6)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均获解剖或接近解剖复位.所有病例无术后感染、神经血管损伤、骨不连等并发症.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1.5(8~15)周.按照Neer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30例,良18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84.2%.术后6个月出现关节粘连、疼痛2例,加强锻炼后恢复可,余患者疗效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为3.5%.结论 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应成为内固定治疗此类骨折的首选方法.
作者:廖春来;周敏;梁伟炯;谢逸波;刘发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proximal humerus internal locking system,PHILOS)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PHILOS内固定治疗30例老年(>60岁)肱骨近端骨折,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效果.30例患者中,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6例,三部分骨折14例,四部分骨折10例;合并肩关节前脱位3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6例.结果 本组30例均获随访,平均时间9.5(6~18)个月.患者于术后12个月后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6个月时CMS,二部分骨折的优良率为100% (6/6);三部分骨折的优良率为85.7% (12/14),可为14.3%(2/14);四部分骨折的优良率为60% (6/10),可为30%( 3/10),差为10% (1/10).总优良率为80% (24/30).结论 PHILOS内固定接骨板具有个体化强、血运破坏少、固定牢靠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新方法.
作者:赵钦福;李云;王泽麟;朱兰高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分析行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的30例患者,包括全胃切除术14例,远端胃大部份切除术16例.结果 30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一例中转.手术平均时间:全胃切除(261.2±22.1) min,远端胃切除( 239.8±19.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全胃切除(133.3±30.2)ml,远端胃切除(110.4±27.5)ml.清扫淋巴结平均为(21.6±2.3)枚.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7±1.1)d,下床活动时间平均(2.6±0.5)d.术后效果良好,无近期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2例发生肝转移,1例肿瘤复发,未发生Trocar种植及腹膜转移.结论 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在胃癌患者治疗中,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近期疗效好.
作者:刘岗;黄建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6岁,因反复活动后气促1月入院.3年前曾在本院因子宫肿瘤施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示静脉平滑肌瘤.查体:体温36.5C,脉搏98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20/80 mmHg(1 mmHg =0.133 kPa),体重45 kg,周围淋巴结无肿大,胸骨左缘第4肋间可闻及Ⅱ-Ⅲ/Ⅵ级收缩期杂音.
作者:封加涛;叶华安;彭峰;苏艳玲;简劲峰;林家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液态栓塞剂Onyx治疗脑动静脉畸形(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cAVM)的应用和经验.方法 2006年7月~2011年3月应用液态栓塞剂Onyx成功治疗cAVM23 例,畸形团的大小<3 cm7例,3~6 cm(含3cm和6cm)12例,>6 cm4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在股动脉置入动脉鞘,导管通过动脉鞘进入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微导管和微导丝超选择进入畸形血管团,缓慢注入Onyx液态栓塞剂栓塞动静脉畸形.结果 栓塞后cAVM 5例完全消失,8例达90%以上,7例达80%~90%,3例在80%以下,5例在行Onyx胶栓塞术后3个月再次行Onyx胶栓塞,8例Onyx胶栓塞后3个月改行γ刀放射治疗.1例颅内血肿遗留,对侧肢体偏瘫,其余病例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Onyx液态胶对cAVM的栓塞具有明显的效果,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的优点,但应正确采用栓塞技术和注意防止并发症.
作者:余文运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黄色肉芽肿行胆囊炎(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XGC)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XGC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术前影像学诊断均未能明确诊断,全部病例均术后病理确诊.手术方式:3例行胆囊床肝脏楔形切除术、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清扫,1例行胆囊床肝脏楔形切除术、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清扫及部分结肠肝曲切除术,4例病人均治愈.均获随访,平均时间39个月(7个月~6年),患者健康状况良好,无局部复发及恶变情况.结论 XGC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胆囊炎,术前诊断较为困难,容易误诊为胆囊癌,确诊依赖病理检查,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佳方法.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可指导手术方案的实施.
作者:谢于;孙强;段伟宏;周宁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二级脾蒂离断术在门静脉高压病人脾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脾亢患者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共96例,其中行二级脾蒂离断术组52例(离断组,n =52),传统脾蒂离断脾切除术组44例(传统组,n=44).其中离断组在处理脾蒂时采用二级脾蒂离断法,传统组则采用一级脾蒂离断法.回顾性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 传统组手术时间平均为( 158.35±40.32) min,与离断组的(161.56±38.57) min无明显差异.两组死亡各1例,均为Child C级患者,术后并发MSOF所致.离断组的脾热和胰漏的发生率分别为13.5% (7/52)和0,传统组分别为31.8% (4/44)和11.4%(5/44),二者差异显著(P<0.05),且传统组脾热的持续时间为(14.50±7.23)d,明显长于离断组的(2.40±1.14)d(P<0.01);其他并发症(膈下积液、门静脉血栓形成、MSOF)发生率及死亡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二级脾蒂离断术可降低门静脉高压脾切除病人脾热、胰漏的发生率,且不延长手术时间,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尤其对于脾脏较大的病人更为适合.
作者:蒋雪峰;肖宝来;岳信;邓清;田夫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前后路联合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伴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科于2007年3月~2010年12月间应用该手术方式治疗22例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间盘退行变突出17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发育合并后纵韧带钙化5例.手术前后通过神经功能JOA评分、颈部轴性症状评估和颈椎动态侧位片、颈椎MRI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22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3 -36)个月.根据JOA评分,术后优良率为81.8%(18/22),颈部轴性症状减轻,X线检查未见颈椎不稳,MRI示颈髓压迫解除.结论 前后路联合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是一种疗效好且效果稳定的手术方法.
作者:孙继飞;何强;刘振利;陈庆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胸壁肿瘤切除后胸壁大块缺损的修复重建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24例胸壁肿瘤切除后胸壁大块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患者均联合应用不锈钢丝和绦纶补片进行胸壁重建.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无胸壁软化及反常呼吸运动,无切口感染,1例术后发生伤口局部积液.全组患者术后随访1月~ 10年,无1例钢丝断裂及反常呼吸,胸壁凹陷畸形不明显,胸廓外形的满意率达95.8% (23/24).结论 不锈钢丝和涤纶补片是修复重建胸壁大块缺损的一种很好材料,取材方便,操作简便,胸廓稳定性良好,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蔡彦力;黄进启;郑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介绍采用直线切割吻合器离断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脾蒂的方法,探讨其优越性.方法 总结2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应用直线切割吻合器离断脾蒂行脾切除的临床资料.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脾功能亢进,27例胃镜提示食管重度静脉曲张,4例伴有Ⅰ型胃静脉曲张,2例伴有Ⅱ型胃静脉曲张,22例存在1~3次上消化道出血史.脾脏大小按3线分法14例符合巨脾诊断,CT增强扫描均显示脾周具有丰富的侧支循环.结果 本组平均手术时间45( 30~58) min,无手术死亡,无术中、术后大出血,无胰漏、胃漏、肠漏等脾切除相关并发症.结论 用直线切割吻合器离断脾蒂在诸多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脾蒂处理方法,是门脉高压患者脾切除术中离断脾蒂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王玉文;吴威;徐政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技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40例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其中甲状腺腺瘤2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6例,甲状腺癌1例.结果 38例腔镜手术获得成功,有2例分别因肿瘤直径达4.0 cm和快速切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而中转开放手术.术后1例发生轻度声嘶,1月后恢复;3例颈前皮肤淤斑,7d后自愈;2例发生伤口脂肪液化;未发生永久声嘶及饮水呛咳,无四肢麻木、抽搐等并发症.结论 腔镜下甲状腺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的优点.
作者:高友兵;刘勇;汪波;曹庭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介绍一种简易可靠的乳头乳晕复合体( nipple-areola complex,NAC)下方较大纤维腺瘤切除后Ⅰ期行乳腺腺体瓣支撑的乳房成形术的方法与临床应用.方法 NAC下方较大纤维腺瘤1例患者,行较大纤维瘤切除术后,对下侧乳腺腺体纵行放射状切开,使腺体瓣呈四面体形,将四面体形的腺体瓣顶端与乳晕上方对应的腺体缝合,再将下侧腺体的两个切开面予以缝合.结果 NAC位置无偏移,无塌陷,术后外观效果好.结论 本术式是一种安全可行的乳房支撑成形术,适用于NAC下方较大的纤维腺瘤切除后的乳房成形.
作者:刘小丰;周茜;陈飞;殷虹;达应祥;马晶晶;谢晖;张敏;陆澄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介绍带蒂皮瓣蒂部及供瓣区封闭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 临床应用102例患者,带蒂皮瓣切取后,供瓣区直接缝合或采用邻近皮瓣修复,然后将供受区创缘缝合串联在一起,再将带蒂皮瓣转位覆盖.结果 术后带蒂皮瓣成活良好.供瓣区直接缝合者86例,采用邻近皮瓣修复供瓣区者16例,99例(97.1%)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 采用本方法有利于供瓣区的封闭及皮瓣成活,操作简单,后期较为美观.
作者:黄书润;刘江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复杂性脾脏切除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 对86例复杂性脾脏切除病例进行系统回顾,总结分析手术前影像学资料、术中各种病理解剖特点、术中特殊处理措施、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86例病人均获得临床痊愈,无围手术期死亡及胃、肠道穿孔等严重损伤;其中62例恢复顺利,24例(27.9%)术后出现并发症或合并症,主要为肺部感染4例、左胸腔积液2例、肺不张2例、腹水6例以及脾静脉血栓性静脉炎6例、左膈下脓肿、胰尾部血管出血、胰漏、肺栓塞各1例.结论 充分的术前检查和评估,规范的手术操作,脾周粘连的合理有效分离及脾蒂的微出血离断,是确保复杂性脾切除安全的关键.
作者:王春喜;夏绍友;牛磊;朱丽文;刘子蒙;梁发启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自制电凝钩在再次开腹术中分离腹腔粘连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有腹部手术史的开腹手术,分析自制电凝钩在再次手术中处理腹腔粘连的方法.其中膜性粘连:大网膜与壁层腹膜及肝脏面粘连,肝脏与膈肌粘连共12例;疏松粘连:横结肠肝曲、胃窦部及十二指肠与肝脏面粘连19例;致密粘连:肝门部及原手术切口周围粘连32例.结果 63例伴腹部手术史的开腹手术,用自制电凝钩均顺利完成腹腔粘连的分离.术中平均出血量50(30~90)ml,手术平均耗时40(25 ~ 80) min,无邻近脏器损伤.术后随访观察44例患者,随访时间平均6(1 ~10)个月,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用电凝钩在开腹术中处理腹腔粘连是安全可行的,且效果良好.
作者:陆昌友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膜半包埋式乙状结肠造口在Miles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Miles术中采用改进后的腹膜半包埋式乙状结肠造口术的临床资料.造口时将造口用乙状结肠置于预先剪开的壁层腹膜中间,两侧剪开的腹膜分别与乙状结肠两侧浆肌层缝合,对乙状结肠形成半包埋.结果 32例均获随访,时间3~27个月,26例(81.25%)术后2个月排便规律,余6例大便不成形或腹泻,但4~6个月好转.仅1例术后出现造口狭窄,经造口重建后治愈,无与造口有关的远期并发症.结论 经改进后的腹膜半包埋式结肠造口术可有效地避免腹内疝、造口旁疝、造口回缩等并发症,为永久性结肠造口合理的术式.
作者:张健;谷佃宝;杨理;刘东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环甲膜穿刺在急诊饱胃病人清醒气管插管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急诊饱胃病人37例,气管插管采用慢诱导,静注氟芬合剂,丁卡因喷喉,环甲膜穿刺注入利多卡因,后行气管插管.结果 在整个插管过程中,3例病人不适反应稍大,其余均能很好地耐受气管插管,无气道痉挛和呛咳等动作.37例病人整个插管监护过程中,心电图及血压变化在预料范围内,SpO2无下降,无一例出现反流及误吸.结论 环甲膜穿刺后行气道表面麻醉应用于清醒气管插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作者:刘海生;雷涛;黄敏;廖江霞;夏振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两种吻合技术行食管胃颈部吻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因食管癌行食管次全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共50例,其中采用双层吻合法34例,单层吻合法16例.结果 双层吻合法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3.5% (8/34),单层吻合法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6.2%(1/16).两组病人均无吻合口狭窄.结论 总之,单层吻合法较双层吻合法减少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值得在食管癌切除术后颈部食管胃吻合中应用.
作者:酒育红;于小瑞;王升旗;吴小波;茹晋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的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法,推荐ABP的合理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ABP患者189例,其中轻型胰腺炎163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68例,单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下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石治疗39例,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联合微创治疗56例.重症胰腺炎26例,行ERCP+内镜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14例,单纯保守治疗12例.结果 163例轻型ABP患者,68例LC除中转开腹3例外均获成功;单纯ERCP+ EST治疗39例取石成功;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联合微创治疗56例,中转开腹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无术后出血及胆漏并发症.26例重症胰腺炎中,行ERCP+ ENBD 14例均获成功;12例保守治疗患者中1例死亡,余治愈.结论 对于ABP患者,做好充足的围手术准备,早期实施LC或ERCP+ LC是首选治疗方式.重型胰腺炎患者早期提倡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张国伟;周杰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