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DDS化疗对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

文宇;苗雄鹰;胡继雄;钟德玝;黄生福;刘威

关键词:肝肿瘤, 复发, 输注泵, 植入型,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摘要: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和(/或)门静脉DDS化疗对肝癌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原发性肝癌801例,其中行根治性切除,术后未行DDS化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者78例(对照组),行DDS化疗的有完整随访资料者325例(DDS组).结果 对照组1年内复发 (早期复发)54例 (69.2%), 1年后复发(晚期复发)18例(23.1%), 而DDS组1年内复发113例(34.8%), 1年后复发107例(32.9%).早期复发两组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 而晚期复发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门静脉癌栓、卫星灶是肝癌早期复发的重要因素,前白蛋白≤160 g/L、白蛋白≤30 g/L与晚期复发有关.结论 DDS化疗对预防肝癌的早期复发起一定的作用,但对晚期复发无影响.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术前超声定位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目的 评价术前超声定位在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的价值.方法 112例肾结石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58例, 术前B超定位并标记,术中结合C臂定位穿刺建立通道.对照组54例,采用传统的C臂机下定位穿刺.结果 实验组建立通道60个,对照组建立通道58个.实验组手术人员暴露X线下时间为(16±4)s,低于对照组的(54±10)s(P<0.05),一期取石成功率为100%,高于对照组(90.74%)(P<0.01).对照组2例改开放手术,3例由于损伤集合系统,术中出血严重,改二期取石.结论 术前B超定位标记,术中结合C臂穿刺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安全,手术人员接触放射线时间缩短,一期取石率高,适于基层医院应用.

    作者:陈兴无;刘伟军;胡杰彬;李正斌;姜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全髋置换术后早期人工髋关节脱位的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人工髋关节脱位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5月~2006年6月15例人工关节脱位的临床资料,全麻下手法复位后牵引或外固定治疗.结果 均复位成功, 发现脱位至复位成功平均时间为6.2(1~15)d.均获随访, 未再发生脱位.结论 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技巧,加强术后护理,以预防术后脱位发生.

    作者:许文杰;沈为栋;张铁洪;任乐夫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一期修复腕掌侧切割伤22例体会

    目的 总结腕掌侧切割伤一期修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8月至2005年9月收治的腕掌侧切割伤22例,均在显微镜下完成一期修复.结果 本组无一例出现伤口感染.22例均获随访,平均1.5(0.5~3)年,末梢循环良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0例,良8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81.8%(18/22).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一期修复腕掌侧严重切割伤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许湘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不典型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与诊疗体会

    目的 探讨不典型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不典型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资料,15例均行前路病灶清除及植骨融合术,3例行后路椎管探查、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迁延不愈,再次经前路彻底切除椎间盘、终板和病变骨质,并行椎弓根内固定及椎板植骨.结果 18 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2~28个月,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神经功能也明显恢复.不全瘫痪的11例Frankel分级:术前A级的1例恢复为E级;术前B级者,1例恢复至D级、1例恢复至E级;术前C级者,2例恢复至D级、1例恢复至E级;术前D级的5例均恢复至E级.X线复查片示骨结核病灶已痊愈,植骨融合良好.结论 对有伴随症状的椎体破坏,应将脊柱结核作为主要的鉴别诊断,不能片面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征象.在病检未确诊以前,术前术后都应坚持抗结核治疗.

    作者:陈谨;陈燕颜;曹刚;刘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鼻颅底相关内镜手术入路及其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

    经鼻内镜鼻窦手术从发展到普及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而内镜应用于鼻颅底及相关解剖区域只有约十五年的时间.近年来,随着内镜手术技巧的提高,医疗新技术(如术中成像技术、血管介入技术、影像学技术等)的发展,对鼻窦及其毗邻颅底解剖结构认识的不断深入,经鼻内镜颅底手术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内镜所涉及的颅底解剖区域包括前颅底、蝶鞍区、岩斜坡及颅颈交界腹侧区、侧颅底的翼腭窝及颞下窝区,甚至已经开始将内镜应用于鞍结节、鞍上区及脑干腹侧肿瘤的手术治疗.颅底内镜外科手术的深入开展促进了颅底内镜外科学的形成,并逐步成为与颅底显微外科学并重的颅底外科学分支.

    作者:蒋卫红;肖健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原因探讨及防治对策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髋关节脱位的易发因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2005年9月5例THA术后髋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行手法复位、外展皮牵引术4例,因手法复位后脱位复发而再次手术翻修1例.结果 术后经1~3年随访,3例未再发生脱位;1例高龄患者因患侧臀中肌无力,反复出现脱位而放弃治疗;1例患者牵引治疗出院后再次出现脱位,入院行翻修手术,术后随访3年未再出现脱位.结论 体位因素、假体安装位置不当及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失衡是引起术后髋关节脱位的主要原因.脱位后大多数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纠正,但对反复脱位、假体位置严重不当或松动患者应考虑手术翻修.

    作者:陈滔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B-lynch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16例分析

    目的 评价B-lynch缝合术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剖宫产后出血病例,出血量500~1 800 ml,均应用B-lynch缝合止血.结果 全部成功止血,子宫得以保留,治愈率100%.术后无副作用,子宫复旧良好.结论 B-lynch缝合术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操作简便,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许育娴;王晨虹;朱红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异氟醚预处理兔缺血再灌注心肌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分析

    目的 研究异氟醚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的相关蛋白的变化.方法 将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心肌缺血再灌注对照组(C组)和异氟醚预处理组(I组),每组4只.两组均接受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40 min,开放再灌注120 min.I组在缺血前24 h前吸入1MAC异氟醚2 h.分别取各组缺血区心肌进行二维凝胶电泳,利用ImageMaster 2D软件分析实验结果.结果 与C组对比,I组有13个蛋白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表达明显增强的有10个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的有3个蛋白.结论 差异表达的蛋白可能在异氟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中发挥作用.

    作者:冉珂;邹定全;周建美;江兴华;徐军美;常业恬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刮吸解剖法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刮吸解剖法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行刮吸法淋巴结清扫术的2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远端胃切除11例,近端胃切除11例(其中3例附加脾切除),全胃切除6例(其中1例附加左肝外叶及双侧附件切除).淋巴结清扫标准为D2 19例,选择性D3 9例.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中平均出血290 ml.28例共清除淋巴结609枚,平均21.7枚/例.25例随访6~24月,7例复发,6例死亡(其中3例为复发者),15例无瘤存活.结论 刮吸法行胃癌淋巴结清扫安全性高、出血量小、并发症少,淋巴结清扫和术后恢复均较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和应用.

    作者:陈晓鹏;李涛;张国政;张帆;芮景;李树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喉罩用于甲亢患者甲状腺手术全身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甲亢患者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应用喉罩通气行全身麻醉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0例甲亢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T组)与喉罩置入组(L组),每组20例.气管插管用喉镜明视插入法,喉罩按顺行盲探置入口底.全部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后插管(或罩入喉罩)前(T0)、气管插管(或罩入)后即刻(T1)、1 min(T2)、3 min(T3)、5 min(T4)各时间点监测SBP、MAP、HR值.术后24 h随访记录患者咽痛、声嘶的发生率.结果 L组在置入喉罩前后各时点SBP、MAP、HR无显著性变化(P>0.05),T组在插管后各时点与T0相比SBP、MAP、HR均明显升高(P<0.05).T组T1、T2、T3各时点SBP、MAP、HR均高于L组(P<0.05).术后24 h咽痛、声嘶副作用发生率,T组明显高于L组(P<0.05).结论 喉罩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安全性高、副作用用少,比气管插管更适合于甲亢患者甲状腺手术的全麻要求.

    作者:向阳;麻吉爱;何学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双层聚丙烯网片修补腹股沟斜疝37例手术体会

    目的 总结双层聚丙烯网片修补腹股沟斜疝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对37例腹股沟斜疝患者采用双层聚丙烯网片行疝修补手术.结果 术后未发生阴囊血肿,切口感染1例(2.7%),持续不适或疼痛8例(21.6%).35例获随访,平均13(4~19)个月,无复发患者.结论 采用双层聚丙烯网片修补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并发症少,无复发等优点.

    作者:熊文辉;李雪兵;李铁钢;余丹;雷三林;段伦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瘢痕性秃发

    目的 探讨应用扩张器扩张皮肤软组织治疗瘢痕性秃发的效果.方法 对12例瘢痕性秃发患者,Ⅰ期在邻近瘢痕的部位埋置1~3个扩张器,定期注水扩张,Ⅱ期行扩张皮瓣滑行、旋转修复创面.结果 12例患者顺利完成二期手术,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8例获0.5~1年随访,头发虽较稀疏,但生长良好.结论 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修复瘢痕性秃发可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于甫;金蓉;李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一期手术治疗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

    目的 总结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一期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患者98例126手,清创后行直接缝合或皮肤回植80例(108手),一期小腿内侧皮瓣转移修复18例(18手).结果 98例均获随访,时间平均6(3~12)个月,优81手,良20手,差25手,优良率80.2(101/126).效果差的25手中,16手出现皮肤挛缩,16手予二次松解术,9手达到优良,二次手术有效率为56.2%(9/16).结论 一期手术治疗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效果良好,病情轻者清创后可直接缝合或皮肤原位回植,条件差者可根据具体情况行皮瓣转移修复.

    作者:廖乐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多科疾病同期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

    目的 总结妇科疾病合并外科疾病经腹腔镜同期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25例妇科疾病合并外科疾病患者选择腹腔镜同期联合手术,术中根据疾患情况决定手术顺序.结果 25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 多科疾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不增加病人痛苦,可避免上下腹同时切开或需扩大手术切口,避免多次手术,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美容效果好.

    作者:徐琼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同期腔内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及其合并症

    目的 探讨同期腔内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及其合并症的可行性.方法 BPH患者95例,其中合并膀胱结石52例,膀胱肿瘤27例,尿道狭窄9例,输尿管结石7例,均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UVP),同期行膀胱结石机械碎石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尿道内切开或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结果 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膀胱粘膜损伤4例,穿孔1例.术后排尿困难及尿频症状明显改善,IPSS评分(9.7±3.6)分,大尿流速率(18.3±2.9)ml/s.89例术后随访3~48个月,BPH及膀胱结石均无复发.6例膀胱肿瘤复发,但复发部位不位于前列腺窝,再次行TURBt;合并尿道狭窄患者1例术后出现再狭窄予再次内切开治愈.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结石全部排出,肾积水减轻或消失.结论 BPH合并膀胱结石、膀胱肿瘤、尿道狭窄或输尿管结石可同期腔内手术治疗.

    作者:陈从波;姚启盛;陈立新;王晓康;杨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内固定术并发症分析

    2004年7月~2007年5月我科收治完整资料的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病例43例,共发现各种并发症9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3例,男36例,女7例,平均年龄24.5(17~52)岁.损伤部位:T101例,T113例,T125例,L123例,L28例,L32例,L41例.

    作者:包杰;马瀚斐;陈敏瑞;刘国雄;陆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经DDS化疗对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和(/或)门静脉DDS化疗对肝癌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原发性肝癌801例,其中行根治性切除,术后未行DDS化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者78例(对照组),行DDS化疗的有完整随访资料者325例(DDS组).结果 对照组1年内复发 (早期复发)54例 (69.2%), 1年后复发(晚期复发)18例(23.1%), 而DDS组1年内复发113例(34.8%), 1年后复发107例(32.9%).早期复发两组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 而晚期复发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门静脉癌栓、卫星灶是肝癌早期复发的重要因素,前白蛋白≤160 g/L、白蛋白≤30 g/L与晚期复发有关.结论 DDS化疗对预防肝癌的早期复发起一定的作用,但对晚期复发无影响.

    作者:文宇;苗雄鹰;胡继雄;钟德玝;黄生福;刘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中输尿管损伤的防治

    目的 探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中输尿管损伤的防治方法和经验.方法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52例, 麻醉后放置输尿管导管作引导.9例10侧输尿管下段受侵者,切除受侵部分后行修复手术;1例术中检查时发现输尿管损伤,予切除受损伤部分端-端吻合.结果 全组肿瘤切除率94.2%(49/52).随访2年,远处转移率17.3%(9/52),2年生存率76.9%(40/52).在49例肿瘤切除患者中,27例(55.1%)盆腔复发.9例切除输尿管受侵段者,3例输尿管再次受侵梗阻.结论 对于怀疑输尿管受累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手术开始时应经膀胱镜留置输尿管导管,尽可能联合切除输尿管的受侵段并一期修复.

    作者:欧阳军;李汉贤;黄韬;段有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应用聚丙烯平片行开放式前入路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1例报道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6岁,因发现右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20年入院.查体:右腹股沟韧带下方可扪及一5 cm×4 cm半球形肿块,平卧位回纳内容物,疝块并不完全消失.临床诊断为右股疝,Nyhus分型Ⅲ-C型.于2007年3月21日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应用预裁剪聚丙烯平片行开放式前入路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常规消毒铺巾,取经内外环间平行于腹股沟之斜切口,切口长约4.5 cm,切开皮肤、腹外斜肌腱膜和外环,保护好腱膜深面的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

    作者:谢晓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胆道手术全麻-硬膜外复合麻醉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全麻-硬膜外复合麻醉对胆道手术病人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胆道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20例,采用单纯全麻;Ⅱ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前、拔管前5 min、拔管、拔管后5 min的SBP、DBP、HR.结果 Ⅰ组在围拔管期各时点、Ⅱ组在拔管时SBP、DBP、HR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组间比较,Ⅱ组围拔管期各时点SBP、DBP、HR均低于与Ⅰ组(P<0.01),全麻用药量也少于Ⅰ组(P<0.05).结论 全麻-硬膜外复合麻醉有利于维持胆道手术病人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

    作者:沈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