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水、腹水、双下肢水肿

金时玉

关键词:
摘要:1病例介绍患者,男,62岁.慢性咳嗽、咳痰10余年,2002年2月劳累后出现剧烈咳嗽、咳黄白色粘稠痰、不规则低热,高体温在38.0℃左右,无胸痛、乏力、盗汗.2个月后出现双下肢水肿、活动后心慌、气短,3个月后上述症状加重,伴腹涨、纳差、早饱.多次血象正常:WBC 6.4×109,GR 60.9%,心电图:HR114~140次/min,窦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相关文献
  • 鼻息肉中IgE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研究

    近十年来的文献证实鼻息肉为局部微环境控制的炎症性肿块.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在鼻息肉的炎性微环境中占有一定地位,它可能是趋化肥大细胞释放介质和嗜酸性粒细胞(cosinophils,Eos)浸润的多种免疫机理之一.而Eos浸润在鼻息肉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因此鼻息肉被认为是鼻粘膜的一种慢性嗜酸性炎症.同时IL-4、IL-5等细胞因子在调节IgE的生成过程中亦发挥一定作用.

    作者:吴敏曼;王正强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急性肠系膜血管阻塞的诊断与治疗(附6例分析)

    急性肠系膜血管阻塞是指肠系膜动脉栓塞和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导致肠管的缺血坏死.其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达60%~80%[1].随着老年人口增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高,本病有明显上升趋势,我科近两年共收治肠系膜血管阻塞病人6例,经积极的手术和术后抗凝治疗,无1例死亡,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松如;隋国德;李建国;程广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阿奇霉素的少见不良反应

    阿奇霉素是由红霉素结构修饰得到的一种大环内酯类广谱抗生素,通过阻碍细菌转肽过程,从而抑制细菌白质的合成.1991年11月由FDA批准在美国上市.我国随后或引进或生产,产品已在临床上用于各类感染的治疗[1].副作用以消化系统反应(如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及皮疹为主,发生率1%~7%.近来随着临床应用的广泛,新的不良反应屡有报道.现综述如下,供临床用药参考.

    作者:戴春雷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经阴道超声诊断宫内节育器所致输卵管妊娠12例

    本文对12例宫内节育器所致输卵管妊娠的声像图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提高对本病声像图的认识,以及了解宫内节育器与输卵管妊娠之间的关系.

    作者:周婷;蔡美卿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梯形对称二等分叶小血管吻合法在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梯形对称二等分叶小血管吻合法施行头静脉桡动脉内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门诊采用梯形对称二等分叶法吻合头静脉桡动脉形成内瘘44例.结果:术后44例中42例内瘘通畅良好,1例因术后血管危象而失败行二次手术后内瘘通畅,1例因血流量不足放弃使用,1例术后1个月内死亡内瘘未使用,42例使用良好.动静脉内瘘使用3~28个月,长已穿刺达200余次,内瘘使用仍良好.结论:采用梯形对称二等分叶法吻合头静脉桡动脉建立内瘘术,操作简便,吻合速度快,成功率高,效果满意,并发症少,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理想方法.

    作者:冯亚高;魏军祥;梁保中;李庆周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细胞因子IL-2在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胆囊胆汁和胆囊组织中细胞因子IL-2在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方法分别测定了56例胆囊胆固醇结石及24例非胆石对照患者胆囊组织和胆囊胆汁中细胞因子IL-2的含量.结果:胆囊胆固醇结石组胆囊组织和胆囊胆汁中细胞因子IL-2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胆囊胆固醇结石组胆囊组织中IL-2与胆囊胆汁中的IL-2成显著正相关关系.多发结石组胆囊胆汁及胆囊组织中IL-2较单发结石组虽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有升高.结论:本实验结果提示:胆囊组织及胆囊胆汁中细胞因子IL-2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密切相关,并在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促成核因子.

    作者:隋国德;徐松如;王培戈;程广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鼻中隔粘膜瓣游离术治疗经期妇女鼻出血1例

    患者,女,21岁.因左鼻腔出血2 h于2001-5-7日来诊.自述本次月经来潮次日突然左侧鼻腔出血不止,并从口吐出,总量约100 ml,鲜红色.即往身体健康,月经史13 3~4/28,量中等,有时经期伴少量左鼻腔出血.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80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14/9kPa.

    作者:李莉;张宪颖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核酸对脑血管疾病的康复疗效观察(附122例分析)

    目的:观察核酸对脑血管疾病的康复疗效.方法:选择122例脑血管病人(脑血栓76例,脑梗塞34例,脑溢血9例及脑梗塞合并出血3例)进行了为期2年的观察.结果:核酸对脑血管病的总有效率为88.52%,其中显效率为70.49%.结论:核酸对脑血管病有一定的康复作用.

    作者:吴国远;杨文秀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用新鲜血代替校准物校准血液分析仪

    为了保证血细胞计数仪的准确性,需定期进行校正.笔者就用新鲜血代替校准物对血液分析仪进行校准的探讨如下.

    作者:孙建萍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HITACHI KY2000型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评价

    目的:对HITACHI KY2000型半自动生化分析仪作一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和不随机选择标本方法,对仪器进行相关性、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和干扰进行了测试.结果:与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相关比较,各指标相关系数r为0.9966~0.9997.各项指标,高浓度对低浓度样品的污染率为1.2%以下;低浓度对高浓度样品的稀释作用为-0.87%以内.仪器精密度试验,各项指标的批内CV值为0.15%~4.6%;批间CV值为1.5%~3.6%.干扰试验,总胆红素、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分别高达118μmol/L、17.2 g/L、5.69 mmol/L时,对测定无干扰.结论:该仪器主要指标结果符合设计性能,测试项目全,重复性好,结果可靠,操作简便,完全能满足中小医院生化检验的需要.

    作者:任凤琴;沈瑛;宋耀虹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金宝GFS-PIuS-12型血仿膜透析器无肝素透析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应用金宝GFS-PIus-12型血仿膜透析器无肝素透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伴有出血倾向需行血液透析的患者6例,应用金宝GFS-PIus-12型血仿膜透析器,于预冲洗透析器及动静脉管路时充分吸附肝素,血透过程不使用肝素等抗凝剂,血透前及血透后常规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比值(INR)、活化部 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结果采用成对资料的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同时严密观察透析器、血路及静脉壶内有否凝血征象,监测患者的生命指征.结果:6例42次无肝素透析过程中,除1例因血路建立困难、血流量太低致透析器凝血,经更换透析器、重建血路后顺利血透外,均顺利完成透析,未发现凝血或出血征象,透析前后各血凝指标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金宝GFS-PIus-12型血仿膜透析器无肝素透析法简便、安全、有效,可应用于有高危出血倾向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

    作者:张秋子;黄凌;肖海霞;林恒钊;陈晓婉;杨泽曼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立复欣致过敏反应2例

    1病例介绍例1,患者女,25岁,因发热、咳嗽、咳痰入院,无过敏史.查体:T37.5℃,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mmHg.给予5%GS250ml加立复欣0.5g静滴,50滴/min,10 min后病人突然坐起,诉胸闷、憋气、喉头紧缩,要求停止输液,立即停用立复欣,换用0.9%NS500 ml,据医嘱给予氟美松5 mg静推,氧气吸入,3升/min,给维生素C 3.0 g,甲氰咪胍0.6 g加入液体中静滴,约20 min后患者上述症状逐渐缓解.

    作者:赵洪玲;黄美凤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梅毒螺旋体、HBV、HCV重叠感染艾滋病1例报告

    1病例介绍患者,男,24岁.主因发热、咳嗽,消瘦20d于2003-1-11日以发热待查入院.查体:T 39.6℃,R 20次/min,P 80次/min,BP120/75 mmHg.身形消瘦,急性热病容,神清,自主体位,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颈软,可闻及干、湿性啰音.

    作者:程玉萍;鲁然;李杨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后预防再梗.方法:对35例溶栓成功病例采用了肝素、阿斯匹林抗凝、硝酸酯扩张冠状动脉,肌氨肽苷抗内皮素,维生素C抗氧自由基,硫酸镁防治再灌注损伤,ACEI抗肾素血管紧张素等治疗方案.结果:在溶栓成功35例患者,再梗死的发生率2.86%,较GusTo及ASSENT-2试验中再梗发生率4%下降1.14%,较国内报道7.6%下降4.74%.结论:提示采用以上治疗方案,可以极大减少心肌梗塞的溶栓后再梗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谢彬;张加芳;严翠玲;屠志华;肖玲玲;金红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高原低氧环境对健康人肾脏的影响

    高原是指海拔3000米以上,能激发机体发生生物学效应的环境及高度.我国幅员辽阔,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占全国总面积的1/6.高原的自然环境具有以下特点:空气稀薄、寒冷、风大等.

    作者:彭卫华;南丽红;马宽军;戴高斌;赵存国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浅谈医院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的意识及能力

    近年来,我国卫生事业改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深入,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越来越注重加强自身的内涵建设以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医院科研管理人员如何适应这种变化,不断调整自己,提高管理水平已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认为科管人员应具备以下几种意识.

    作者:周赫;唐雪春;许银姬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木通及其含马兜铃酸制剂的应用警戒

    木通为中医常用的清热利尿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由于目前我国加强了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故报道服含木通的方剂或含马兜铃酸的制剂导致肾损害的实例越来越多,以引起国内外药监机构的高度重视.为了防止这类药品对人类造成更大的危害,现将国内外有关木通及含马兜铃酸的制剂品种、药理毒理作用、临床不良反应等方面作以综述,以给药品监督部门提供资料,同时在临床应用上引以为鉴.

    作者:王永;刘灿坤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RIQAS及其普通临床化学方案简介

    我院自1997年3月起参加英国的郎道国际质量评价计划(Randox international qulity assessment scheme,RIQAS)的普通临床化学方案,参加项目与我国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开展的室间质评项目相同.现就我们所了解的一些情况,对RIQAS及其普通临床化学方案作一简介.

    作者:陈青松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前列腺癌(PCa)是常见的人类内脏器官的恶性肿瘤,占欧美男性死亡率的第一位.近年来在我国,PCa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其为一种隐匿性疾病,早期很少出现临床症状,在PCa发生尿路梗阻的早期即可出现转移症状.

    作者:费克香;费保刚;杨代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小针刀治疗脂肪瘤60例

    目的:探讨针刀疗法治疗脂肪瘤的可行性.方法:对60例脂肪瘤患者在有关穴位(肝俞、脾俞、阳陵泉)及瘤体局部进行小针刀治疗.结果:经3~4次治疗后患者肿块及症状全部消失.结论:针刀疗法可以治疗脂肪瘤.

    作者:李鹏程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开发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