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毅;朱琳
目的 比较消痔灵注射术与PPH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例该类患者随机分为PPH组和注射组,分别采用PPH术和消痔灵注射治疗.结果 与注射组相比,PPH组住院时间短,但费用昂贵,术后肛门疼痛及排便疼痛轻微,肛门功能障碍及肛管直肠狭窄发生率低(P<0.05).两者在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伤口感染、尿潴留发生率、复发率及恢复工作时间上无差异(P>0.05).结论 消痔灵注射术可以作为PPH术的一种有效补充.
作者:张永刚;谷云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单臂外固定支架联合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治疗胫腓骨骨折合并胫前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疗效.方法 18例患者先进行急诊清创,采用单臂AO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局部旋转覆盖外露胫骨.撕脱的皮肤修成全厚皮片回植供皮区,其中5例仍有缺损,另取同侧大腿全厚皮片移植.结果 均无感染,15例旋转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远端表皮坏死,经换药治愈,1例皮瓣远端全层坏死,经植皮治愈.撕脱皮片回植13例成活,5例小部分坏死,其中3例经换药治愈,2例经中厚皮片植皮愈合.5例大腿皮片完全成活.平均随访19.5(10~36)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3.5~6)个月.所有患者行走正常,3例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4例踝关节屈伸受限.结论 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联合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治疗胫腓骨骨折合并胫前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疗效肯定.
作者:宋德业;王万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特殊类型阑尾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8例老年、10例儿童和6例异位阑尾炎行LA治疗.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45(30~90)min,无中转开腹者,术后第1 d即可进食,平均26(16~48)h恢复胃肠功能.无伤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特殊类型阑尾炎行LA具有视野好、伤口感染少等优点,操作过程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戳孔位置等手术技巧.
作者:陈勇;余丹;周建平;金晓馨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不行预防性造口的意义.方法 57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32例未行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A组),吻合后行漏气实验以确认缝合严密,并内置肛管,顶端达吻合口上方3~5 cm.25例行预防性造口(B组).结果 A组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3.1%),吻合口出血2例(6.2%),切口感染1例(3.1%),肠梗阻2例(6.2%);B组发生吻合口漏1例(4.0%),吻合口出血3例(12.0%),废用性肠炎19例(76.0%),切口感染8例(32.0%),肠梗阻4例(16.0%).结论 应用合适的技术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进行无预防性造口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效果好,克服了许多预防性造口的并发症.
作者:崔龙;成世盈;陈卫;姜宏华;徐诘;孟荣贵;戴小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正中神经损伤在腕部切割伤中非常常见,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如需消除张力,应采用端端吻合修复;自体神经移植仍然是临床治疗长距离损伤的重要手段;当不能采用自体神经移植时,可以应用同种异体神经移植或自体组织移植;可降解生物、人工合成的神经导管在实验中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外伤性腕部正中神经损伤的治疗策略及有关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马骁;卡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梭形横切口在保乳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3年11月~2006年9月对25例乳腺癌患者采用梭形横切口行保乳手术,其中全麻9例,局麻16例.术毕创口置小号引流管,间断缝合残腔,用Prolene线皮下连续埋线法缝合切口.结果 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皮下积液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平均7 d出院.随访1~34月,所有病例乳房形态保持良好,患者满意.无一例肿瘤复发.结论 梭形横切口为保乳手术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切口方式.
作者:李瑞华;吕晔;何惠君;曾智豪;李静;郭敏;欧阳惠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增加气管切除长度的动物实验方法.方法 将20条成年犬切除右肺中、上叶,改进肺静脉吻合方法,用右侧支气管代替气管,从而增加气管切除长度.结果 平均气管切除长度为11.5(9.5~12.6)cm,6条1月内死亡,余14条存活1月以上,尸检吻合口愈合良好,基本通畅.结论 本术式可增加气管切除的长度,使气管切除的适应证更宽.同时,由于受到肺功能、外科技术等限制,远期效果也尚需评价,故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作者:汪永义;高华;尹邦良;陈保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切除真性腋动脉瘤并行血管重建的手术方法,总结瘤体游离和切除的操作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1995年1月~2007年3月收治的14例真性腋动脉瘤患者,均行动脉瘤切除,自体静脉移植血管重建.结果 病理诊断均证实真性动脉瘤,均获得临床治愈.平均随访5.5年(3个月~10年),1例术后2年出现吻合口狭窄,1例术后3年出现吻合口闭塞,1例术后5年死于急性脑出血,余11例无复发或并发症出现.结论 真性腋动脉瘤切除、自体大隐静脉移植血管重建是一种可靠的治疗真性腋动脉瘤方法.
作者:王春喜;梁发启;赵文光;王嘉桔;尹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男性尿道狭窄及闭锁的效果.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3月收治男性尿道狭窄及闭锁病人31例,狭窄段长0.5~3.0 cm,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狭窄段切开治疗.术后留置尿管平均4(2~6)周. 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拔除尿管后排尿通畅,尿线粗,无尿失禁,无阳痿,无尿瘘.尿流率由术前平均6.1(3.2~10.0)ml/s提高到21.6(15.4~24.5)ml/s.随访3~12个月,均排尿良好,无再狭窄发生,B超检查无剩余尿.结论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切开治疗男性尿道狭窄及闭锁安全有效,近期治疗效果良好,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由于随访时间尚短,其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范海涛;王伟华;张慕淳;张刚;王志新;孔祥波;邵起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段尿道吊带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中段尿道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48例,其中,TVT术26例,TVT-O术19例,Sparc术3例.结果 手术并发症包括:1例(TVT)术中膀胱镜检发现穿刺针穿入膀胱,经重新调整穿刺纠正.2例(Sparc术和TVT-O术各1例)分别于术后1、3个月发现阴道前壁吊带外露,经再次手术修补阴道前壁治愈.4例出现尿急症状,给予黄酮哌酯对症治疗2周后症状明显改善.2例出现股内侧轻度疼痛,未经特殊治疗,1周内症状自行缓解.结论 中段尿道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方法简便、疗效可靠,但其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应引起重视.
作者:徐耀庭;许晓文;荆翌峰;黄汝强;谢敏;李杜渐;顾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技巧及排斥反应品系的选择.方法 封闭群SD、Wistar大鼠各30只,近交系Lewis,BN大鼠各30只.通过改良双袖套法行原位肝移植,分别于术后第7 d、30 d取肝组织行病理检查,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和术后生存率.结果 封闭群SD→Wistar大鼠48 h、1个月存活率为93.3%和89.2%;近交系Lewis→BN大鼠48 h存活率为90.0%,并于术后11 d内全部死亡.病理组织学结果示封闭群肝组织排斥反应明显轻于近交系.结论 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是模型成功的关键.SD→Wistar大鼠出现自然耐受;Lewis→BN是较理想的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
作者:黄文鹏;黄祖发;叶启发;任祖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侧方淋巴结清扫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12例在我院施行直肠癌根治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54)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侧方淋巴结清扫,对照组(n=58)单纯行TME,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6.1%、8.2%、87.8%,对照组分别为19.2%、23.1%、71.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手术时施行侧方淋巴结清扫可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值得提倡.
作者:成世盈;李丹;陈超武;刘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PMC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为单发结节,行PMCT治疗.结果 除1例因肿瘤残留加行PMCT外,余19例均行一次整体覆盖原位灭活凝固治疗.术后均有轻微上腹痛、发热,可自行消失.1例穿刺点皮肤轻度烫伤,无其他并发症.随访3~15个月,B超示19例患者(95%)肿块内血流信号消失,增强CT或MRI显示18例(90%)治疗后无强化,3月后15例(75%)AFP转正常水平,肿块缩小率85%,随访期间总生存率90%.结论 PMCT一次整体原位灭活治疗肝癌方法简单、省时、安全,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作者:梁毅;朱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时对胆囊三角解剖困难者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胆囊三角解剖困难的LC术23例,行逆行法或顺逆结合法切除胆囊.结果 23例LC均成功完成,术后发生胆漏1例,腹腔引流7 d后治愈.无胆管损伤、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胆囊三角解剖困难者采用逆行法或顺逆结合法有利于LC的顺利完成.
作者:严立俊;汤利民;张棉成;张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术中粘膜下注射白细胞介素-2配合术后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36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70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均于术中粘膜下注射白细胞介素-2 100万IU,于手术后2周开始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每次30 mg,每周1次共12次,以后每2周1次共6次,以后每月1次共6次,第二年重复,第三年每月一次.定期膀胱镜检查随访.结果 粘膜下注射后,发热79例,全身关节痛及不适57例;膀胱灌注后42例出现尿路刺激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术后平均随访60个月,肿瘤复发35例(17.0%).结论 术中粘膜下注射白细胞介素-2术后配合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明确,疗效满意,患者耐受性好,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辉;崔岩;乔忠杰;徐万海;赵丕显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游离静脉皮瓣在伴有血管及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临床应用18指,其中伴掌侧皮肤缺损15指,背侧皮肤缺损3指,从腕前区切取适宜大小的、带有皮下静脉和掌长肌腱的游离皮瓣植于手指组织缺损处,掌侧部位皮瓣倒置,背侧则同方向放置.结果 除1例中指中节离断伴背侧血管和皮肤缺损于术后第3 d坏死外;17例术后手指均成活,外观及功能良好,功能评价:优11指,良4指,可2指.结论 应用腕前区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断指血管与皮肤缺损,效果良好,且简单易行.
作者:孟国成;徐海涛;陈立科;曹远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改良Bacon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作用.方法 1998年8月~2002年12月3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均行改良Bacon术,术后坚持扩肛和肛门收缩锻炼.结果 术后无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1例术后2 d发生多余结肠坏死.半年后病人可控制排气排便.排便次数:1~2次者16例,3~4次者20例,>4次者2例.肛门节制功能评价:优25例,良13例.随访4.2~9.1年,1例Duke C期患者盆腔复发,死于双侧输尿管梗阻、肾衰.结论 在无条件采用双吻合器手术时,改良Bacon术可以作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一种备选术式.
作者:黄平;王锋;肇毅;杨小冬;高一飞;陈贤贵;李德川;楼荣灿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0年1月~2006年1月我科共收治6个月~5岁儿童腹股沟斜疝200例,分别采用两种切口,总结其治疗效果如下:
作者:张良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 2003年1月至2007年4月对18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LC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50±23)min,平均出血量为(50±14)ml.1例因Calot三角冰冻状粘连无法分离,1例因胆囊动脉出血而中转开腹.术后无感染、结石残留、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只要遵循腹腔镜手术的操作规程,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安全的;因手术难度增加,应根据具体情况把握中转开腹的采用与时机.
作者:孙松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传统克氏针与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陈旧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2006年9月收治的儿童肱骨外髁陈旧性骨折20例,8例采用克氏针、12例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1.2(1~1.5)年,疗效评定:优19例(克氏针固定7例,可吸收螺钉固定12例);可1例(克氏针固定).结论 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陈旧性骨折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李谋林;何爱咏;李欣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