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英;成明建
目的:探讨针灸(头皮针与体针)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分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早期鼻饲,保护胃粘膜、中和胃酸、补充电解质及保护机体内环境稳定治疗,治疗组采取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上针灸(头皮针与体针)治疗,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胃液PH值、血浆皮质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治疗组的血浆皮质醇、ET-1、NO降低幅度要大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头皮针与体针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游弋;余少雄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本社区中年人膳食营养水平和健康状况,寻求有效的社区营养干预措施.方法:根据本社区270名中年人相关问卷调查、体检、家庭健康档案等情况,制定相应的营养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结果:营养卫生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增强,不良饮食行为明显改善.结论:社区营养健康教育干预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必须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因地地制宜地采取多种手段进行干预.
作者:徐英妮;刘春芳;付海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紫杉醇、顺铂、亚叶酸钙及5-氟尿嘧啶联合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纳入晚期胃癌患者34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观察组给予紫杉醇(Tax)140mg/m2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滴3h,第1、7天各1次;CDDP40mg/m2,静脉滴注并水化,第2~4天;亚叶酸钙(CF)200mg/m2静滴2h,氟尿嘧啶(5-FU)300mg/m2静脉推注后,第2天再1000mg/m2静滴42h.然后停药,21d为1周期,重复给药,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对照组除紫杉醇外,其他给药如观察组,周期、疗程同观察组.观察组于治疗前给予抗超敏反应预处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9例(58.8%).对照组总有效6例(41.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脏毒性,无超敏反应,无肾功能损害.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顺铂、亚叶酸钙及5-氟尿嘧啶联合治疗胃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作者:贾勋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临床带教老师与实习护生间的沟通交流对实习生学习态度、护理技能操作、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理专业实习生13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教学管理基础上,强调教师与学生间的双向交流,明确实习目的、意义、就业形势,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态度;重点阐述学生必须掌握的护理技术操作的难点、关键点、技巧;对护理文件书写要求、质量等及时进行沟通、反馈、考核.比较两组学生以上内容的出科考试成绩,鉴定评语.结果:实验组老师对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评价高;两组学生护理技术操作、护理病历书写质量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师生间有效及时的沟通交流对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完成就业前必要培训有着极其重要作用;对提高护生业务技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应高度重视老师与护生的意见交流反馈.
作者:刘梅瑶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为探讨小儿脾破裂保脾治疗的可行性,我们收集了1997~2007年小儿外伤性脾破裂保脾的患者31例;进行了临床分析,认为保脾治疗安全可行.
作者:梁顺利;张雍靓;刘安选;闫百治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慢性重型肝炎中高钾血症的发生与预后之间的关系和原因.方法:对照组为随机抽取的汉中市中心医院感染科2006-2008年14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研究组为同期该院发生高钾血症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观察2组患者预后.结果:出现高钾血症的研究组死亡13例(死亡率92.9%),对照组死亡7例(死亡率50.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发生高钾血症,提示预后极差,死亡几率明显上升.
作者:张庆;亢西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非开腹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27例外伤性脾破裂病人采取非开腹手术方式的治疗措施,并随访.结果:除2例因自身原因中转开腹切脾止血外,其余25例3~9月后愈合,成功率为92.6%.结论:BuntaincT分型Ⅰ型或Ⅱ型、血液动力学稳定无合并腹内其它脏器损伤的脾破裂病人采取非开腹手术保脾有很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唐寒秋;李晓涛;李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评价CT及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D的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DIA的CT及MRI表现.所有患者均在伤后2~72h内接受常规CT与MR检查.结果:26例常规CT检查中,18例结果阳性,8例结果阴性;26例MR检查全部阳性.CT及MRI检查表现为脑白质、胼胝体和脑干的单发或多的发混杂密度或信号病灶.18例患者中,CT仅检出病灶58个,26例患者中,MRI共检出病灶136个.结论:MRI为DAI的临床诊断提供了直接、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对DAI病灶的检出率明显优于CT,MRI对DAI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
作者:吕永革;侯瑜;王泉;赵志清;叶定开;郑锐标;谢淑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2例TI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用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用肠溶阿司匹林、氯呲格雷联合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2周时进行两组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5%,高于对照组的64.5%(P<0.01).不良反应:两组在脑出血、消化道出血无差异.牙龈、皮肤黏膜出血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李满生;徐厚谦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153例颅内肿瘤放疗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调查研究分析,以探讨颅内肿瘤放疗患者心理状态特点以及心理护理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3例颅内肿瘤放疗患者统一发放<心理问卷调查表>,并根据<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的14个条目完成焦虑/抑郁测评,随机抽取103病例接受2周心理治疗,治疗完成后,所有病人(心理治疗组及未治疗组病人)重新填写焦虑抑郁量表.结果:颅内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具有突出的恐惧、猜疑、焦虑不安、抑郁和绝望等特征:经过系统的心理治疗后,心理治疗组患者焦虑/抑郁等可得到明显改善(P<0.01),而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无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颅内肿瘤放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治疗,可保证放疗方案的顺利实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吕妍喆;高静茹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形态学、免疫学特点、和乳腺浸润性癌的关系以及旺炽型普通导管增生、非典型导管增生和低级别导管内癌的鉴别诊断.方法:①观察35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形态学特点.②对35例导管内增生性病变进行CK5/6、34 B E12染色.结果:乳腺增生病中UDH8例(53%),FEA1例(25%),ADH2例(29%),DICS0例.纤维腺瘤中UDH3例(20%),FEA0例,ADH1例(14%),DICS0例.浸润癌旁组织中UDH4例(27%),FEA3例(75%),ADH4例(57%),DICS9例(100%).UDH中CK5/6阳性率93%、34βE12阳性率100%.FEA中CK5/6阳性率25%、34 β E12阳性率0.ADH中CK5/6阳性率14%、34 β E12阳性率0.DICS中CK5/6、34 β E12全部阴性.结论:DICS、ADH、FEA和乳腺浸润性癌关系密切,绝大多数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病理诊断形态学就可完成,CK5/6和34 β E12对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裴文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提高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2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进行经尿道膀胱黏膜电灼术,术后用丝裂霉素作膀胱灌注治疗,并定期复查膀胱镜.结果:随访6~24经尿道膀胱黏膜电灼术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方法.
作者:杨荣华;李树怀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银杏叶提取物(EGb)丰要成分黄酮苷、萜烯内酯和单体内酯等对心血管系统,脑循环,血液及神经等方面作用机制和疗效已基本肯定,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抑制一氧化氮合酶、抑制谷氨酸毒性、保护线粒体等多种生理作用.EGb对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也得到了重视.
作者:唐名飞;朱春凤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建立薄层扫描法测定消栓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控制方法.方法:以氯仿-甲醇-水(13:7:2)10℃放置过夜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10%硫酸乙醇溶液显色,在105℃烘约5min,λS=525nm条件下扫描,以测定消栓口服液中黄芪甲苷含量;结果表明:样品中黄芪甲苷分离完全,阴性供试品无干扰,黄芪甲苷在在1.05作者单位: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太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5.25μg范围内,点样量与峰面积积分值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异板精密度RSD为1.58%,异板精密度RSD为1.62%,重现性,RSD为2.1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可行、重现性好.
作者:轩俊丽;姚静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有效的呼吸训练,如缩唇呼吸训练、腹式呼吸训练、对抗阻力呼吸训练等,可以帮助患者增强胸廓的活力,协调各种呼吸肌的功能,增强肺活量和有效呼吸,并通过影响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的功能,改善患者的健康状态.由于呼吸训练无创伤、无痛苦,简单方便,且不增加经济负担,容易被患者接受,且对我们今后在开展社区卫生工作中,指导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邹国云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方法及效果,总结救治经验,进一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水平.方法:对3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均采用去骨瓣减压、气管切开以及相应的其它救治措施,对救治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结果:全组治愈21例(55.3%),好转4例(10.5%),植物生存1例(2.6%),死亡12例(31.6%).结论: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关键是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防止脑缺血氧对脑组织的损害,预防脑疝的发生.
作者:邢乐成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表面麻醉的止痛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60例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病例,术中用0.4%倍诺喜表面麻醉,经5.5~7mm巩膜隧道切口完成白内障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摘除术,植入PMMA人工晶体.结果:85.03%手术病人在术中没有任何疼痛,14.7%病人(53眼次)在手术的不同步骤时有疼痛感,其中有40眼11.1%轻微疼痛,加点表麻1次后顺利完成手术,有13眼(3.6%)在追加球后麻醉后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0~20分钟.结论:选择好适当病例,表面麻醉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肖通龙;陈根云;徐吉燕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和血明目片对视网膜静脉阻塞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眼底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研究方法,将视网膜静脉阻塞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眼底出血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24例(34眼),对照组:B组24例(34眼)及C组20例(28眼).A组采用和血明目片口服,5片/次,3次/天,15天为一疗程,中间间隔5天,共3个疗程;B组采用葛根素注射液4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中静点,1次/天,14天为一疗程,中间间隔6天,共3个疗程:C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50m1静点1次/天,14天为一疗程,中间间隔6天,共3个疗程.以视力,眼底改变和眼底荧光造影改变为疗效判断指标.A、B、C三组治疗前各项主要指标具有可比性.结果:A组治愈率为14.7%,显效率为38.24%,总有效率为85.29%;B组治愈率为11.76%,显效率为35.29%,总有效率为82.35%;C组治愈率为10.71%,显效率为23.53%,总有效率为60.71%.A、B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C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C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和血明目片对视网膜静脉阻塞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眼底出血疗效显著,服用方便,安全可靠.
作者:车选义;马勇;李裕钦;王建萍;王利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糖尿病肾病(DN)致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DM)患者重要死因之一.缬沙坦(Val)或卡托普利(Cap)单独使用降低肾性蛋白尿报道较多,但两者联合治疗(Com)降低合并高血压的尿蛋白的情况,报道较少.我们观察了自2004年至2007年12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DN患者42例.其中DN合并高血压患者34例.治疗上采用单独和联合应用Val、Cap方案控制血压.现将其对蛋白尿的作用报道如下.
作者:何同林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对符合选入标准的病例在基础治疗上,给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45天后进行主要症状、心电图、LDL-C等疗效分析.结果:治疗显效率88%,总有效率92%.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作者:刘生锦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