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其森
换药碗是临床尤其是外科必不可少的器械包,而且使用量非常大.为了解换药碗的包牌问题,我们用纸包牌代替原来的布包牌.
作者:马晓红 刊期: 2003年第07期
1病例介绍患者,男,24岁.主因发热、咳嗽,消瘦20d于2003-1-11日以发热待查入院.查体:T 39.6℃,R 20次/min,P 80次/min,BP120/75 mmHg.身形消瘦,急性热病容,神清,自主体位,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颈软,可闻及干、湿性啰音.
作者:程玉萍;鲁然;李杨 刊期: 2003年第07期
1病例介绍例1,患者女,25岁,因发热、咳嗽、咳痰入院,无过敏史.查体:T37.5℃,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mmHg.给予5%GS250ml加立复欣0.5g静滴,50滴/min,10 min后病人突然坐起,诉胸闷、憋气、喉头紧缩,要求停止输液,立即停用立复欣,换用0.9%NS500 ml,据医嘱给予氟美松5 mg静推,氧气吸入,3升/min,给维生素C 3.0 g,甲氰咪胍0.6 g加入液体中静滴,约20 min后患者上述症状逐渐缓解.
作者:赵洪玲;黄美凤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留置封闭式套管针的护理方法,降低留置套管针静脉炎的发生率及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对2001.7~2002.7月30例手术后静脉留置套管针的病人,采用2种不同的套管针护理方法,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两组穿刺操作时间,套管针保留时间、静脉炎发生率.结果:改良组操作时间为2.0±0.5 min,对照组为1±1 min;改良组保留时间为5±1天,对照组为7±1天,相差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改良组静脉炎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26.6%,相差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静脉留置管能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艾玉;翁小杰;王华育;王雪慧;安源;王燕;杨莹 刊期: 2003年第07期
外伤性脾破裂是外科较为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在腹部闭合伤中居于首位,需要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治疗措施.现将65例外伤性脾破裂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卢国秀 刊期: 2003年第07期
阿奇霉素是由红霉素结构修饰得到的一种大环内酯类广谱抗生素,通过阻碍细菌转肽过程,从而抑制细菌白质的合成.1991年11月由FDA批准在美国上市.我国随后或引进或生产,产品已在临床上用于各类感染的治疗[1].副作用以消化系统反应(如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及皮疹为主,发生率1%~7%.近来随着临床应用的广泛,新的不良反应屡有报道.现综述如下,供临床用药参考.
作者:戴春雷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近年农村鼠害猖獗,部分农民缺乏科学灭鼠知识,使非法生产、销售伪劣强毒急性灭鼠药活动乘机而来,屡禁不止,不仅严重破坏了科学灭鼠工作及生态平衡,致人急性中毒者亦与日俱增,而且成为一些医院中毒住院病人的主要来源.近3年,我们应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作为解毒剂抢救63例,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忠运;蒙文成;苏亚平;聂芳娥;朱芳红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急性肠系膜血管阻塞是指肠系膜动脉栓塞和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导致肠管的缺血坏死.其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达60%~80%[1].随着老年人口增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高,本病有明显上升趋势,我科近两年共收治肠系膜血管阻塞病人6例,经积极的手术和术后抗凝治疗,无1例死亡,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松如;隋国德;李建国;程广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急性相蛋白的变化.方法:选择骨折患者,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凝固法测定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结果:骨折患者CRP的阳性率为77.8%,FIB的阳性率为50%.CRP、FI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RP与FIB的相关系数r为0.326.结论:CRP、FIB水平与骨折密切相关,可作为骨折诊断指标.
作者:陈渝宁;孙蕾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多瑞吉(Durogesic)对癌症患者伴中重度疼痛的镇疼效果,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216例中重度疼痛癌症患者使用多瑞吉贴剂,记录治疗前后的疼痛强度、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总缓解率是95.36%,完全缓解41.20%,明显缓解54.16%.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便秘、头晕等,但发生率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多瑞吉可以有效控制癌性疼痛,改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作者:罗素霞;杨树军;郭英;肖毅军;王居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木通为中医常用的清热利尿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由于目前我国加强了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故报道服含木通的方剂或含马兜铃酸的制剂导致肾损害的实例越来越多,以引起国内外药监机构的高度重视.为了防止这类药品对人类造成更大的危害,现将国内外有关木通及含马兜铃酸的制剂品种、药理毒理作用、临床不良反应等方面作以综述,以给药品监督部门提供资料,同时在临床应用上引以为鉴.
作者:王永;刘灿坤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近年来,胃食管返流对咽喉部影响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但在其诊断和治疗上尚未形成一个较为一致的认识.1997年6月以来,笔者共收治此类患者4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彦芬;王爱民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恶性肿瘤病人约有10%~40%的肿瘤病人合并贫血,尤其是肺癌、淋巴瘤、胃癌、卵巢癌等时其发生率可以达到50%~60%.贫血往往伴有全身乏力、气促、心慌、活动困难等症状,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为挽救病人的生命,严重的贫血临床上往往需用输血治疗,本文对恶性肿瘤贫血原因、输血的并发症及肿瘤复发与输血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郭其森 刊期: 2003年第07期
2002-7-20日下午我市某游泳池因工作人员疏忽,发生意外致大量氯气泄漏,造成游泳池内百余人中毒,其中我科收治患儿38例,现将救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张坤华;赵仁兵;魏洪云 刊期: 2003年第07期
颅脑手术麻醉中,除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麻醉剂和掌握适当的麻醉深度外,恰当的呼吸管理十分重要,尤其是在高颅压和有脑疝患者的手术中,由于其颅内压已接近或超过了颅腔自身调节代偿的极限,一旦因呼吸管理不当而出现二氧化碳蓄积、屏气、呛咳,都容易导致高颅压危象,甚至于危及生命.
作者:吴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股骨颈骨折存在骨折不愈合(15%左右)和股骨头缺血坏死(20%~30%)主要问题[1],加上老年人病,因此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一直受到关注.我院自1998~2001年应用多枚AO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36例,占同期70.6%(36/51),并获远期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章柏平;张懿城;赵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后预防再梗.方法:对35例溶栓成功病例采用了肝素、阿斯匹林抗凝、硝酸酯扩张冠状动脉,肌氨肽苷抗内皮素,维生素C抗氧自由基,硫酸镁防治再灌注损伤,ACEI抗肾素血管紧张素等治疗方案.结果:在溶栓成功35例患者,再梗死的发生率2.86%,较GusTo及ASSENT-2试验中再梗发生率4%下降1.14%,较国内报道7.6%下降4.74%.结论:提示采用以上治疗方案,可以极大减少心肌梗塞的溶栓后再梗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谢彬;张加芳;严翠玲;屠志华;肖玲玲;金红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随着医学事业的飞速发展,对各种临床器械的灭菌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临床的需求,现在各医院普遍采用新式无菌器(脉动须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它具有灭菌彻底,灭菌时间短、灭菌后物品干燥彻底,损害轻微等优点,但我们必须掌握影响灭菌的因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监控措施才能保证灭菌质量.
作者:张丽华;耿祥玲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近十年来的文献证实鼻息肉为局部微环境控制的炎症性肿块.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在鼻息肉的炎性微环境中占有一定地位,它可能是趋化肥大细胞释放介质和嗜酸性粒细胞(cosinophils,Eos)浸润的多种免疫机理之一.而Eos浸润在鼻息肉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因此鼻息肉被认为是鼻粘膜的一种慢性嗜酸性炎症.同时IL-4、IL-5等细胞因子在调节IgE的生成过程中亦发挥一定作用.
作者:吴敏曼;王正强 刊期: 2003年第07期
延迟性脾破裂是指腹部外伤48小时后出现脾破裂症状,是一种特殊的脾外伤.因其误诊率高、死亡率高,且并发症多,故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我院外科1988~2001年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78例,其中延迟性脾破裂13例,占总数16.7%.下面对13例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治进行归纳分析,以便探讨本病的正确诊治和降低误诊率.
作者:张水银 刊期: 200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