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卡孕栓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体会

努尔孜娅·纱布尔

关键词:
摘要:我院妇产科门诊于2009年10月份开始对60例要求人工流产的患者应用小剂量卡孕栓术前扩张宫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县介绍如下.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相关文献
  • 难免性压疮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目的:探讨难免性压疮发生的易患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选择伴有低蛋白血症的恶性肿瘤患者68例,通过细致的专科护理和对其中的24例压疮患者的统一换药处理.结果:难免性压疮好转率(痊愈、好转)20.8%.结论:界定在难免性压疮范围内的患者压疮有痊愈可能;难免性压疮可以预防.

    作者:徐静;吕云;白涛;线鸽;李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联合用药对雷贝拉唑药代动力学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及左氧氟沙星等对雷贝拉唑在大白兔体内药代动力学影响,为联合用药提供更为合理的依据.方法:6只大白兔先行十二指肠插管,插管处为幽门下10 cm处,导管经皮下隧道固定于背部皮下.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药浓度,行药代动力学分析.每种给药方式结束后均予以1w的清洗期.给药取血时间点为0min、1min、3min、6min、10min、15min、30min、45min、1h、1.5 h,每点取血2 mL.结果:各组间药动学参数AUC(0-∞)(mg/k)h,T1/2z(h),Tmax(h),CLz(L/h/kg)及Cmax(mg/L)经统计分析处理雷贝拉唑与阿莫西林合用及雷贝拉唑与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合用时药代动力学参数与雷贝拉唑单用时无明显差异性,雷贝拉唑与克拉霉素合用及雷贝拉唑与左氧氟沙星合用时AUC(0-∞)(mg/L)h虽较单用雷贝拉唑时有所提高,但无统计学差异,其他药动学参数亦无明显变化.结论:在雷贝拉唑与抗生素联合用于Hp根除治疗时抗生素对雷贝拉唑药代动力学无明显影响,表明抗生素对雷贝拉唑药效学可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杨步斌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浅谈外科手术病人术前教育的重要性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中,护理人员术前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分析2007年4月-2008年4月按照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现代整体护理观念下的进行术前教育的病例132例,对照组选取2006年3月-2007年3月按照传统生物医学模式进行常规术前教育的病例120例.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手术中的生命体征波动、术中出血、术后伤口愈合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组.结论:新医学模式下,术前教育中重视患者的心理,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术前教育,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将有益于手术的开展和术后的恢复.

    作者:李妮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药理学教学质量

    药理学教学多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学生普遍反应其内容庞杂,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更新观念,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加授课内容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黄先菊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对青壮年高血压病病人的影响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使青壮年高血压病病人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遵医服药,达到有效的控制血压.方法:将86例青壮年高血压病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46例,对照组40例.结果:接受健康教育的46例病人,血压控制良好,无一并发症.对照组40例患者血压没有控制到理想水平,个别病人出现并发症.结论:健康教育使病人及家属更了解增进高血压病的知识,使病人的行为向有利于康复的方向发展.达到有效控制血压的目的,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高林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桥式网片修补联合圆韧带悬吊术治疗阴道穹隆脱垂38例

    目的:探讨应用桥式网片修补联合圆韧带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穹隆脱垂,进行中后骨盆重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38例有不同程度缺陷的盆腔器官膨出患者进行阴式子宫切除阴道壁修补术同时行桥式网片修补联合圆韧带悬吊术,在应用聚丙稀网片加固阴道膀胱、直肠筋膜的同时,用圆韧带残端悬吊阴道顶端,完成中后盆底重建.根据国际尿控协会制定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115 min,出血量平均为100 mL.38例患者的阴道脱垂全部得到纠正;平均随访26个月,均未出现阴道扭曲、缩短,无阴道穹隆脱垂,无性生活障碍.无复发;各种症状改善率≥50%.结论:对于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穹隆脱垂的患者,在切除子宫的同时应用桥式网片修补联合圆韧带悬吊术进行中后盆底重建,短期效果稳定,降低了复发的可能.

    作者:伦彩霞;黄浩;田乔;王小婕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上颌平面导板打开咬合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上颌平面导板打开咬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3例前牙深覆颌达Ⅱ度及以上的患者,使用直丝弓矫正器配合前牙平面导板联合进行治疗.结果:与单纯直丝弓矫治器相比,上颌平面导板能有效的打开深覆颌,且打开咬合的时间短.打开咬合主要靠磨牙的增高和前牙的压低,改善面下1/3的高度.结论:上颌平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治深覆颌是一种快速有效打开咬合的好方法.并能有效的增加前下面部垂直高度,改善面型.

    作者:张秦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显像与甲状腺癌远处转移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原发灶摄取和清除99mTc-MIBI的能力与其发生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80例甲状腺癌患者行99mTc-MIBI双十相甲状腺局部静态显像,利用感兴趣区技术,分别计算MIBI早期,延迟肿瘤与正常组织的放射性计数比值(T/N)及洗脱率.根据临床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远处转移组(31例)和无远处转移组(49例),并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远处转移组MIBI早期,延迟T/N和洗脱率分别为(2.92±0.97)%, (1.99±0.99)%和(34±5.91)%;无远处转移组分别为(1.74±0.78)%, (1.97±0.86)%和(13±4.21)%,远处转移组MIBI早期和T/N和洗脱率均高于无远处转移组(P<0.05),两组间MIBI延迟上T/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99mTc-MIBI显像早期和T、N及洗脱率与甲状腺癌的远处转移关系密切,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价值.

    作者:侯振山;张勇;申勇萌;苏桂香;李静静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儿童铅中毒40例集中驱铅治疗总结

    目的:降低铅污染区铅中毒儿童血铅水平,探讨综合驱铅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静脉血铅水平将40例铅中毒患儿按照血铅水平,依据中华医学会提出的防治方案,分为轻度、中度、重度铅中毒三组,分别采用非药物驱铅和药物驱铅治疗.结果:轻度铅中毒全部治愈,中重度铅中毒血铅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无严重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综合驱铅治疗方案是安全有效的,可操作性强,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溪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联合氨甲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采用米非司酮联合氨甲蝶呤(MTX)保守治疗未破裂异位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比分析米非司酮联合MTX治疗(治疗组)及单用MTX治疗(对照组)异位妊娠共80例资料.结果:治疗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疗程更短,重复使用MTX次数更少,药物毒副反应及输卵管通畅率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联合MTX保守治疗合适的异位妊娠成功率高,提高了将来生育率;疗程缩短,安全、可靠、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袁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骨质增生400例临床观察

    腰椎骨质增生是常见多发病,对劳动力损害较大.传统的中医或西医单一疗法效果差,疗程长.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明显地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疗程,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

    作者:张夫山;郭书慧;睢美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鼻中隔偏曲矫正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鼻中隔偏曲矫正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间住院治疗的106例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者行手术矫治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106例患者中随访3个月时总有效率为97.17%;术后6个月时总有效率为95.28%;术后1 a总有效率为88.68%.治疗后3月与6月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与1 a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鼻中隔穿孔、鼻腔黏连、嗅觉减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鼻中隔矫正术明显缓解了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鼻痒、打嚏嚏、流清涕等症状,取得较好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黄卓荣;孟庆翔;莫卫华;李敏红;夏少玲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138例的护理研究

    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与非手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分析9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疾病康复的影响,包括心理、疼痛、体位、牵引、针灸、按摩、理疗、局部注射及其他安慰性干预措施的护理;分析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的有效性,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正确的护理方法.结果:93例非手术治疗病人中有效率为93.7%,45例手术治疗的病人的有效率为95.7%.结论:合理而科学的护理措施对非手术及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帮助患者减轻疼痛,缩短病程,促进康复.

    作者:胡桂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巴柳氮钠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探讨巴柳氮钠对UC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为其临床运用提供进一步的依据.方法:给小鼠饮用5%DSS代水复制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观察动物一般情况,组织病理学变化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所有造模小鼠在服用5%DSS3天后出现稀便、血便,巴柳氮组在用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组织病理学显示模型组结肠黏膜缺损,杯状细胞丢失,部分上皮脱落坏死,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有大量炎细胞浸润,问质水肿明显,腺体结构破坏;巴柳氮组结肠上皮基本完整,腺体排列较规则,黏膜下无明显充血,少量炎细胞浸润:流式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巴柳氮钠组能明显降低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柳氮钠可以调节UC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这是其发挥治疗效果的又一机制.

    作者:黄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球周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球周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的疗效.方法:对30例(46眼)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行曲安奈德20 mg加2%利多卡因0.5 mL球周注射,随访观察并记录患者自觉症状、眼部体征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畏光、流泪、异物感等刺激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46眼眼球突出患者中回退(≥2 mm)的有39眼,有效率为84.78%.32眼存在复视及眼球运动受限的患者有11眼消失,占34.37%;有15眼改善,占46.87%.36眼睑裂高度睑裂高度增大的患者有32眼回缩,回缩率为88.88%.结论:曲安奈德球周注射治疗TAO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无严重糖皮质激素全身副作用和局部注射并发症发生.

    作者:谭经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产程潜伏期延长识别与处理

    目的:探讨产程中潜伏期延长的处理方法及及时处理的重要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中出现潜伏期延长者89例,并与同期105例无潜伏期延长者对照分析.结果:发现耻骨联合高度6cm是潜伏期延长的主要原因.胎儿体重3500 g,头盆评分7分等也是造成潜伏期延长的因素.结论:重视产程中潜伏期延长,并给予及时正确处理有利于减少难产发生率,并有利于剖宫产率.

    作者:谭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横行带蒂包皮瓣包绕及膀胱黏膜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

    目的:探讨横行带蒂包皮瓣包绕及膀胱黏膜治疗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本组78例尿道下裂患者:47例采用横行带包皮瓣尿道成形术;31例采用膀胱黏膜尿道成形.结果:上述两种方法手术时间平均为(4±0.7)h,横行带包皮瓣40例Ⅰ期修复成功率为85.1%,4例出现尿瘘:膀胱黏膜尿道成形Ⅰ期修复28例,成功率为90.3%,1例出现尿瘘,1例出现尿道憩室.1例尿瘘均于6个月后1次修补治愈,尿道憩室经憩室切除及尿道修补术后治愈.结论:横行带包皮内板或膀胱黏膜行尿道成形术是治疗尿道下裂的一种较好的方法;两种手术方式的结合运用可适应于各类需尿道成形术治疗的尿道下裂.

    作者:杨光斌;陈杨华;周雄;梅佩冬;吴福;蔡郁;崔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紫杉醇175 mg/m2静滴3 h,第1天,顺铂20 mg/m2静滴,第1~5天.21 d为1个周期,连用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29例中,完全缓解4例(13.8%),部分缓解11例(37.9%),稳定10例(34.5%),进展4例(13.8%).总有效率1.7%.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腹泻、脱发等.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高,安全性好.

    作者:李宝华;胡天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阿奇霉素间歇给药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47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间歇给药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9月-2009年9月支原体肺炎患儿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颗粒,5~10 mg/kg,空腹顿服,每天1次,连用3 d,停用4 d,第2周重复上述用法、用量.治疗组阿奇霉素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同时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0.5~1 mL/(kg·d)加入10%葡萄糖液30 mL冲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患者7 d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间歇给药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王树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鸣耳聋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鸣耳聋的疗效.方法:将纳入80例耳鸣、耳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疗程为1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22例,好转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痊愈6例,有效13例,好转7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65%.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鸣耳聋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春江;周家璇;尹文艳;刘勇;纳荣芳;谭凌翔;秦琼;昊敏曼;张玲;杨世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 山西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