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意义

卢斌;归永刚;柴艳芬

关键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CD4+T, CD8+T, T淋巴细胞, 细胞凋亡
摘要:目的:观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MODS患者40例(年龄40岁~86岁)和非MODS患者40例(年龄27岁~82岁)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 Calibuv(美国BD公司)定量测定外周血CD3+T细胞(CD3阳性淋巴细胞)、CD4+T细胞(CD4阳性淋巴细胞)和CD8+T细胞(CD8阳性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CD4+T/CD8+T值.结果:相比非MODS患者,MODS组CD3+T、CD4+T、CD8+1的百分比及CD4+T/CD8+T值均降低(P<0.01).与MODS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CD4+T的百分比和CD4+T/CD8+T值降低(P<0.05或P<0.01),而CD3+T和CD8+T百分比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DS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损害,死亡组MODS患者损害更为严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MODS患者免疫功能评价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现状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糖尿病肾病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并且已成为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因此,防治DN的发生、发展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

    作者:王自润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胎盘早剥与围生期母婴结局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胎盘早剥的病因、并发症、诊断、分娩方式与围生期母婴结局的关系.方法:对46例临床确诊的胎盘早剥病例进行研究.结果:胎盘早剥的发病率为0.5%.25例(54.3%)为初产妇.诱因为: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21例,占45.7%,胎儿死亡9例,胎儿死亡率为19.6%.结论:胎盘早剥的诊断应注重病史及诱因,积极预防和治疗胎盘早剥的病因,注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外伤、胎膜早破等病因,并及时诊断及正确处理,能改善围生期母婴结局.

    作者:于爱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胰岛素治疗急性脑梗塞40例分析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按单纯随机法分为胰岛素治疗组及对照组,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判.结果:胰岛素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对中、重型脑梗塞患者及早期(48小时内)治疗者疗效尤为显著.结论:胰岛素可显著减轻脑梗塞患者的神经损害程度.

    作者:朱荣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七叶皂苷钠是由中药娑罗子干燥成熟果实中提取的三萜皂苷钠盐,用冻干法制成供静脉注射用粉针.本品具有消炎、抗渗出、增加静脉张力、改善血液循环及纠正脑功能失常、减轻脑水肿等作用.综合文献报道,本文主要是对七叶皂苷钠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并阐述了临床应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作者:王琦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8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方法:将我院2007年10月~2008年4月入院80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2组,40例以复方丹参等药物治疗为对照组,40例以复方丹参加用疏血通注射液为的治疗组,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0%),差异均有显著性,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且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并能降低血脂、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

    作者:纪祥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颅内转移瘤的综合治疗研究

    目的:提高颅内转移瘤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方法:1996年~2007年11年问共收治颅内转移瘤患者72例,选择手术,放疗及化疗或手术加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结果:本组16例行手术切除较大和影响功能的瘤结节,病情平稳后对原发灶及转移灶行放、化疗,患者存活可延长至1~2年<'[1]>.51例患者放化疗兼治,生存时间提高3~6个月,其他患者基本自然转归.结论: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是治疗颅内转移瘤较好的选择.

    作者:罗植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黄芪和血尿安胶囊综合治疗隐匿性肾炎单纯血尿28例

    我院2002年~2006年共收治隐匿性肾炎单纯性血尿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和血尿安胶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岳秀风;李魁梧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乳腺癌术前化疗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前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52例乳腺癌病人,术前用CEF方案化疗,每2周为1疗程,化疗3个疗程,化疗结束后1~2周内手术.结果:完全缓解15例(28.8%)、部分缓解27例(51.9%),轻度缓解6例(11.5%),无变化4例(7.7%),无病情进展病例.有效病例42例(80.7%).术前可扪及腋窝肿大淋巴结18例,化疗后14例明显缩小,4例消失.化疗期间无心肝肾等脏器毒性损害.不影响手术时机及术后恢复.全组随访6个月~3年,无局部复发病例,1例在随访期间发现骨转移,经放疗和化疗后病情得到控制.结论:乳腺癌术前化疗可明显缩小乳腺癌病灶,包括原发肿瘤及腋窝淋巴结,降低分期,对病情有较高缓解率,可减少术中血行转移,提高了手术切除率,为术后化疗提供指导,提高生存率.

    作者:丛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CT血管成像在肝动脉解剖变异中的研究

    目的:研究CT血管成像(MSCTA)对肝动脉解剖变异显示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行肝脏双期增强扫描图像资料并对图像进行重建,结合横断面、大密度投影(MIP)观察其中13例患者的肝动脉解剖变异.结果:13例(10.83%)变异肝动脉均得到清晰显示,其中6例(占5%)肝总动脉来自肠系膜上动脉,4例(占3.33%)为替代肝左动脉来自胃左动脉,3例(占2.5%)肝右动脉来自肠系膜上动脉.结论:MSCTA可以清晰显示肝动脉的解剖变异,可作为上腹部手术前的常规检查.

    作者:吴龙;孙建永;金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复方氨酚烷胺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与咖啡因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复方氨酚烷胺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与咖啡因的含量.方法: 采用依利特C18色谱柱,甲醇-水(60:4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72nm,柱温为30℃.结果:对乙酰氨基酚与咖啡因分别在0.2468~1.2344mg/ml 与0.0153~0.0766m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平均加样回收率对乙酰氨基酚为99.95%,RSD为0.12%(n=5);咖啡因为100.00%,RSD为0.42%(n=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测定复方氨酚烷胺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与咖啡因的含量.

    作者:吴卫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癃清胶囊辅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60例临床疗效观察

    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相当一部分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术后也多复发者,故成为治疗难点.我们试用癃清胶囊(贵州远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辅助西药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邹毅;陈建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格拉司琼联合胃复安及地塞米松治疗含顺铂方案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格拉司琼加胃复安及地塞米松治疗含顺铂方案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接受化疗病人随机分为二组. 对照组给予格拉司琼单药治疗,治疗组给予格拉司琼加胃复安及地塞米松.结果:118例病人入组该研究,格拉司琼加胃复安及地塞米松对含顺铂方案所致恶心、呕吐的有效控制率高于格拉司琼单药组(P<0.05).结论:格拉司琼加胃复安及地塞米松可有效抑制含顺铂方案的恶心、呕吐.为含铂方案的首选止吐治疗方案.

    作者:陈尚忠;徐宁红;金鑫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老年低血糖52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的临床表现,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52例60岁以上糖尿病低血糖会迷糊按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中48例得到及时治疗病情好转,一例因严重低血糖,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通过了解老年糖尿病的生理,临床特点,提高对并发低血糖的警惕,及时检测血糖,防止本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冯进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预见性分析及护理

    目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预见性分析,并积极有效地处置和护理,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妇科腹腔镜手术治愈率,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对526例在我科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观察,预见性提出可能出现和已经出现的并发症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预防和护理.结果:526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平均住院6d,都康复出院.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对并发症做好预见性分析及护理,是手术成功、患者康复的关健.

    作者:于金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组织和器官脱细胞处理研究进展

    组织和器官脱细胞后形成的生物支架已经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取得了成功.由于细胞外基质可以来源于不同的组织器官,其脱细胞处理和终末消毒方法也不相同,因此细胞外基质的复合结构和超微结构也不相同,植入体内后宿主对移植物的反应也不尽相同.本文综述了脱细胞的不同处理方法及其对材料的结构、机械性能、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董咪娜;魏敏;范剑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根除幽门螺杆菌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处理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旋HP(Hpylori)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Functional dyspepsia)患者消化不良症状改善情况,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之间的关系.方法: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根除HP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联疗法;对照组予以安慰剂(两组均据个体化原因都适当予胃动力药、质子泵抑制剂等).停药后4w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对所有患者症状改善进行评分与治疗前和随访1年后再对比.结果:治疗组50例HP根除者43例(86%).治疗组HP根除者与HP未根除者治疗后1年消化不良症状评估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年,治疗组较对照组的症状改善更为明显.结论:根除HP对改善FD症状是必要的.

    作者:董伟;万少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膀胱癌全切回肠代膀胱患者健康教育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为提高膀胱全切除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病人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我院外科的造口知识掌握程度问卷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40例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病人进行问调卷调查,采集数据.结果:本组病人对造口知识掌握程度平均得分为23.41±5.13,病人的造口知识极度缺乏,造口知识掌握程度差.生活质量总评分仅为56.87±11.65,优良率为15%,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心理功能3个维度的得分均低于70分,优良率均低于50%.可见,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差.结论:应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健康指导形式,以满足病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素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索消化性溃疡的佳治疗方法.方法:选2006年8月~2008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36例,均经过胃镜检查确诊为活动期消化性溃疡,无明显手术指征.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纳入患者均符合陈灏珠主编的<内科学>中关于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标准.治疗组68例,男50例,女18例:年龄18~70岁,平均43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7年;胃溃疡19例,十二指肠溃疡36例,复合性溃疡13例.对照组68例,男51例,女17例:年龄17~67岁,平均41岁;病程5个月~12年,平均6.5年,胃溃疡21例,十二指溃疡38例,复合性溃疡9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方剂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胃镜检查与HP检测并详细记录症状、体征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合并症好转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疗效高,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刁世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半夏有效部位提取物对常见细菌及酵母样真菌的体外抑菌实验的研究

    目的:探讨半夏提取物中抑制细菌及深部酵母样真菌感染的有效活性成分.并考察提取物抑菌的活性.方法:将掌叶半夏洗净、烘干、粉碎成细粉待用.将临床常见的3种细菌及2种酵母样真菌,接种于90mm萨布罗平板,在无菌条件下,将平板打孔为6mm.每孔填入已经处理好的药粉50mg,25mg,10mg及5mg.细菌用在药粉中滴加无菌蒸馏水1ml.以5 μg/ml 青霉素及5mg/ml 的氟康唑为对照.在37℃培养24~48h,观察精确测量抑菌环大小.结果:半夏药粉对3种细菌的抑制效果比较明显,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好,而对各种真菌,在高浓度亦无活性.结论:半夏中含有抑制细菌的有效活性成分,但是对真菌作用却不明显.

    作者:王桂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不同病因心力衰竭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变化

    目的:研究不同病因的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水平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左心室功能的关系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分别测定84例CHF患者(按NYHA标准分级:Ⅱ31例,Ⅲ28例,Ⅳ25例)和40例正常对照者hs-CRP、MMP-2、MMP-9含量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CHF组血浆hs-CRP、MMP-2、MMP-9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hs-CKP、MMP-2、MMP-9的浓度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并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HF组hs-CRP、MMP-2、MMP-9浓度与LVEF呈明显负相关(r=0.78、-0.80、-0.77,P均<0.001).结论:CHF患者血浆中hs-CRP、MMP-2、MMP-9明显增高,与心衰程度密切相关,可用于临床心力衰竭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作者:解丽艳;张海荣;张七一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 山西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