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期手术治疗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

廖乐明

关键词:手损伤, 皮肤
摘要:目的 总结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一期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患者98例126手,清创后行直接缝合或皮肤回植80例(108手),一期小腿内侧皮瓣转移修复18例(18手).结果 98例均获随访,时间平均6(3~12)个月,优81手,良20手,差25手,优良率80.2(101/126).效果差的25手中,16手出现皮肤挛缩,16手予二次松解术,9手达到优良,二次手术有效率为56.2%(9/16).结论 一期手术治疗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效果良好,病情轻者清创后可直接缝合或皮肤原位回植,条件差者可根据具体情况行皮瓣转移修复.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双层聚丙烯网片修补腹股沟斜疝37例手术体会

    目的 总结双层聚丙烯网片修补腹股沟斜疝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对37例腹股沟斜疝患者采用双层聚丙烯网片行疝修补手术.结果 术后未发生阴囊血肿,切口感染1例(2.7%),持续不适或疼痛8例(21.6%).35例获随访,平均13(4~19)个月,无复发患者.结论 采用双层聚丙烯网片修补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并发症少,无复发等优点.

    作者:熊文辉;李雪兵;李铁钢;余丹;雷三林;段伦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178例老年胆石症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胆石症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78例老年胆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纯胆囊切除126例(其中LC术47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46例,胆总管空肠吻合内引流术4例,胆囊造瘘二期手术2例.手术治愈158例(88.8%),好转18例(10.1%),死亡2例(1.1%).结论 老年人胆石症的外科治疗必须完善围手术期处理,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尽量避免急诊手术以提高手术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潘仁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中输尿管损伤的防治

    目的 探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中输尿管损伤的防治方法和经验.方法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52例, 麻醉后放置输尿管导管作引导.9例10侧输尿管下段受侵者,切除受侵部分后行修复手术;1例术中检查时发现输尿管损伤,予切除受损伤部分端-端吻合.结果 全组肿瘤切除率94.2%(49/52).随访2年,远处转移率17.3%(9/52),2年生存率76.9%(40/52).在49例肿瘤切除患者中,27例(55.1%)盆腔复发.9例切除输尿管受侵段者,3例输尿管再次受侵梗阻.结论 对于怀疑输尿管受累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手术开始时应经膀胱镜留置输尿管导管,尽可能联合切除输尿管的受侵段并一期修复.

    作者:欧阳军;李汉贤;黄韬;段有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带缝匠肌蒂髂骨块移植与加压螺纹钉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

    目的 总结带缝匠肌蒂髂骨块移植和加压螺纹钉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5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采用上述手术方式治疗.结果 平均随访13(6~18)个月,所有骨折均完全愈合,无股骨头缺血坏死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中青年股骨颈骨折,采用加压螺纹钉固定骨折后行缝匠肌蒂供血的自体髂骨块移植,能较好地促进骨折愈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何爱咏;李康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原因探讨及防治对策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髋关节脱位的易发因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2005年9月5例THA术后髋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行手法复位、外展皮牵引术4例,因手法复位后脱位复发而再次手术翻修1例.结果 术后经1~3年随访,3例未再发生脱位;1例高龄患者因患侧臀中肌无力,反复出现脱位而放弃治疗;1例患者牵引治疗出院后再次出现脱位,入院行翻修手术,术后随访3年未再出现脱位.结论 体位因素、假体安装位置不当及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失衡是引起术后髋关节脱位的主要原因.脱位后大多数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纠正,但对反复脱位、假体位置严重不当或松动患者应考虑手术翻修.

    作者:陈滔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全髋置换术后早期人工髋关节脱位的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人工髋关节脱位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5月~2006年6月15例人工关节脱位的临床资料,全麻下手法复位后牵引或外固定治疗.结果 均复位成功, 发现脱位至复位成功平均时间为6.2(1~15)d.均获随访, 未再发生脱位.结论 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技巧,加强术后护理,以预防术后脱位发生.

    作者:许文杰;沈为栋;张铁洪;任乐夫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鼻颅底相关内镜手术入路及其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

    经鼻内镜鼻窦手术从发展到普及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而内镜应用于鼻颅底及相关解剖区域只有约十五年的时间.近年来,随着内镜手术技巧的提高,医疗新技术(如术中成像技术、血管介入技术、影像学技术等)的发展,对鼻窦及其毗邻颅底解剖结构认识的不断深入,经鼻内镜颅底手术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内镜所涉及的颅底解剖区域包括前颅底、蝶鞍区、岩斜坡及颅颈交界腹侧区、侧颅底的翼腭窝及颞下窝区,甚至已经开始将内镜应用于鞍结节、鞍上区及脑干腹侧肿瘤的手术治疗.颅底内镜外科手术的深入开展促进了颅底内镜外科学的形成,并逐步成为与颅底显微外科学并重的颅底外科学分支.

    作者:蒋卫红;肖健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刮吸解剖法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刮吸解剖法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行刮吸法淋巴结清扫术的2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远端胃切除11例,近端胃切除11例(其中3例附加脾切除),全胃切除6例(其中1例附加左肝外叶及双侧附件切除).淋巴结清扫标准为D2 19例,选择性D3 9例.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中平均出血290 ml.28例共清除淋巴结609枚,平均21.7枚/例.25例随访6~24月,7例复发,6例死亡(其中3例为复发者),15例无瘤存活.结论 刮吸法行胃癌淋巴结清扫安全性高、出血量小、并发症少,淋巴结清扫和术后恢复均较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和应用.

    作者:陈晓鹏;李涛;张国政;张帆;芮景;李树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64例

    目的 总结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6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C臂X线透视下闭合复位,在C臂引导下有限切开组织后行DHS内固定.结果 无伤口感染、断钉、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随访1~3年,所有患者均于1年内愈合.疗效评价:优40例,良20例,差4例,优良率93.7%.结论 采用手术切开复位,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好,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周建华;曾佑斌;李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术前超声定位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目的 评价术前超声定位在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的价值.方法 112例肾结石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58例, 术前B超定位并标记,术中结合C臂定位穿刺建立通道.对照组54例,采用传统的C臂机下定位穿刺.结果 实验组建立通道60个,对照组建立通道58个.实验组手术人员暴露X线下时间为(16±4)s,低于对照组的(54±10)s(P<0.05),一期取石成功率为100%,高于对照组(90.74%)(P<0.01).对照组2例改开放手术,3例由于损伤集合系统,术中出血严重,改二期取石.结论 术前B超定位标记,术中结合C臂穿刺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安全,手术人员接触放射线时间缩短,一期取石率高,适于基层医院应用.

    作者:陈兴无;刘伟军;胡杰彬;李正斌;姜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胸壁肿块8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胸壁肿块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2月至2007年1月间81例胸壁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肿瘤34例, 恶性肿瘤23 例,胸壁结核24例,均行胸片检查,阳性率85.2%(69/81),75例行胸部CT检查,均有阳性发现(100%).3例转移癌、 1例恶性淋巴瘤、 2例恶性间皮瘤、 4例恶病质的结核患者未手术.34例良性肿瘤、 20例胸壁结核患者行单纯切除术; 17例恶性肿瘤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 其中16例切除后胸壁大块缺损者行Marlex网胸壁重建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78例,良性肿瘤有2例复发,恶性肿瘤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1.6(0.5~7)年.结论 CT对胸壁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胸壁肿瘤不论良恶性均首选手术切除, 恶性肿瘤应进行胸壁扩大切除并修复胸壁缺损.

    作者:习梅根;陈杰;陈爱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B-lynch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16例分析

    目的 评价B-lynch缝合术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剖宫产后出血病例,出血量500~1 800 ml,均应用B-lynch缝合止血.结果 全部成功止血,子宫得以保留,治愈率100%.术后无副作用,子宫复旧良好.结论 B-lynch缝合术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操作简便,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许育娴;王晨虹;朱红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不典型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与诊疗体会

    目的 探讨不典型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不典型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资料,15例均行前路病灶清除及植骨融合术,3例行后路椎管探查、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迁延不愈,再次经前路彻底切除椎间盘、终板和病变骨质,并行椎弓根内固定及椎板植骨.结果 18 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2~28个月,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神经功能也明显恢复.不全瘫痪的11例Frankel分级:术前A级的1例恢复为E级;术前B级者,1例恢复至D级、1例恢复至E级;术前C级者,2例恢复至D级、1例恢复至E级;术前D级的5例均恢复至E级.X线复查片示骨结核病灶已痊愈,植骨融合良好.结论 对有伴随症状的椎体破坏,应将脊柱结核作为主要的鉴别诊断,不能片面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征象.在病检未确诊以前,术前术后都应坚持抗结核治疗.

    作者:陈谨;陈燕颜;曹刚;刘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胰腺囊性实性肿瘤1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女,18岁,因反复上腹部隐痛伴恶心、呕吐6月,于2005年4月4日入院.患者6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阵发性隐痛,向腰背部放射,同时伴恶心、呕吐.曾出现剧烈腹痛2次.起病以来无消瘦,饮食可,无发热及黄疸.体查:皮肤、巩膜无黄染,左上腹部饱满,可触及肿物,质韧,表面光滑,压痛,稍活动.B超检查示:胰尾部可见低回声包块,形态欠规则,边界欠清,实质回声不均匀,考虑为胰腺囊肿.CT示胰尾部圆形肿块影,有包膜,边缘光滑,亦考虑为胰腺囊肿.

    作者:刘栋才;周建平;袁联文;周家鹏;舒国顺;任峰;聂少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胶原纤维瘤的病理学及MRI特征(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 总结胶原纤维瘤的病理学及MRI特征,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 1997年1月~2007年1月共收治胶原纤维瘤3例, 均予切除, 总结其MRI特点、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特征.结果 MRI观察肿瘤边界清楚, 质地均匀, 呈内中散在的圆形高信号影.镜下观察显示, 肿瘤由稀疏的梭形或星状纤维母细胞和大量致密或纤维粘液样的间质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瘤细胞表达波形蛋白, 部分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肌特异性肌动蛋白和结蛋白, 不表达CD34、细胞角蛋白和S-100.结论 胶原纤维瘤是一种具有独特临床病理学特征的良性纤维母细胞性肿瘤,MRI有助于诊断,而进一步确诊依赖于组织学免疫组化检查.

    作者:黄彦;杨进顺;黄文铎;吕浩然;吴熙根;史群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同期腔内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及其合并症

    目的 探讨同期腔内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及其合并症的可行性.方法 BPH患者95例,其中合并膀胱结石52例,膀胱肿瘤27例,尿道狭窄9例,输尿管结石7例,均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UVP),同期行膀胱结石机械碎石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尿道内切开或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结果 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膀胱粘膜损伤4例,穿孔1例.术后排尿困难及尿频症状明显改善,IPSS评分(9.7±3.6)分,大尿流速率(18.3±2.9)ml/s.89例术后随访3~48个月,BPH及膀胱结石均无复发.6例膀胱肿瘤复发,但复发部位不位于前列腺窝,再次行TURBt;合并尿道狭窄患者1例术后出现再狭窄予再次内切开治愈.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结石全部排出,肾积水减轻或消失.结论 BPH合并膀胱结石、膀胱肿瘤、尿道狭窄或输尿管结石可同期腔内手术治疗.

    作者:陈从波;姚启盛;陈立新;王晓康;杨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瘢痕性秃发

    目的 探讨应用扩张器扩张皮肤软组织治疗瘢痕性秃发的效果.方法 对12例瘢痕性秃发患者,Ⅰ期在邻近瘢痕的部位埋置1~3个扩张器,定期注水扩张,Ⅱ期行扩张皮瓣滑行、旋转修复创面.结果 12例患者顺利完成二期手术,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8例获0.5~1年随访,头发虽较稀疏,但生长良好.结论 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修复瘢痕性秃发可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于甫;金蓉;李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一期手术治疗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

    目的 总结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一期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患者98例126手,清创后行直接缝合或皮肤回植80例(108手),一期小腿内侧皮瓣转移修复18例(18手).结果 98例均获随访,时间平均6(3~12)个月,优81手,良20手,差25手,优良率80.2(101/126).效果差的25手中,16手出现皮肤挛缩,16手予二次松解术,9手达到优良,二次手术有效率为56.2%(9/16).结论 一期手术治疗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效果良好,病情轻者清创后可直接缝合或皮肤原位回植,条件差者可根据具体情况行皮瓣转移修复.

    作者:廖乐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术后双途径化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Ⅱ期以上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术后行腹腔持续灌注联合双途径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Ⅱ~Ⅳ期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术后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40例,腹腔持续灌注联合静脉双途径化疗6次;对照组36例,常规静脉化疗6次.两组化疗均采用PCH方案(顺铂+环磷酰胺+羟基喜树碱),并均于术后21~28 d开始化疗.结果 联合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97.5%(39/40)和85.0%(34/40),对照组分别为94.4%(34/36)和50.0%(18/36).两组1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3年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Ⅱ度以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7.5%(11/40)和77.8%(28/36),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骨髓抑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双途径化疗可延长Ⅱ~Ⅳ期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降低Ⅱ度以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

    作者:沈小章;吴国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经DDS化疗对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和(/或)门静脉DDS化疗对肝癌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原发性肝癌801例,其中行根治性切除,术后未行DDS化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者78例(对照组),行DDS化疗的有完整随访资料者325例(DDS组).结果 对照组1年内复发 (早期复发)54例 (69.2%), 1年后复发(晚期复发)18例(23.1%), 而DDS组1年内复发113例(34.8%), 1年后复发107例(32.9%).早期复发两组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 而晚期复发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门静脉癌栓、卫星灶是肝癌早期复发的重要因素,前白蛋白≤160 g/L、白蛋白≤30 g/L与晚期复发有关.结论 DDS化疗对预防肝癌的早期复发起一定的作用,但对晚期复发无影响.

    作者:文宇;苗雄鹰;胡继雄;钟德玝;黄生福;刘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