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分析与对策

李玲

关键词:
摘要:急诊医学在人类健康事业中拥有重要地位,急诊抢救护理工作的质量,历来都是衡量医院整体水平、服务质量、应急能力的重要标准[1].急诊科是医院工作的前沿,急诊护士又是患者病情突变的第一个承受者,在工作中承担着巨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从而影响急诊护士心身健康与护理工作质量.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重型肝炎中高钾血症和预后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究慢性重型肝炎中高钾血症的发生与预后之间的关系和原因.方法:对照组为随机抽取的汉中市中心医院感染科2006-2008年14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研究组为同期该院发生高钾血症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观察2组患者预后.结果:出现高钾血症的研究组死亡13例(死亡率92.9%),对照组死亡7例(死亡率50.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发生高钾血症,提示预后极差,死亡几率明显上升.

    作者:张庆;亢西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小经验

    如果一位病人需用两种不同的药物,而又不能混合在同一管内进行肌肉注射,一般情况下,是用更换针管、针留在肌肉内来进行的;还有由两位护士同时进针来完成,以减小痛苦.

    作者:代素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缬沙坦和卡托普利联合后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疗效观察

    糖尿病肾病(DN)致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DM)患者重要死因之一.缬沙坦(Val)或卡托普利(Cap)单独使用降低肾性蛋白尿报道较多,但两者联合治疗(Com)降低合并高血压的尿蛋白的情况,报道较少.我们观察了自2004年至2007年12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DN患者42例.其中DN合并高血压患者34例.治疗上采用单独和联合应用Val、Cap方案控制血压.现将其对蛋白尿的作用报道如下.

    作者:何同林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肝内胆管结石时胆管和肝细胞组织学观察

    在以往的文献中,对胆囊或肝内胆管结石大部份研究结石的本质即结石的成份构造,从而推断结石病因、病理和转归.我院近几年10余例因肝内胆管结石而行肝叶部分切除标本的组织观察结果,并对肝内胆管结石成因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探讨.

    作者:廖其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钻孔引流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5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治疗56例痊愈.结论:钻孔引流术是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胡稻;谭兴萍;刘文萍;蔺军;游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外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外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7例DSA检查诊断为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栓塞后复查.结果:DSA能清楚显示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开口及大小,3例采用弹簧钢圈栓塞供血动脉,3例用真丝线段及明胶海绵进行栓塞,追踪显示瘘口封闭,瘤体吸收.结论:DSA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明确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介入栓塞方法是治疗外周性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作者:马文滨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34例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34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18例乳头发育畸形,10例误诊为乳腺癌,8例误诊为乳腺脓肿,6例误诊为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误诊为纤维腺瘤,诊断符合率23.53%.均手术治疗,6例复发,扩大手术范围后治愈.结论乳头内陷畸形是引起该病的重要原因.浆细胞性乳腺炎易误诊为乳腺炎、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手术时机的选择、术中常规冰冻切片检查及病灶彻底切除是治疗正确和成功的关键.

    作者:陆学安;鲍荣学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甲亢性周期性麻痹45例临床分析

    周期性麻痹(周麻)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病人的神经肌肉合并症.作者收住以周麻为主要症状而首先就诊的甲亢患者45例,报道如下:

    作者:陶亚江;王富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色达县城乡妇女产褥期行为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色达县城乡产褥期妇女的行为习惯,为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教育提供科学根据.方法:选取近三年城乡经历过产褥期的妇女各220例,采用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比较城乡差别.结果:城乡妇女产褥期饮食行为和其他行为均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城乡妇女产褥期患病均比较严重;城市妇女总体情况较农村为好.结论:城乡妇女均需改变其不良的饮食和行为禁忌,农村妇女更应加强产褥期合理饮食行为和卫生习惯的健康教育.

    作者:孙郭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孟鲁司特钠治疗气道高反应相关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所谓气道高反应性(BHR)是指气管、支气管本身对各种刺激,包括特异性抗原刺激和非特异性刺激,如物理、化学刺激,呈现过度反应.目前普遍认为,炎症是导致BHR重要的机理之一.当气道在受到过敏原或其他刺激后,由于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炎症细胞的浸润、气道上皮和上皮内神经的损害等而导致BHR.

    作者:殷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35例病理观察及免疫表型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形态学、免疫学特点、和乳腺浸润性癌的关系以及旺炽型普通导管增生、非典型导管增生和低级别导管内癌的鉴别诊断.方法:①观察35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形态学特点.②对35例导管内增生性病变进行CK5/6、34 B E12染色.结果:乳腺增生病中UDH8例(53%),FEA1例(25%),ADH2例(29%),DICS0例.纤维腺瘤中UDH3例(20%),FEA0例,ADH1例(14%),DICS0例.浸润癌旁组织中UDH4例(27%),FEA3例(75%),ADH4例(57%),DICS9例(100%).UDH中CK5/6阳性率93%、34βE12阳性率100%.FEA中CK5/6阳性率25%、34 β E12阳性率0.ADH中CK5/6阳性率14%、34 β E12阳性率0.DICS中CK5/6、34 β E12全部阴性.结论:DICS、ADH、FEA和乳腺浸润性癌关系密切,绝大多数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病理诊断形态学就可完成,CK5/6和34 β E12对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裴文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和血明目片治疗眼底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和血明目片对视网膜静脉阻塞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眼底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研究方法,将视网膜静脉阻塞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眼底出血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24例(34眼),对照组:B组24例(34眼)及C组20例(28眼).A组采用和血明目片口服,5片/次,3次/天,15天为一疗程,中间间隔5天,共3个疗程;B组采用葛根素注射液4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中静点,1次/天,14天为一疗程,中间间隔6天,共3个疗程:C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50m1静点1次/天,14天为一疗程,中间间隔6天,共3个疗程.以视力,眼底改变和眼底荧光造影改变为疗效判断指标.A、B、C三组治疗前各项主要指标具有可比性.结果:A组治愈率为14.7%,显效率为38.24%,总有效率为85.29%;B组治愈率为11.76%,显效率为35.29%,总有效率为82.35%;C组治愈率为10.71%,显效率为23.53%,总有效率为60.71%.A、B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C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C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和血明目片对视网膜静脉阻塞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眼底出血疗效显著,服用方便,安全可靠.

    作者:车选义;马勇;李裕钦;王建萍;王利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低血糖昏迷误诊为脑梗死36例临床分析

    低血糖昏迷是临床上常见的昏迷原因之一,是一组有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而导致脑细胞处于低糖状态的临床综合征[1].低血糖症起病急骤,严重而长期的低血糖可有广泛的神经系统损害导致昏迷.严重时可引起明显的脑功能障碍,尤其是老年人可突发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强直性抽搐、或癫痫样发作等酷似脑梗塞的临床症状,临床上常首先考虑到脑血管病,造成误诊而延误治疗.洛阳市120急救指挥中心2001年7月至2008年7月共收治低血糖昏迷误诊为脑梗死36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陶亚江;张强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泪道逆行插管术的护理

    我科开展泪道逆行插管术已有两年,共收治近150例病人.在患者术前术后的治疗护理过程中,我科护理人员结合我州名族聚居这一具体情况,积累了相应的护理经验,也总结了许多教训,现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作者:代素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吗替麦考酚酯与来氟米特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

    目的:探讨吗替麦考酚酯(MMF)与来氟米特治疗难治性肾脏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别以吗替麦考酚酯与来氟米特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均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强的松(起始剂量0.8mg/kg·d-1)治疗的基础上.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10及12周动态监测各项临床指标.比较12周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MMF组24h尿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浆白蛋白在治疗后明显升高,完全缓解率为53.1%,总有效率78.1%.对照组24h尿蛋白与治疗组无差异性,完全缓解率为50%,总有效率71.9%,两组疗效相当.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吗替麦考酚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近期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

    作者:王建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2例TI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用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用肠溶阿司匹林、氯呲格雷联合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2周时进行两组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5%,高于对照组的64.5%(P<0.01).不良反应:两组在脑出血、消化道出血无差异.牙龈、皮肤黏膜出血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李满生;徐厚谦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紫杉醇联合顺铂、亚叶酸钙剂及5-氟尿嘧啶联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紫杉醇、顺铂、亚叶酸钙及5-氟尿嘧啶联合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纳入晚期胃癌患者34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观察组给予紫杉醇(Tax)140mg/m2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滴3h,第1、7天各1次;CDDP40mg/m2,静脉滴注并水化,第2~4天;亚叶酸钙(CF)200mg/m2静滴2h,氟尿嘧啶(5-FU)300mg/m2静脉推注后,第2天再1000mg/m2静滴42h.然后停药,21d为1周期,重复给药,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对照组除紫杉醇外,其他给药如观察组,周期、疗程同观察组.观察组于治疗前给予抗超敏反应预处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9例(58.8%).对照组总有效6例(41.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脏毒性,无超敏反应,无肾功能损害.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顺铂、亚叶酸钙及5-氟尿嘧啶联合治疗胃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作者:贾勋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益气清毒化瘀法治疗晚期肿瘤15例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应用中医益气清毒化瘀法组成中药三蠲抑瘤汤口服,配合华蟾素和爱迪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探讨该法联合使用的效果.方法:以三蠲抑瘤汤口服每日一剂,加华蟾素注射液和爱迪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20天为1疗程,连用3~4个疗程.结果:该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或稳定肿瘤病灶,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结论:对晚期肿瘤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作者:熊墨年;熊林楷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门诊患儿输液依从性的护理干预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提高门诊输液患儿输液治疗的依从性.方法:将144例需要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对照组则不予以干预,分别对2组患者于治疗结束后行重注率和家属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重注人数为5人,占6.94%,对照组重注人数为18例,占25%,家长满意度,观察组满意人数为70人,占97.22%对照组满意人数为45人,占62.5%,两组差异显著,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输液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丁桂兰;罗菊香;谢菊香;陈梅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社区中年人营养健康教育探讨

    目的:了解本社区中年人膳食营养水平和健康状况,寻求有效的社区营养干预措施.方法:根据本社区270名中年人相关问卷调查、体检、家庭健康档案等情况,制定相应的营养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结果:营养卫生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增强,不良饮食行为明显改善.结论:社区营养健康教育干预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必须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因地地制宜地采取多种手段进行干预.

    作者:徐英妮;刘春芳;付海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 山西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