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吗替麦考酚酯与来氟米特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

王建伟

关键词: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吗替麦考酚酯, 来氟米特,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吗替麦考酚酯(MMF)与来氟米特治疗难治性肾脏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别以吗替麦考酚酯与来氟米特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均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强的松(起始剂量0.8mg/kg·d-1)治疗的基础上.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10及12周动态监测各项临床指标.比较12周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MMF组24h尿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浆白蛋白在治疗后明显升高,完全缓解率为53.1%,总有效率78.1%.对照组24h尿蛋白与治疗组无差异性,完全缓解率为50%,总有效率71.9%,两组疗效相当.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吗替麦考酚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近期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系统回顾性分析221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影像学特点.结果:青年组发病均是男性发病,与吸烟关系密切,冠状动脉以单支病变多见.中年组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发病与血脂异常、吸烟及高血压等危险冈素有关,冠状动脉以单支和双支病变多见.老年组女性发病率明显增高,男女发病除上述危险凶素外,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多,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近期死亡率增高,冠状动脉病变以多支、复杂病变多见.结论:青年组AMI均为男性,女性发病年龄较晚,青年组AMI发病与吸烟关系密切,随年龄的增长,冠状动脉多支、复杂病变多见.

    作者:金静;屈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头皮针与体针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针灸(头皮针与体针)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分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早期鼻饲,保护胃粘膜、中和胃酸、补充电解质及保护机体内环境稳定治疗,治疗组采取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上针灸(头皮针与体针)治疗,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胃液PH值、血浆皮质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治疗组的血浆皮质醇、ET-1、NO降低幅度要大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头皮针与体针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游弋;余少雄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19例临床诊断和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分析19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术前确诊7例,其余12例经剖腹探查获诊.19例均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发生十二指肠瘘2例,腹腔感染3例,其中3例经保守治愈,2例经手术治愈.本组治愈17例,死亡2例,均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术前确诊较为困难,若延误病情后果严重,应尽量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尤其对高度怀疑病例及早剖腹探查,探查应细致,防止漏诊.而术中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保障成功救治的关键.

    作者:王睿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甲亢性周期性麻痹45例临床分析

    周期性麻痹(周麻)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病人的神经肌肉合并症.作者收住以周麻为主要症状而首先就诊的甲亢患者45例,报道如下:

    作者:陶亚江;王富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小经验

    如果一位病人需用两种不同的药物,而又不能混合在同一管内进行肌肉注射,一般情况下,是用更换针管、针留在肌肉内来进行的;还有由两位护士同时进针来完成,以减小痛苦.

    作者:代素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分管院长在实施护理垂直管理中的探索与体会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一所三级综合性医院.拥有1300名员工,1200张床位,在职护理人员590人,占45%,42个护理单元.每年还从护理专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中引进20~30人.长期以来实行了在院长领导下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全体护士的垂直管理体制.从上而下,层层把关,环环控制.

    作者:周志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慢性重型肝炎中高钾血症和预后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究慢性重型肝炎中高钾血症的发生与预后之间的关系和原因.方法:对照组为随机抽取的汉中市中心医院感染科2006-2008年14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研究组为同期该院发生高钾血症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观察2组患者预后.结果:出现高钾血症的研究组死亡13例(死亡率92.9%),对照组死亡7例(死亡率50.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发生高钾血症,提示预后极差,死亡几率明显上升.

    作者:张庆;亢西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五味子宁神口服液对大鼠脑组织中GABA和Glu含量的影响

    目的:测定五味子宁神口服液(WOL)对大鼠脑组织中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和谷氨酸(Glu)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WOL的镇静催眠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全自动氨皋酸分析仪测定GABA和Glu的含量变化.结果:WOL提高大鼠脑组织中GABA含量以及GABA/Glu的比值.结论:提高脑内GABA含量以及GABA/Glu比值可能是WOL镇静催眠作用的途径之一.

    作者:饶曼妮;常翠;赵奎;付学军;杨宏图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体会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方法及效果,总结救治经验,进一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水平.方法:对3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均采用去骨瓣减压、气管切开以及相应的其它救治措施,对救治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结果:全组治愈21例(55.3%),好转4例(10.5%),植物生存1例(2.6%),死亡12例(31.6%).结论: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关键是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防止脑缺血氧对脑组织的损害,预防脑疝的发生.

    作者:邢乐成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中枢神经细胞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银杏叶提取物(EGb)丰要成分黄酮苷、萜烯内酯和单体内酯等对心血管系统,脑循环,血液及神经等方面作用机制和疗效已基本肯定,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抑制一氧化氮合酶、抑制谷氨酸毒性、保护线粒体等多种生理作用.EGb对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也得到了重视.

    作者:唐名飞;朱春凤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非开腹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27例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非开腹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27例外伤性脾破裂病人采取非开腹手术方式的治疗措施,并随访.结果:除2例因自身原因中转开腹切脾止血外,其余25例3~9月后愈合,成功率为92.6%.结论:BuntaincT分型Ⅰ型或Ⅱ型、血液动力学稳定无合并腹内其它脏器损伤的脾破裂病人采取非开腹手术保脾有很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唐寒秋;李晓涛;李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颅内肿瘤放疗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及心理护理治疗临床疗效研究分析

    目的:通过对153例颅内肿瘤放疗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调查研究分析,以探讨颅内肿瘤放疗患者心理状态特点以及心理护理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3例颅内肿瘤放疗患者统一发放<心理问卷调查表>,并根据<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的14个条目完成焦虑/抑郁测评,随机抽取103病例接受2周心理治疗,治疗完成后,所有病人(心理治疗组及未治疗组病人)重新填写焦虑抑郁量表.结果:颅内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具有突出的恐惧、猜疑、焦虑不安、抑郁和绝望等特征:经过系统的心理治疗后,心理治疗组患者焦虑/抑郁等可得到明显改善(P<0.01),而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无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颅内肿瘤放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治疗,可保证放疗方案的顺利实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吕妍喆;高静茹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2例TI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用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用肠溶阿司匹林、氯呲格雷联合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2周时进行两组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5%,高于对照组的64.5%(P<0.01).不良反应:两组在脑出血、消化道出血无差异.牙龈、皮肤黏膜出血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李满生;徐厚谦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和血明目片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62例临床观察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P)是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糖尿病相关性盲主要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我科自2004年元月至2005年12月,对62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患者采用和血明目片配合西药对症治疗,并予对照观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苗保庆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重症颅脑损伤的急诊救治策略

    目的:急诊抢救148例重症颅腩损伤患者.方法:院前急救行格拉斯哥评分,并行动态检测.早期静脉滴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合理调整血压,气管插管,加强呼吸道管理及生命体征监护等综合措施.结果:138例安全转送入院进行后期治疗,死亡10例.结论:加强急诊抢救是提高重症颅脑损伤抢救成功率,减少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罗志毅;周筠;文建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目的:探讨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20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6h内、24h内、一周内、2周内作CT动态观察.结果:本组血肿扩大发生率为16.7%,继续出血发生率在24h内为65.0%.不规则血肿(45.7%)及丘脑出血(40%)多出现血肿扩大;24h内应用甘露醇组发生早期血肿扩大15例(23.8%),明显高于未用组5例(8.8%)(P<0.01).长途搬动血肿扩大者18例(31.0%)明显高于拒搬动组2例,(3.2%)(P<0.01).结论: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继续出血多发生在24h内;早期血肿扩大的主要原因是血肿部位、形态、早期不适当应用甘露醇等脱水剂治疗及不适当的搬动有关.

    作者:梁玉成;张彩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成为寄生虫学教学改革的首要内容,本文从改革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对寄生虫实验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作者:耿丽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门诊患儿输液依从性的护理干预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提高门诊输液患儿输液治疗的依从性.方法:将144例需要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对照组则不予以干预,分别对2组患者于治疗结束后行重注率和家属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重注人数为5人,占6.94%,对照组重注人数为18例,占25%,家长满意度,观察组满意人数为70人,占97.22%对照组满意人数为45人,占62.5%,两组差异显著,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输液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丁桂兰;罗菊香;谢菊香;陈梅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外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外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7例DSA检查诊断为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栓塞后复查.结果:DSA能清楚显示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开口及大小,3例采用弹簧钢圈栓塞供血动脉,3例用真丝线段及明胶海绵进行栓塞,追踪显示瘘口封闭,瘤体吸收.结论:DSA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明确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介入栓塞方法是治疗外周性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作者:马文滨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血管瘤样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1例临床病例分析

    目的:总结血管瘤样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恶性程度,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方法:收集多例血管瘤样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病例,通过临床病理学检查,即运用肉眼观察,镜下所见,免疫组织化学总结病理学特点,结合临床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结果:11例患者随访,5个月至10年1例复发,全部存活.结论:血管瘤样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很少见,复发低、转移少,恶性程度很低,治疗相对简单,预后较好.

    作者:汪强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 山西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