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虹蔚;方海琴;许红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为主题,分析现状,设定目标,针对原因制订改进措施并实施.结果 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下降(P<0.05),圈员自评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提高了产房护理工作质量和护士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作者:张玲玲;芮青美;孔明月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护理本科生健康评估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方法 将2010级和2011级426名护理本科生作为实验组,实施以“突出整体,加强人文,强化实践,注重能力”为特色的健康评估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将2008级、2009级365名护理本科生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实践教学,比较两组学生健康评估成绩的差异并对新的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实验组学生健康评估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教学改革满意.结论 健康评估是实践性较强的护理专业课程,健康评估实践教学改革是有效、可行的.
作者:宋梅;张永爱;黄黎;焦艳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应用网络开展护理案例查房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护士长应用网络建立科室护士QQ讨论群,每个月的护理案例查房在网络QQ群里进行.查房的流程:责任护士上传相关的查房资料到QQ群-通知护士个人下载资料-查房时先行阅读资料-针对现存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对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护士长进行提问-护士长总结-资料整理、打印、保存.结果 护士在护理查房时请假及迟到人次减少(P<0.01或P<0.05),对查房满意度及理论考试成绩提高(P<0.01).结论 网络护理案例查房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能提高护士对查房的满意度,进而提高护理案例查房效果.
作者:黄荣静;邓彩梅;黄丽霞;成光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气门芯结扎新生儿脐带的佳宽度.方法 将300例新生儿分成3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3 mm传统宽度的气门芯结扎脐带残端,两个观察组分别采用2 mm、4 mm改良宽度的气门芯结扎脐带残端,观察并比较3组脐带残端的脱落时间及愈合情况.结果 3组新生儿用不同宽度气门芯结扎脐带后,4 mm宽度气门芯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及愈合情况均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 使用4 mm宽度的气门芯结扎脐带效果佳.
作者:张林;王文娟;花莲英;邹芳亮;蔡文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采用PDCA持续改进肝癌介入术后动脉压迫止血器使用方法,以期减少因动脉压迫止血器致皮肤损害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 选取肝癌介入术后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患者305例,应用PDCA循环缩短压迫时间、建立皮肤损害高危评估机制,评估患者局部皮肤损害情况.结果 通过PDCA持续改进,动脉压迫器所致患者皮肤损害的发生率降低(P<0.01).结论 缩短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时间、实施皮肤破损高危评估基本解决了介入术后动脉压迫止血器致皮肤损害的问题,在发现、解决护理问题中起到推动作用.
作者:刘春梓;张晓宁;孙艳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长期护理机构护理人员资质及培训现状.通过对国内外现状的比较分析,提出对我国长期护理机构护理人员从业资质及培训的可行性建议,包括建立完善的老年护理教育体系和相应的法律保障、所有护理人员持证上岗.
作者:王黎;郭红艳;谢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腰椎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为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对腰椎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术后3个月的8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评价二者相关性.结果 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为(135.65±2.06)分,处于高水平,生活质量总分为(630.88±9.39)分,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与生活质量总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 提高腰椎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在院健康教育及指导显著相关.
作者:刘秀梅;王崇伟;黎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住院期间患者意外伤害发生情况,探讨有效防范措施.方法 对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医院发生的意外伤害事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意外伤害的类型、诱发因素等.结果 意外伤害的类型有跌倒、坠床、碰撞伤、砸伤、烫伤、刀割伤、扭伤、交通伤、皮肤撕脱伤9种.53例意外伤害中轻度28例(52.83%),中度20例(37.74%),重度5例(9.43%).住院期间发生意外伤害的因素有患者因素、设备因素和护理操作因素.结论 患者住院期间意外伤害发生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加强患者意外伤害的风险评估,采取综合措施防范意外伤害的发生.
作者:彭加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对癫癎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住院治疗的136例癫癎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个体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和出院后1年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结果 出院3个月、6个月、1年后研究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出院1年后,研究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和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癫癎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杨青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正确评价临床病区护理风险系数的方法,以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方法 选取临床病区等级护理资料及危重患者占用床日数资料,运用Ridit法分析评价临床病区护理风险,加用危重患者占用床日数比值确定病区护理风险系数,护理风险系数=各病区平均Ridit值+危重患者占用床日比值.结果 临床病区护理风险分为A、B、C、D4个等级,A类病区5个,B类病区7个,C类病区7个,D类病区5个.结论 调整后的Ridit值作为临床病区护理风险系数,能客观反映病区所承担的护理风险和工作量,在医院护理绩效分配中,可作为不同风险程度病区护理工作量的综合评价指标.
作者:代莉莉;段艳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自我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消毒行为不良,在注射过程中会使细菌侵入体内,造成注射部位红肿、出血、渗出、瘙痒、感染等状况[1-2].有调查显示,很多患者未按照要求在有效期内按时更换消毒液和消毒棉签,大瓶的消毒液和大包装的棉签等存在安全隐患[1].为此,笔者研制了一种便携式酒精消毒棉签,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正伟;高祖梅;江小青;谭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护生临床实习后期的心理体验,为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在护理临床实习第30周,对12名实习护生进行深入访谈,并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 共提炼出5个主题,即工作压力持续存在;工作热情与懈怠情绪并存;人际沟通逐渐顺畅;职业发展前景迷茫;难以寻求有效支持.结论 护生临床实习后期仍存在特定的心理体验,管理者及教育者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护生心理状态,提高临床护理实习质量.
作者:段淼;张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方法改造手术室标本管理工作流程的效果.方法 成立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工作小组,绘制工作流程图,识别病理标本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分析原因,根据高风险因素制订和实施相应的整改措施.结果 实施工作改进后,各项失效模式危机值均下降,送检病理标本不合格率降低(P<0.01).结论 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运用于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工作中效果良好,能有效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侯晓敏;张军花;冯茜;郑莉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指纹识别技术在手术室门控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 在手术室工作人员通道门口安装指纹门禁系统,需出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进行指纹注册,凭指纹识别的身份认证进入手术室.结果 减少了手术室的人员流动人次,降低了手术切口感染率;节省了人力;保障了手术室安全.结论 指纹识别的身份认证在手术室门控管理的应用,是安全、简便、智能化进行手术室门控管理的有效措施.
作者:彭英姿;任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母亲分娩的足月新生儿喂养时间及血糖监测关系的模式.方法 将2012年7月至2014年2月的168例由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妇分娩的足月新生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4例,实验组出生后12h内每次喂奶前监测指尖血糖,12~24 h每两次喂奶前监测指尖血糖;对照组出生后12 h内监测血糖每2h一次,12~ 24 h监测血糖每4h一次,比较两组发现新生儿低血糖的概率.结果 实验组共发现低血糖190次,低血糖新生儿50例;对照组发现低血糖116次,低血糖新生儿34例,实验组较对照组发现低血糖的概率高.结论 相比定时监测血糖,喂奶前监测血糖有助于糖尿病母亲分娩的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现,可降低新生儿低血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孔艳霞;郭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老年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饮食和营养状况,为合理饮食指导提供借鉴.方法 选择门诊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359例,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60岁,157例)、年轻老年组(60~ 74岁,140例)和老年组(≥75岁,62例).调查指标包括患者临床资料、饮食摄入和营养状况评估.结果 与其他两组相比,老年组透析充分性指标高(P<0.01),Kamofsky体力活动指数低(P<0.05),合并症率高于中青年组(P<0.01);饮食能量和24 h蛋白氮呈现率低于中青年组(P<0.01);主观性综合性营养评估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P<0.01),低钾血症发生率高(P<0.01).结论 老年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虽然透析剂量大,但营养不良发生率高,需要严格的饮食和营养管理.
作者:鲁新红;唐雯;苏春燕;汪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程序化护理操作管理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规范护理操作行为及其程序化管理.方法 建立护理操作程序及其归类,设计程序化护理操作行为评价表,并确定评分因素、评分系数及评分因素分值.采用程序化护理操作行为评价表比较实施程序化护理操作管理模式前、后护理操作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通过运用程序化护理操作管理模式,有效降低了护理操作不良事件的发生(P<0.01).结论 程序化护理操作管理模式能科学指导护理操作行为,为护理操作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护理操作提供了安全保障.
作者:向清平;舒德翠;谭远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红丝带关爱中心”在艾滋病患者护理服务中的作用.方法 为患者建立健康电子档案,实施网络和电话健康咨询、心理咨询、行为干预、健康教育及法律援助等服务.结果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P<0.01),减少了艾滋病的传播(P<0.01).结论 “红丝带关爱中心”在艾滋病护理服务中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减少了艾滋病的传播.
作者:陈菊娣;任勇;居朝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低年资护士的共情能力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临床护士共情能力测评量表、工作环境评价量表、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和同事支持量表对220名工作5年以内的护士进行共情能力的调查分析.结果 低年资护士的共情能力总分为(71.00±6.32)分,影响年轻护士共情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工作环境、工作满意度和同事支持(P<0.01).结论 低年资护士共情能力水平偏低,护理管理者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工作环境、增加管理者及同事的支持度和护士的满意度,以提高低年资护士的共情能力.
作者:吴鸿雁;周辉;幺佳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基于工学结合的双导师制教学模式在助产专业妇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将2011级助产专业86名教学改革班学生设为实验组,采用工学交替的双导师制教学模式;将2010级84名学生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结果 实验组学生课程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更认同自身的教学模式(P<0.01或P<0.05).结论 院校合作背景下双导师制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索虹蔚;方海琴;许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