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金静;屈超

关键词: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临床特点, 中年, 青年人
摘要:目的:探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系统回顾性分析221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影像学特点.结果:青年组发病均是男性发病,与吸烟关系密切,冠状动脉以单支病变多见.中年组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发病与血脂异常、吸烟及高血压等危险冈素有关,冠状动脉以单支和双支病变多见.老年组女性发病率明显增高,男女发病除上述危险凶素外,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多,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近期死亡率增高,冠状动脉病变以多支、复杂病变多见.结论:青年组AMI均为男性,女性发病年龄较晚,青年组AMI发病与吸烟关系密切,随年龄的增长,冠状动脉多支、复杂病变多见.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相关文献
  • 踝关节损伤的中医治疗

    踝关节扭伤是临床上常见疾病.患者有踝部内翻扭伤史,外踝下方压痛,X线见外侧关节间隙增宽.患者以健肢着地,踝关节疼痛、肿胀、瘀血、活动障碍.早期治疗可减少出血瘀血、减轻肿胀,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后遗症;恢复期治疗可加强踝关节稳定性,避免再次扭伤.

    作者:吴启跃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27例8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病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80岁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住院死亡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02年8月~2008年1月住院年龄≥80岁的AMI患者86例,分为死亡组27例和存活组59例,对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既往病史、梗死部位、并发症等特点,分析死亡高危因素.结果:年龄≥80岁AMI患者住院期问总病死率达31.4%,与死亡密切相关的并发症:心力衰竭36例(41.8%),心源性休克8例(9.3%),心律失常32例(37.2%),肺炎15例(17.4%),梗死后心绞痛12例(15.1%)、心脏破裂4例(4.6%).死亡病例组前壁心肌梗死,既往心梗、既往心衰、糖尿病4项临床特征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80岁AMI死亡率高,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并发症.既往心梗、糖尿病、既往心衰是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王洪安;高宝云;屈娜;于秀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体会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方法及效果,总结救治经验,进一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水平.方法:对3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均采用去骨瓣减压、气管切开以及相应的其它救治措施,对救治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结果:全组治愈21例(55.3%),好转4例(10.5%),植物生存1例(2.6%),死亡12例(31.6%).结论: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关键是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防止脑缺血氧对脑组织的损害,预防脑疝的发生.

    作者:邢乐成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颅内肿瘤放疗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及心理护理治疗临床疗效研究分析

    目的:通过对153例颅内肿瘤放疗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调查研究分析,以探讨颅内肿瘤放疗患者心理状态特点以及心理护理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3例颅内肿瘤放疗患者统一发放<心理问卷调查表>,并根据<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的14个条目完成焦虑/抑郁测评,随机抽取103病例接受2周心理治疗,治疗完成后,所有病人(心理治疗组及未治疗组病人)重新填写焦虑抑郁量表.结果:颅内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具有突出的恐惧、猜疑、焦虑不安、抑郁和绝望等特征:经过系统的心理治疗后,心理治疗组患者焦虑/抑郁等可得到明显改善(P<0.01),而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无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颅内肿瘤放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治疗,可保证放疗方案的顺利实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吕妍喆;高静茹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益气清毒化瘀法治疗晚期肿瘤15例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应用中医益气清毒化瘀法组成中药三蠲抑瘤汤口服,配合华蟾素和爱迪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探讨该法联合使用的效果.方法:以三蠲抑瘤汤口服每日一剂,加华蟾素注射液和爱迪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20天为1疗程,连用3~4个疗程.结果:该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或稳定肿瘤病灶,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结论:对晚期肿瘤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作者:熊墨年;熊林楷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阿魏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阿魏酸钠静脉滴注;对照组40例采用血塞通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天.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阿魏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疗效过,副作用小的优点.

    作者:王画普;侯军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小儿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治疗31例临床分析

    为探讨小儿脾破裂保脾治疗的可行性,我们收集了1997~2007年小儿外伤性脾破裂保脾的患者31例;进行了临床分析,认为保脾治疗安全可行.

    作者:梁顺利;张雍靓;刘安选;闫百治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和血明目片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62例临床观察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P)是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糖尿病相关性盲主要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我科自2004年元月至2005年12月,对62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患者采用和血明目片配合西药对症治疗,并予对照观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苗保庆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沟通对护生临床生产实习质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带教老师与实习护生间的沟通交流对实习生学习态度、护理技能操作、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理专业实习生13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教学管理基础上,强调教师与学生间的双向交流,明确实习目的、意义、就业形势,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态度;重点阐述学生必须掌握的护理技术操作的难点、关键点、技巧;对护理文件书写要求、质量等及时进行沟通、反馈、考核.比较两组学生以上内容的出科考试成绩,鉴定评语.结果:实验组老师对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评价高;两组学生护理技术操作、护理病历书写质量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师生间有效及时的沟通交流对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完成就业前必要培训有着极其重要作用;对提高护生业务技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应高度重视老师与护生的意见交流反馈.

    作者:刘梅瑶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分管院长在实施护理垂直管理中的探索与体会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一所三级综合性医院.拥有1300名员工,1200张床位,在职护理人员590人,占45%,42个护理单元.每年还从护理专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中引进20~30人.长期以来实行了在院长领导下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全体护士的垂直管理体制.从上而下,层层把关,环环控制.

    作者:周志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系统回顾性分析221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影像学特点.结果:青年组发病均是男性发病,与吸烟关系密切,冠状动脉以单支病变多见.中年组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发病与血脂异常、吸烟及高血压等危险冈素有关,冠状动脉以单支和双支病变多见.老年组女性发病率明显增高,男女发病除上述危险凶素外,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多,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近期死亡率增高,冠状动脉病变以多支、复杂病变多见.结论:青年组AMI均为男性,女性发病年龄较晚,青年组AMI发病与吸烟关系密切,随年龄的增长,冠状动脉多支、复杂病变多见.

    作者:金静;屈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2例TI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用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用肠溶阿司匹林、氯呲格雷联合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2周时进行两组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5%,高于对照组的64.5%(P<0.01).不良反应:两组在脑出血、消化道出血无差异.牙龈、皮肤黏膜出血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李满生;徐厚谦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紫杉醇联合顺铂、亚叶酸钙剂及5-氟尿嘧啶联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紫杉醇、顺铂、亚叶酸钙及5-氟尿嘧啶联合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纳入晚期胃癌患者34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观察组给予紫杉醇(Tax)140mg/m2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滴3h,第1、7天各1次;CDDP40mg/m2,静脉滴注并水化,第2~4天;亚叶酸钙(CF)200mg/m2静滴2h,氟尿嘧啶(5-FU)300mg/m2静脉推注后,第2天再1000mg/m2静滴42h.然后停药,21d为1周期,重复给药,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对照组除紫杉醇外,其他给药如观察组,周期、疗程同观察组.观察组于治疗前给予抗超敏反应预处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9例(58.8%).对照组总有效6例(41.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脏毒性,无超敏反应,无肾功能损害.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顺铂、亚叶酸钙及5-氟尿嘧啶联合治疗胃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作者:贾勋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他莫昔芬联合维生素E、B6治疗乳腺增生症

    乳腺增生是以乳腺腺泡、导管上皮组织细胞及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是一种既非肿瘤又非炎症的乳腺病变.其本质是乳腺组织结构紊乱,表现为乳腺纤维组织及上皮增生伴囊肿形成,临床特征为乳房肿块和乳房疼痛,常于月经前期加重,行经后减轻.临床上多以药物治疗为主,单纯激素拮抗治疗疗效不巩固,停药后易复发,且不良反应多见,患者较难接受.本院采用他莫昔芬联合维生素E、B6治疗该病,效果满意.

    作者:骆效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小经验

    如果一位病人需用两种不同的药物,而又不能混合在同一管内进行肌肉注射,一般情况下,是用更换针管、针留在肌肉内来进行的;还有由两位护士同时进针来完成,以减小痛苦.

    作者:代素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色达县城乡妇女产褥期行为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色达县城乡产褥期妇女的行为习惯,为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教育提供科学根据.方法:选取近三年城乡经历过产褥期的妇女各220例,采用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比较城乡差别.结果:城乡妇女产褥期饮食行为和其他行为均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城乡妇女产褥期患病均比较严重;城市妇女总体情况较农村为好.结论:城乡妇女均需改变其不良的饮食和行为禁忌,农村妇女更应加强产褥期合理饮食行为和卫生习惯的健康教育.

    作者:孙郭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超高度近视眼的屈光手术选择

    目的:评价及探讨矫治超高度近视眼的各类屈光手术的有效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临床中观察到的超高度近视患者行各类屈光手术者1 08眼,近视范围-10.00~-24.5D,术前屈光度平均为(-12.25±1.53)D,散光平均为(-1.52±0.55)D:手术方式的选择:①Ⅰ组52眼,行LASIK术:②Ⅱ组23眼,行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③Ⅲ组33眼行有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观察平均6月,主要观察术后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及眼前段、眼底情况.结果:3组术后裸眼视力均比术前提高,术后裸眼视力≥0.5者分别是42眼(80.77%)、20眼(86.96%)、28眼(84.84%),术后屈光度分别为(-2.10±2.38)D、(-1.75±1.33)D、(0.83±1.16)D,Ⅲ组平均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4.5%.结论:对于超高度近视,晶状体性屈光手术效果优于LASIK术.对超高度近视屈光手术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眼部情况,手术医师的技术,考虑患者的利益/风险比选择安全、有效、稳定性好的手术.

    作者:杨阳;何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孟鲁司特钠治疗气道高反应相关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所谓气道高反应性(BHR)是指气管、支气管本身对各种刺激,包括特异性抗原刺激和非特异性刺激,如物理、化学刺激,呈现过度反应.目前普遍认为,炎症是导致BHR重要的机理之一.当气道在受到过敏原或其他刺激后,由于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炎症细胞的浸润、气道上皮和上皮内神经的损害等而导致BHR.

    作者:殷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呼吸训练的体会

    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有效的呼吸训练,如缩唇呼吸训练、腹式呼吸训练、对抗阻力呼吸训练等,可以帮助患者增强胸廓的活力,协调各种呼吸肌的功能,增强肺活量和有效呼吸,并通过影响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的功能,改善患者的健康状态.由于呼吸训练无创伤、无痛苦,简单方便,且不增加经济负担,容易被患者接受,且对我们今后在开展社区卫生工作中,指导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邹国云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血管瘤样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1例临床病例分析

    目的:总结血管瘤样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恶性程度,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方法:收集多例血管瘤样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病例,通过临床病理学检查,即运用肉眼观察,镜下所见,免疫组织化学总结病理学特点,结合临床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结果:11例患者随访,5个月至10年1例复发,全部存活.结论:血管瘤样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很少见,复发低、转移少,恶性程度很低,治疗相对简单,预后较好.

    作者:汪强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 山西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