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Bacon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黄平;王锋;肇毅;杨小冬;高一飞;陈贤贵;李德川;楼荣灿

关键词:直肠肿瘤, 保肛术
摘要:目的 评价改良Bacon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作用.方法 1998年8月~2002年12月3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均行改良Bacon术,术后坚持扩肛和肛门收缩锻炼.结果 术后无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1例术后2 d发生多余结肠坏死.半年后病人可控制排气排便.排便次数:1~2次者16例,3~4次者20例,>4次者2例.肛门节制功能评价:优25例,良13例.随访4.2~9.1年,1例Duke C期患者盆腔复发,死于双侧输尿管梗阻、肾衰.结论 在无条件采用双吻合器手术时,改良Bacon术可以作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一种备选术式.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7例非穿孔性胆汁性腹膜炎的诊疗体会

    非穿孔性胆汁性腹膜炎临床十分少见,克氏外科统计为1%,术前确诊困难,甚至导致医生对部分病人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判断错误.

    作者:厉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Z形皮瓣与纤维蛋白胶联合应用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

    目的 探讨Z形皮瓣联合纤维蛋白胶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作用.方法 观察组74例,采用Z形皮瓣,术中创面喷洒纤维蛋白胶;对照组36例,采用传统纵形切口,创面不喷洒纤维蛋白胶,腋窝常规放置引流管3~4 d.结果 观察组术后皮下积液、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为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1%(P<0.05).观察组术后患侧上肢功能受限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P<0.05).结论 Z形皮瓣联合纤维蛋白胶创面喷洒有利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

    作者:尚培中;贾国洪;苗建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消痔灵注射术与PPH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消痔灵注射术与PPH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例该类患者随机分为PPH组和注射组,分别采用PPH术和消痔灵注射治疗.结果 与注射组相比,PPH组住院时间短,但费用昂贵,术后肛门疼痛及排便疼痛轻微,肛门功能障碍及肛管直肠狭窄发生率低(P<0.05).两者在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伤口感染、尿潴留发生率、复发率及恢复工作时间上无差异(P>0.05).结论 消痔灵注射术可以作为PPH术的一种有效补充.

    作者:张永刚;谷云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侧方淋巴结清扫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侧方淋巴结清扫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12例在我院施行直肠癌根治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54)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侧方淋巴结清扫,对照组(n=58)单纯行TME,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6.1%、8.2%、87.8%,对照组分别为19.2%、23.1%、71.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手术时施行侧方淋巴结清扫可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值得提倡.

    作者:成世盈;李丹;陈超武;刘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184例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 2003年1月至2007年4月对18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LC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50±23)min,平均出血量为(50±14)ml.1例因Calot三角冰冻状粘连无法分离,1例因胆囊动脉出血而中转开腹.术后无感染、结石残留、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只要遵循腹腔镜手术的操作规程,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安全的;因手术难度增加,应根据具体情况把握中转开腹的采用与时机.

    作者:孙松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肝癌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PMC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为单发结节,行PMCT治疗.结果 除1例因肿瘤残留加行PMCT外,余19例均行一次整体覆盖原位灭活凝固治疗.术后均有轻微上腹痛、发热,可自行消失.1例穿刺点皮肤轻度烫伤,无其他并发症.随访3~15个月,B超示19例患者(95%)肿块内血流信号消失,增强CT或MRI显示18例(90%)治疗后无强化,3月后15例(75%)AFP转正常水平,肿块缩小率85%,随访期间总生存率90%.结论 PMCT一次整体原位灭活治疗肝癌方法简单、省时、安全,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作者:梁毅;朱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段尿道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并发症防治

    目的 探讨中段尿道吊带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中段尿道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48例,其中,TVT术26例,TVT-O术19例,Sparc术3例.结果 手术并发症包括:1例(TVT)术中膀胱镜检发现穿刺针穿入膀胱,经重新调整穿刺纠正.2例(Sparc术和TVT-O术各1例)分别于术后1、3个月发现阴道前壁吊带外露,经再次手术修补阴道前壁治愈.4例出现尿急症状,给予黄酮哌酯对症治疗2周后症状明显改善.2例出现股内侧轻度疼痛,未经特殊治疗,1周内症状自行缓解.结论 中段尿道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方法简便、疗效可靠,但其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应引起重视.

    作者:徐耀庭;许晓文;荆翌峰;黄汝强;谢敏;李杜渐;顾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半离体肝切除余肝自体移植术治疗肝占位性疾病

    目的 总结半离体肝切除余肝自体移植术治疗肝占位性病变的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接受半离体肝切除余肝自体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多发血管瘤2例,肝癌3例.结果 5例患者术程顺利,术后未出现肝性脑病、肝创面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11 d肝功能指标完全正常,术后10~26 d出院.1例随访20个月,肝功能正常且CT显示无肿瘤复发迹象,生活质量高;1例随访14个月,肝功能完全正常且无新发血管瘤;其余患者目前肝功能完全正常,各项情况稳定,已痊愈出院,尚在观察中.结论 半离体肝切除余肝自体移植术是治疗常规手术无法切除的肝占位性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叶启发;王玉柱;熊力;明英姿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右侧支气管代气管增加气管切除长度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增加气管切除长度的动物实验方法.方法 将20条成年犬切除右肺中、上叶,改进肺静脉吻合方法,用右侧支气管代替气管,从而增加气管切除长度.结果 平均气管切除长度为11.5(9.5~12.6)cm,6条1月内死亡,余14条存活1月以上,尸检吻合口愈合良好,基本通畅.结论 本术式可增加气管切除的长度,使气管切除的适应证更宽.同时,由于受到肺功能、外科技术等限制,远期效果也尚需评价,故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作者:汪永义;高华;尹邦良;陈保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19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9例肝囊肿病人行腹腔镜下囊肿开窗术,其中单发17例,多发2例;位于右肝14例,位于左肝5例.术前均经B超和CT检查证实,并排除先天性肝胆管囊肿.结果 1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40(20~80)min,除1例因引流出少量胆汁而留置引流2周外,其余均在3~4 d后出院.15例随访0.5~6.8年,2例复发,予开腹手术治愈.结论 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具有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作者:谭洪育;吴红;龙绍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根部结扎肠系膜下血管在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于根部结扎肠系膜下血管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2006年12月间30例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病例资料,手术时于根部切断结扎肠系膜下血管,注意保护内脏神经的腹主动脉丛和上腹下丛,分析肠系膜淋巴结转移和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组淋巴结转移者8例(26.7%),其中肠系膜根部有转移者3例(10.0%).合并梗阻者一期切除吻合后有2例发生吻合口瘘,经引流等非手术治疗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从根部处理肠系膜下血管合理可行.

    作者:孙立波;高硕微;李永超;冯野;张研;赵吉生;郑泽霖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肾损伤出血的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

    目的 总结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在肾损伤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1年1月~2006年12月12例肾损伤血尿患者,肾结石肾积水行切开取石术后7例,肾穿刺活检术后2例;肾脏闭合性损伤2例,刀刺伤1例.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以弹簧圈(5例)、PVA(6例)、丝线(1例)进行栓塞.结果 术中证实12例均为肾段或肾段以下动脉损伤,术后所有病例新鲜出血立即停止,随访1~3个月,效果良好,未见有肾血管性高血压.结论 肾损伤出血以超选择性插管栓塞为佳.

    作者:罗建光;肖恩华;周顺科;伍玉枝;陈善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儿童腹股沟斜疝两种切口疗效比较

    2000年1月~2006年1月我科共收治6个月~5岁儿童腹股沟斜疝200例,分别采用两种切口,总结其治疗效果如下:

    作者:张良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真性腋动脉瘤切除及自体静脉移植腋动脉重建手术探讨

    目的 探讨切除真性腋动脉瘤并行血管重建的手术方法,总结瘤体游离和切除的操作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1995年1月~2007年3月收治的14例真性腋动脉瘤患者,均行动脉瘤切除,自体静脉移植血管重建.结果 病理诊断均证实真性动脉瘤,均获得临床治愈.平均随访5.5年(3个月~10年),1例术后2年出现吻合口狭窄,1例术后3年出现吻合口闭塞,1例术后5年死于急性脑出血,余11例无复发或并发症出现.结论 真性腋动脉瘤切除、自体大隐静脉移植血管重建是一种可靠的治疗真性腋动脉瘤方法.

    作者:王春喜;梁发启;赵文光;王嘉桔;尹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术中粘膜下注射白细胞介素-2及术后灌注吡柔比星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附206例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术中粘膜下注射白细胞介素-2配合术后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36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70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均于术中粘膜下注射白细胞介素-2 100万IU,于手术后2周开始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每次30 mg,每周1次共12次,以后每2周1次共6次,以后每月1次共6次,第二年重复,第三年每月一次.定期膀胱镜检查随访.结果 粘膜下注射后,发热79例,全身关节痛及不适57例;膀胱灌注后42例出现尿路刺激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术后平均随访60个月,肿瘤复发35例(17.0%).结论 术中粘膜下注射白细胞介素-2术后配合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明确,疗效满意,患者耐受性好,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辉;崔岩;乔忠杰;徐万海;赵丕显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外伤性腕部正中神经损伤治疗进展

    正中神经损伤在腕部切割伤中非常常见,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如需消除张力,应采用端端吻合修复;自体神经移植仍然是临床治疗长距离损伤的重要手段;当不能采用自体神经移植时,可以应用同种异体神经移植或自体组织移植;可降解生物、人工合成的神经导管在实验中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外伤性腕部正中神经损伤的治疗策略及有关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马骁;卡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腕前区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断指血管与皮肤缺损

    目的 总结游离静脉皮瓣在伴有血管及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临床应用18指,其中伴掌侧皮肤缺损15指,背侧皮肤缺损3指,从腕前区切取适宜大小的、带有皮下静脉和掌长肌腱的游离皮瓣植于手指组织缺损处,掌侧部位皮瓣倒置,背侧则同方向放置.结果 除1例中指中节离断伴背侧血管和皮肤缺损于术后第3 d坏死外;17例术后手指均成活,外观及功能良好,功能评价:优11指,良4指,可2指.结论 应用腕前区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断指血管与皮肤缺损,效果良好,且简单易行.

    作者:孟国成;徐海涛;陈立科;曹远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腰椎关节突人工关节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腰椎关节突人工关节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12具国人尸体腰椎标本,测量椎体和椎间盘高度;研制假体装置ZJS,并应用于3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并失稳患者,重建腰椎稳定性,不做椎骨间植骨融合,观察其腰腿疼症状的缓解程度、X光片测量腰椎活动度和椎间盘高度,评价其初步的临床疗效.结果 国人腰椎椎体后缘高度(23.43±3.10)mm~(34.45±3.28)mm,椎间盘后缘高度(5.38±1.36)mm~(7.96±2.05)mm.3例患者随访11~16个月,症状明显缓解,满意程度高.术后X片显示手术椎节活动度:前屈后伸3°,左右侧屈3.5°;手术节段椎间盘后缘间隙高度能维持于中立位状态3.5~4.5 mm,在脊柱后伸活动时该高度亦无明显降低.结论 国人腰段脊柱具备置入ZJS的条件;近期临床观察结果显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并失稳患者经后路椎管减压,置入ZJS既能重建腰椎稳定性,保持手术节段的椎间孔高度,又能保留手术椎节的部分活动功能,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非融合手术技术.

    作者:谭明生;王文军;蒋欣;王麓山;移平;杨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无预防性造口的意义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不行预防性造口的意义.方法 57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32例未行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A组),吻合后行漏气实验以确认缝合严密,并内置肛管,顶端达吻合口上方3~5 cm.25例行预防性造口(B组).结果 A组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3.1%),吻合口出血2例(6.2%),切口感染1例(3.1%),肠梗阻2例(6.2%);B组发生吻合口漏1例(4.0%),吻合口出血3例(12.0%),废用性肠炎19例(76.0%),切口感染8例(32.0%),肠梗阻4例(16.0%).结论 应用合适的技术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进行无预防性造口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效果好,克服了许多预防性造口的并发症.

    作者:崔龙;成世盈;陈卫;姜宏华;徐诘;孟荣贵;戴小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切开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陈旧性骨折

    目的 探讨传统克氏针与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陈旧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2006年9月收治的儿童肱骨外髁陈旧性骨折20例,8例采用克氏针、12例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1.2(1~1.5)年,疗效评定:优19例(克氏针固定7例,可吸收螺钉固定12例);可1例(克氏针固定).结论 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陈旧性骨折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李谋林;何爱咏;李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