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新红;唐雯;苏春燕;汪涛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中医医院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及工作倦怠状况.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一般健康问卷和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对北京市9所三级甲等、7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的3 494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心理健康状况总均分为(2.78±3.13)分(中位数为2分),其中高危1 591名(45.54%).情感衰竭、情感疏远、成就感缺乏得分分别是(28.08±6.92)分、(11.38±3.96)分、(25.96±5.15)分,均为高度倦怠水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学历、值夜班、吸烟、饮酒、慢性病、个人月收入、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均是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论 北京地区中医医院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工作倦怠明显.
作者:郝丽;党卫民;金玫;周天航;于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医护人员中心静脉导管集束预防策略依从性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主题,对中心静脉置管现状调查及要因分析,针对要因制订对策并实施.结果 医护人员集束预防策略的依从性提高(P<0.01);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下降(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医护人员集束预防策略依从性,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
作者:窦英茹;王加凤;闫坤丽;潘春芳;谢金兰;朱庆捷;史甜;郭凌翔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指纹识别技术在手术室门控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 在手术室工作人员通道门口安装指纹门禁系统,需出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进行指纹注册,凭指纹识别的身份认证进入手术室.结果 减少了手术室的人员流动人次,降低了手术切口感染率;节省了人力;保障了手术室安全.结论 指纹识别的身份认证在手术室门控管理的应用,是安全、简便、智能化进行手术室门控管理的有效措施.
作者:彭英姿;任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为主题,分析现状,设定目标,针对原因制订改进措施并实施.结果 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下降(P<0.05),圈员自评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提高了产房护理工作质量和护士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作者:张玲玲;芮青美;孔明月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长期护理机构护理人员资质及培训现状.通过对国内外现状的比较分析,提出对我国长期护理机构护理人员从业资质及培训的可行性建议,包括建立完善的老年护理教育体系和相应的法律保障、所有护理人员持证上岗.
作者:王黎;郭红艳;谢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自我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消毒行为不良,在注射过程中会使细菌侵入体内,造成注射部位红肿、出血、渗出、瘙痒、感染等状况[1-2].有调查显示,很多患者未按照要求在有效期内按时更换消毒液和消毒棉签,大瓶的消毒液和大包装的棉签等存在安全隐患[1].为此,笔者研制了一种便携式酒精消毒棉签,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正伟;高祖梅;江小青;谭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程序化护理操作管理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规范护理操作行为及其程序化管理.方法 建立护理操作程序及其归类,设计程序化护理操作行为评价表,并确定评分因素、评分系数及评分因素分值.采用程序化护理操作行为评价表比较实施程序化护理操作管理模式前、后护理操作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通过运用程序化护理操作管理模式,有效降低了护理操作不良事件的发生(P<0.01).结论 程序化护理操作管理模式能科学指导护理操作行为,为护理操作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护理操作提供了安全保障.
作者:向清平;舒德翠;谭远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应用网络开展护理案例查房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护士长应用网络建立科室护士QQ讨论群,每个月的护理案例查房在网络QQ群里进行.查房的流程:责任护士上传相关的查房资料到QQ群-通知护士个人下载资料-查房时先行阅读资料-针对现存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对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护士长进行提问-护士长总结-资料整理、打印、保存.结果 护士在护理查房时请假及迟到人次减少(P<0.01或P<0.05),对查房满意度及理论考试成绩提高(P<0.01).结论 网络护理案例查房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能提高护士对查房的满意度,进而提高护理案例查房效果.
作者:黄荣静;邓彩梅;黄丽霞;成光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红丝带关爱中心”在艾滋病患者护理服务中的作用.方法 为患者建立健康电子档案,实施网络和电话健康咨询、心理咨询、行为干预、健康教育及法律援助等服务.结果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P<0.01),减少了艾滋病的传播(P<0.01).结论 “红丝带关爱中心”在艾滋病护理服务中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减少了艾滋病的传播.
作者:陈菊娣;任勇;居朝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住院期间患者意外伤害发生情况,探讨有效防范措施.方法 对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医院发生的意外伤害事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意外伤害的类型、诱发因素等.结果 意外伤害的类型有跌倒、坠床、碰撞伤、砸伤、烫伤、刀割伤、扭伤、交通伤、皮肤撕脱伤9种.53例意外伤害中轻度28例(52.83%),中度20例(37.74%),重度5例(9.43%).住院期间发生意外伤害的因素有患者因素、设备因素和护理操作因素.结论 患者住院期间意外伤害发生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加强患者意外伤害的风险评估,采取综合措施防范意外伤害的发生.
作者:彭加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互动模式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21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依诊治顺序分为观察组(113例)和对照组(108例),观察组采用评估、个体教育、操作示教、出院指导、电话随访、集体教育为一体的健康教育互动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结果 观察组坚持灌肠、遵医嘱用药、按时复诊和疾病知识方面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干预后1年内,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和宫内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互动模式可有效提高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宫内妊娠率.
作者:杨海侠;卢清秀;孙妮;张芙蓉;王晔;刘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对癫癎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住院治疗的136例癫癎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个体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和出院后1年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结果 出院3个月、6个月、1年后研究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出院1年后,研究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和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癫癎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杨青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军队医院护士对绩效考核的了解程度及满意度.方法 采用问卷形式对军队3所三级甲等医院104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护士对绩效考核实施现状了解程度及对绩效考核的总体满意度.结果 56.73%的护士对绩效考核制度表示满意;护士对绩效考核的了解程度与满意度得分呈正相关(P<0.05);护士对绩效考核评价得分排序后5位的条目:绩效考核体系能发挥导向作用、考核过程公正、考核能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考核能促进护士长与护士之间的沟通、考核结果准确.结论 军队医院护士对绩效考核的总体满意度不高.管理人员需要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并通过培训使护士更多地了解绩效考核具体内容,以提高护士对绩效考核的认可程度与满意度,从而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
作者:孙莹;万巧琴;刘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正确评价临床病区护理风险系数的方法,以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方法 选取临床病区等级护理资料及危重患者占用床日数资料,运用Ridit法分析评价临床病区护理风险,加用危重患者占用床日数比值确定病区护理风险系数,护理风险系数=各病区平均Ridit值+危重患者占用床日比值.结果 临床病区护理风险分为A、B、C、D4个等级,A类病区5个,B类病区7个,C类病区7个,D类病区5个.结论 调整后的Ridit值作为临床病区护理风险系数,能客观反映病区所承担的护理风险和工作量,在医院护理绩效分配中,可作为不同风险程度病区护理工作量的综合评价指标.
作者:代莉莉;段艳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护生临床实习后期的心理体验,为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在护理临床实习第30周,对12名实习护生进行深入访谈,并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 共提炼出5个主题,即工作压力持续存在;工作热情与懈怠情绪并存;人际沟通逐渐顺畅;职业发展前景迷茫;难以寻求有效支持.结论 护生临床实习后期仍存在特定的心理体验,管理者及教育者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护生心理状态,提高临床护理实习质量.
作者:段淼;张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母亲分娩的足月新生儿喂养时间及血糖监测关系的模式.方法 将2012年7月至2014年2月的168例由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妇分娩的足月新生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4例,实验组出生后12h内每次喂奶前监测指尖血糖,12~24 h每两次喂奶前监测指尖血糖;对照组出生后12 h内监测血糖每2h一次,12~ 24 h监测血糖每4h一次,比较两组发现新生儿低血糖的概率.结果 实验组共发现低血糖190次,低血糖新生儿50例;对照组发现低血糖116次,低血糖新生儿34例,实验组较对照组发现低血糖的概率高.结论 相比定时监测血糖,喂奶前监测血糖有助于糖尿病母亲分娩的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现,可降低新生儿低血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孔艳霞;郭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基于工学结合的双导师制教学模式在助产专业妇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将2011级助产专业86名教学改革班学生设为实验组,采用工学交替的双导师制教学模式;将2010级84名学生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结果 实验组学生课程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更认同自身的教学模式(P<0.01或P<0.05).结论 院校合作背景下双导师制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索虹蔚;方海琴;许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消化系统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在消化系统肿瘤术后化疗的448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并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对患者进行疾病不确定感调查.结果 消化系统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89.86±11.84)分,处于中等水平.家庭居住地、手术方式、肿瘤有无转移对疾病不确定感有影响.结论 消化系统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受多种因素影响,根据其个体特征设计个性化的应对方式和健康教育是降低疾病不确定感的重要措施.
作者:吴秀玲;潘玉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高职护生临床学习环境的研究工具及相关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增加高职护生临床学习的机会、重视护理教学氛围建设的建议,希望可以为广大护理教育者及管理者改善临床学习环境、提高护生临床学习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倩倩;肖华鹏;张建;杨健;李文佳;游晓功;刘晶;赵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气门芯结扎新生儿脐带的佳宽度.方法 将300例新生儿分成3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3 mm传统宽度的气门芯结扎脐带残端,两个观察组分别采用2 mm、4 mm改良宽度的气门芯结扎脐带残端,观察并比较3组脐带残端的脱落时间及愈合情况.结果 3组新生儿用不同宽度气门芯结扎脐带后,4 mm宽度气门芯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及愈合情况均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 使用4 mm宽度的气门芯结扎脐带效果佳.
作者:张林;王文娟;花莲英;邹芳亮;蔡文智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