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启跃
目的:测定五味子宁神口服液(WOL)对大鼠脑组织中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和谷氨酸(Glu)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WOL的镇静催眠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全自动氨皋酸分析仪测定GABA和Glu的含量变化.结果:WOL提高大鼠脑组织中GABA含量以及GABA/Glu的比值.结论:提高脑内GABA含量以及GABA/Glu比值可能是WOL镇静催眠作用的途径之一.
作者:饶曼妮;常翠;赵奎;付学军;杨宏图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我科开展泪道逆行插管术已有两年,共收治近150例病人.在患者术前术后的治疗护理过程中,我科护理人员结合我州名族聚居这一具体情况,积累了相应的护理经验,也总结了许多教训,现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作者:代素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建立薄层扫描法测定消栓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控制方法.方法:以氯仿-甲醇-水(13:7:2)10℃放置过夜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10%硫酸乙醇溶液显色,在105℃烘约5min,λS=525nm条件下扫描,以测定消栓口服液中黄芪甲苷含量;结果表明:样品中黄芪甲苷分离完全,阴性供试品无干扰,黄芪甲苷在在1.05作者单位: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太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5.25μg范围内,点样量与峰面积积分值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异板精密度RSD为1.58%,异板精密度RSD为1.62%,重现性,RSD为2.1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可行、重现性好.
作者:轩俊丽;姚静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为探讨小儿脾破裂保脾治疗的可行性,我们收集了1997~2007年小儿外伤性脾破裂保脾的患者31例;进行了临床分析,认为保脾治疗安全可行.
作者:梁顺利;张雍靓;刘安选;闫百治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本社区中年人膳食营养水平和健康状况,寻求有效的社区营养干预措施.方法:根据本社区270名中年人相关问卷调查、体检、家庭健康档案等情况,制定相应的营养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结果:营养卫生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增强,不良饮食行为明显改善.结论:社区营养健康教育干预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必须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因地地制宜地采取多种手段进行干预.
作者:徐英妮;刘春芳;付海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低血糖昏迷是临床上常见的昏迷原因之一,是一组有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而导致脑细胞处于低糖状态的临床综合征[1].低血糖症起病急骤,严重而长期的低血糖可有广泛的神经系统损害导致昏迷.严重时可引起明显的脑功能障碍,尤其是老年人可突发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强直性抽搐、或癫痫样发作等酷似脑梗塞的临床症状,临床上常首先考虑到脑血管病,造成误诊而延误治疗.洛阳市120急救指挥中心2001年7月至2008年7月共收治低血糖昏迷误诊为脑梗死36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陶亚江;张强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有效的呼吸训练,如缩唇呼吸训练、腹式呼吸训练、对抗阻力呼吸训练等,可以帮助患者增强胸廓的活力,协调各种呼吸肌的功能,增强肺活量和有效呼吸,并通过影响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的功能,改善患者的健康状态.由于呼吸训练无创伤、无痛苦,简单方便,且不增加经济负担,容易被患者接受,且对我们今后在开展社区卫生工作中,指导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邹国云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临床带教老师与实习护生间的沟通交流对实习生学习态度、护理技能操作、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理专业实习生13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教学管理基础上,强调教师与学生间的双向交流,明确实习目的、意义、就业形势,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态度;重点阐述学生必须掌握的护理技术操作的难点、关键点、技巧;对护理文件书写要求、质量等及时进行沟通、反馈、考核.比较两组学生以上内容的出科考试成绩,鉴定评语.结果:实验组老师对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评价高;两组学生护理技术操作、护理病历书写质量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师生间有效及时的沟通交流对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完成就业前必要培训有着极其重要作用;对提高护生业务技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应高度重视老师与护生的意见交流反馈.
作者:刘梅瑶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急诊医学在人类健康事业中拥有重要地位,急诊抢救护理工作的质量,历来都是衡量医院整体水平、服务质量、应急能力的重要标准[1].急诊科是医院工作的前沿,急诊护士又是患者病情突变的第一个承受者,在工作中承担着巨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从而影响急诊护士心身健康与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李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如果一位病人需用两种不同的药物,而又不能混合在同一管内进行肌肉注射,一般情况下,是用更换针管、针留在肌肉内来进行的;还有由两位护士同时进针来完成,以减小痛苦.
作者:代素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治疗56例痊愈.结论:钻孔引流术是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胡稻;谭兴萍;刘文萍;蔺军;游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针灸(头皮针与体针)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分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早期鼻饲,保护胃粘膜、中和胃酸、补充电解质及保护机体内环境稳定治疗,治疗组采取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上针灸(头皮针与体针)治疗,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胃液PH值、血浆皮质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治疗组的血浆皮质醇、ET-1、NO降低幅度要大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头皮针与体针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游弋;余少雄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153例颅内肿瘤放疗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调查研究分析,以探讨颅内肿瘤放疗患者心理状态特点以及心理护理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3例颅内肿瘤放疗患者统一发放<心理问卷调查表>,并根据<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的14个条目完成焦虑/抑郁测评,随机抽取103病例接受2周心理治疗,治疗完成后,所有病人(心理治疗组及未治疗组病人)重新填写焦虑抑郁量表.结果:颅内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具有突出的恐惧、猜疑、焦虑不安、抑郁和绝望等特征:经过系统的心理治疗后,心理治疗组患者焦虑/抑郁等可得到明显改善(P<0.01),而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无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颅内肿瘤放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治疗,可保证放疗方案的顺利实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吕妍喆;高静茹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一所三级综合性医院.拥有1300名员工,1200张床位,在职护理人员590人,占45%,42个护理单元.每年还从护理专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中引进20~30人.长期以来实行了在院长领导下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全体护士的垂直管理体制.从上而下,层层把关,环环控制.
作者:周志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紫杉醇、顺铂、亚叶酸钙及5-氟尿嘧啶联合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纳入晚期胃癌患者34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观察组给予紫杉醇(Tax)140mg/m2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滴3h,第1、7天各1次;CDDP40mg/m2,静脉滴注并水化,第2~4天;亚叶酸钙(CF)200mg/m2静滴2h,氟尿嘧啶(5-FU)300mg/m2静脉推注后,第2天再1000mg/m2静滴42h.然后停药,21d为1周期,重复给药,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对照组除紫杉醇外,其他给药如观察组,周期、疗程同观察组.观察组于治疗前给予抗超敏反应预处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9例(58.8%).对照组总有效6例(41.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脏毒性,无超敏反应,无肾功能损害.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顺铂、亚叶酸钙及5-氟尿嘧啶联合治疗胃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作者:贾勋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应用中医益气清毒化瘀法组成中药三蠲抑瘤汤口服,配合华蟾素和爱迪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探讨该法联合使用的效果.方法:以三蠲抑瘤汤口服每日一剂,加华蟾素注射液和爱迪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20天为1疗程,连用3~4个疗程.结果:该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或稳定肿瘤病灶,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结论:对晚期肿瘤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作者:熊墨年;熊林楷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所谓气道高反应性(BHR)是指气管、支气管本身对各种刺激,包括特异性抗原刺激和非特异性刺激,如物理、化学刺激,呈现过度反应.目前普遍认为,炎症是导致BHR重要的机理之一.当气道在受到过敏原或其他刺激后,由于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炎症细胞的浸润、气道上皮和上皮内神经的损害等而导致BHR.
作者:殷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提高门诊输液患儿输液治疗的依从性.方法:将144例需要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对照组则不予以干预,分别对2组患者于治疗结束后行重注率和家属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重注人数为5人,占6.94%,对照组重注人数为18例,占25%,家长满意度,观察组满意人数为70人,占97.22%对照组满意人数为45人,占62.5%,两组差异显著,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输液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丁桂兰;罗菊香;谢菊香;陈梅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糖尿病肾病(DN)致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DM)患者重要死因之一.缬沙坦(Val)或卡托普利(Cap)单独使用降低肾性蛋白尿报道较多,但两者联合治疗(Com)降低合并高血压的尿蛋白的情况,报道较少.我们观察了自2004年至2007年12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DN患者42例.其中DN合并高血压患者34例.治疗上采用单独和联合应用Val、Cap方案控制血压.现将其对蛋白尿的作用报道如下.
作者:何同林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在以往的文献中,对胆囊或肝内胆管结石大部份研究结石的本质即结石的成份构造,从而推断结石病因、病理和转归.我院近几年10余例因肝内胆管结石而行肝叶部分切除标本的组织观察结果,并对肝内胆管结石成因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探讨.
作者:廖其军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